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大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名在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委员均在提案签名。提案认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其推进阅读的方式,主要为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国家元首亲自倡导阅读等三个方面。提案建议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并提出五项具体建议。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自2017年6月起实施。(摘编自网络)材料二:【注】各个柱形色块由下至上依次对应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摘自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市场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中国报告网》材料三: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更是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倡导全民阅读,发扬传统文化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浅显易懂的名人名言充分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编自何祥《全民阅读的意义》)材料四:今年全国两会,扎实推动全民阅读、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表示,倡导全民阅读恰逢其时。如果一个民族失去阅读,将会失去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关于如何深化全面阅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包括设立国家阅读节、政府推动书目研制、支持举办共读活动、倡导“高铁阅读”等。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是由个人决定、承担和完成的私事。全民阅读这项公共事业的落实,最终要体现于个人的阅读质量。因此,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实施阅读推广的过程中,都要遵循阅读规律,以保证个人阅读的权利、提高个人阅读的质量为宗旨。(摘编自洪兆惠《加强阅读推广,促进全民阅读》,2018-03-13光明网时评频道)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纸质图书日均阅读时长,从2009年的14.7钟到2016年的20.2分钟,七年来只增加5.5分钟,中间还经历了起伏。B.2009年互联网日均阅读时间为34.1分钟,一直到2011年都呈快速增长态势。手机日均阅读时间则基本在加速增长中,至2016年增至74.4分钟。C.对比各媒介日均阅读时长,2009年到2016年纸质媒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而数字化阅读则正好相反,逐年大幅增加。D.我国日均阅读时长,从2009年的不足100分钟,到2016年的将近200分钟,约增长一倍,七年来国民阅读状况有了极大改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6月,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的,有115位委员联合签名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B.全民阅读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重视。而由“倡导”到“大力推动”的提法的变动,则证明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这些名人名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由古至今都把阅读作为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D.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则是由个人决定的私事,所以推行全民阅读,要充分尊重个人的阅读权利,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主动干预。6.有效促进“全民阅读”,需要哪些相关方相互协作?请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4.C

5.B

6.(1)相关方:政府、社会(组织)、个人。(2)作用:①政府可制定政策,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②社会组织可实施阅读推广,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营造阅读氛围。③个人可充分行使阅读的基本权利,让阅读成为自觉行为,提高阅读质量,成为一个乐读善思的高素质公民。【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逐年下降和逐年大幅增加”错误。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纸质媒介的日均阅读时长与2013年降至低谷,2014年又开始增加。数字化媒介2011年和2012年态势平稳。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的,有115位委员联合签名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错误。结合文本内容“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名在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委员均在提案签名”“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自2017年6月起实施”分析可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是国务院条例,而非委员提案。C项,“中华民族由古至今都把阅读作为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推论错误。名人名言只是说明读书的好处,而并不能说明古代我国就把阅读作为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D项,“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主动干预”错误。结合“包括设立国家阅读节、政府推动书目研制、支持举办共读活动、倡导‘高铁阅读’等”“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是由个人决定、承担和完成的私事”“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实施阅读推广的过程中,都要遵循阅读规律,以保证个人阅读的权利、提高个人阅读的质量为宗旨”等分析可知,阅读是私事,但是并不拒绝外在力量干预。相反,如社会组织的读书节等活动,反倒能够更好地刺激和促进私人阅读。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是由个人决定、承担和完成的私事”“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实施阅读推广的过程中”等分析可知,有效促进“全民阅读”,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相互协作。结合“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其推进阅读的方式,主要为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国家元首亲自倡导阅读等三个方面”“提案建议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并提出五项具体建议。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等分析,政府可制定政策,促进全民阅读;结合“在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实施阅读推广的过程”等分析可知,社会组织可实施阅读推广,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等;结合“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个人阅读的权利、提高个人阅读的”等,个人要认识到阅读的作用,行使自己的阅读权利,提高阅读质量等。【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沈从文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雨夜小站柳青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有删改)【注】互助组:指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三条“麻袋”,真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B.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宝是谁?为何不住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但梁生宝更加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D.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8.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9.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请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参考答案:7.B

8.①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②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③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

9.①“创业”指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是个人的发家致富。②“创业”指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是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③“创业”表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错误,小说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小说中提及梁三老汉的内容属于插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然后到小说中找到两次描写“春雨”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首先,小说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了“春雨”,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从情节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从情节发展上看,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从人物塑造上看,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创业”,明确创业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由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创业”是指个人的发家致富;由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创业”是指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由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现,“创业”是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B(“枉”应解释为“屈尊”。)9、A(④指刺客的特点;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10、D(“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11、(10分)(1)一位贤者,因为别人瞪他一眼而气愤不堪,从而来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2)于是谢绝子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收:拘禁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D.恢谢不与通

谢:感谢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3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④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5分)

译文: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5分)

译文:

参考答案:4.D

解析:谢,谢绝。5.D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第③句,第③句讲的是窦宪兄弟的行为,不能说明乐恢的性格。从C、D里面选,可以排除第⑥句,“(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不能直接表现他的耿介。故选D。6.C

解析:第三段,由“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选项C“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理解有误,意思说反了。7.(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得分点:“为”“之”“交”,省略句的翻译。)

(2)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得分点:“仕”,“坐”“诛”“莫”“独”“奔丧行服”。)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6.(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舟人传(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作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肆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牢。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岩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臣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肆者行乎?吾恐彼肆非良人,且彼肆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肆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肆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债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肆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肆恒臣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钦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注:①刺船:用篙称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确的一项是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爱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肆复何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①见舟人肆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肆恒臣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不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C、陈泰岩知道了舟的人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己。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