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重要借鉴作用,因此体现了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人的思想是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三人没有呼吁清政府的表现,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项。2.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参考答案:考点:CA: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解答:题干材料表明,苏联的核武器威力巨大,但国家计委“破坏力”更大,这充分说明了苏联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故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含义,排除.故选B.3.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B.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C.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D.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参考答案:B4.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鳩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对未来社会政治体制作出了设想,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B.集权与分权,二者的观点相反,但都是当时进步的理论。

C.二者都主张法治,都具有民主色彩。

D.二者都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C5.清明节,老王上山给过世的母亲扫墓,发现一块陈旧的墓碑上刻有“中华民国36年立”的字样。问:立碑的年份应该是:A.1936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1912年为民国元年,所以民国36年是1947年,因此C选项正确。民国36年是1947年,不是1936年、1946年和1948年,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政府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排除A;材料中“西学”“新学”并无崇拜西学之意,排除B;由于列强的侵华,中国与西方没有实现和解,排除D。材料所对对应的事件是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排除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7.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的一项技术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罗盘针D.印刷术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要联系近代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判断。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因而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故D正确,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8.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参考答案:C

9.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参考答案:D略10.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地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注重写实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韵意趣参考答案:A古代中国的绘画。郑板桥的《墨竹图》属于写意画,其特点在于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1.世界近代史上,中国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载人航天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无线电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2.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中国古代的工具或技术出现在汉代的有①耧车②曲辕犁③水排④一牛挽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13.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的证据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参考答案:C考查进化论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联系,强调进化论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必然产物。“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和“没有发生革命”说明这一时期需要变革但没有暴力革命,当时追求社会有序变革是社会大多数阶层的心理,并不是所有资产阶级的主张都是改良。故应选C。14.《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府参考答案:A15.海龙囤文化遗产本是一座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其被称为“新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朝廷赏赐的青花瓷器。遗址有“前殿后寝”的整体布局,又有土司建筑特点,在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毁弃于万历年间。由此可见,这一文化遗产()A.保存了古代中国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B.见证了元明时期“改土归流”的历史变迁C.是中央与土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证据D.体现了古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管理特点参考答案:解析:本题以海龙囤文化遗产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历史文化遗产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A、材料描述该文化遗产是一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没有涉及军事防御体系,排除;B、“改土归流”政策始于明朝中后期,排除;C、出土大量的青花瓷并不能充分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良好,排除;D、土司属于少数民族部落,这就体现了当时一体多元的管理特点,正确;故选D.16.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一对矛盾B.“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D.“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参考答案:B17.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参考答案:B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B项。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C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D项。18.《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资产阶级参考答案:考点:9I: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下层群众”的含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可知,新的宇宙观、人生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指无产阶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立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故“下层群众”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19.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参考答案:C“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说明雇工们既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又可以随便离开窑主,其间不存在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雇佣现象,故选C。20.“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参考答案:B21.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从“德国作家”“法兰西战役”来判断,说明德国即将进攻法国,再结合“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等信息,可以判断B正确。2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ACD判断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名师点睛】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1、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2、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如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3、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3.据史料记载,明代江西省农民往往“外如石工、缝工、木工”,“非习之不熟者,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这折射出明代A.政府对经商政策放宽B.社会各阶层变动频繁C.传统经济政策被动摇D.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参考答案:D【详解】从材料“亦皆以力穑之家,兼营其业”可知明代江西省的农民在耕作之余外出从事手工业工作,折射出农民通过手工业与市场紧密联系,答案为D。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不是经商,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变动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经济政策问题,C错误。2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高考资源网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参考答案:D考点:雅典民主制。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发展过程。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困境的因素,联系伯利克里改革中发放工资和津贴的史实就可以得出结论。故选D。C项创立了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B项的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A项是雅典的哲学家。25.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这表明当时法国

A.运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采用了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参考答案:B26.“他的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后确立,他剥夺了贵族的特权,把国家大权交到了平民手中。”材料中的“他”是指A.梭伦

B.苏格拉底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参考答案: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后确立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正确;A是奠定基础;B提出知识即美德;D是到达顶峰。2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

②实行社会改革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D28.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参考答案:C29.宋初,开始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知,这会导致宋代A.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官营手工业高度发展D.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雇值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关系,故A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故B项排除。30.“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虚拟艺术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五湖四海”才是本题的题眼,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五湖四海,只有在“虚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所以本题答案是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定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诸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制”“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等信息可从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说明,关于继承方面,根据材料一“仍元制,设中书省”“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从宋代殿阁制、元代中书省制等方面进行说明;关于创新,根据材料一“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及设内阁制等方面进行说明。(2)第一小问地位变化,根据材料“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可从拥有票拟权、地位有所提高等方面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第二小问参政优势,根据材料“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等信息可从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等方面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参政优势。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从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以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其积极意义。32.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3分)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材料三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4分)(2)由敌对到缓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等。(例举两点给4分)(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10分)

33.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髙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材料二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复兴之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变化:技术进步(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农作物产量增加;“私田”增多;“公田”荒芜。影响: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原因: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美国的经济侵略。(3)表现:50年代早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70年代后半期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详解】(1)第一小问“变化”,通过材料“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可以得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通过材料“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可以得出农作物产量增加;通过材料“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可以得出私田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