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天津梅江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8小题:美丽《诗经》
鲍鹏山《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C.人们总是殚精竭虑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D.不仅仅是《诗经》,很多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参考答案:6.D(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7.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8.A(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北京,我心仪的故乡郭启宏①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②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我很有些惆怅,走在街上,即使操着家乡的话,也被认作客居多年的憨厚的北方佬。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呀!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想起“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创作者最难能的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我无愧我的变憨。③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无南国的酷热,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之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是吴侬软语确乎醉人,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惟独蚕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④啊,我爱北京!并不仅仅因为几番寒暑的感受,若许山水的游踪,抑或小儿女的温言软语,最令我心仪的还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大文化。林语堂说过,“北京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比喻很浪漫,恐怕发轫于故宫的琉璃瓦。我则认为,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书斋四壁摆满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随手一触摸,便是一本本厚厚的大书。巍巍然阅尽沧桑的宫殿大概是王朝盛衰记,鸣虫啾啾的苑囿或许是博物志,即使小胡同,寻常的小册子,也未尝不是一卷卷民俗史!卷帙联翩,目不暇给!一段残缺的磨块墙,一块元宝脊的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在散发着书香,都在酿造着一种氛围,把你融化在历史文化之中。或许你是款爷,无意中来到琉璃厂,你会对着满目学问挤出深藏于西服革履的“俗”和“浅”。你是官爷吧,突然遇见一块残碑,你不得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你是老先生了,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说不定走到“人才交流中心”,仅仅因为不懂外语,你会觉着矮人一截!或许就在熟人堆里,你想不到那位不起眼的女孩子竟是民初一位大学者的孙女,学识决不在你之下。你正想询问那位写得一笔好字的汉子的家学渊源,旁边的人会悄悄告诉你,如果不是辛亥革命,他该是一位贝勒!在北京街头,忽然撞上一位名家、大家,你用不着咋舌称奇。北京,藏虎卧龙之地!没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安确实米贵,居也弗易!⑤我依然如痴如醉地眷恋着北京!因为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今天的颐和园就像是一个象征,她向世人展示着她的襟怀,各种风格的建筑,尽纳入皇家园林的格局之中!北京不排斥外来者,北京荟萃着四海的精英,北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⑥北京,我心仪的乡土!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拥有三十余年北京户籍的我,把自己算作北京人了,虽然口音还不准。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我为我的后代也选择了他们的北京家乡!注:社稷坛:“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管土地者称社神,管谷物者称稷神。祭祀他们的地方便叫社稷坛。社稷坛筑五色土,象征全国土地,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将白居易因《赋得古原草送别》闻名长安的例子反其意而用之,说明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B.“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一句,饱含着作者对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的北京的由衷赞美之情。C.第④段用款爷的“俗”和“浅”,官爷的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衬托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精明的家乡人”语含贬义,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家乡人在改革开放年代只看重仕途经济的狭隘思想。E.在作者看来,林语堂把北京比作“国王的梦境”,虽然很浪漫,但不如“学者的书斋”来得更准确。17、文章第②段看似闲来之笔,其实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加以分析。(6分)答:
18、结合第③段,分析“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一句的含意。(4分)答:
19、作者在第④段中写到:“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怎样加以描述或诠释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答:
参考答案:16、(4分):DE(D项理解错误。“精明的家乡人”此语在文章中无贬义,实则凝聚了作者对家乡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民风的描写与赞赏。E项对作者的意思理解错误。林语堂将北京比作“国王的梦境”,其切入点在于描绘北京千年古城如“天宫”般的富丽堂皇;作者认为北京更像一个书斋,其切入点转变为对北京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藏龙卧虎”的文化的描述,突出自己对北京的“心仪”。)17、
(6分):第②段将“回家乡时疏隔的感受和惆怅的情绪”与“回到北京后自在的感觉和无愧变憨的赤子之心”进行对比,照应标题,突显了心仪北京的主旨;(2分)同时,写家乡人精明中透露出的“不认同”,与文章第⑤段呼应,反衬出北京的“豁达大度”,(2分)也为后面写眷恋北京的情感和给后代选择北京家乡的行为张本。(2分)作者的心仪北京、眷恋北京的情感在第②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段中写出了回家乡时对家乡疏隔的感受和惆怅,也写出了回北京后自在的感觉和憨厚的赤子之心,使自己对北京的感情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心仪北京的主旨鲜明突出。同时,写家乡人的精明和对自己的不认同更显出自己的大度和对北京的热爱。从内容和主旨、题意来说这一段绝不能少。18、(4分):是说北京的气候、山水、语言等(2分)具有调和折中的特点,(1分)不显示极端的特性。(1分)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文章第③段已经很明确地写出了北京气候、地形的特点以及语言特色。北京的气候介于北国的严寒和南国的酷热之间,四季分明。北京有大气度:北京西北的山连绵起伏,但不和五岳争峻拔;北京东南的平原开阔辽远,但不和中原争沃野;北京的河湖,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北京的语言,男女说起来都好听。
19、(6分):首先,用夸张的手法,写书的数量多,占的空间大(1分);其次,用比喻、排比的手法,举例诠释书的种类多(1分);再次,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写书多;(1分)最后,用比拟的手法概括描述书香营造的氛围。(1分)这样写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同时,字里行间表达出了作者对北京的喜欢和眷恋之情。(2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文章第④段对摆满书架的书斋、宫殿、苑圃、小胡同、小册子等的夸大描写是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文章中将“宫殿”等建筑物比喻成“王朝盛衰记”、“博物志”、“民俗史”等诸多种类,写出了书的种类之多;其次作者借助“款爷”、“官爷”、“老先生”等人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写书多;紧接着以比拟的手法心情尽致地描写了北京的书香。“学者”与“书斋”都体现了北京博大精深的大文化和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者对它尽情的描写体现了他对北京的喜爱。3.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0题。(15分)雅舍ks5u梁实秋①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②“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③“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陷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④“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⑤“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指试,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笔妇人喜欢变更桌奇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告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具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⑥“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万物之逆依”,人生本来如寄,我往“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家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占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有删改)21.“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2.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5分)答:
23.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结合文章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6分)答:
参考答案:21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②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知足长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每点2分)22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每点2分)23参考: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丙申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称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课内选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项羽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11.下列对课内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用酒食款待宾客,文中是犒劳的意思。文中项羽为了鼓舞士气而犒劳士卒。B.“季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季父”一般指最小的叔父,也可泛指叔父。C.“籍”,本意为“名册”,文中活用为动词,取“登记”之义。D.“本纪”为《史记》中记叙历代帝王生平、政绩的部分,项羽虽然在楚汉之争中以失败告终,但他的生平被列入“本纪”中,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B.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和窦宪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C.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D.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便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10.B
11.D
12.A
13.(1)耿秉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其中的祸患就出现在匈奴。(2)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3)我派遣官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这句话的含义是“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根据理解原句“匈奴怀其恩信”,“匈奴”做主语,此句前面要断开,故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句“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的主语是“秉耿”前面要断开,故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D,“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帝王”理解有误。项羽并不属于帝王,司马迁把他归入帝王行是表现对项羽的敬佩和尊重。故答案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A,“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误,应该是“显宗……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故答案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中国”中原、“虚费”空虚消耗、“患”祸患。(2)“游”交往、“活”使之活。(3)“所以”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1: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平十五年,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永平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一起讨伐北匈奴。匈奴都已逃走,于是不战而还。永平十七年夏,显宗派耿秉和窦固集合部队共一万四千骑兵,再次出白山攻打车师国,最终平定车师国而返还。肃宗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派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城堡营寨的羌人、胡人,进军屯驻酒泉郡。建初元年,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匈奴,大败他们。皇帝封耿秉为美阳候,食邑三千户。耿秉生性勇敢,而且处事简练,行军时常常自己披着铠甲走在前面,停下来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也把哨兵放得远远的,明确约法律令,有紧急情况,军阵马上列成,士兵都乐意为之效死。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皇帝赐给朱棺、玉衣,命将作大匠为其挖墓,给予奏军乐的待遇,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谥号桓侯。匈奴人听说耿秉去世,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耿冲官做到汉阳太守。耿秉的曾孙耿纪,年轻时有美名,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逐渐升迁为少府。耿纪认为曹操将要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他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密谋起兵诛杀曹操,没有成功,被夷灭三族。当时官宦豪门因耿纪遭遇祸事被灭族的很多。参考译文2: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逆,倒着B.夫人将启之
启:启发,启迪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遗产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侵损,削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B.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C.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D.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武姜因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B.郑庄公先封共叔段于京,又听任共叔段“不度”“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最后“伐诸鄢”。C.庄公设下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D.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1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参考答案:10.A
11.A
12.B
13.(1)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2)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选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B项,夫人将启之,意思是,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其中,启:打开。C项,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意思是,你有个母亲可以赠送给他肉汤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其中,遗:送、赠送。D项,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意思是,如果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其中,阙:同“掘”,挖。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翻译为: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曰”后停顿,排除B项;“悔之”中“之”为代词,作宾语,其后应停顿,排除C项;“颍谷封人”为官职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项。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时间错误,见原文第四段,应是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厌:满足;图:对付;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2)贰:二主、二属情况;生:使动用法,使…产生;事:侍奉、服侍。【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新能源电动车研发与生产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建筑企业融资租赁合同
- 04年物流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农业保险服务合同
- 紧身套衫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转让技术范围与技术保密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某数据公司与某金融机构之间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混凝土输送泵车租赁合同书
- 蚕丝被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及服务协议
- 2024年全国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黑金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表格
- 护理专科门诊
- 2024大连机场招聘109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奢侈品销售合同范文
- 13《猫 》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专题理论考试试题
- 风电场道路及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 财务管理委托代理会计服务 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9课时 分段计费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