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_第1页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_第2页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_第3页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_第4页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知诗人:

温庭筠(约812—870),晚唐诗人、词人、文学家。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解诗题分水岭: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成为“分水岭。”此诗中是指今陕西略阳东南的山,也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溪水所引发的感受。诗中“岭头”是旅途中的一个山头,诗人这一晚就在领头住宿。似:好像、似乎

溪水本是无情的,却又好像有情。back明诗意进山三天了,它陪我一路同行。back分头:分手,分别到了岭头就该和溪水分道而去了。back潺湲:形容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潺潺的溪水声就像在和我依依惜别。back明诗意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眼前的溪水又似乎是有情的。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识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悟诗情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入诗境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温庭筠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也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能够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过分水岭》写的是作者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诗人化无情为有情,表达了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与惜别之情。nest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读一读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