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第十九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C)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解析]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2.“虽然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当时科技发展的条件是不利的。”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A)①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④西方国家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并非不利条件,排除③。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技术人员紧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国家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这些都是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不利条件。3.(202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被命名为(A)A.“东方红一号” B.“神舟”C.“嫦娥” D.“银河”[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故选A项。4.(2023·苏州高二期末)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说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5.2023年,在湖南车展购车时袁隆平院士比车展上的明星雷克萨斯和众多的车模还要夺目。民众对此事的评论打破了往常的“仇富”定律,有人表态:“袁老无论买什么,我们都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C)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解析]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项。6.(2023·连云港高二联考)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B)A.成功爆炸了原子弹B.首次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试爆了氢弹D.建成了核电站[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胰岛素”这一信息,由此可判断这是对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评价。7.下列有关我国计算机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D)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计算机③199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8.(202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是(D)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改革开放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23年,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就,故排除。9.(2023·邯郸高二检测)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B)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的研究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的相关工作,故选B项。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B)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确实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①正确;高精尖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正确;②说法明显错误;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空白。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成为新中国的主要研究机构。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也陆续成立。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报国热情。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子已经有3000多人,占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23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背景和原因。(12分)[解析]本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30多个”“不足5万人”“几乎空白”不难得出背景;归纳原因时要充分挖掘材料信息并适当联系所学知识。[答案]背景:新中国成立;专门科研机构和人员严重短缺;各学科研究均很落后。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归国的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农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8分)[解析]本问需要分析评委会的评语,并适当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答案]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淡泊名利,有远大而高尚的目标;国家具有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3)综合上述材料,你可得出哪些启示?(10分)[解析]本问所谈启示要与材料和问题相符。[答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努力;要重视高尖端技术并应用于生产领域。12.(2023·荣成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江泽民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10分)[解析]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发展“两弹一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认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答案]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安全。(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调整?(12分)[解析]据材料二可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调整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两方面回答。[答案]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从国内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