第22课-文学繁荣_第1页
第22课-文学繁荣_第2页
第22课-文学繁荣_第3页
第22课-文学繁荣_第4页
第22课-文学繁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2023/2/31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1802—1882),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1831年,雨果发表《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罪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它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为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与人民为敌的本质。2023/2/32雨果《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0年7月,1831年出版。故事情节: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加西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斯幽会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使她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她救出,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克罗德想得到她,遭到拒绝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着她被绞死。加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楼,然后找到了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死在她的身边。2023/2/33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后来又因巴黎圣母院巨大的钟声震破了耳膜,成了聋子,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为了营造突兀离奇的艺术氛围,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浓烈的社会图景。《巴黎圣母院》2023/2/34思考:结合《巴黎圣母院》的内容说说你对美与丑的看法?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巴黎圣母院》2023/2/35

诗圣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誉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鲁迅也说:“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拜伦不仅是一位诗坛勇士,而且还是一名真正驰骋疆场的战士。1923年6月希土战争爆发,这是希腊民众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战争。为了平等、自由,拜伦积极支持这场战争。7月13日,他乘着自己买的「赫拉克里斯号」帆船,带着两门小炮、五匹马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医药品,驶向茫茫的大海,亲任司令。2023/2/36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然飘扬天空,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

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的声音。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拜伦2023/2/37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2023/2/38《西风颂》节选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请思考: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雪莱的这首抒情诗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2023/2/39海涅(1797-1856)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诗歌创作的桂冠,共分27章。写的是他从巴黎返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亲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和主观感受。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教会的伪善,资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尔虞我诈给予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童话、梦境融入到对现实的描绘之中,从而构成了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喻、夸张、象征、梦幻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长诗的讽刺力度。2023/2/310一、浪漫主义的文学1、代表人物及作品②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雪莱《西风颂》;济慈《夜莺颂》①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③俄国:普希金《致恰达耶夫》、《自由颂》④德国:霍夫曼;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2、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政、经、思等)①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②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③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实现的可能结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

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

政治、经济状况2023/2/3114、含义(时间、地点、性质和内容特点)5、影响①对欧洲的社会弊端以辛辣的讽刺和揭露②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揭露现实,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文艺思潮什么是浪漫主义:一、浪漫主义的文学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揭露现实,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采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富于奇幻色彩各国发展不平衡,英法两国成就最高①内容上:②创作手法:③发展程度:2023/2/3121、(2015·广东文综·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2、(2014·江苏单科·18)“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母亲》 D.《老人与海》3、(2012·广东文综卷·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走进高考AAA2023/2/313巴尔扎克——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2023/2/31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人间喜剧》,包括2400多个人物。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级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他常常每日伏案工作10小时以上,并经常工作18小时。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赶稿子时,甚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他“工作!总是工作!灯火通明的夜晚紧接着灯火通明的夜晚,思考的白天紧接着思考的白天!”巴尔扎克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2023/2/315巴尔扎克《高老头》一个富翁叫高里奥,他爱女如命,把一生积攒的几百万财富,统统用在满足两个千金难填的欲壑上。盲目的父爱导致他自食苦果,被两个女婿撵出了家门,像一只丧家犬悲惨地死在一家寒酸的公寓里。死的时候没有一个女儿前来照料,没有一个亲友前来吊唁,没有一个亲属前来送葬。他的后事全靠两个在读的穷学生帮忙草草操办。高老头会赚钱,但他不会用钱,钱花光了,父女之情也彻底断了。2023/2/316《欧也妮·葛朗台》天真美丽的欧也妮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并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至此,父女关系破裂,母亲吓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丧失了父亲、损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欧也妮·葛朗台》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2023/2/317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18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和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特写、游记、剧本等,代表着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大卫·科波菲尔》,1850年完稿,这是作家最喜爱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过艰苦奋斗,他进入新闻界,在目睹英国议会、政府和法律的腐败和虚伪后,他又怀着对资产阶级政治、对达官贵人们的无比憎恨、对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者深切同情的人道主义情感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狄更斯在小说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这里有一条交易法则:‘欺骗他人,因为他们要欺骗你。’这是真正的经商之道。”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2023/2/318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普希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2023/2/319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感到贵族生活空虚无聊,为继承伯父遗产来到乡下。经友人连斯基介绍,认识了女地主拉林娜的女儿达吉亚娜。达吉亚娜给他写信吐露爱情,被他拒绝。不久,在达吉亚娜的命名日聚会上,他恶作剧地调戏连斯基的恋人、达吉亚娜的妹妹奥尔加,引发了连斯基与他决斗,他打死了连斯基。事后他去国外飘泊。归国后遇到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亚娜,他疯狂追求她,却遭到拒绝。他于是又外出旅行了。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两重性概括了20年代俄国贵族先进青年的典型特征。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完美的俄罗斯女性典型。小说为俄国文学首创了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典范,第一次展示了整个俄国生活的真实画卷。作品的语言完全突破古典主义戒律和感伤主义俗套,使俄罗斯语言第一次显示出灵活、丰富、准确、优美的特色。2023/2/320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2023/2/321《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共4卷,130万字。它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以19世纪头25年的俄国社会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齐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退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就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战争”对应。一条线索是四家大贵族的家庭纪事,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和平”对应。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2023/2/322《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安娜·卡列尼娜》作于1875~1877年。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贵妇人,住在彼得堡。丈夫卡列宁比她大20岁,是位宫廷高官。由于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安娜每天只有同儿子在一起打发时间。由于家庭不和,安娜来到莫斯科,在车站遇到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吸引住了,开始追求安娜。在渥伦斯基的猛烈进攻下,安娜坠入爱河,还跟渥伦斯基有了孩子。安娜未经丈夫同意便和他离婚,然后同渥伦斯基去欧洲旅游。三个月后,他们回到了俄国。安娜去见和卡列宁生的儿子谢辽沙,险些与卡列宁遭遇。安娜和渥伦斯基回国后,住在莫斯科。上层社会的社交界不欢迎她,由于卡列宁的拒绝,她又无法正式离婚。她的朋友很少,于是怀疑渥伦斯基对自己的爱情,但渥伦斯基不理解。有一天,渥伦斯基没有及时回来,她去车站接渥伦斯基,等了好长时间也没等到渥伦斯基,她感到非常绝望,跳下月台——卧轨自杀。2023/2/323安徒生——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大师。出生在贫民区,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2023/2/324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易卜生是19世纪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一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问题剧。他的剧作对现代戏剧发展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被称誉为“现代戏剧之父”,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高峰。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与世长辞,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在长达50年的笔耕生涯中,除创作了20多个剧本外,还写了大量诗歌。代表作有1879年发表的《玩偶之家》。2023/2/325马克·吐温——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父亲是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先后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2023/2/326英国萧伯纳(1856—1950)英国戏剧家《苹果车》是政治讽刺剧,以英国的议会制为攻击的对象,以内阁会议为主要情节。剧中的国王马格纳斯和首相卜罗塔斯相互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国王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他的刚接任的儿子罗伯特国王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取得权力,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宣布危机已经过去,一切照旧。在剧本里,萧伯纳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缺陷。马格纳斯的内阁声称他们是按人民的意志办事,其实他们并不负多少责任,负责任的倒是国王本人。国王行使的否决权,防止了极端民主化。那些各有实权的大人物,大大咧咧的,不一定心计不狠;看上去足智多谋的,不一定稳操胜券……2023/2/327罗曼·罗兰(1866—1944)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克里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奋斗的经历。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一座小城的穷乐师家庭,他从小就既富有音乐天才又富有反抗精神。德国社会容不得他,他逃亡到法国巴黎。法国社会和文化界同样腐败,他横冲直撞地进行反抗,但到处碰壁。在一次“五一”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被警察打伤致死,他出于自卫打死了一个警察。事后不得不逃往瑞士,在阿尔卑斯山区隐居多年,潜心进行音乐创作。晚年他成了誉满欧洲的音乐家,但内心十分平静,避世孤居罗马,专心致志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一心追求精神上的“清明高远的境界”。作品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这一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西方整整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精神面貌。它也开拓了有别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新途径。2023/2/328(1)产生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二、现实主义文学2023/2/329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2)特点:2023/2/3304、(2015·福建文综·2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5、(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6、(2014·福建文综·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B.巴尔扎克 C.薄伽丘D.莎士比亚走进高考CCB2023/2/331《老人与海》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说开头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渔的老头儿”,这就是老渔人桑提亚哥。他接二连三背运,一个多月没有捉到一条鱼,但他的“硬汉性格”令他不服输,坚持与命运抗争,第八十五天终于捕到了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生死搏斗才降服马林鱼而胜利返航。可是在归途中又遇到一大群鲨鱼尾随而来,大口啃食他的捕获物,于是老汉又与鲨鱼展开顽强的搏斗,利用鱼叉、刀子、木棍袭击鲨鱼群,终因寡不敌众、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当他靠岸时,人们看到的就只有一副巨大的马林鱼骨架了,但他坚韧不拔、敢于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给二战后死气沉沉的美国乃至欧洲精神界吹进了清新的复活剂。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1899—1961)

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23/2/332《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的情况,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黄昏时分一个男孩子前来报信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天依然如故,唯一的变化仅仅是枯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作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贝克特(1906年-1989年)爱尔兰剧作家剧情:“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2023/2/333《等待戈多》《等待戈多》于1953年在巴黎初演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1957年,旧金山实验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罪犯演出时,仅几分钟,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并且在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惊。据说,从此以后,剧中的台词、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2023/2/334高尔基——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长篇小说《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列宁称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运动的结合过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小说分两部。第一部以巴威尔为中心描写工人阶级的成长和斗争过程。主人公巴威尔的父亲米哈依尔·符拉索夫就是一个人性受到严重扭曲的人物。他虽然是一个优秀钳工,但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在外面,每逢假日,他总要打人;在家里,他经常喝酒,动不动就打骂儿子、妻子。在这个家庭里,空气是沉闷的、紧张的,看不到一点生活的乐趣。巴威尔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克服困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身上体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成长过程。高尔基通过这一形象成功地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者成长过程和无产阶级整个阶级的成长历史。第二部,通过巴威尔的母亲尼洛夫娜以及雷宾等人的革命活动,着力描写了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发展,揭示了广大革命群众的觉醒过程。2023/2/335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工人家庭,幼年时在教会小学读过几年书,后为谋生做过杂工、发电厂司炉工。1919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乌克兰,他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第二年,因负重伤退伍,转入铁路工厂任助理技师。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几年后,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1930~1934年,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绘了乌克兰第一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历程。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过程。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早在1942年我国就出版了中文译本。1934年,作者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并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终因病情恶化,只完成第一卷便于1936年12月去世,年仅32岁。2023/2/336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2023/2/337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戈拉》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思想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戈拉原系居留在印度的爱尔兰人所生,其父母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中死去。戈拉从小被印度的一个中产家庭收养。小说中心内容是描写戈拉思想性格的成长和发展,塑造了戈拉这一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吉檀迦利》题意是“献诗”,是一部颂神诗集,共收诗103首。《吉檀迦利》的问世给泰戈尔带来世界荣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23/2/338马尔克斯

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化了18年的时间完成的代表作。作者勾画了哥伦比亚农村百年兴衰的图案。1967年发表。小说写布思迪亚上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