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1.对徽州文化的成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以来战乱不断,使中原地区的民众纷纷避居于徽州,为徽州文化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的基础。B.中原文化、徽州地方文化以及各地多种文化在此互相冲突,互相选择,逐步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徽州地方文化。C.新儒学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儒学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家学派,对徽州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D.徽州人在大量的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商业精神、经营方式、包容精神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主体。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参考答案:1.B(A项“民众”之说不当,原文“衣冠”指世族;C项错在“道家学派”无根据,第三段的“道学”指儒学道流;D项错在“徽州文化的主体”之说)2.D(该项“致使”之说文中无据,或者说前后无因果关系)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1.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B.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C.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D.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2.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D.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B.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則强调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C.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D.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1.A2.A3.B1.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生要回到原文中,结合关键词“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找到答题区间,联系选项对照理解。A项表述错误,由原文可知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不全是隐性知识。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要回到原文中,找到答题区间,联系选项对照理解。答题关键词“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正确”,选项中A野中郁次郎“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错;B隐性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强加因果。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D在野中郁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则是“同一硬币的两面”。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选项曲解文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汉字听写热背后的文化误区宋诗婷沈硕谁也想不到“汉字听写”会成为一种综艺节目类型,而且还如此受欢迎。从这一季收视排行榜来看,除《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两档王牌选秀节目稳坐收视率头两把交椅外,《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杀出重围,成为综艺节目时段最大的黑马。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似乎让大家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网友惊叹于参赛学生的识字能力之余,也发现自己提笔忘字到了何种地步。芫荽、嘧啶、耒耜、颛顼……在两档节目的现场,演播厅变成了语文课堂:台上的中学生轮番执笔,台下观众在小本子、大腿上比比划划。有人忍不住瞄别人一眼,有人更较真儿,掏出手机查字典。“汉字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选拔方式,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于飞说。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曾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的学者毛喻原认为:“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如果一种文字是因为它书写的复杂性而被珍视,那它本身就是落后的。”他曾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汉语的表意局限和方块字的传播困境。“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曾因创建了“汉字与词源”网站而走红网络,尽管对汉字情有独钟,但他依然觉得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总有一天汉字会被彻底遗忘,就像曾流传3000年的古巴比伦文字一样。毛喻原和“汉字叔叔”的预言都源于汉语语音和字形的严重隔阂。如今,当我们通过各种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敲着“ABCD”书写汉字时,方块字成了“转码”,是种需要经过拼音媒介才能抵达的存在。和大多数对汉字危机忧心忡忡的学者不同,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我从8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中英文打字机,英文打字机只有26个字母,小小的键盘,而中文打字机有上千个按键。”毛喻原庆幸有拼音输入法的存在,把汉字的传播从繁复低效中解救出来。在《汉字英雄》总决赛的赛场上,人气选手“璺字哥”段智程止步在“海晏河清”的“晏”字上。成语中另外三个字给了他极大误导,他给“晏”字加了三点水。“象形文字严重局限了人们的思维。象形文字是重视觉的,拼音文字是重声音的,图像把人的思维局限于形象本身,而声音会引导人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和所指。”毛喻原觉得,多数人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正是令中国人思辨能力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曾有网友以解构繁体字的方式来讽刺汉字简化后的文化流失,引起广泛共鸣。毛喻原不以为然:“汉字的真正危机并不是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溯源,而是它的传播困境。”“拼音文字因其字形的简单,语言输出的意义和逻辑得到重视,而汉语的字形复杂,我们对汉字本身文化内涵的钻研竟然超越了对它传播效率的追求。”理查德·西尔斯对汉字追根溯源20多年,他觉得,“繁体字具有表意功”很可能是个伪命题:“象形文字存在于5000年前,2000年前人们用的篆体字还可以看到文字的来源,规范化的繁体字是几乎看不到象形文字来源的。”追踪汉字是理查德的爱好和事业,但他也的确认为,拼音文字优于简化字,而简化字优于繁体字:传播的便捷和精准程度才是衡量一种语言是否先进的首要标准。《汉字英雄》热播时,节目所考察的汉字难易程度尚可接受,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一度引发争议:写出“黉桥”、“瘰疬”、“袼褙”这样一辈子用不到几次的字究竟有什么用?“汉字就像祖母,我爱她,但她总有一天会变老,变没用,然后死掉。”理查德深情地说。汉字也许不会死掉,至少眼前不会。但显然,汉字的存亡无关书写方式,这些复杂的字形和单薄的语音足以传承厚重的文化才是汉字的未来。19.为什么“汉字听写”会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5分)

20.文中说:“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这里所说的“借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毛喻原要为之鼓掌叫好?(4分)

21.依据文意,“汉字听写热”背后反映了什么“文化误区”?(6分)

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②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③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蕴辄连状白之

(2)固辞不受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抑寒素A.清苦简朴

B.朴素简陋C.家世贫寒之人D.节俭朴素之人(2)后竟乖初好A.顺从

B.断绝C.违背

D.分离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蕴子恭往省之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B.以后父,迁光禄大夫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C.于是乃受命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D.故不得者无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21.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22.文章第②段,王蕴两次拒绝朝廷的拜官居赐爵是因为

,在谢安的劝导下最终接受任命是考虑到

。(用自己的话回答)参考答案:17.(1)禀告(2)坚决、坚持

18.CB

19.C

20.朝廷因为(王蕴)违反制度而免去他的官职,士人和百姓都到朝堂上替他伸冤,朝廷下召只是贬官为晋陵太守。

2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语言和行为正面描写王蕴不拘泥规章制度,不怕获罪。敢于担当,坚持开放粮仓救济百姓;以“士庶诣阙讼之”、“百姓歌之”侧面烘托。或:运用对比手法,将王蕴坚持先开放粮仓救民与主簿“请先列表上待报”相对比。

22.王蕴认为所受恩泽不符合历代法令典章制度;可以舒缓与皇帝结亲带来的重压。17.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运用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20.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违:违反,诣:到,阙: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左降:贬官。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阙”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的“过错”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违”“诣”“左降”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21.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是考查塑造人物的以舒缓与皇帝结亲带来的重压”。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与孙司封书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

策:预计B.即载其家走桂州

走:逃到C.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

旌:表彰D.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忽:忽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书告其将陈珙

作师说以贻之B.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C.宗旦乃独不与

六国与秦皆诸侯D.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1.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①宗旦言不已

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③即载其家走桂州

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而且还要力开言路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3分)(2)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4分)(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3分)参考答案:9.D(忽,玩忽职守)

10.D(连词,表转折。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等。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C.动词,给予,引申为“被赏赐”¥连词,和,同,表并列。)11.B(②智高的恶行③宗旦对家人的保护⑥邕州内外上下有官职者)12.A(原文不是婉拒而是怒斥)13.(1)当初,假如宗旦的话不被废弃,那么邕州的战祸就一定不会发生。(“使”“废”各1分,句意正确1分)(2)有一个事先敢说的人,又被世人欺蒙埋没,让他与罪人受同样的惩罚,那么天下大事,难道还有谁肯说呢!(“有一人先能言者”定语后置句式翻译正确1分,“为……所”被动句式翻译正确1分,“蔽”1分)(3)现在,他们既然没有采用宗旦之言,又害怕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曾经告诫过我”了。(“用”“累”各1分,句意正确1分)参考译文:皇祜三年,司户孔宗旦策算到侬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陈珙没有听从,宗旦劝说不止。陈珙怒斥他:“司户发疯了吗?”皇祜四年,侬智高越过了横山寨,掠取了寨里人,凭借寨中的仓库赈济百姓。宗旦又告诫说:“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御啊!”陈珙又不听从。宗旦对陈珙,书面告诫共有七次,口头告诫多得数不清楚。宗旦估计陈珙终究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难,说:“我有官职在身,不能离去,我的亲人不必要与我一起死在这里。”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侬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将士都响应他。宗旦仍然奋力守住南门,并写信向邻近州县讨救兵,想抵挡侬智高。城破,侬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兴,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贼!你现在马上就要死了,我岂能受此污辱!”骂不住口。侬智高思量终究不能降服他,就杀了他。当初,假如宗旦的话不被废弃,那么邕州的战祸就一定不会发生。发生了战祸而我方有所防备,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事。即使只有这一点好处,原已不可不加以表彰,何况他临死时气节如此之崇高!然而他的事迹却未能大白于天下。最近见到朝廷优宠封赠对南方用兵以来尽节死难的臣子的名单,宗旦却独独不在其中。即使宗旦当初不讲一句话,仅仅贼兵到来时能宁死不离职守,本已不可不给予奖赏。因为在事先作好防备,保全城池与人民,应该是陈珙的责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现在随意地判定他与陈珙同罪,既忘记了他的忠言,又辜负了他的高节。治理天下的人,本应赏善罚恶;作为君子,则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乐于成全他人的好事。难道应当像现在这样处置吗?至于南方的战争,最终发展到了失陷十余州,军队覆没,将吏被杀,人民丧命,国家耗尽财力的地步,不是因为事发之前没有迹象,祸起突然无法应付。内外上下的官吏在战祸将起之时没有不知道的,但他们有的隐瞒不说,有的疏忽无备,苟且偷安,互相推诿,发展到了无法抵御的地步。有一个事先敢说的,又被世人欺蒙埋没,让他与罪人受同样的惩罚,对于天下大事,难道还有谁肯说呢!听说宗旦不单单写信告诫陈珙,凡是当时在广东西路任转运使的,宗旦都一一告诫过他们。现在,他们既没有听宗旦之言,又害怕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已经告诫过我”了。对于治理天下的人来说,还必须力开言路,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何况天下的事情,可忧虑的还很多,而当前的弊病,没有比人们不能说话和不肯说话,有的甚至不敢说话更大的了。这样看来,宗旦的事迹,怎么可以不急切地让天下人看到和听到,表彰赞扬他,来震动当世呢!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②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致诸番,番马大集。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一清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

[注]①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②阑出:无凭证擅自出边关。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而浸弛

浸:逐渐

B.多张疑兵胁寇

胁:胁迫

C.张永旋亦至

旋:返回

D.竟如一清策诛瑾

竞:最终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一清“善权变”的一组是(3分)

①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

②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

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

④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

⑤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

⑥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一清幼时就聪颖异常,十四岁即考中乡试。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不法商人垄断茶马交易,改由官方专管,确保军需民用,保障边境和平。

B.武宗刚即位,敌寇数万骑兵进攻固原,曹雄的军队被包围。杨一清率轻骑抵达曹军,亲自调度指挥战斗,并巧设计谋迷惑敌人,最后,敌寇害怕逃出塞外。

C.安化王反叛,杨一清总制军务,平定叛乱后,杨一清劝监军宦官张永剪除大权奸刘瑾,张永听从他的计策,乘奏功之机,向武宗揭发并诛杀了刘瑾。

D.杨一清心胸开阔,并乐意与那些贤士大夫共享功名。那些曾经被刘瑾陷害的人,在刘瑾被剪除之后,都被甄别录用。对那些贤才,杨一清一旦有所了解,很快就举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5分)

(2)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5分)参考答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为什么酷热时扇扇子能让人感觉凉爽?正确的答案绝不是扇子会扇来凉风。因为人体附近的空气,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这些热空气的温度相同,

?主要原因是快速吹来的热风让汗液加快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让人感觉凉爽。这里要说明的是,没有热风(或冷风),

,只是蒸发的速度更缓慢。参考答案:①都是温度相同的热空气②为什么会感觉凉爽呢③汗液也会蒸发(每句2分)①处结合下文“既然这些热空气的温度相同”,可以推断出,此处应填“都是温度相同的热空气”;②处,结合前文“让人感觉凉爽”和后文的问号,可推断出此处应填“为什么感觉凉爽呢”;③处,根据前文的“汗液加快蒸发”和后文的“蒸发的速度”,填“汗液也会蒸发”之类的内容即可。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①___?对此,专家分析称,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②____,比如,压力大、紧张焦虑,都会导致睡眠障碍,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以及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对于有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