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天津青年路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下图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当天某时光照图。读图文资料,完成3~4题。3.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邯郸地区昼长夜短B.新加坡(约1°N,104°E)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D.A、B、C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4.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此时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但仍昼长于夜C.太阳直射点由较高纬向较低纬移动

D.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参考答案:3.C

4.D2.下列行为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进城看病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居国外参考答案:D3.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12—13题。12.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13.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参考答案:D

D4.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参考答案:C由图示服务范围可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级别高低,甲>乙>丙,所以其服务职能也应由高到低为甲、乙、丙。因此题中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故选C。5.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下题。23.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24.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

)A.节约劳动力

B.减轻盐渍化C.节约水资源

D.减少田间杂草25.“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热量需求减少

B.光照要求降低C.播种时间提前

D.生长周期缩短参考答案:23.A

24.C

25.C23.本题主要考查新疆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由材料中的“红色产业”可以说明该地发展的作物最大特点就是颜色鲜艳,而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利于作物果实着色最好条件就是光照。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使农作物品质较好,且颜色鲜艳。因此新疆可以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因素为气候,A正确;水源、地形、土壤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位,但对农作物的着色影响不大,所以CBD错误。故选A。25.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春季节,气温较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利于种子萌发,达到是红的作物提前播种的时间。因此“地膜”技术不但保水,还能够提高地温,提前播种时间,故C正确;“地膜”技术虽然能够通过保温作用改变热量条件,是农作物提前种植,但不能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D错误;“地膜”技术能够通过保温作用,改变热量条件,但并不能减少农作物对热量的需求,A错误;“地膜”技术是通过光照来储存热量,达到保温作用的,并没有降低对光照的要求,B错误,故选C。6.读下面四幅地貌图,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D据地貌图可知,甲为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乙为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丙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丁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故选D。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城市化第Ⅲ阶段,主要出现A.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D.生物多样性增多35.下列国家中目前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Ⅱ阶段的是A.德国

B.英国

C.印度

D.巴西参考答案:34.A

35.C34.城市化第Ⅲ阶段是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有些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使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正确。故选A。35.城市化第Ⅱ阶段是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可知,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城市化速度快,选项中只有印度、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巴西城市化水平特别高,城市人口比重高达86%,故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Ⅱ阶段的是印度。故选C。8.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公平

D.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必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参考答案:A略9.我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但每年净人口仍然巨大,其原因是A

人口迁移

B经济快速发展

C人口基数巨大

D改革开放参考答案:C10.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时,日期应(

)A.加上一天

B.减去一天

C.加上一个小时

D.减去一个小时参考答案:B11.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有昼夜更替现象

D.唯一有水和大气存在的行星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12.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3题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

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3.7%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参考答案:1.C

2.D

3.B解析: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析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甲组人口死亡率为死亡人数除以总人口数。2.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特征。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13.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所以实施新型城市化不能过度追逐城市化率,而要在“化”字上做文章。下图为我国1999年—2013年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图。完成下列各题。14.图中现象会导致

)A.城市土地浪费严重 B.城市交通拥堵缓解C.城市化率迅速提高 D.城乡差异日趋减小15.下列属于做好新型城市化的“化”的关键措施是(

)A.激发商业活力 B.建设城市道路C.强化专业培训 D.调整行政区划参考答案:14.A

15.C14.读图可知,该城市面积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面积始终呈增加趋势,且城市面积增长率总体高于城市人口增长率,说明城市土地浪费严重,A正确。15.由题目可知,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所以实施新型城市化不能过度追逐城市化率,而要在“化”字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化”是指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C正确。其他选项都是城市合理规划问题,与人口素质无关。14.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日出时刻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参考答案:A15.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至、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内

C.丙地位于南半球

D.甲乙丙三地的半球位置相同参考答案:C16.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质量适中

C.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有液态水的存在参考答案:C17.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D18.读右图回答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A.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B.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参考答案:A19.俗话说“一场秋雨一阵凉,一场白露一地霜”。完成下列各题。18.引起秋雨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低压

D.高压19.霜冻主要出现在A.阴雨的清晨

B.阴雨的傍晚

C.晴朗的清晨

D.晴朗的傍晚参考答案:18.A

19.C18.“一场秋雨一阵凉”,入秋冷空气势力开始增强,因此引起秋雨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锋天气系统。故选A。19.霜冻应出现气温最低的时候。晴朗的清晨,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差,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低,容易出现霜冻。故选C。20.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参考答案:D21.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哈尔滨

B、重庆

C、北京

D、海南参考答案:D22.读右图,完成30-31题。30.如果要在城市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A.A地

B.B地

C.C地

D.D地3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图5

B.B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C.C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D.D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参考答案:A

C23.“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参考答案:C24.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荔枝树的生长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则来年基本绝收。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汇的河谷处,与岭南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是荔枝种植的一块“飞地”。如图示意合江县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6.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C.地形 D.纬度因素37.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是因为A.荔枝生长期长,上市晚 B.气温日较差大,荔枝甜度高C.光热充足,荔枝品质好 D.灌溉水源充足,荔枝水分大参考答案:36.C

37.A36.“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说明合江县冬季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温暖,可以从地形、风向、水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区地势低,水域面积大,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故C正确。37.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应从荔枝的品质、上市时间、数量等方面考虑。由于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合江荔枝生长期较长,品质优良,且上市时间晚,错开了岭南荔枝大批上市时间,因此价格较高。故A正确。合江县荔枝主产区位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气温日较差小,故B、C错误。岭南地区灌溉水源也较充足,故D错误。25.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地域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该工业地域

()A.因生产联系而形成 B.布局接近市场C.以硫酸生产为主导产业 D.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23.该工业地域的突出优势是

()A.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参考答案:22.A

23.D22.观察图中的工业,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废弃物回收利用,这些工业之间有投入产出联系,因此该工业地域因生产联系而形成,A对;从图中看,该工业地域布局要靠近发电厂和铅锌矿分布地区,B不对;从图中看,该工业地域围绕铅锌矿冶炼为主导产业,C不对;该工业地域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但是不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D不对。故选A。23.观察图中产业链,该工业地域主要采矿和铅锌矿冶炼,产业链较短,A不对;从图中看,该地工业地域未体现出市场规模大小,B不对;该工业地域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但不是突出优势,C不对;从图中看,该工业地域对工厂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实现降耗减排,D对。故答案为D。26.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主要是(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辐射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A

B

C(1)A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降水主要集中于锋

(前或后)。

(2)C图中天气系统为

(南或北)半球,图中,甲、乙、丙、丁、E五处中出现降水的有

。丙地即将经历

(天气系统)的影响,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天气现象。(3)C图中E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为___

_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

。(4)A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

(从气温、气压、天气状况等角度描述)(5)下图中反映的天气系统与C图中相符的为

(填数字),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降雨形成的原因为

,该天气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6)B为台风示意图,当其位于厦门的正东时,则厦门吹

风。参考答案:(1)自西向东

锋前

(2)北

甲、丁、E

冷锋

阴天、刮风、雨雪、降温天气

(3)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上升气流

(4)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5)①

暖空气被迫爬升

B

(6)西北风(偏北风)解析:(1)据图可知,A天气系统锋面下方的冷空气回撤,可判断为暖锋锋面,锋面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2)据图可知,C为锋面气旋天气系统。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可知为北半球。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即甲丁为降水区,E为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也为降雨区;丙即将受冷锋影响,将带来阴天、刮风、雨雪、降温天气。(3)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中心E处水平气流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上升气流。(4)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暖锋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5)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判断为冷锋天气系统,与①相同。冷暖空气相遇后,暖气团被迫爬升冷却形成降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为冷锋影响。故选B。(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正东时,厦门受向右地转偏向力影响吹西北风。28.下图为太阳系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共有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它们是__________。(2)小行星带位于图中L行星和E行星之间,即__________(选择填空)。A.地球与火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与土星之间

下表是太阳系行星轨道倾角

地球天王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海王星轨道倾角0°0.8°1.3°1.9°2.5°3.4°7°1.8°注: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从北极上空观察为__________时针。上表表明八大行星的__________(选择填空)。A.公转方向相同

B.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C.公转速度相似

D.公转轨道都为椭圆形的轨道(4)图中M、N分别表示___、_____。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是__(选择填空)。①生物活动

②大气运动

③火山爆发

④水的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1)二(两)

太阳系(或恒星系),行星系

(2)C

(3)自西向东

B

(4)色球层

日冕层

B整体分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倾角相差不大,表示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自然现象是生物活动、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火山爆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1)图中所示共有二级天体系统,它们是太阳系或恒星系、行星系。(2)小行星带位于图中L行星和E行星之间,即火星和木星之间,C对。(3)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上表表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倾角相差不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B对。表格不能表示公转方向相同,A错。表格数据不能表示公转速度、公转轨道都形状,C、D错。(4)图中M、N分别表示色球层、日冕层。与太阳辐射关联密切的自然现象是生物活动、大气运动、水的运动,①②④对。火山爆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错。B对,A、C、D错。29.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和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甲

(1)甲所示海域位于

半球,该大洋环流以

为中心。(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3)若某油轮在②海域发生原油泄漏事故,请简述洋流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影响:

。(4)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b洋流的是

。参考答案:(1)北

副热带海区(2)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3)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4)D试题分析:(1)甲大洋环流围绕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属于北半球。(2)北太平洋的西部为北海道渔场。渔场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充足。(3)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是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4)向北温度越来越高的是南半球,反之为北半球,海水由高温向低温流的为暖流,反之为寒流。三、综合题(共38分)30.下图是沿46°N纬线附近我国境内某地区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甲地是

气候,乙地是

气候。(2)甲、乙两地之间的山脉可能是

。(2)

甲地是

(地形名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条件是

。该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有

等。(3)

乙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问题的决定性因素是

。(5)就自然景观而言甲地是

,乙地是

。这种景观差异体现了

规律,该规律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条件。参考答案:(1)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2)大兴安岭(3)松嫩平原

耕地面积大

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大豆

甜菜

亚麻(4)土地荒漠化

人为

(5)森林景观

草原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