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西省长治市高级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类为何只见星体“半边脸”想象一下,如果你只能看到自己家的正面,不管你如何努力,背面总是隐藏在阴影中,这种感觉是否很怪异,令人沮丧?这是天文学家多数时候的感受,因为在观察宇宙中一些最令人感兴趣的天体时,人类只能看到它们的一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月球,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正因为这样,一年四季,我们看到月亮上那个一成不变的“人影”。这个貌似友善的“人影”是由月球表面一些古老的熔岩流造成的,它们的颜色比周围环境更深一些。“人影”在月圆前后最明显。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假设,月球远离地球的一面和它靠近地球的一面十分相似。但事实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1959年苏联太空船拍摄到的月球背面的照片显示,隐藏在黑暗中的月球背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现在我们知道月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在远离地球的那一面,火山爆发并不频繁,那里的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多少黑色的熔岩斑点,反而有很多从未被熔岩吞没的火山口。由于目前还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背面,因此我们对它的构成和历史知之甚少。类似的,太阳系里的每一颗大型卫星都只向其母行星展示出“一半脸”。位于木卫二背面的宇航员永远也看不到木星,虽然两者间的距离只有42万英里。有时候我们看不到天体的另一面是因为它们转得太慢,一般来说,星系的自转时间为1~3亿年。在整个近代史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它们移动半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像M82这样的星系),我们无法得知星系中发生了什么剧烈变化,因为我们根本看不见它们的全貌。在银河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隐藏在天体的背面。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人马座矮星系静静地隐匿在银河系中央,不为人所察觉。然而当太阳系经过1亿年的旋转后,这个质量远超太阳系的星系将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夜空中最大、最耀眼的一个星座,比月亮大40倍。但到那时,美丽的仙女座将黯然失色,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幸运的是,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宇宙天体体积并不大,转速也很快,我们几乎可以同时看到它们的下面和背面。天文学家们发现,天鹅座一颗名为HDE226868的遥远的恒星围绕着一个神秘莫测、谜一般的天体旋转,这个天体能释放出大量X射线。这些X射线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就迅速衰减并很快消失,那意味着这个天体的两面几乎在同一个位置。经过简单的物理学计算,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神秘的天体体积是如此小,它只可能是黑洞。我们能观察到黑洞的背面,却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摘自2008年7月31日《参考消息》)6.下列对人们无法看到星体全貌的原因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只能看到月球“半边脸”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B.位于木卫二背面的宇航员永远看不到木星是因为它太小。C.我们看不到离太阳系很近的人马座矮星系是因为它早已消失。D.人们无法看到M82星系的全貌是因为星系太大。7.下列对“我们能观察到黑洞的背面,却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对黑洞的引力小于对月球的引力。B.人类能到达黑洞的背面,而无法到达月球背面。C.太阳挡住了月球,所以看不到它的另一面。D.科学家们根据某个天体具有的特点判定它为黑洞,且转速极快,让人们几乎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但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人们却无法看到月球全貌。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文学家们一直假设的月球两面都一样的想法最先被苏联证实是错误的。B.当人马座矮星系在天空中熠熠生辉时,仙女座将不复存在。C.有时候因为人无法活几亿年而永远看不到某些星体的全貌。D.科学家们弄清了星体“半遮面”的一些原因,但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参考答案:6.A(B项应为引力的原因。C、D项是星系转得太慢的原因)
7.D(A、B、C三项都属于毫无科学依据,在此文没有提及)
8.B(第六段的意思是仙女座慢慢地被挡住而失去光芒,并将维持很长时间,而非立即消失)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1、选文中加点的三个“为什么”分别问到了与战争有关的那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该怎样理解“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这句话?你认为人类制止战争的途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分别问到了战争与毁灭、战争与发展、战争与贫富不均三个方面。2.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示例)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1.“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是指战争带来毁灭,“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是指战争阻碍发展,“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是指战争造成贫富不均。2.第一问:可以注意一下习惯说法。习惯说法一般是把战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我们也习惯上把战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具体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手所为,而是各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普通士兵做出的。第二问:探讨这一问题宜放开讨论,不需要标准答案。3.(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里度过一生。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渴死呢,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我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利益无关。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14、为何说“树是城里的客人”?文章开头点明“树是城市的客人”有何作用?(6分)
1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1)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2)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16、作者为何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6分)
17、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14、原因:①树在城里没有归属感。它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山林和旷野,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失去了泥土,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②树在城里饱受伤害,承受着污染和疼痛,永远只能靠边站。(每点2分,共4分)作用:放在开头统摄全篇,点明了城市里的树的整体特点,总领后文对城里的树不幸遭遇的描写。(2分)(本题共6分。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对第一问,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对第二问,要考虑该句所在的位置,由于它处于文首,可考虑统摄总领等方面的作用)15、①虽然城里的树不能像山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但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而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为了生存,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2分)②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2分)(本题共4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第①句,联系下文“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可知,现在的人与以前不一样之所在;第②句,联系上文“这座城市当年修路时留下古树”可知,“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的含意)16、①看到树就想到树在城市里一生过得伤痕累累;⑧想到如同树一般善良而正直的人往往会受到伤害;想到那些像城市里的树一样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受尽委屈和伤害,却毫无怨言、充满宽容。(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篇文章由物及人,从树到人进行联想,感悟社会人生。解答本题,要梳理好文脉,按照行文结构思路归纳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节选自《元史?张珪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发之发:揭发B.欲以危法中珪中:中伤C.且沮盐法沮:阻碍D.大官不法者,不报报:报告(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B.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C.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隶属三省六部。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下属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D.薨,本义是指古代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恩宠。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C.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D.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遭到奸人怨恨甚至诬陷;连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帝近臣他也敢弹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②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参考答案:答案:(1)D(2)C(3)A(4)①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②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
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报:动词,答复.(2)C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而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下才设六部,而不是中书省.(3)A
“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原文为“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十六岁时只是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岁才正式授予管军万户,统领父亲军队.(4)①然:这样;死力:竭尽全力.句子翻译为: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②杂:共同;欺罔:欺骗蒙蔽.句子翻译为: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参考译文: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5.古文阅读,按要求作答(19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yǔ)元瑜、汝南应瑒(chàng)德琏(jiǎn)、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lù)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zhi)、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chóu)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àn)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lěi)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C、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C、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8、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⑴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分)⑵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4分)⑶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3分)
参考答案:6.C(胜过,超过)7.A(A、而:副词,就/副词,却;B、于:在…方面/介词;C、之:的/助词;D、以:因为/连词)8.要求君子审己以度人,免于相互轻视9.(1)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度、累、通顺各1分)(2)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科、偏、体、通顺各1分)(3)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然、贱、过、通顺各1分)古文翻译一作者: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在学问上是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没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是当今特出的。应旸平和但不够雄壮,刘桢雄壮但不够细密。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扬雄、班固一流的。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古文翻译二范蠡浮海到了齐国,改变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治理产业。居住不久,就获得财产数十万。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就让他作国相。范蠡喟然叹道:“居处家里能够挣得千金,做官能够位居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达到顶点。长久享受尊贵名号,是不吉祥的。”于是,归还相印,散尽他的财产,分给他的知心朋友和乡亲,携带着贵重的财宝,悄悄地离去,到陶地住下。后自称陶朱公。
略6.
参考答案:5、B恨:遗憾。6、C于:在/对于(A因,连词;B取消独立性,助词D那么,就,连词)7、A(B应为“项羽”,C应为“贤君(义帝)”D应为“范增”)8、C
强拉因果关系。苏轼所讲的“毅然大丈夫”是指范增“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不是“既不分君臣,又不明去就”9、
(1)
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2)①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②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解释“小清新”这一概念,不超过35字。(4分)“小清新”最初指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曲风清新自然、温暖感动,多抒发自己的成长感悟、孤独寂寞等。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它以自然淳朴、淡雅脱俗为审美标准,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其表现形式也逐渐由音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领域。在生活方式方面,“小清新”秉承淡雅、自然、朴实、超脱、静谧的风格而存在,传达个人的美好憧憬。比如,表现在穿着风格上,多以小碎花、田园花朵为元素,淡色系蕾丝裙、百褶裙便是代表,布料大多用雪纺,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参考答案:小清新是在文艺、生活方式等方面以自然淳朴、淡雅脱俗为审美标准的一种亚文化现象。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很多人的第一反映“这样不就跟大学一样了?”试点被称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但试点也让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无班级管理模式”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众人对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反映不一。(2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一】“无班级管理模式”,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改革。(1分)以往的教学模式,虽保证了教学的一致性,但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改革后会使课程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尊重了教育规律,是真正的因材施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答案示例二】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应持慎重态度,切勿一哄而上。(1分)在我国学校里一下子没有了班级和班主任,学生的自治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挑战。我国高中的社团文化还比较薄弱,还难以承担起学生精神归属的重任。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实质,不注重先在内涵上靠拢,而仅仅是学习其形式,就难免要走上形式主义的误区。(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略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②洛宁县城关镇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④沈德符非常反对历史造假,他说,如果研究历史的人在写历史时,十分史实仅说对了一二,这样的史家,罪不容诛。⑤他们是中国最务实的一群人,用商业推动社会进步,是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对这些企业家不可用诛心之论,向其泼污水。⑥人与人交往,应该说话算话,说了的话,许了的承诺,都要算数,不能说了又不做,“忽悠”别人,应该一言九鼎。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使用正确,“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句中说的是这些投票刷屏让张女士不能忍受。②望文生义,“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能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句中说的是“锣鼓的声音”,不当。③使用正确,“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④使用正确,“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都抵偿不了罪恶。句中说的是对历史造假的史家罪过之大,正确。⑤望文生义,“诛心之论”,揭穿动机的批评,泛指深刻的评论。⑥望文生义,“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重,作用大,句中误用为“说话算数”。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瓦釜雷鸣”,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声音大”,故错误;如“一言九鼎”,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守信”“说话算数”。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0.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26.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27.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28.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参考答案:26.人均图书消费量低(1分),且20年几乎未增长(1分),图书消费城乡极不均衡(2分)。27.中国图书价格并不高。(2分)与我们的收入增长相比,与其他的文化消费相比,与外国图书价格相比,中国书价并不高。(3分,每点1分)28.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图书营销渠道;加大宣传,更新农民的读书观念。(每点2分)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件层压工艺说明》课件
- 吹气球治疗肺部疾病
- 《汇编程序设计》课件
- 《各种各样的绳子》课件
- 儿童常见病治疗
- 医院医疗设备外借流程
- 八省八校2022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
- 《安全事故案例汇编》课件
- 中国母婴营养品市场洞察报告
- 微课如何撰写岗位说明书之工作目的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
- 2024年注册消防工程师题库(历年真题)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年级上册第8课 小心“电老虎”课件
- 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 -热巴舞曲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 读书感悟《活在课堂里》第四辑
- 2024年服务行业技能考试-福彩投注站销售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勾股定理逆定理》观评课报告
- 社区电动车棚新(扩)建及修建充电车棚施工方案(纯方案-)
- 生物科学师范生生涯发展报告
- 职业生涯规划生物学科教师
- 监理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度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