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马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参考答案:B2.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其根本动力是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B.国际金融的发展C.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D.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参考答案:D【详解】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动力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所以D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是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催化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是全球化的助力,ABC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3.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先后打败的主要对手,不包括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法国参考答案:A4.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参考答案:答案:C 解析:依据世界银行的职能,再提取材料信息,“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可以判断C项正确。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参考答案:C略6.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尽占,……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限制私人资本
B.与外商争夺市场
C.保护外商企业
D.追随外国资本参考答案:B7.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参考答案:B略8.经济史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编制了如下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A.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洋纱取代土纱充斥中国市场D.列强对华输出资本获取收益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A项不能全面反映表格内容,排除;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土布织造逐渐大量使用洋纱,传统手工业中的“纺”“织”发生分离,表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B正确。表格数据仅表明中国近代土布织造中使用洋纱的比重逐渐增大,不能表明洋纱取代土纱充斥中国市场,排除C;列强对华输出资本主要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9.邓小平说:“证劵、股市,这些东西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坚决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坚决特区右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参考答案:D10.北宋初年,有一个大臣向宋太祖建议:五季变乱,统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将兵权撤销,稍示裁制,何患天下不安?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A.推恩令 B.派文臣任地方长官C.平定地方叛乱 D.杯酒释兵权参考答案:考点: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北宋初年”“若将兵权撤销”切入,结合北宋中央集权进行思考.解答: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与题干中的“北宋初年”“若将兵权撤销”符合.故选D.1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参考答案:D12.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考答案:C13.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统治者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的结果参考答案:C分析: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原因。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不是由传统工具的改进而来,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故C
项正确;D项中的“清政府主动引进”不符合史实,排除。1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参考答案:A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情形,“义和团旗帜”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人们掀起的反帝运动,由此可见,三幅图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这一主题,故A正确;虎门销烟无法体现“探索救国之路”,排除B;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封建反侵略,虎门销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都不反封建,排除C;虎门销烟、甲午战争目的是维护清王朝,义和团提出“扶清”,D错误。15.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A.英、法
颐和园B.葡、西
颐和园C.英、法
圆明园
D.俄、日
紫禁城参考答案:C1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必要性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的相关背景——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最能够体现材料内容核心意思,即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故选A。17.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过新经济政策的恢复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经济发展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CD两项;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取得经济恢复的成效也较为缓慢,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排除B,A符合题意。【考点定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认识39.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这一论断
A.反映了剥削阶级基本消灭的实际
B.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D.主张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略19.1944年,毛泽东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起义教训的著述)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共整风文件;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A.吸取农民政权迅速败亡的教训
B.反映出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C.体现中共领导人重视党风建设
D.着眼于建立预防腐败的机制参考答案:C20.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成分接近0%,A项排除。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在三大改造中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项排除。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等成分,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从表格数据中可以发现,1956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成分总和远远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接近0%,这与三大改造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有关,D项正确。21.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说,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A.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B.是美国直接进行干预的结果C.其根源是与美国的争霸D.是美国对苏联进行封锁包围的结果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美国对苏联并未进行直接干预,排除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C;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应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22.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近代报业总体上呈迅速发展态势,故A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思想的宣传推动报业兴办出现一个小高潮,1900年后受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报业迅速发展,可见报业发展与政治局势联系密切,故B正确;因近代报刊大多宣传民主民权思想,因而清政府不可能大力支持报业发展,故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前即已兴起舆论高潮,因而并不是戊戌变法导致的第一次舆论高峰,故D错误。故选B。
23.“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自然法D.万民法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题目中描述的是万民法的范围,即适合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讼争案件,所以正确的是D项,ABC属于公民法的范畴,只适合于罗马公民,故ABC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万民法2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世界贸易组织②关贸总协定成立③世界银行的成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参考答案:B25.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参考答案:C26.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农为本【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属于备考重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7.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参考答案: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对史料的正确运用分析.解答:中日双方之所以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是由研究者的立场决定的.故本题应选A项;B项中“模糊不清”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日方的记录很明显与史实不符,故C、D两项的表述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对史料的正确运用分析的能力.2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6年,为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者主要侧重于文学艺术创作,后者侧重于学术研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对社会大动荡的看法,故排除ABC,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29.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参考答案:B从“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可知,列强在华势力没有受到有效遏制,故A项错误;“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体现出清政府与地方官员对待列强的态度不同,反映的是地方官员不完全服从清政府,故B项正确;材料中虽有地方官员与列强商定保护约款,但不能表明地方官员成为列强的代理人,故C项错误;地方与中央的对抗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法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经济一体化B.政治一体化C.国家一体化D.军事一体化参考答案:A【详解】欧盟是经济政治一体化,是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根本上反映的是经济一体化,故A正确。由材料中“我是欧洲人”,政治一体化是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实现的,排除B。民族国家仍然是存在的,不存在国家一体化的信息,排除C。材料未涉及军队一体化的有效信息,排除D。【点睛】本题以我是欧洲人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欧洲一体化知识点的掌握,即欧盟问题,考查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具有时代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1)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法典》是欧洲第一部民法典,它体现了民法的若干原则:如第八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又如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该法典用一千多条文规定契约,如“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不仅影响欧洲的立法,而且影响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民法参考了《拿破仑法典》,一些国家全文照搬,一些国家略加修改。恩格斯指出《拿破仑法典》是“全世界法典编幕的基础”。——摘编自宣善传《从拿破仑法典的实施所想到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原则,分析法典的历史地位。材料三1907年4月,清民政部奏请厘定民法:“查东西各国法律,有公法私法之分……二者相因,不可偏废……中国律例,民刑不分,而民法之称,见与《尚书孔传》历代律文,户婚诸条,实近民法,然皆缺焉不完……拟请饬下修律大臣斟酌中土人情政俗,参照各国政法,厘定民律,会同臣部奏准颁行,实为图治之要。”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完成。法律涉及民众的财产、身份等私权关系,与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总则、债权、特权、亲属、继承五编。前三编主要以日本《民法》为草本,同时也参考了德国、瑞士的《民法》,而后二编在采纳近代民法斟酌原则的同时,也较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摘编自曹全来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等(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民法的发展。(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与分析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差异:古代西方法律区分公法私法界限;强调对私权的保护,坚持个人本位。古代中国的法律不注重区分公法私法;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影响:西方的法律传统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法律传统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自由和平等的原则;所有权原则(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自治原则。地位:用法律的形式将法国革命的成果固定下来。为欧洲国家的民法制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典范,也深刻影响到世界其它地区。(3)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西方思想、政治法律制度传入中国。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民刑不分,民法未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清末“新政”期间效仿西方进行法律改革以维护统治。晚清时期将西方近代法律与中国传统民法习惯结合,开创了近代的民法体系,保障个人权利,为调节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保证,奠定了近代以后民法发展的基础有利于近代全面法律体系的建立。民法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变。(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中国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主要突出古代中国公法和私法不分明并且重视的是公法,而西方的法律却是公法和私法分明并且重视私法,私法发达等。积极影响要分别回答即可,例如,西方的法律私法发达,重视保护私人利益,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等。(2)《拿破仑法典》的原则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体现的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而“该法典用一千多条文规定契约”体现的则是契约原则。法典的历史地位要从对欧洲的影响以及对亚非拉的影响分别解释。(3)在解读时晚清时期中国民法的发展时要多角度进行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民法发展的原因、晚清时期中国民法发展的特点以及晚清时期中国民法发展的意义等多角度分析,例如,“在采纳近代民法斟酌原则的同时,也较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惯”就属于晚清时期中国民法发展的特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二问就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32.道德观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材料二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日知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道德观并分析其社会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
参考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主张。(2)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特色:倡导个性解放,不受儒家思想束缚。(3)他积极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以致用,反对虚词无用的空洞学问,对程朱理学进行无情的批判;社会背景:顾炎武早年参加抗清斗争,目睹王朝兴衰,后来著书立说。政治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的独裁统治,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因而能够在思想领城批判性地继承传統儒学,使宋明以来渐趋沉寂的局面变得活跃起来。儒学中的勤改爱民、任人唯贤、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详解】(1)品德:根据材料一“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个人修养和济世情怀等品德;主张:这些美德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2)主张:据材料二“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和“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思想主要有“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特色:根据材料二“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结合所学可知阳明学说的特色在于,不受束缚,倡导个性解放。(3)道德观:根据材料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可以概括顾炎武倡导的是务实和经世致用的道德观;背景: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分析其社会背景。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问题思路,从本质、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辩证地谈论对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的相关认识。【点睛】儒学中的德政、任人唯贤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民主制,上院成员主要楚贵族,下院的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辉格党提出的改革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包括降低选举资格和调整选区两个方面的内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的历史背景。(2)根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原有议会选举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壮大;群众斗争的推动;辉格党的积极推进;反对势力的让步。(2)特点: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政治建设提供借鉴。(1)由材料“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原有议会选举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壮大;群众斗争的推动;辉格党的积极推进;反对势力的让步。(2)由材料“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可以归纳为: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权力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气使用安全课件
- 《急性毒性实验》课件
- 2024年度工程合伙合作风险评估与保险购买协议3篇
- 财务情况评估报告范文
- 《深层搅拌桩施工》课件
- 冰箱厂工作述职报告范文
- 行政岗位年终总结(5篇)
- 《输血反应及处理》课件
- 英语教学教学课件
- 关于舞蹈老师的聘用合同
- 2023医师定期考核题库(人文2000题)
- 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 希腊罗马神话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西师范大学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模板
- 我国体育场馆扩声设计概要-广院版
- 五育并举背景下少先队中队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论文
- 202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焊射线探伤缺陷外形图文对照(附底片)
- 检修案例MR有载调压开关的吊芯检查全解
- 解决AutoCAD plant 3d pid阀标签的问题(图文) - 1-修改阀标签
- 公司外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