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成都市铁二院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____
_,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空格处应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枢密院参考答案:B2.“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环,变神为人,虽然肯定其军事成就,但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却评价不高。如:华盛顿并不是个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华盛顿在美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并不占主要地位。华盛顿只是一位职业军人,骨子里对政治争论和殖民地权利、独立问题都漠不关心。”对此材料正确的理解是A.华盛顿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最高的地位B.突出华盛顿的军事才能
C.强调了华盛顿的阶级属性
D.否定华盛顿对美国的贡献参考答案:C3.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故D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儒学没有平民化的趋向,故B项排除;C项是汉代,排除。4.“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生参考答案:B考查儒家思想。材料中《春秋》是儒家经典,《老》《庄》是道家经典,由材料得儒家主张涉世,也就是积极入世,了解社会现实。道家主张忘世,远离人类社会的纷争,体现人与自然的多。佛家主张出世,更多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故应选B。5.清代的军机处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行政效率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内阁分权制衡参考答案:B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参考答案:B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指出:天下兴亡,匹夫之有责焉耳,后来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应选B。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据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二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建文四年至永历十六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在权限、性质方面不同。参考答案:(1)共和国时期,为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征服扩张过程中出现了民族矛盾、经济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2)权限:英国内阁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明朝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意志,供咨询,掌票拟权。性质: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明朝内阁是君主的内侍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详解】(1)“挑战——应战”模式指的是罗马法面临着新的社会问题出现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罗马帝国时期,随着帝国统治范围的扩大,社会矛盾增加,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2)由材料“皇帝咨政机构”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内阁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都取决于皇帝的旨意,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由材料“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可知英国内阁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的体现,内阁掌握着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8.下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GDP增长率(%)3.32.74.02.53.74.54.24.5A.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B.“福利国家”规模扩大C.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放缓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故A项正确;B项是二战后采取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9.阅读如表,据此可以推断出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9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政治中心随着人口南移而变化B.在政府赋税收入方面南方逐渐超过北方C.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唐朝时期江南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参考答案:B【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汉---唐朝---北宋”南方的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户口数比例(%)猛增;而北方的人口(户)数量、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下降,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随着人口南方超过北方,赋税收入方面南方也逐渐超过北方,B正确;据所学可知从“西汉---唐朝---北宋”,政治中心始终在北方,故A错误;据所学可知,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C错误;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D错误。【点睛】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春秋时期,江南初步开发。(2)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3)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4)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6)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完成南移。10.我国1978年以来改革的性质是:(
)A、改革实质上是改革社会主义制度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制度地位的阶级斗争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参考答案:C11.有学者指出,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这揭示出程朱理学A.使士人摆脱了国家和家族的束缚B.实现了士人群体的高度道德自律C.为提高士人的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D.是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世族的消亡和个人活动能力膨胀,导致以“激发个人党的伦理道德意识”“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为基础的程朱理学形成,揭示出程朱理学是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故D选项正确;程朱理学强调的是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文化发展主体,不能说明使士人摆脱了国家和家族的束缚,故A选项错误;程朱理学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文化发展主体,不能说明实现了士人群体的高度道德自律,故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程朱理学形成的原因和特征,没有涉及程朱理学提高士人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12.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是因为“在国内几无反响”,而不是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细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此产生。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1862年,《海国图志》在日本畅销,但在中国已经绝版,中日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中国国民社会变革意识的淡薄。故C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其较为符合中国当时实际需要。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3.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参考答案:B14.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中得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D15.互联网最初开始于A.美国B.法国C.苏联D.英国参考答案: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即Internet)最初开始于1969年,源自于美国国防研究计划署(ARPA)的一项计划,该计划连接美国西南部的四所大学的主要计算机,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互联网最初开始于”要求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1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参考答案: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起到了早期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实践有一定的影响,A选项“走向近代化的先声”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仍然占主流地位,故B选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故C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但不是新理学思想体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17.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参考答案:考点:E7: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分析:本题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言论为内容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1961年9月”、“铁托”可知,这是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C项正确.两大阵营开始对立是在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多极化世界格局只是趋势,并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冷战”出现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C.18.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墨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法家、道家参考答案:C19.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B.秋收起义C.“农村包围城市”D.红军长征参考答案:C根据“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表明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征,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C正确;材料中涉及到苏维埃运动,应该是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排除A;秋收起义仍然是学习苏联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排除B;红军长征是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之下出现的战略转移,不属于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排除D。2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
A.世界上最早的独立运动
B.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C.各地区相互支援,共同对敌
D.持续时间长,席卷整个拉美地区参考答案:A21.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①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在夏朝,故①错误;分封制是层层分封,不存在“中央”这个概念,即分封制不能确定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故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碌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也的确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故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B。点睛:本题是组合型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在夏朝而非本题的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下不存在“中央”概念,故①②错误;所有包含①②都排除,得出正确答案。2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23.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唐朝参考答案:C24.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参考答案:C25.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C.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参考答案:A【详解】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但不必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和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但不必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故CD项不符合题意。2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B27.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参考答案:C28.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社会面貌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8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选项AB的表述明显错误,选项C是在1992年后逐步确立的。29.《论语·雍也》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材料强调的“仁之术”是指A.忠恕
B.正名
C.兼爱
D.中庸参考答案:A30.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以法治国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体现了契约立国的思想;材料“人民当有无限之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材料“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体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据此分析可知君主立宪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故选C。32.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孙中山全集》第6卷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4分)(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6分)参考答案:(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2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6分,任答3点)
(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2分)
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2分)
(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4分)
“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4分)
(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1997年,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政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国企改革的共同影响。
参考答案:(1)主要趋势:改革范围: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企业地位:国企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或政府对企业干预减少);所有制:从国有独资向股权多元化(股份制)转变(或国有独资企业日益减少,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形式:从工厂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企业布局:从全方位覆盖转为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2)背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国企众多,生产效率低下;滞胀危机,经济增长缓慢(或凯恩斯主义失灵);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不同之处:通过出售的方式减少国企数量;私有化程度高;是对原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3)共同影响:有利于市场发挥经济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力(或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或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详解】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英国进行的国企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20世纪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份四月装修合同门槛石与地暖伸缩缝处理条款
-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总结
- 初中物理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合同
- 2025人工智能技术外包服务合同范本
- 跟着学管理课件
- 初五迎财神课件
- 业务咨询类合同标准文本
- 低价转让电车合同范例
- 2003漯河购房合同标准文本
- 河北省第八届关注时事胸怀天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DB32T 5073.2-2025 政务“一朵云”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第2部分: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
- 拆除道牙和生态砖施工方案
- 2025年陕西省延长石油西北橡胶限责任公司招聘154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眼科手术室患者安全
- 2025年新村居后备干部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普通话朗读范文50篇拼音版
-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 2024年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云南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