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五职业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A.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B.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调和了美国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形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相对平衡局面。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就会导致南方新增两个参议员,为保持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席位的平衡,从北方的马萨诸塞州划出个缅因州,也增加两个参议员,从而平衡了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参考答案:C3.下表为“一五”计划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讯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参考答案:B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比例中,以工业建设支出最多,可知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排除A;材料数据无法体现“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排除C;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数据”,然后结合数据变化即可得出答案。4.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B.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C.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D.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参考答案:D【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A错误;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一战前有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二战前德意日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二战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是苏德战场,C错误;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故D正确。5.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上述史实体现的统治思想是()A.重土安民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强干弱枝参考答案:D材料中的“三选七迁”主要针对的是豪强势力和旧贵族势力,重土安民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古代的经济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对“孝”的分析,故C项错误;材料中“三选”主要是针对豪强势力,“七迁”主要是将旧贵族势力迁到中原,便于统治,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因此符合“强干弱枝”的思想,故D项正确。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参考答案:C7.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90年底,中国决定实行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其开放的背景是建立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的基础之上的,故B项正确;A发生在1991年,C项出现在1992年,D发生在2001年,ACD三项不可能成为浦东开放的背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四大8.“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参考答案: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解析:题干的讨论的话题是治国理念。太子认为“持刑太过”,反对严刑酷罚,提出“宜用儒生”,实行仁政。汉宣帝认为“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主张外儒内法,因此选择A。材料和教育、儒生的地位无关,排除BD。C史实错误,排除。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汉代儒学思想准确把握9.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
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从1978年1月到年底”、“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此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B项明显具有片面性,属于无关项;D项“直接促成”,错误。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10.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参考答案:D11.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
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可见英法认为德国统一不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对于德国的统一,各方态度不一,不足以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排除C。题干的主旨是德国统一而非多极化趋势,排除D。对于德国的统一,美英法的态度不一,共同原因是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德国统一。
12.“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参考答案:A13.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A.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B.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D.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参考答案:A唯物史观属于马克思主义构成部分,“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能够”说明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故B正确;材料并未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故A错误;唯物史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唯物史观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故D错误。故选B。14.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入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A.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C.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参考答案:A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实质就是搞台独,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而台湾不属于“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故B项错误;高度自治权不等于独立,材料实质是要求独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台湾的一些入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来搞台独,不是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故D项错误。15.恩格斯说“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看来罗马法主要调整A.国际关系
B.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关系C.市民与政府的关系
D.罗马城邦与帝国新征服地区的关系
参考答案:B16.《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题干中“民国二年”是指1913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是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是指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不能说明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17.有些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策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评语中的关键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应消灭”批的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B.“经济的营运”指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C“改进和补充”指的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D“福利国家”指的是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国家参考答案:D18.右图是一幅名为《美国“人权”到底“优越”在何处?》的漫画,它刻画了
A.美国已建立起“单极世界”,承担国际义务B.美国致力于绿色GDP,倡导“低碳”生活C.美国以“人权”为名,行霸权之实D.美国充当“人权”法官,极力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C略19.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参考答案:A【详解】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D项错误。20.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参考答案:D2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代替了传统招贴画、路牌等,成为广告的主要载体,广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传播现象和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职业。这一现象表明A.资产阶级控制大众传媒业发展B.经济对市场依赖程度大大提高C.产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D.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弱化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产品日益增多,广告有利于拓展商品销路,打开商品市场,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反映大众传媒受到资产阶级的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排除。D项,材料反映以报纸、杂志的传播为基础的广告业发展迅速,体现了报纸杂志的资讯传播功能的加强,故排除。2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参考答案:D23.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参考答案:B24.“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参考答案:C25.如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C限制中国进口机器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参考答案:D26.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参考答案:D27.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参考答案:D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材料突出了史学对现实的借鉴作用。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就要重视文明的传承。答案选D。28.有学者指出:“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与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两种宗教权威”有关的是①西周的宗法传统
②先秦的法家思想
③汉朝的儒家学说
④明清的思想批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29.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参考答案:B30.据湖北省公私合营企业私方人员安排统计,至1956年底,有68%以上的私方人员进入了国营企业,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达28.6%。这一现象说明A.国家重视保持合营企业稳定
B.合营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改变C.国家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D.合营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5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时就已经开启了“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而“西学东渐”则主要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的侵略下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浪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中国和西洋的大规模接触,西洋近代文明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举进入封闭的中国,这段历史,人人皆知,不须细说。这里特意要指出的是,中国文明史的“自然进程”至此被打乱了;从此,中国必须加入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不可能再独自地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事实上,历史地看,中国从那时起已经开始提出了与外界“接轨”的问题了。不论当时提出怎样的改良主张,吸收西方的经验乃是势之所趋。——陈乐民《欧洲与中国》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报纸上没有这个词汇,是我发明的。我们知道,汉唐的时候,是“东化”的。因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生、商人等的注意,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并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异同及启示。(13分)参考答案:(1)(12分)概括: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实业,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任答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特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4分)(2)(13分)相同点:均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3分)不同点:主导者不同,“东学西渐”的主导者是中国,“西学东渐”的主导者是西方各国;(3分)“东学西渐”是西方主动向中国学习,而近代“西学东渐”却是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做出的被动反应。(3分)启示: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自古就有,是否占主导地位与国家的兴盛密切相关;人类发展的普遍性,对于先进文明的追求,是各国、各民族所共同的。(4分)
3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声明,不承认民主德国,因此不同与东德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联邦德国的发展,1969年9月被选为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1969年底和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进行谈判和会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内容可简括如下:缔约国尊重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包括东西德之间的边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放弃武力和武力威胁;“事实上”而不是“国际法上”承认民主德国为一主权国家,两个德国在平等基础上发展睦邻关系,在国际上互不代表对方,相互建交;实现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正常化并发展经济技术文化合作等等。勃兰特也因为积极奉行这一政策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摘编自赵俊杰《试评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东方政策”的实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背景:美国霸主地位的相对衰落;西欧国家出现摆脱美国控制、争取独立自主的倾向;苏联开始推行“缓和战略”,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作用:增进了西德与东德的交往,有利于推动德国重新统一的进程;推动联邦德国与东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联邦德国及苏联、东欧经济的发展;缓和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存在的紧张局势,推动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详解】(1)背景:从材料“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联邦德国的发展”,联邦德国改变50年代后期,以敌对为特点的对苏联、东欧的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德国“新东方政策”提出的国内、国际,东西方政治、经济变化等时代大背景;当然,联邦德国本身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更是其调整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和背景。(2)作用:由材料“两个德国在平等基础上……建交;实现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正常化并发展经济技术文化合作等等。勃兰特也因为积极奉行这一政策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结合所学,可知“新东方政策”对西德与东德的交往,德国重新统一的进程的促进作用;对联邦德国与东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冷战以来欧洲的紧张局势的缓和,对欧洲和世界的和平积极影响等,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多层次分析。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公元前191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刘邦颁布“盗铸令”,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市。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摘编自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材料二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参考答案:(1)政治上:减除酷刑;经济上:减轻赋税,鼓励农民生产;稳定币制,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人口增长。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2)史实:打击政敌,排除异己;大封诸吕,培植外戚势力。消极影响:造成外戚干政并引发叛乱,加剧了西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详解】(1)根据材料“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可知,吕后政治上减除酷刑;根据材料“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可知,吕后经济上减轻赋税,鼓励农民生产;稳定币制,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人口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文景之治”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