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1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1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1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1_第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思想: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施仁政行王道民贵君轻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孟子故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什么内容,换言之,你知道中考文言文会考察哪几大方面的内容?一、解词:重点实词典型虚词二、翻译句子(重点句)三、文章的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四、默写名句学习课文朗读研读细读背诵听文朗读注意节奏听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夫”“粟”“畔”fúsùpàn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墙城墙不是不高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坚利:坚固锋利。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去,古义:离开。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限制。以:凭,靠。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巩固国防。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力的强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通“叛”,背叛。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归顺,服从。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这两句揭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

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攻城方面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防御方面地利不如人和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举例论证。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

第3段,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3、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重要的条件,其原因何在?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帮助越多,力量越大,战斗力越强,胜利自然在握,失去“人和”,众叛亲离,哪还有什么力量,哪还有什么战斗力,那么失败是必然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中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顺之畔之对比论证中心论点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文字?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这篇文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论证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

“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环而攻之而不胜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天下之所顺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它动词:往、去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1234一词多义艺术特色: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故事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及“人和”)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