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_第1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_第2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_第3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_第4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时安排:1~12周,4学时/周

共48学时(32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期末成绩:20%平时+20%实验+60%期末考试考试方法:笔试、开卷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3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1.1微机的发展1.2微机系统的组成1.3PC系列微机的基本结构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1.1微机的发展1.2微机系统的组成1.3PC系列微机的基本结构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5电子计算机(computer)的定义:用电子管、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等构成的复杂机器,能对输入的数据或信息非常迅速、准确地进行运算和处理,广泛应用在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6电子计算机的分类:按用途或规模体积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可穿带计算机……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7电子计算机的分类:按制造技术分类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8电子计算机的分类:按设计特点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二进制计算机十进制计算机……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9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图灵与有限状态自动机(图灵机)冯.诺依曼与存储程序计算机(诺依曼计算机)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0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6.23—1954.6.7)AlanMathisonTuring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在量子力学、数理逻辑、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在晚年还开创了一门新学科——

非线性力学。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被冯.诺依曼称为计算机之父。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图灵(Turing)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1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6.23—1954.6.7)AlanMathisonTuring23岁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24岁提出图灵机构想31岁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总顾问34岁英国皇室授予爵士勋衔39岁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2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图灵机(TuringMachine)。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而在每个阶段,人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3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条无限长的纸带一个读写头一个状态寄存器一套控制规则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4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6.23—1954.6.7)AlanMathisonTuring图灵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算法这样一个基本的、深刻的概念用他的图灵机模型讲清楚了。正是因为图灵奠定的理论基础,人们才有可能发明20世纪以来甚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因此人们称图灵为:计算机理论之父。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5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冯·诺伊曼(1903.12.28—1957.2.8)匈牙利语:NeumannJános‎英语:JohnvonNeumann匈牙利—美国数学家。犹太人。现代电子计算机创始人之一。他在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化学、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及几乎所有数学领域都作过重大贡献。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这一思想为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已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于他在计算机逻辑结构设计上的伟大贡献,他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6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冯·诺伊曼(1903.12.28—1957.2.8)匈牙利语:NeumannJános‎英语:JohnvonNeumann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他被称为“博弈论之父”。博弈论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在物理领域,冯·诺依曼在30年代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已经被证明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7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冯·诺伊曼(1903.12.28—1957.2.8)匈牙利语:NeumannJános‎英语:JohnvonNeumann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院土;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会主席

有两个奖项以冯·诺依曼为名:INFORMS的冯·诺伊曼理论奖、IEEE的IEEE冯·诺伊曼奖

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8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冯·诺伊曼(1903.12.28—1957.2.8)匈牙利语:NeumannJános‎英语:JohnvonNeumann冯·诺依曼对计算机领域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存储程序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明确指出计算机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并提出采用二进制和程序内存的设计思想。

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19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于194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1年美国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V.Atanasoff,1903-1995)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E.Berry,1918-1963)研制成功的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因此,阿塔那索夫被国际计算机界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0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41)—1958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存储器采用磁芯和磁鼓,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在此期间,形成了电子管计算机体系,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机(指专门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开始得到应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为每秒几千至几万次,体积庞大,成本很高。虽然它的体积、速度、软件等各方面都不能与今天的微型计算机相比,但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基础。这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1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5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为晶体管,主存储器仍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磁盘,软件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各种高级语言。在此期间,计算机的可靠性和速度均得到提高。速度一般为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工业控制机(指专门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开始出现并得到应用。这一代计算机除用于科学计算外,也开始应用于各种事务的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2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1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在此期间,计算机的可靠性和速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速度一般为每秒几十万至几百万次,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降低。小型计算机(指规模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计算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软件发展迅速。机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结构积木化,使用系统化,是这一阶段计算机发展的主要特点。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3第四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年至今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由于LSI,VLSI的体积小,耗电少,可靠性高,因而使这一阶段的计算机体积更小,可靠性和运算速度更高,成本更低。计算机的速度可达每秒运算几千万至上亿次。同时,全套电路只集中在一块硅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已开始出现,相继出现了广泛使用的单板机、单片机和各种型号的个人计算机。同时,以并行处理为特征的用于科学计算和尖端技术中的巨型机也得到了发展,由若干台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也已开始实际使用。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5微处理器简称MP(microprocessor)或CPU,也称为微处理机。是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中央处理单元。微型计算机简称为MC(microcomputer)或mC。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再配上一定容量的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这三部分通过外部总线连接起来,便组成了一台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为mCS或MCS(microcomputersystem),它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备以相应的外围设备、辅助电路和电源(统称硬件)及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微型计算机是20世纪7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是人类重要的创新之一。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6第一代为低档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1-1973微型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了4位的微处理器4004芯片,它本来是为高级袖珍计算机设计的,但生产出来后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经过改进,于1972年生产了8位微处理器8008。这一代微型计算机集成度为每片2300个晶体管,字长分别为4位和8位,运算速度较慢(基本指令执行时间4~10ms),指令系统简单,运算功能较差,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汇编语言,价格低廉。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7第二代为中档8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3-1977微型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这一代微型计算机芯片集成度提高了1~4倍,每片集成8000个晶体管,字长8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2ms左右。典型微处理器产品有73年的Intel8085,Motorola6800,76年Zilog公司的Z80。这些微处理器有完整的配套接口电路,如可编程并行接口电路、串行电路、定时/计数器接口电路,直接存储器存取接口电路等,并具有高级中断功能。软件除采用汇编语言外,还配有BASIC,FORTRAN,PL/M等高级语言及其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并在后期配上了操作系统。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8第三代为16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7-1984微型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77年前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一个硅片上可以容纳十万个以上的晶体管,64K位及256K位的存储器已生产出来。这一代微型计算机基本指令执行时间约为0.5ms。代表产品是Intel8086、Z8000和MC68000。这类16位微型计算机都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采用多级中断系统、多种寻址方式、多种数据处理形式、分段式存储器结构及乘除运算硬件,电路功能大为增强。软件方面可以使用多种语言,有常驻的汇编程序、完整的操作系统、大型的数据库,并可构成多处理器系统。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29第四代为32位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84-1993微型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在每个单片硅片上可集成几十万个晶体管,产生了第四代的32位微处理器。典型产品有Intel的80386、NationalSemiconductor的16032、Motorola的68020等。在32位微处理器中,具有支持高级调度、调试及系统开发的专用指令。由于集成度高,系统的速度和性能大为提高,可靠性增加,成本降低。

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30第五代为64位高档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93年至今微型机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对图形图像、视频处理、语音识别、CAD/CAM、大规模财务分析和大流量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等的需求日益迫切,现有的微处理器已难以胜任此类任务。于是,在1993年3月,Intel公司率先推出了统领PC(personalcomputer)达十余年之久的第五代微处理器体系结构产品——Pentium(奔腾),代号为P5,也称为80586。从它的设计制造工艺到性能指标,都比第四代产品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31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1微机的发展32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1.1微机的发展1.2微机系统的组成1.3PC系列微机的基本结构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33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3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35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中央处理器(CPU)是微机的运算和指挥控制中心,主要由如下部件组成: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时序和控制逻辑部件内部总线36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是微机的存储和记忆装置,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微机主存被划分为8个二进制位(一个字节)为一个单元的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唯一的地址。37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输入输出(I/O)设备和(I/O)接口I/O设备是支持数据、程序进出微机的重要硬件部件。I/O设备和CPU之间可能存在逻辑时序不一致数据类型不一致工作速度不一致因此CPU和I/O设备之间需要一个I/O接口电路来做桥梁,这种电路又称“I/O适配器”。38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微机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中间部件(电路),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电子系统。接口的分类数字接口与模拟接口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高速接口与低速接口

39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微机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中间部件(电路),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电子系统。接口的分类数字接口与模拟接口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高速接口与低速接口

在数字计算机的环境下,模拟量无法直接进入计算机,也无法直接为计算机所识别和处理。需经传感器转换成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再经A/D转换器变成数字量形式传输。所谓数字接口是指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信息所用的接口技术。40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微机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中间部件(电路),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电子系统。接口的分类数字接口与模拟接口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高速接口与低速接口

外设的数字信息若以并行方式传送,其与CPU的接口处理比较方便,称之为并行接口。若外设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在信息进入系统总线之前必须进行形式上的变换,即将串行信息变换为并行信息,这种接口称为串行接口。41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硬件微机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设备连接的中间部件(电路),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电子系统。接口的分类数字接口与模拟接口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高速接口与低速接口

如果传输速度比CPU读写速度快,称为高速,反之则称为中速或低速传输。42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2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的软件微机的软件包括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微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系统软件用来对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部分硬件,如CPU、内存、各种外设进行管理和协调,使它们有条不紊、高效率地工作。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有汇编和编译软件、调试软件、文字处理和服务性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指用户为解决各种问题而编写的软件。43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1.1微机的发展1.2微机系统的组成1.3PC系列微机的基本结构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4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从硬件的角度看,微型计算机由如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简称接口)及系统总线。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45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从硬件的角度看,微型计算机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简称接口)及系统总线。CPU和机器内部各部件的联系,以及和微型机外部设备信息的传递都要通过总线来实现。在微型机中通常使用的总线有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称为系统三总线。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46从硬件的角度看,微型计算机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简称接口)及系统总线。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地址总线AB(addressbus)是由微处理器输出的一组地址线,用来指定微处理器所访问的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地址。地址总线的条数决定了CPU所能直接访问的地址空间。如地址总线为20位时,可访问的地址范围为220个,即为00000H到FFFFFH。地址总线采用三态输出方式。47从硬件的角度看,微型计算机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简称接口)及系统总线。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数据总线DB(databus)是微处理器与外界传递数据的信号线。它的条数实际上就决定了微处理器与外部传送数据通道的宽度,这个数值也称作微处理器的字长。数据总线可以双向传递数据信号,是一组双向、三态总线。48从硬件的角度看,微型计算机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或称中央处理单元(CPU)、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简称接口)及系统总线。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控制总线CB(controlbus)是用来使微处理器的工作与外部电路的工作同步。它们分别传送控制信息、时序信息和状态信息。其中有的为高电平有效,有的为低电平有效,有的为输出信号,有的为输入信号。通过这些联络线CPU可以向其他部件发出一系列的命令信号,其他部件也可以将工作状态、请求信号送给CPU。49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PC/XT机是采用8088微处理器构造的第一代通用微机。PC总线是微机最早的总线数据总线宽度8位地址总线宽度20位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0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系统支持芯片8087协处理器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8254DMA控制8237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串行通信控制器8250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总线控制器8288时钟信号发生与驱动器8284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1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2、ROMPC/XT的ROM容量为64KB早期的机器在F6000H~FDFFFH中固化了32KB的BASIC解释程序FE000H~FFFFFH中固化了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IOS是一组管理程序,包括上电自检、系统引导、日历时钟、基本I/O设备驱动程序等。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2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3、RAM(主存)PC/XT系统板上的存储器芯片共4列,每列9片组成带奇偶检验的64KB内存。4列构成256KB的主存空间。后来的一些主板上插接了640KB内存。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3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4、I/O接口电路在系统板上还有IBMPC和IBMPC/XT的音频盒式磁带机、键盘和扬声器的接口电路。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5、I/O扩展槽PC/XT有8个62芯的I/O扩展槽,可以插接各种接口扩展卡,如显示卡、硬盘卡等。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PC/XT机的基本结构55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80386/80486微机系统不同之处:80486集成了数学协处理器,而80386没有相同之处:采用ISA总线具有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采用一组多功能芯片代替原来的单功能接口控制芯片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80386/80486微机的基本结构56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80386/80486微机均采用单列式存储器组件SIMM封装的动态存储器。80386支持单条内存条256KB或1MB,总容量16MB。80486支持单条256KB、1MB或4MB,总容量32MB。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80386/80486微机的基本结构57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改变了主板总线结构。为了提高微机系统的整体性能,规范系统的接口标准,根据各部件处理或传输信息的速度快慢,采用了三级总线结构:CPU总线(HostBus)局部总线(PCI)系统总线(一般是ISA总线)三级总线之间由多功能桥路芯片相连,这些桥路芯片起到信号速度缓冲、电平转换和控制协议转换的作用。按照芯片组的功能和连接方法可将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分为南北桥结构和中心结构两种。58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南北桥结构的微机北桥芯片——CPU总线-PCI桥芯片(HostBridge)南桥芯片——PCI-ISA桥芯片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Intel南北桥芯片组440BX组成的微机基本结构59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Intel南北桥芯片组440BX组成的微机基本结构北桥芯片82443BX集成CPU总线接口,支持单、双处理器,双处理器可以组成对称多处理机(SMP)结构集成主存控制器、PCI总线接口、PCI仲裁器、AGP接口,支持系统管理模式(SMM)和电源管理功能60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Intel南北桥芯片组440BX组成的微机基本结构南桥芯片82371EB集成PCI-ISA连接器、IDE控制器、两个增强的DMA控制器、两个8259中断控制器、8253/8254时钟发生器和实时时钟等集成USB控制器、电源管理逻辑、支持可选的I/OAPIC等61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Intel南北桥芯片组440BX组成的微机基本结构南北桥结构的微机这个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局部总线PCI直接作为高速的外围总线连接到PCI插槽上。这一变化适应了高速外围设备与微处理器的连接要求。62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中心结构的微机芯片组主要由3个芯片组成:存储控制中心(MemoryControllerHub,MCH)I/O控制中心(I/OControllerHub,ICH)固件中心(FirmWareHub,FWH)63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存储控制中心MCH的用途:提供高速的AGP接口动态显示管理电源管理内存管理与CPU总线相连,负责处理CPU与系统其他部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在某些的类型的芯片组中,MCH内置了图形显示子系统,既可以直接支持图形显示,又可以采用AGP显示部件,这时称其为图形存储控制中心(GMCH)64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I/O控制中心ICH内置AC’97控制器提供音频编码调制解调器编码接口IDE控制器提供高速磁盘接口2个或4个USB接口局域网络接口和PCI插卡之间的连接通过LPCI/F和SuperI/O控制器相连接65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固件中心FWH包含主板BIOS和显示BIOS一个可用于数字加密、安全认证等领域的硬件随机数发生器66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的基本结构中心结构的特点:存储控制中心MCH和I/O控制中心ICH之间不再用PCI总线相连,而是通过中心高速专用总线相连外围设备不再使用ISA总线,而是采用高速的PCI总线67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3PC系统微机的基本结构——现代微机发展的特点微处理器性能不断增强现代微机使用的微处理器大量引入RISC技术,如流水线、超标量、SIMD、分支预测和乱序执行等技术,使性能和速度得以快速增强和提高。微处理器支持芯片由规模小的单功能芯片组成的芯片组,发展为由大规模多功能芯片组成的芯片组早期PC采用多个单一功能接口芯片,芯片多、连线多,既影响速度,也使系统出错概率变大。主板总线结构不断改变系统总线由早期的PC总线发展到16位的ISA总线,再到EISA总线、MCA微通道总线、VL总线等,直到现在除兼容以前的低速设备外,还加强了局部总线的应用,将高速I/O设备利用局部总线PCI直接和CPU片内总线挂接,提高了I/O设备和CPU的并行性。保持向上兼容性尽管微处理器、支持芯片、总线接口、指令系统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依然保持很好的向上兼容。68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1.1微机的发展1.2微机系统的组成1.3PC系列微机的基本结构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69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1.4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微机系统的性能由它的主板与CPU、外设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