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公开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1.gif)
![高中语文粤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公开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2.gif)
![高中语文粤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公开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3.gif)
![高中语文粤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公开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4.gif)
![高中语文粤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公开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687ff9f8934075c112eb0034f966dd3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远市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5道大题,17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富民不仅向佃户提供土地、耕牛、种子、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投入大量生产成本,而且对生产过程也非常关心。苏洵说富民对佃户“鞭笞驱役”,应有言过其实者,但其所反映的富民驱使督促佃客耕种土地,并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则应是租佃制下富民群体之共同行为特征。胡宏(1105—1161)言,“夫客户,依主户以生,当供其役使,从其约束者也”。其所谓“约束”者,当是指富民主户对客户的日常管理。他还列举了一些不从“约束”的表现,其中一条便是“习学末作,不力耕桑之业”。由此可见富民对佃客的日常“约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这还可用宋代官田出租的“监庄”之制观照加以说明。官府将系官之田出租给佃户,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可影响到其秋成收入;官府根据所收秋成之多寡推赏,对富民“监庄”之功效高低的酬奖;官府只招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说明富民已具备相关“监庄”之经验,而其经验的获得,当与他们对其私有庄田出租管理的实践密不可分。进而言之,富民将私田出租,其监督与否及管理水平之高低,应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也就决定了富民一般会对其佃户生产进行“监庄”性质的管理。实际上,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包括收获环节也不放过,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正因为富民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田“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与“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由此难获“美稼”的少地自耕者形成鲜明对比。从佃客方面来讲,虽然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进行经营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其贫困的经济状况,需要富民“借贷赒给无所不至”,甚至“借贷种种,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而富民关心佃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本望租课,非行仁义”,为保证其收成所得,他们往往要考虑对佃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迫使佃户接受一些影响其自主经营的契约条款。且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于是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租佃市场”。这个市场存在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由于竞争,使佃农不得不考虑如何种好自己承佃的土地,以保证自已租佃权的稳定”,同样也会加重佃户自主经营权的非完整性,让佃户接受富民对自己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上引苏洵与胡宏所言就可见一斑。在宋代的两浙和江东路等地区,定额租逐渐取代分成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态,佃客虽然因此而增加了收入风险,可其经营自主性却得到了加强。但即使是在这种租佃模式下,主家也当不会完全放弃对其佃客生产活动的管理与监督。(节选自薛政超《唐宋“富民”与乡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民向佃户提供土地、耕牛、种子、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投入大量生产成本,而且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督促管理。B.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后,佃户之间未来租用富民的田地形成竞争,这样,富民对佃户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也就更容易了。C.佃户难以获得完整的自主经营权,这是因为即使他们不需要富民的帮助,富民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对他们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D.富民只是在遭遇酷暑天气时对佃客收获环节实施监督与管理,可以让佃客按时收割,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不管苏洵说的“鞭笞驱役”还是胡宏说的“约束”,实际上都是指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的行为。B.佃客希望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但很多方面需要富民的帮助与支持,因而他们不得不接受富民对生产过程的干预。C.富民对佃户生产过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收成的多寡,所以管理水平越高收入一定越多。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佃农在租佃关系中的地位会被削弱,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拥有稳定的租佃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租佃关系中,富民根据佃户所需,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这是富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成所得。B.定额租取代分成租后,主家每年都有固定收成,而不需管理生产;而佃客经验自主性也得到了加强,这样对于租佃双方百利而无一害。C.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全面而细致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这是少地自耕者难以企及的。D.由于富民具有管理庄田出租的经验,所以官府将官田出租给佃户时,于是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只可用记叙的方 式借助一件事来阐明一个道理。B.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C.句读,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在文首就直接明了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B.“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从师作对比;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比较,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C.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D.以“李氏子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不拘于时”,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勇于反抗不合理的社会现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分)(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两首作品,完成8~9题。初贬官过望秦岭①白居易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书奏请尽快缉拿凶手归案而得罪权贵,结果被贬为江州司马。此诗是作者在赴江州途中所作。8.白诗中的“忧后事”和“问前途”一语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9.两首作品虽然都是贬官后所做,但表达情感略有不同,试做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一文中点明中心,直接抒发游子思乡悲痛心情的句子是“,。”(2)古人多用流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在杜甫的《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来表达此意的两句是“,。”(3)荀子在《劝学》中用走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布袋子王奎山李姗是我的同事。本来已经退休,可以在家里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陷进一场极大的苦恼之中。一切都源于那天的一个电视节目。那天上午没事,李姗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电视说的是英国一个小镇上发生的事:一个女人为了呼吁小镇公民的环保意识,做了大量的布袋子送人,让人们买菜的时候用,以代替塑料袋。小镇上的居民被她的行为所感动,纷纷使用布袋子。他们的口号是:让塑料袋退出我们的生活。李姗看完电视之后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然后李姗锁上门走到街上,在商店里买了一大卷绿色的棉布,回家就做起了布袋子。李姗的家里有一台蜜蜂牌的缝纫机。三十多年前,这可是李姗家里的一件宝贝,是令李姗在女伴中间引以为荣的大件。如今,正好可以拿出来像李姗本人一样发挥余热了。一百个布袋子很快就做好了。那天早晨,当李姗拿着一百个布袋子在大华市场门口向买菜的人们散发的时候,李姗的心里甚至隐隐地升起了一种自豪感——一个人,当她的行为是在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而添砖加瓦的时候,心里涌起这种自豪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请不要错误地认为我的同事李姗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她绝对是一个安分守己、不事张扬的女人。她选择远离自家社区的大华市场门口作为她散发布袋子的地点,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李姗向买菜的人散发布袋子的时候,也像那位英国妇女一样,呼吁人们使用布袋子,远离塑料袋,为绿色环保作贡献。末了,李姗还即兴地加上一句:“为2008奥运会作贡献!”接受赠品的人们无不点头、微笑,赞同李姗的主张。其后的几天里,每天清早起来,李姗都要到大华市场门口去,她想看看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她想看看有多少人使用了她做的布袋子。奇怪的是,她没有见到一个人使用她做的布袋子。这让李姗多少有点儿失望。但很快,她就从失望情绪中走出来了。买菜的人那么多,每天清早恐怕都有几千人哩。那么多的人里,一百个布袋子算个啥呀,简直可以说是沧海一粟。看来做的布袋子还是太少了。于是,李姗就又做了一百个布袋子拿到大华市场门口去散发。还是那些话,远离塑料袋,为绿色环保作贡献,为2008奥运会作贡献。接受李姗赠品的人们照例是点头、微笑,赞同李姗的主张。…………当李姗第五次在大华市场门前散发布袋子的时候,出了一点儿事。在那之前的一天,刚刚下了一场雪,地上到处都是积雪。可能因为李姗已经是第五次在同一个地点散发布袋子,不少的人已经认出了她(当然她不认识他们)。当李姗一出现在那里的时候,人们马上把她团团包围起来,并且纷纷伸出手来向她索要布袋子。由于想要布袋子的人太多,局面就有些失控。这时,一个高个子的男人一把从李姗的怀里抢过所有的布袋子,说,我来替你发吧。人们听他这样子说,又把注意力转向了他。就在这时,汹涌的人流一下子把李姗挤倒在地上,但是,并没有人发现李姗已经被挤倒在地上,大家纷纷踩踏着李姗的身体,扑向那个高个子的男人。等人流散去,当李姗自己从雪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她的身上已经被人们的鞋底印上了不少的泥痕。就在这时,李姗看到了一个令她寒心至极的场景:一个已经抢到布袋子的胖女人发现自己的皮鞋被人踩上了泥污之后,竟然毫不犹豫地用刚刚抢到手的布袋子擦拭皮鞋上的泥污。完了之后,就像丢弃一块破抹布一样,随手把布袋子丢在了地上。一阵冷风吹来,布袋子被吹得飘来荡去。这时,李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选自《小小说》)(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李娜是一个追求老有所为的退休职工。做事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密,她制作布袋 子的款式不够新颖,这是她宣传环保失败的原因。B.“一阵冷风吹来,布袋子被吹得飘来荡去”这句描写,既是写实,描写冷风飘 荡着布袋子的场景,也映衬出李娜当时的寒心。C.高个子男人是一个热心肠而倾向环保的人,在李娜发布袋子局面失控的情况下, 果断出手相助,说明李娜的环保宣传调动了一些人的积极性。D.本文情节前后对比明显,前面让人感觉李娜的行为和自信所产生的功效,后文 情况却发生逆转,情节曲折生动,一波三折。E.本文语言朴实,但语调悲愤,开头和结尾处语言含蓄蕴藉,给人留下诸多的深刻 反思,体现作者的创作风格。(2)(3)第三自然段的插叙和第四自然段的议论性文字是否多余而影响了情节的连贯 性?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4)阅读本文故事,谈谈你对“环保应该属于国家行为,个人倡导不会获得社会认同” 这个问题的看法。请陈述你的观点(8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近年来,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旅游公司或者关门或者大打服务牌,这标志着旅游业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A.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C.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并签约了一批重要项目。B.经省、市、县公安和消防部门现场勘查与走访初步认定,这次火灾的原因已排除他人人为纵火,系死者张纪民自身行为所致。C.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D.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国文化往往是民族发展和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物。;。,。 ①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②如果削弱了世界性,文化就难以获取广泛的思想资源 ③需要在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层面上努力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④如果削弱了民族性,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于2023年5月2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成功原因有两点,一是①,从读博到在河北科大一直关注基因编辑领域的进展,并注重借鉴国家科研领域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他的团队成员也不容小觑,比如他的合作者沈啸曾在美国Emor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开始担任美国Cedars-SinaiMedicalCenter的研究员科学家。二是②,比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韩春雨绝非沽名钓誉之徒,而是在科研路上乐此不疲,③,但越挫越勇。16.下面是“清远马拉松”的主题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成要素及创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6分)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中学对面的小区广场,一群大妈经常在跳广场舞,音乐噪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及小区居民的生活。学校及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多次劝说都无果。突然有一天,广场上的音乐不再扰人了,但大妈们依然跳得潇洒自如,不亦乐乎。原来,大妈们都用蓝牙来放音乐统一节奏跳舞。她们说:“跳舞虽然锻炼身体,但我们也不能打扰别人啊!”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请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和含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D项以偏概全。“富民在遭遇酷暑天气时……监督与管理”表述有误,原文为“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不是只指“在遭遇酷暑天气时”。而且是对其生产过程管理,不仅仅管理收获环节。见第2段。2.【答案】C(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C项夸大其词。“直接决定了其收成的多寡”理解有误,原文为“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这里夸大了富民的监督与管理水平的作用,因为决定其收成的多寡还有天气,佃户的耕作技术等原因。见第2段。3.【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B项混淆肯定否定。“这样对于租佃双方百利而无一害”“不需管理生产”充分肯定了定额租,而原文首先说,这种地租形态对佃客“增加了收入风险”;其次说,“即使是在这种租佃模式下,主家也当不会完全放弃对其佃客生产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因为,万一佃客收成太差,那么这个“定额”也就难以保证。原文并没有完全肯定定额租。见最后一段。4.【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根据句意判断D项正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答案】A(3分)【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课文中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需重点掌握,课文注释中包含一些。A项“说”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说明。“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6.【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作者赞扬了李潘的学习精神,但并未说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勇于反抗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是无中生有的。所以D项理解错误。7.【答案】(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5分)(2)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5分)【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能力层级B级,理解。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第1句,两个宾语前置,“或……或”,“不”,各1分,大意1分。第2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习”,“学”各1分,大意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8.【答案】“忧后事”不仅包含着对家人的牵挂及安排(2分),更主要的是诗人忧虑国家大事。(1分)“问前途”既是对去九江路途的询问(2分),也是对自己仕途的迷茫。(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内容的分析。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结合注释中的背景及必修三《琵琶行》中相关介绍,分析两个词语内容。9.【答案】白诗写出了作者对前途的茫然之感和对政治环境日趋险恶的焦虑,也抒发了诗人对竭诚事君,反遭谗被逐的感慨。(3分)苏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先翻译两首作品,从写作内容分析所表达的内容。意思对即可得分。【附:《初贬官过望秦岭》参考赏析】815年(元和十年六月),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政治谋杀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与此同时,刑部侍郎裴度也在另一条路上被刺负伤。刺客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对叛乱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元济进行讨伐。事情发生后,白居易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次日就上书奏请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从严处理。但是一些权贵怨恨白居易先谏官言事,给他定了僭越的罪名;并诬告他在母亲看花坠井死后仍作赏花和新井诗,是大逆不道,有悖名教。结果白氏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这首诗即是作于赴江州途中。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草草辞家忧后事”,“草草”是形容匆匆忙忙的神态。“忧后事”语含双关。唐制,官吏被贬要闻诏即行,因此白居易离开长安时连家属也来不及带走,自然也谈不上处理后事。另一方面“忧后事”更是忧虑国家大事。下句“迟迟去国问前途”,指由于忧虑家事和国事,因此离开京城赶赴江州途中,行路进程缓慢,表示出内心的依恋之情。“问前途”又是双关,既表示询问江州的路途,也是对政治上的前途把握不准,有茫然之感,可谓兼得虚实。第三句中“望秦岭上回头立”之“回”字亦照应前句,表现出诗人对京城的依恋。这种依恋之感是真挚、深刻、持久的。最后以“无限秋风吹白须”作结,正说明这一点。所谓“无限秋风”说明诗人伫立之久,对前途的茫然之感和对政治环境日趋险恶的焦虑,也抒发了诗人对竭诚事君,反遭谗被逐的感慨。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首七绝语言平易,一气呵成,细细品味,造语用字极准确,前两句对仗工稳,在相互对照中极深刻地揭示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后句,刻画出自己在岭上回望长安,秋风吹拂白须的形象,无限情意孕含在这幅自画像中。10.【答案】(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级,识记。本题对高考必考篇目的默写考查,主要考查必修三、必修四中出现的全国卷高考考核篇目。考生需要对诗文准确理解,在准确背诵的基础上,书写正确,如“萧”“跬”等。难度和高考等同。11.(1)【答案】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A项因果关系分析有误,李姗的失败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缺失导致的。E项“语调悲愤”“语言含蓄蕴藉”错,本文语调平缓,故事娓娓道来。本文开头语言明朗,结尾戛然而止,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2)【答案】①布袋子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②布袋子起到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③具有照应小说题目,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中心,发人深思的作用。(1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品味关键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小说以“布袋子”为题,贯穿整篇文章,是文章的线索,对中心思想的表达也有揭示作用。(3)【答案】①不影响情节的连贯性。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刻揭示小说的中心。②第三段插叙暗示李娜人退休了,精神并没有退休,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③第四段的议论性文字用来补充短篇小说因文字限制而描写上不足的缺憾,用李娜的兴奋提升了形象的高度,用“安分守己、不事张扬”揭示人物的性格,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语段的作用,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本题应分段分析,插叙和议论性文句各自有不同的作用。(4)【答案示例】略。(可从国家角度、政府行为阐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从全民角度,阐述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人人有责。可从政府和全民的角度,谈二者的结合才能发挥效力)(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F级,探究。能够结合文本和当代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12.【答案】C(3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成语辨析能力。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13.【答案】D(3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A项歧义,“其他公司领导”
有两理解,一种为其他公司的领导,另一种为本公司的其他领导B项“原因……系……所致”句式杂糅。C项语序不当,“有人”应与“尽管”位置互换。14.【答案】D(3分)【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文段逻辑鲜明,关系词明显。按照先民族性后世界性的顺序,而且这两句也是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1,3句是总结句,放在后面。15.【答案示例】①他一直接触基因科研的最前沿。②他有值得赞叹的科研精神③尽管也曾多次失利(①②句每句2分,③句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语言衔接需要先通读,大致了解基本段意;其次要注意句子直接存在的逻辑关系。三处都是根据后面的内容概括他成功的原因。【答案】构成要素:由两个奔跑的人,一条江水流向远方,两者组合而成草书的“凤”字,下面是“清远马拉松”及其英文名称。(3分)创意:两个并排奔跑的人,表示马拉松运动员携手共进,冲向终点;飘飞的彩带像蜿蜒的北江,悠悠流向远方;彩带及两个奔跑的人组成“凤”字,寓意凤城山清水远,美丽和谐,充满活力。(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表达运用。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客服工作总结及时解答解决用户问题
-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培训总结
- AIDS抗病毒治疗课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血流动力学监测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交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刚性墙庇护所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游戏视频背景音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滑移转向岩石拾取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甲氧氯普胺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硅酸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