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二中学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列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是(

)参考答案:DA图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B图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图是冰川作用形成的;D图是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素材链接】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万~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2.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23~25题。23、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 B、900米C、1000米 D、1100米2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25、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洪涝C、滑坡D、寒冻

参考答案:C

A

C3.在水库及其周围,地面比热容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下列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C.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参考答案:3.B

4.D4.如图示意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四个国家接纳外国移民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目前影响国际移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交通

C.矿产

D.气候5.乙国最可能是A.俄罗斯 B.美国 C.英国 D.阿联酋6.从民俗宗教考虑,丁国适宜接纳A.法国移民 B.印度移民C.埃及移民 D.巴西移民参考答案:4.A

5.B

6.C【4题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影响移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A正确。【5题详解】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从图中看乙国移民人口占世界移民人口比重最高,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B正确。【6题详解】丁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大,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与埃及同属于阿拉伯国家,两国语言、宗教、风俗较一致,适宜接纳埃及移民,C正确。5.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①资金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C6.图为“7月初湖南省某地农户的菜园”,照片中种植蔬菜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完成下列各题。13.菜园中的土壤用稻草覆盖,其主要目的是()A.保温 B.保湿C.增加土壤肥力 D.减轻水土流失14.与东北地区相比,该省的农业生产()A.商品率高 B.以国营农场为主C.复种指数高 D.遭受的病虫害少参考答案:13.B

14.C【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概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要求较高。【13题详解】材料显示时间为7月初,我国湖南省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气温高,降水少。因此需通过稻草覆盖来保持土壤湿度;夏季不需要保温,稻草覆盖,对减轻水土流失作用不大。故B正确,AD错误。稻草只是覆盖,没有腐烂并转换成有机质,因此不能增加土壤肥力,故C错误。【14题详解】与东北地区相比,湖南省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复种指数高。故C正确。东北地区农场为国营农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东北地区气候寒凉,不容易遭受的病虫害,故ABD错误。7.图1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示区域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D.A点海拔范围为:1000m<H<1300m

参考答案:C8.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故选A。9.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35-36题。

地区甲乙经纬度102°E,25°N113°E,28°N海拔(米)189168一月平均气温(℃)7.74七月平均气温(℃)19.832

35.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36.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共主要原因是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参考答案:35.D

36.A10.下图为“1995―2012年某市纺织服装制造业圈层分布”,可推测该市纺织服装业A.企业总数量不断减少

B.随距离增加占比减小C.中心城区集聚度增强

D.郊区化布局特征增强参考答案:D图中曲线表示的是占比变化,不表示总数量的变化,A错。随距离增加占比先增加,后减小,B错。中心城区集聚度减小,C错。郊区化布局特征增强,D对。11.下图为“工业发展过程示意图”,Ⅰ、Ⅱ、Ⅲ为三个阶段,A、B、C为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O、P、Q为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读后回答O若为工业中心,则指的是A.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

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东北部

D.原苏联的欧洲部分参考答案:A12.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28~30题。28.在7、8月份,北京比伦敦A.气温高,降水多 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更长夜更短29.英国A.种植业发达B.能源能自给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30.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参考答案:A

B

C13.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气象预报参考答案:B14.下列城市,围绕某个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是:

A.合肥

B.十堰

C.上海

D.沈阳参考答案:B15.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9.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0.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

B.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C.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

D.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丰富参考答案:9.D

10.A试题分析:9.读我国地形剖面图,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对。图示不能反映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A错。多高原山地,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B、C错。10.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那么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A正确,选A。受东部高山阻挡,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B错。水能资源会更加缺乏,C错。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脆弱,D错。16.下图为我国各地区2000年和2010年汽车产量比较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对我国汽车生产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东、中部的增长量均大于西部和东北部

B.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

C.东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当地巨大的市场需要紧密相关

D.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增量较少是由于当地铁矿枯竭配套工业衰退导致21.我国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在于

①先进的创造技术②良好的工业配套③增长的市场需求④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20、C21、B西部增长量高于中部,东北地区汽车生产增长量小,但经济发展好于西部,东北铁矿没有枯竭,而且东部地区汽车产业发展不是依靠铁矿发展起来的。17.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23.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参考答案:B18.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右图)。据此,回答1—4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3.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参考答案:1.A

2.C

3.D

4.C19.通常,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A.连续性

B.整体性

C.负相关

D.差异性参考答案:B20.泰山号称五岳之尊,具有夏季凉爽、青松翠柏掩映;冬季虽冷、雾凇常现;春秋温和、万里无云,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A.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B.空间上的地域性C.季节上的变化性D.美学上的观赏性参考答案:C2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平衡-不平衡-平衡C.不平衡-平衡

D.不平衡-平衡参考答案:B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22~23题。22.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23.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参考答案:22.C

23.B23.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花岗岩沉积岩岩石C.冬季风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D.沼气能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参考答案:C24.下图为我国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图中AB、CD沿线植被景观差异较为明显的季节分别是A.秋季

冬季

B.秋季

夏季

C.夏季秋季

D.夏季

夏季27.C地与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相比植被景观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同纬度的大陆西岸A.洋流影响

B.光照不足

C.降水偏多

D.地势较低28.与E地植被景观的形成无明显关联的是A.纬度

B.土壤

C.降水

D.地形参考答案:26.B

27.A

28.B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熟悉区域地理的差异,并且能够解释差异的原因。26.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南方为常绿林,秋季北方落叶,南方树木不落叶,南北差异明显;CD沿线冬季东部森林落叶西部草木枯黄,夏季从C到D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夏季差别明显,选择B。27.C地与同纬度的大陆西岸相比,大陆西岸受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降水较多,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为针阔混交林。选择A。28.E地位于藏南谷地,纬度低,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丰富,故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与E地植被景观的形成无明显关联的是土壤。选择B。2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但是两地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据此回答28—29题28、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距冬季风的远近

D.纬度和距冬季风的远近29、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组合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大豆B、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

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

松嫩平原----玉米、花生

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

松嫩平原----玉米、甜菜参考答案:D

A26.读右下图,回答31~32题。3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3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参考答案:31.C

32.B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每空1分)(1)D在E的________方,F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2)C悬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_________米。(3)假设图中城市的海拔高度为400米,当城市温度为32℃时,山峰E的温度不会高于_______________。(4)请画出图中另外两条河流。(5)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筑坝修水库,你认为在何处筑坝较合理?____________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东南;900(2)800

(3)

(4)略(5)A.在峡谷口处,工程量小;移民少;不涉及铁路.28.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下列各题。(1)此刻,日界线为那两条经线

;(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3)该日,C地日出方向为

,日落方向为

(4)该季节,正值尼罗河的

(枯水期,汛期);(5)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

。参考答案:(1)60°W,180°

(2)120°E,

22°N(3)东北,西北

(4)汛期

(5)长解析:(1)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180°,另一条是0时经线,此时北京处于白昼,晨昏线与南纬68度相切,说明68°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则如图可知120°E为12时,求出0时经线为60°W。故此刻日界线经线为60°W和180°。(2)晨昏线与南纬68度相切,68°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22°N;120°E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为120°E。故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120°E,22°N)。(3)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22°N,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故全球除极昼地区外,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方向为西北。故C地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方向为西北。

(4)尼罗河中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季节北半球为夏半年,正值尼罗河的汛期。(5)该季节南半球为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故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29.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阴山_____________。(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_。(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解析:第(1)(2)题需读图了解农、牧区的界线。在①牧区内,自东向西畜种从牛、马、羊过渡为骆驼,畜种越来越耐干旱,应为经度地带性变化。牧区②地处新疆内陆,气候干旱。牧区③地处青藏高原,高寒是其主要特征。第(3)题则要具体分析我国东部种植区发展牲畜饲养业的有利条件。要注意秦岭南北在降水方面的差异。三、综合题(共38分)30.读下图,回答有关该地区问题。(20分)(1)简述该地土地荒漠化形成自然原因。(4分)

(2)分析说明人为因素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形成的过程。(8分)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此地。请说明原因。(8分)

参考答案:(1)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2分),多风沙。(2分)(2)过度灌溉(或只灌不排)(2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2分);潜水垂直排泄(或蒸发)旺盛(2分),盐分在地表积累。(2分)

(3)该地为山前冲积扇平原。(2分)地势平坦,可以减少建设成本。(2分)该地人口,城市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2分)主干管道经过此地,可满足其对天然气需求(或提供天然气市场)。31.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材料二

下图为“深圳区位示意图”。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1980年三大产业构成图”。(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主要的区位特点。(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