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阀派系_第1页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_第2页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_第3页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_第4页
中国近代军阀派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洋军阀的统治

金融二班:杨广禄史凯程王逢时杨庭辉连浩翔

第一节皖系统治时期

一、混乱的军阀和黎元洪上台

袁世凯倒台后,中国开始了军阀混战时期。

北方的军阀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山西的阎锡山和控制着徐州一带的张勋

南方的军阀有:滇系的唐继尧和桂系的陆荣廷控制着两广地区。还有湖南的谭延闿和四川的熊克武也各自拥兵自重。北洋军阀皖系直系奉系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西南军阀滇系桂系陆荣廷唐继尧晋系阎锡山川系熊克武湘系谭延闿徐州张勋中国近代军阀派系新华宫密会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了国会和《临时约法》,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1、府院之争所谓府院之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矛盾的反映。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走的是日本路线;黎元洪在美国的支持下,走的是美国路线。二、第一次“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府”即总统府,指黎元洪一派;“院”即国务院,指段祺瑞一派。

在以下问题上两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斗:(1)在军权方面(2)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3)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奥宣战。右图为参战纪念章。这场斗争,既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个人之间的权力争夺,也是亲英、美的黎元洪集团与亲日的段祺瑞集团之间的争夺,更是英、美同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因为日本在中国势力日益的扩大引起了英美双方的不满。张勋复辟清帝退位后,在清末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要职的张勋始仍不忘效忠清王朝,他利用自己所处的地位,全力经营复辟武装,图谋寻机复辟。张勋为了表示对清王室的忠诚,本人及其军队一直保留着发辫。故时人讽刺地称他为“辫帅”,称他的部队为“辫子军”。1917年,张勋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旗号率师进京。7月1日凌晨,张勋身着朝服,率文武官员300余人进宫觐见废帝溥仪。同日,溥仪发布复辟诏书,易五色旗为龙旗,任命伪官,通电劝告各省响应复辟,称只有实行君主制才能“享数百年之幸福”。张勋还自封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奉新人。地方观念浓重

1917年6月7日,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借“调停”为名,率5000“辫子兵”,进入北京。张勋于7月1日拥护12岁的溥仪复辟帝制,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称为“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2、张勋复辟溥仪坐于清宫宝座

北京街头又挂起龙旗

张勋复辟,“普天同愤”。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表明维护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的决心。《时报》登载的孙中山及各界反对复辟的消息讨逆军正在进发

段祺瑞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并以“反复辟”为名,组织“讨逆军”。辫子军一触即溃,张勋逃入荷兰使馆。7月12日,宣统再度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新掌权。在紫禁城东门与辫子军交战

右图为张勋复辟失败后,北京天安门前庆祝共和的情景。三、护法运动和第二次“府院之争”

1.护法运动的原因。段祺瑞拒绝回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打着“袁记约法”的民国旗号,行个人独裁卖国之实,原有血统被打破利用张勋赶走黎,又利用民国招牌平定张勋复辟以三造共和的功臣自居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组织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依靠日本帝义出卖中国主权以换得大量借款。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桂军和滇军首领陆荣廷、唐继尧和海军总长程璧光建立军政府,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军政府成立后,即刻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颁布讨伐令,斥责段祺等阳托共和,阴行帝制,率领起义的海军第一舰队奋起讨伐。10月6日,护法战争在湖南爆发。

1917年11月下旬,桂系在军政府内挑起争端。1918年2月26日,拥护孙中山的程璧光被刺。5月,桂系操纵国会非常会议,用“总裁会议制”代替大元帅制,1918年7月孙中山到达上海

护法运动的意义。

1917年8月-1918年5月。护法运动是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尾声。它在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护法运动仅仅提出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而且又是希望依靠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既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也没有发动广大工农群众,所以失败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到广州冯国璋入京做大总统第二次“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用武力、以湖南为跳板统一西南各省,解决南北争端。率先对桂系陆廷荣开刀冯国璋主张通过和谈来解决南北争端。

段祺瑞联合奉系张作霖,想搞一次军事政变逼冯下台。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公开敌我对立使北洋政府的根基动摇。这时直系和皖系胜败的关键都在曹锟身上。冯国璋和段祺瑞极力拉拢。1918年10月,冯国璋的代理总统期满,徐世昌当选为下届大总统。冯国璋下台后,曹锟、吴佩孚成了直系军阀的新首领。段祺瑞一方面控制内阁,排斥直系势力,另一方面纠集军队向外蒙、西北扩张,引起了直系军阀的强烈不满,对奉系也造成不小的威胁,促成了直奉联合反段祺瑞的形势。直系还和南方桂系陆荣廷联合,订立反军事同盟。直皖矛盾越来越尖锐。四、直皖战争7月14日,战争爆发,双方混战于河北境内。西路吴佩孚军队在奉军的援助下打败一支皖系军队;随后,奉军加入东线作战,直奉军队打败徐树铮的皖军,是不战而降。至此皖军力量已基本尽失。19日,段祺瑞不得不辞去一切职务。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影响(结果)皖系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除了属于皖系的浙江军阀卢永祥之外,皖系实力几乎陷于完全崩溃。中央政权的权力也自然落入了以直系为主的军阀手中。第二节直系军阀统治时期一、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是北洋军两大阀派系之一,在袁世凯死后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后来由曹锟和吴佩孚统治,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在英美的支持下,主要控制苏、赣、鄂及直隶(河北)等省份。冯国璋(1859年—1919年),汉族,河北河间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冯国璋(1859年-1919年)字华甫,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1、内阁冲突

直奉联合打败了皖系,并一起控制北京政府。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内阁问题上:后来徐世昌决定由靳云鹏出任国务院总理张作霖靳云鹏儿女亲家吴佩孚曹锟山东同乡结拜兄弟梁士饴出阁总理梁士饴秉承张作霖的旨意对内打击直系,对外亲日卖国。所以不仅直系很不满意,也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吴佩孚发电不仅指责梁内阁“卖国媚外”同时指责其中用的曹汝霖、陆宗舆,与之“朋比为奸”的勾当。得到其他直系军阀的支持,张作霖出面应战。梁内阁的倒台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线。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电。

2、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1922年4月9日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在美、英等列强的调停下,6月14日,张作霖宣布退出关外,宣布东北闭关自治,与北京政府无涉。3、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取胜的原因:

a、政治上,张作霖所支持的梁士饴内阁不得人心,亲日卖国;b、军队素质上,直系士兵多属于北洋嫡师,训练有素,久经战场;c、从战术上,直系高出一筹。d、外交上,吴佩孚显得更是老练,奉张一日本为靠山,在战前极力渲染直系排日行为,希望得到日本的援助,吴佩孚采取以英美牵制日本,所以日本不敢公开袒护,保持中立。二、第二次直奉战争

1、总统之争直系控制北京政权后,仍采用消灭异己势力,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

曹锟(18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1906任北军曹锟第一混成协统领。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部移驻长春。直系先打起“恢复法统”的旗号,驱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复任总统,恢复了旧国会。黎元洪上台提出要裁军,曹锟当然很气愤。但是吴佩孚倒是对裁军很是积极。他裁的大多数是他看不顺眼的,像河南督军冯玉祥。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冯玉祥二、黎元洪再度下台黎元洪没有想到总统当了才一年,张勋复辟的情形再度出现,1923年6月7日,北洋军500名官兵到公府要求总统发给欠薪,黎元洪答应于10天后筹发军饷,官兵们气势汹汹还不肯退出。

6月12日数百名军警在黎元洪的住宅示威挑战,要他下台,局势很紧张。黎元洪怕曹锟暗下毒手,便偷偷坐上去天津的火车。在天津北王承斌拦截,逼其交出总统印信,然后然他签名宣布辞职。王承斌。原名承斌,字孝伯,奉天兴城人,匡武上将军、勋二位、陆军上将、前直鲁豫巡阅副使,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1903年入京师优等师范学校,1904年10月考入保定速成武备学堂二班步兵科,毕业后升入军官学堂速成科二班(陆军大学第二期),1909年毕业后历任禁卫军排长、第三镇(统制官曹锟)三等参谋官,第三师(师长曹锟)第六旅(旅长张鸿逵)第十一团团长,1913年2月10日补授陆军步兵上校。三、曹锟贿选黎元洪下台后,曹锟迫不及待地想当上总统,建立大选筹备处,然后用每人5000元的支票来贿赂议员,最终以480票在590人参加的选举中获胜。曹锟贿选及其了全国的公愤。在京津地区的北洋官兵也开始闹事,当时的五千元相当于一连官兵半年的实际收入,直系军人纷纷讨要军饷。四、直系问题a、1923年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b、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兴起,孙中山同奉系和皖系势力的反直系“三角同盟。c、张作霖贿赂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并与之酝酿推倒曹锟统治,并同奉军秘密联结。五、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15号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投入军队42万,历时50多天,是军阀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双方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11月3日,战争结束,直系大败。

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的原因:1、冯玉祥、胡景翼的倒戈,给了吴佩孚致命的一击;2、直系控制北京政府后,吴野心大增,日益骄横,对外树敌过多,促成了奉、皖、粤三角反直联盟的形成;3、在武器装备上,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开始整军经武,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已是兵精粮足。总之,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吴佩孚“武力统一”的政策违背民心,曹锟贿选的恶行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第三节:奉系统治时期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辽宁海城人,自小出身贫苦农家,以替人养猪为生。因为父报仇而杀人逃亡,当了土匪。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依靠日本,长期统治东北。1920年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败,退回东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组织军政府。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张作霖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奉系重大事件1、1925年,奉军进入上海,势达鼎盛时期。浙江督军孙传芳反奉郭松龄倒戈,日军助张作霖败郭松龄。2、1926年,北京会见吴佩孚商定讨赤计划。孙传芳北上归附奉系,在天津召开蔡园会议,张作霖由沈阳来到天津。他来天津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完全控制北京政府,成为政府的首领;另一方面是想汇集各方面的军事力量,抵抗南方的国民革命军。组织“安国军”,被15省推为总司令,决定打南方和西南国民军。3、1927年,在北京下令绞杀李大钊等多名革命烈士。组成安国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末代国家元首。4、1928年,北伐军蒋、冯、阎、李对奉系进攻。日公使芳泽谦吉劝其退回东北并要其在蒙满悬案书上签字,拒绝。由北京返奉在皇姑屯被炸遇害。5、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19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