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中学高三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图中C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侵蚀

B.断裂塌陷

C.火口湖

D.河道淤塞参考答案:B2.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26~27题。26.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27.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参考答案:26.C

27.D3.右图表示的是北京时间6月22日11时52分在高纬度上空俯视地球所见的昼夜分布示意图。N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对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N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B.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C.A点在昏线上

D.C此时的地方时为11时52分参考答案:B4.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20-21题。20.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A.调快1小时

B.调慢1小时

C.调快24小时

D.调慢24小时21.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

B.短

C.一样

D.长短无法判断参考答案:D

B5.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下图示意挪威探险家Ousland为见证北极冰消融,于某年6月23日到9月23日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航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关于Ousland此次航行的叙述,可信的是()A.从甲地到乙地探险的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B.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C.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D.看到漂浮在海冰上的北极熊同类相残34.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A.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B.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C.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D.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参考答案:33.D

34.C【分析】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33题详解】图示从甲地到乙地的航程中,受西风影响大,是顺风航行,乙地以后的航行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大,是逆风航行。从甲到乙的航行途中盛行西南风,同时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不会遇到大的浮冰。目前北冰洋沿岸尚未进入商业航行阶段,故不可能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因全球变暖,海冰锐减,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因此不惜残杀同类。故D正确。【34题详解】目前北极航线仍处于尝试当中,北冰洋海底资源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也就不存在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而发生的冲突;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冰川大规模融化不会导致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故A、B、D项错误。近年来,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给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使北极不再寂静。故C正确。【点睛】该题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入手,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图文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6.下图中PQ为锋面,XY线为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PQ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冷锋

D.北半球暖锋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地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B.PQ锋面将向南移动C.b地区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C地盛行下沉气流参考答案:15.B

16.B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XY线为等温线,在山脉处海拔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C、D错。锋面与气旋结合形成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左侧是冷锋,PQ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A错,B对。【16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PQ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辐合,a地位于锋后,持续性降水天气已过,A错。PQ锋面将向南移动,B对。b地区受冷气团控制,可能是连续性阴雨天气,C错。C地位于锋面上,盛行上升气流,D错。考点: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7.下面左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分布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读图完成12-13题。12.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右图中能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A.Ⅰ

B.Ⅱ

C.Ⅲ

D.Ⅳ13.若图中等压线的数值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四处容易形成降水的是:A.②与③

B.②与④

C.③与⑤

D.④与⑤参考答案:12.C

13.B8.图示意1756-1960年长江石首-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5.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C.甲→丙→丁→乙 D.丁→甲→乙→丙6.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段河道多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①上游洪水下泄

②河床泥沙淤积

③地下水补给量

④河道通航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5.B

6.D【5题详解】长江石首-城陵矶段地势较为平坦,1756年河道最初比平直,对应丁;随着河流侧蚀加强,河道逐渐变得弯曲,变为甲;之后河道淤积加重,中心形成沙洲,对应丙;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出现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出现牛轭湖,对应乙。因此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丁→甲→丙→乙,B正确。故选B。【6题详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段河道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易发洪涝灾害,对沿岸居民、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是为了上游洪水下泄、减轻洪灾威胁,同时可以提高河道通航能力、加快航行速度,①④正确。是为了减轻河床泥沙淤积,不是为了增加地下水补给量。②③错误。故选D。9.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B.疏解城市中心职能C.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D.加强城市管理力度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A.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B.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D.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参考答案:1.C

2.B【1题详解】A.根据材料,新加坡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解决中心城区人口集中、交通拥堵问题,A不对。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卫星镇重点在划定人口,减少人口流动,并没有疏解城市中心职能,B不对。C.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计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划区设镇,并且设置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从而进行分散中心城区人口,C对。D.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置重点通过划区设镇,通过配套设施使人口能自主分散在卫星镇,并没有在城市管理上加强力度,D不对。故选C。【2题详解】A.新加坡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化的水平很高,没必要通过设镇来提高城市化水平,A不对。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公共配套设施”说明新加坡通过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对。C.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但不会调整区域产业结构,C不对。D.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不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D不对。故选B。10.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下图是某地城市水循环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以及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a流动速度加快,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B.b下渗加强,出现地下漏斗区C.c流量减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D.d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参考答案:D11.下列有关地震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B.横波在地幔和外核交界处完全消失

C.纵波的传播速度在古登堡界面下突然增加

D.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参考答案:C12.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图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参考答案:D13.甲、乙两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湖泊,读图回答3~5题。

3.一架飞机从城市①沿最近航线飞往城市②,飞机飞行的方向是A.一直向东飞行

B.一直向西飞行

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4.甲、乙两图湖泊所在地区储量丰富的资源分别是A.石油煤炭

B.石油铁矿

C.煤炭石油

D.天然气铜矿5.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湖泊及沿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湖泊都位于大陆内部,属于咸水湖,均为所在大洲最大的湖泊B.两湖泊沿岸地区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图所在地区降水比乙图地区多C.注入甲图中湖泊的最大河流是多瑙河,河流流经了8个国家D.乙湖泊沿岸地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面向市场的乳畜业

参考答案:3.C

4.B

5.D14.下图是我国某地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农事安排示意图。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须尽可能抓紧完成,俗称“双抢”,该地“双抢”期间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3.该地区可能是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34.该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河湖众多

B.丘陵广布

C.人口密度大

D.平原面积小35.该地区“双抢”期间抓紧时间完成农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早稻收割

B.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晚稻插秧C.保障早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D.保障晚稻生产所需的热量参考答案:33.D

34.C

35.D【33题详解】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显示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的“双抢”为7月份,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伏旱时期,天气炎热干燥,故D正确。【34题详解】人均耕地不足可能是耕地少或人口多,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人口稠密,故C正确。【35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晚稻生产主要在秋季,此季节气温已逐渐降低,因此热量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故D正确。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主要在6~9月,而早稻收割、晚稻插秧在7月,故A、B错误;“双抢”时早稻已成熟,故C错误。15.德国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令时制。夏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家住上海的高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去德国自助游,这是她在德国汉莎航空的网站预定的机票信息。1.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至法兰克福(夏令时使用东二区区时)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A.5小时55分钟

B.7小时5分钟

C.11小时55分

D.12小时55分2.在实施“夏令时制”期间,德国(

)A.境内由昼渐长逐渐变为昼渐短

B.境内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C.境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D.境内有极昼现象3.德国实施“夏令时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延长工作时间,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B.改变民众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C.节约能源

D.延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参考答案:1.C

2.A

3.C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法兰克福使用东二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6小时,上海起飞时间是北京时间13:15,法兰克福正好7:15,飞机到达时,法兰克福的时间是19:10,所以飞行时间为11小时55分。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德国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境内不会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现象,排除C、D;德国夏令时制从3月到10月,在6月22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德国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到6月22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之后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故A正确,B错误。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时的运用夏令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16.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下图)。读图完成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

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参考答案:B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B.道路①17.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9.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10.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9.D

10.C9.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海洋水蒸发到大气中,因此Ⅰ为蒸发;Ⅱ为地表水到海洋,应通过地表径流,Ⅲ为地表水通过下渗为地下水,Ⅳ为地下径流,故选D。10.据上题分析可知,Ⅱ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故选C。【点睛】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水循环的意义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18.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10.该山位于A.浙江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11.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参考答案:9.A

10.B

11.D9.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20°C,1月份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7月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10°C,7月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10.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山脉的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东南沿海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浙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较低,故A错误。青海在我国西北地区,吉林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故CD错误。11.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近地面地区气温下降严重,最可能会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小,故D项正确。A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不会影响气温垂直变率,故A项错误。B项,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但无法解释1500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小,故B项错误。C项,山谷风出现频率低是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9.21.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对大洋洲和喜马拉雅山的直接影响分别为(

)A.喜马拉雅山海拔变高

B.喜马拉雅山自然带海拔变高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

D.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2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不合理的使用制冷设备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有色金属冶炼业发展参考答案:BD

AC20.下图是“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回答引起黄淮海地区水盐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B、河流水位的涨落C、土地结构的季节变化

D、不合理的灌溉参考答案:A2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9.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参考答案:8.B

9.D解析:8题,根据图中降水量分布可知,北坡降水较多,南坡降水较少,B正确。9题,根据图中降水量变化可知,在北坡2000米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如图所示: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中信息提取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不大。【知识点】本题考查山地对降水的影响。22.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参考答案:6.C

7.B

8.C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7.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题图,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赌徒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选C。2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2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参考答案:24.C

25.C【24题详解】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人口数量增多不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A错。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B错。围湖造田不是土壤肥力下降原因,D错。【25题详解】上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C对。图示突出的是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是体现区域性特征、综合性特征,A、B错。差异性特征体现区域间的不同点,D错。【点睛】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4.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参考答案:B25.国际在线报道:(北京时间2007年8月16日早上7点42分)秘鲁南部的伊卡省(61°W)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已导致450人死亡,约1500人受伤。在强震过后,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在首次地震后的40分钟,向美国南部、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等11个国家发出海啸警报,哥伦比亚政府随即下令疏散港口地区的居民。据此回答中国沿海受海啸影响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陆架宽广而平缓

②与震中距离很遥远

③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④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的阻挡保护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26.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马拉爬犁比车快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

B.太湖平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河汊纵横,气候湿润

B.中低周高,排水不畅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林海雪原,寒冷干燥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

B.二人转

C.昆区

D.秦腔参考答案:1.C

2.D

3.B1.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便发明制作出了一种冬季可以在冰天雪地上行走如飞的交通工具---爬犁。东北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一年大部分时间里,满世界的冰天雪地。故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故选C。2.爬犁只要有冰有雪,便可以行于其上。它借助于冰面、雪地里较小的摩擦力,使得“马拉爬犁”真的比在路上行走的马车还要快。而且,马车在冰面上行走,车轮经常打滑;在雪地里行走,车轮又极易被雪窝陷住,而爬犁则在冰天雪地里行走如飞,所以,人们称之为“马拉爬犁比车快”。故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林海雪原,寒冷干燥。故选D。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是东北地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二人转。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分)27.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8分)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11,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测量日期:2010年12月22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时58分时角β最小,为52°56′。

图11(1)当地的经度为__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__。(2分)(2)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105°30′E(1分)29°30′N(1分)(2)东南(1分)东南(1分)(3)重庆(2分)(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28.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的A地气候干燥,多低山丘陵,设施农业(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当地主要采用大量消耗地下水的温室水栽法)成为支柱产业,是欧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农产品品质好,有“欧洲菜园”之称。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虚线框内所示区域水资源丰富,可提供欧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这些水源可明显缓解其

(填大致方位)地区夏季农业灌溉用水不足的压力。(2)年降水量②地明显

(填“低于”或“高于”)①地,主要是②地受

控制(或影响)时间更长。(3)与欧洲其它地区相比,A地成为“欧洲菜园”的优势自然区位因素是

,当地农产品品质好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从农业技术经济因素看,A地发展设施农业更侧重于投入生产技术和

。(4)指出A地蔬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参考答案:(1)多高大山地;南部

(2)低于;副热带高气压带(3)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大;技术装备(4)水资源短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地荒漠化;(多低山丘陵,)耕地少。解析:(1)图示虚线框内所示地区为阿尔卑斯山,水源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是多高大山地;其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农业灌溉用水量大。(2)从图中看②纬度较①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年降水量少。(3)图中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农产品品质好的自然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欧洲其它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多雨多雾,光照条件差;从技术经济因素看,A地发展农业更侧重于投入生产技术和技术装备。(4)发展蔬菜种植业需要耕地和灌溉水源,A地水资源短缺,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此外,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29.读下图回答:(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_,纬度位置是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是

,图中A点此刻是

点钟,这天昼长约

小时,早晨

点钟日出。(2)B点在A点的

方向,处于五带中的

带,正值

(节气),夜长

小时,当B点日出时是当地

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是当天的

点钟。(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

偏,后又向

偏,这是

的结果。(4)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共转了

(角度),花了

小时,叫一个

日。(5)A点和B点随地球自转一周,所走的路程是A比B

,A的线速度比B的线速度

参考答案:(1)西经120°;南纬23°26′;90°;16点;14小时;5点(2)正北;北温;冬至;16小时;8;24点(3)左;右;地球自转(4)360°59′;24小时;太阳日(5)长;快试题解析:(1)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为冬至日,A点所在地为西经120°、南纬23°26′。(2)AB在同一条经线上,B点在A点的正北方向。(3)A点在南半球,B点在北半球,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左偏,然后是向右偏。(4)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共转了360°59′,时间是24小时。(5)A点纬度低于B点,线速度大于B。三、综合题(共38分)30.下图示意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8.下列产业,不宜在图中沙洲发展的是A.旅游休闲

B.生态农业

C.船舶制造

D.火力发电9.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的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C.在人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参考答案:7.B

8.D

9.B试题分析:7.读图,根据图例,图中年5米等深线位置不断向沙洲侵蚀移动,最可能是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泥沙在库区沉积,河流泥沙沉积减少,侵蚀增加,B对。上游过度砍伐会导致泥沙沉积增加,5米等深线向远离沙洲方向移动,A错。围湖造田,调蓄洪水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