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要_第1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要_第2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要_第3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要_第4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秦清朝(公元前221年——1912年)春秋战国过渡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学问体系构建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目标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透视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四周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部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一)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把确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一)分封制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一)分封制2.分封对象同姓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3.分封内容:土地和人口4.诸侯的权力: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5.诸侯的义务:听从叮嘱、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力役,朝觐述职6.目的:7.瓦解:受封诸侯权力较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加,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1)主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②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形成了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③促进了经济文化沟通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8.影响(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更,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渐渐减弱。(二)宗法制1.概念:是依据血缘宗族关系支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维护周王朝的政治稳定。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行置妾之子。’纣故为王。”——《吕氏春秋ㆍ当务》留意:嫡长子不简洁等于大儿子。上面这则材料就有助于我们对嫡长子的理解。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大宗)宗法制下宗法关系与等级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等级关系小宗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二)宗法制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依据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支配政治权力。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小宗必需听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③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紧密联合,嫡长子与其他兄弟之间,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4.特点:5.影响(1)主动影响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②凝合宗族,防止纷争,巩固了分封制。强化王权,“家”“国”一体,有利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③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2)消极: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心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心的限制效果必定减弱。宗法制在今日主动方面:尊老爱幼认祖归宗重视亲情渴望团聚民族团结消极方面: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三)维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礼乐制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协作“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要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冲突,更有效地统治人民。4.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分封制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关系。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依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四)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是权力的支配宗法制是支配的原则分封制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内容分封对象:诸侯国义务:听从、镇守、随从、纳贡作用1、强化了统治2、扩大了统治区域5、持续数百年的强国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秦朝缘由:独立性,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4.促进民族融合3、促进经济文化沟通实质等级隶属制关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破坏诸侯国权利:设官、建立军队、征赋等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等保证王权的稳定由来: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承袭商末基础:血缘关系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特点)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等级制度春秋战国日益减弱.其观念与传统接着传承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祭祀活动)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王位世袭制、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读史料史料一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史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伯。

——《史记·周本纪》导读史料一说明“封建”的含义。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的目的。史料三反映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导读依据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大宗和小宗划分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二)宗法制的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史料一图一图二高考再现1.(2013年全国卷一)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领先消退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领先消退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学问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确定,故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实力,运用比较论证问题的实力。具体考查分封制。2.(2013年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立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心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B【解析】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状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一·宗法制;必修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3.(2013年海南卷)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持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同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冲突,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解除A。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解除D。【考点定位】宗法制4.(2013年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B【解析】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由此可知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的缘由是宗法制走向衰落;分封制在战国起先走向衰落,A选项与史实不符。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与题意无关;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走向瓦解,与史实不符。【考点定位】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秦朝的统一;2、皇帝制度;3、中心官僚机构与郡县制;4、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大权独揽、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都具有独断性。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心集权是从地方和中心的关系角度来看的,中心集权制度就是区分地方自治而言的一个国家体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地方听从中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含义:背诵与检查1、请用几个词语描述皇帝制度的特征。2、秦朝三公的权力特点是什么?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有哪些?4、从秦朝起先出现了哪两对权力冲突?5、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的?6、如何评价中心集权?拓展总结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发挥了确定的主动作用奴隶社会(西周)封建社会血缘世袭,世官制皇帝任命(任命制)血缘地域对封地的世袭统治权行使行政管理权,而无统治权封国相对独立,但履行确定义务中心垂直管理郡县,地方直属中心最初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后来诸侯割据,导致分裂有利于中心集权制形成,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归纳总结: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

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如何防止宰相擅权夺位如何有效选拨官吏如何防止官吏腐败如何防止地方割据造反三、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化学习目标1、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2、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与特点;中心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两条主线秦清明元宋唐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换相二府三司行省制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内朝问题探究1、三省六部制有何权力特点?它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有何异同?2、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科举制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3、如何识别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4、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本质共同点。5、古代政治制度演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6、如何全面相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的影响?(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心有效限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材料信息解读实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精确把握。A项错在有效限制,因为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土地与人口限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行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学问,能够推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1)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主动作用?(2分)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2分)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2分)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封建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封建制下统治者的素养得不到保障。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3)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2分)(4)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缘由。(4分)时代背景;看问题角度;个人学识修养;政治立场等。(3分)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更,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更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终确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依据所给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2)“三省”分层决策,相互制衡。(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相识提升: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明确分工、共同议政,这既削减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心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开宰相专权。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尽管两者在形式上都体现了分权,但三省六部制的分权目的在于减弱相权、强化皇权专制,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是通过分权防止权力集中、维护民主材料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接受……从诸侯到士,依据出身的凹凸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这一制度……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的,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重点突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选官制度?思索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化的趋势小结: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家世门第→才学。(2)选拔方式:举荐推选→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趋于制度化、公开、公允、客观(4)选官基础:范围扩大,官员素养不断提高。(5)选官权力:豪门世族→中心相识:封建官僚制度作为中心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与封建专制相适应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化,科举制的实施,使中心、皇帝有效的把握了官吏人事任命权,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不断加强的趋势材料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明显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说明其存在的许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学问分子供应了持续流淌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学问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12·江苏单科,21,节选)依据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人才流淌机制;客观公允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地方行政制度古代政治演化的趋势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心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结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形成多民族、大统一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靠。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心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结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持续,起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凤凰网研读以下史料,理解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材料二自康熙(1661-1721年)经雍正(1722-1734年)至乾隆(1735-1796年)的130多年,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旺盛、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材料三“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依据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假如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加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论法的精神》焚书坑儒江南贡院文字狱材料四材料四

康乾盛世时期中西方历史的对比小结: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主动影响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旺盛;③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沟通,促进民族融合;④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统一与领土完整⑤有利于集中力气办大事,兴办大型工程和应对突发灾难(2)消极影响①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③形成长期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④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落后于西方。⑤思想文化限制的加强,严峻阻碍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2013年高考前夕,一名高三学生的微博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评述:“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一套特殊严密、科学的中心政治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民主政治‘三权分立’制的雏形。”此同学评述中出现错误的主要缘由在于 ()。A.三省六部制不属于中心政治制度B.与我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关系不大C.实质就是现代的三权分立制度D.没有弄清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D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中心官制示意图。最能反映两者本质区分的是()A.唐朝中心官吏日渐增多B.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C.唐朝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