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C.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全部文化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语句是()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200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许多汉语词汇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关机构预测:“由于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说明()①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交流能增强文化影响力④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2023年春节期间,海南旅游市场做足“功课”迎接各地游客。该地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丰富了游客来琼度假的产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撬动了海南旅游假日市场。材料表明()①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②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③世界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④春节旅游让人们领悟了不同传统节日的韵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2023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我们同住“地球村”,但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说明()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2023年12月2日,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①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③是一种间接文化传播方式④会使中外文化差异逐渐消失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7.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种习俗时代传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3年9月7日至8日,欧洲部分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目前,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这表明()A.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新B.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9.从2023年9月起,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6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基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蒙古族和藏族人民在迎接尊贵的客人时都有献哈达的习俗,不同的是蒙古族的哈达为蓝色,而藏族的哈达为白色。材料主要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唯一标识B.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民族文化是由其社会实践决定的1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世界各民族间必须形成统一的普遍认同的文化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自己民族的文化12.2023年3月16日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这表明()①教育的基本功能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②教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①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4.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保护文化遗产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15.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16.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成为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旧开新的有机构成。将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③④17.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①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②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9.我国年画由于题材狭窄、工艺落后、节令性强,因此仅能一息尚存,始终不能兴盛为一大产业。由此可见()A.文化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0.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A.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C.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D.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21.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②D.②―④―③22.与漫画《三个和尚也有水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三个和尚也有水喝A.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B.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C.文化创新必须汲取其他民族的长处D.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3.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运用最新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该片在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屡创票房新高。《捉妖记》的成功原因在于()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24.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5.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26.每年春晚出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与演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入各行生活、扎根各族人民”实践活动有关。春晚前剧组各导演纷纷深入全国各地民间基层,吸取各种艺术养分,挖掘创作素材。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优秀作品来源于文艺作者的才能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7.2023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面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5月,江苏综艺频道举办的《江苏方言大赛》第二季正式和观众见面。《江苏方言大赛》基本操作方式是参赛者通过听读,将题目中方言的大致含义写下来。大赛只考察对方言含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参赛者们会说不同的方言,或者写下正确的汉字,因为好多方言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传承。有人认为,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外,人们更看重的是它传递的文化意义。材料二第二季方言大赛用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对方言进行包装,既能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又能够以多元、新鲜的形式让古老方言呈现新气象。考题除接地气、讲人文之外,还融合各地特色、人文风貌,出题方式上既体现评弹、白局等各地传统曲艺,也有rap、老外游江苏等新风尚元素的融入,各地热心观众通过外拍短片出题,让乡音乡情醇美难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材料一,说明江苏方言大赛所具有的文化价值。(2)依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9.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积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互办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力振兴戏曲艺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材料一: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豫剧工作者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将豫剧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材料二:目前戏曲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要原封不动地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造。(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豫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的原因。(2)结合豫剧发展,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一、选择题1.“解析:诗词中人们设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忠臣屈原,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项观点错误。答案:D2.解析:材料重点强调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而没有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因此②不符合题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它的地位,也体现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文化,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3.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说法错误;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了经济对文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答案:C4.解析:③错误,题中涉及的是海南文化,而不是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故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题中海南文化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没有强调传统节日的韵味,故排除。答案:A5.解析:“地球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说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干肢不符。答案:A6.解析:互派留学生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因此,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一般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说法错误。答案:A7.【解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④适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是错误的;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8.解析: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材料表述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材料没有表明我国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文化创新,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等内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9.解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之所以在教材中增加古诗词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答案:D10.解析:在迎接尊贵的客人时,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风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故B项符合题意,应入选。民族文化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识,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答案:B11.【解析】“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C、D观点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12.【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并且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13.【解析】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④当选;①说法绝对;②中应该是“优秀文化”。【答案】C14.[答案]A[解析]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要求我们保护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也没有涉及开发经济价值。故选A。15.[答案]A[解析]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B说法错误,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排除。C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故选A。16.[答案]D[解析]此题提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将清明节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两个选项符合题意且表述正确。①②两个说法本身正确但在本题中没有体现。故选D。17.解析:①④观点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答案:B18.解析: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比如当今社会,人际传播还是最常见的传播手段,所以排除①,②③④正确表达了网络媒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D项。答案:D19.解析:题中未体现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人民群众的作用,也未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所以B、C、D三项本身观点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20.解析: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主要强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启示我们,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应该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故排除;选项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A。答案:A21.解析: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走出去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④—②;故答案选C。答案:C22.解析:漫画体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答案:D23.解析:《捉妖记》“运用最新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说明它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①符合题意。《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说明它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②符合题意。电影属于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③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播的因素,④说法错误。答案:A24.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②。题干强调的是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25.【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材料强调不能照搬传统典籍,而必须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在创新发展,研究新情况就意味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如何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创新的作用,B、C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而是强调要立足社会实践,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答案】A26.【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答案】A2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创新。①中“主要”说法错误;动画片依据《西游记》进行了改编,运用新技术拍摄、制作,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②符合题意;该片导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运用新科技进行创新,把握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正确的文化选择,③符合题意;④中“必然”说法太绝对。本题答案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28【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说明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江苏方言大赛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根据材料,通过方言听写大赛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方言,更好的保护民族文化;并且在听写的过程中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感受,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认同感和归宿感;通过听写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认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的相关知识,因此相对基础,考生学生直接根据教材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答案】(1)①有利于更好地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②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2)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②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9.[解析](1)本题是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对于意义类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限位衬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豆类生产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蛇龙珠葡萄汁原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直身玻璃奶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平定向钻孔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建筑安全功能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圣诞玩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语文课件】走进信息世界(人教新课标)课件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长春工程学院《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2024-2030年中国燃气发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铁路设备售后服务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