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就业保障_第1页
第5章 就业保障_第2页
第5章 就业保障_第3页
第5章 就业保障_第4页
第5章 就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就业社会保障本章目录失业概述1失业保险2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3中国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4失业和失业率标准5.1失业概述

国际劳工组织于对失业的定义为在调查区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右边条件:三、正在寻找工作

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二、本人当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一、本人无工作

即没有从事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5.1失业概述失业和失业率标准失业水平是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劳动力之比。失业率失业程度社会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漫画:失业救济机构越“庞大”,形势越糟糕

UNEMPLOYMENTOFFICE:失业救济办公室OVERWHLMINGJOBLOSSESFORCEUNEMPLOYMENTAGENCIESTOHIREMORESTAFF:剧增的失业人群迫使失业救济机构增加雇员。

“YOUKNOWTHINGSAREBADWHENUNEMPLOYMENTCOMPENSATIONBECOMESAHIGHGROWTHINDUSTRY.”:失业救济机构越“庞大”,形势越糟糕。5.1失业概述

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警戒线:3%或4%以下为劳动力供给紧张型,5%-6%为劳动力供给宽松型,7%-8%为失业问题严重型。5.1失业概述失业类型的划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是指由经济变化导致的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生产节省了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5.1失业概述失业类型的划分失业的表现形式自身意愿性失业程度失业期限完全失业不完全失业公开性失业隐蔽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长期失业短期失业其它划分标准5.1失业概述公开的失业非公开的失业自愿失业就业不足型非自愿失业伪装的失业隐蔽性失业潜在失业爱德华兹教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类型的划分爱德华兹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类型的划分

1、公开的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非公开的失业:指发展中国家除掉公开失业之外的其它各类失业现象的总称。就业不足型的失业这类失业者是指那些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的劳动者。伪装的失业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业,也就是说,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即处于伪装失业状态。隐蔽性失业指有些人因无工可作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提前退休而引致的潜在失业。在不少国家,尽管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但退休年龄逐渐下降。这类旨在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的机会而过早离开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也被视为潜在失业者。

健康受损引致的潜在失业指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可以作全日工作的劳动者,由于营养不良和卫生保健状况较差而使其身体健康遭受严重的损失,实质上已经引致了潜在的失业存在。无效益生产引致的潜在失业是指本来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因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率极低,生产出来的产出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5.1失业概述问题思考充分就业就是指百分百的就业吗?中国目前有哪些失业人员?农村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人员关注无业青年5.1失业概述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产出缺口失业的经济损失测定GDP产出缺口=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实际就业人数×实际的GDP潜在GDP=实际GDP/实际就业人数×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潜在GDP=就业劳动者人均创造的实际GDP×充分就业条件下就业人数5.1失业概述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

促进社会就业工作减少就业与经济运行的摩擦为失业最严重的人口群体创造就业机会抑制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总供给刺激经济增长重新安排总需求发展职业介绍和培训事业维持就业法案控制人口膨胀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

5.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类型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凡属失业保险法范围内的就业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由工会建立,政府提供大量资金,失业保险的管理一般由失业基金会负责。劳动者自愿参加。存在双重失业保障吗类型与特征失业救济制度以前的标准侧重为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而新的标准则倡导把失业保护措施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公约要求采取适当的步骤使失业保护制度同就业政策相协调,确保失业保护制度尤其是失业补贴的提供应有利于促进充分的、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就业。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内在要求1934年1952年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失业补贴公约》和《失业补贴建议书》,针对当时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的严重失业问题,要求各国建立一种对非自愿失业者提供失业补贴的制度。《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对失业补贴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公约》与《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建议书》,这可以被看作是在失业保险方面国际劳动立法的一个分水岭。

5.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些具有劳动能力,却因社会经济原因不能参加劳动并藉此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人。保障对象待遇资格待遇项目资金来源失业者在业时的积累体现了履行缴费义务与享受保险权利的统一非自愿失业的劳动者才能领取失业保险短期给付不包括具有赔偿性质的待遇项目

5.2失业保险

5.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全部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数一二三收入中断的从业人数非自愿和非本人原因形成的失业人数符合该国社会保险法规实施范围内的失业人数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对象四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非自愿失业二一四三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即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5.2失业保险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到规定的失业管理部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视为有就业愿望。“合适就业”:失业者所接受的教育培训、身体条件和工作经历三方面确定所介绍的工作是否合适.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企业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利息收入财政补贴增值收入、滞纳金等其它失业保险基金的费率水平企业的缴费率提高到应缴失业保险费基数的2%,职工个人缴费为本人应缴失业保险费基数的1%,

。应缴失业保险费基数中,如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300%,高出部分不缴费,如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60%,按60%缴费。失业保险基金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统筹使用。

5.2失业保险

5.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领取失业保险津贴期间的医疗补助金2丧葬补助金和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3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4规定、批准的相关的其他费用5失业保险津贴1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第一、失业保险津贴的厘定,以失业者的投保费为依据,但是,应视各国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失业保险津贴不低于失业者原有工资的50%(第75届国际劳工大会建议改为不低于失业者原工资的60%)第三、失业津贴有上下限。给付标准的上限是不超过失业前的工资收入;给付标准的下限是高于社会救助的标准。第一、权利和义务相对称;第二、保障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第三、给付标准要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资水平,并限制一定的给付期限,超过此期限者,则按社会救助的标准给付。我国国际劳工组织

5.2失业保险

5.2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原则:确保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防止失业陷阱失业陷阱是指由于失业保险金的提供使失业人口失去寻找工作的激励而长期处于失业状况,从而造成效率损失。涉及两个要素:基数和标准基数的四种不同选择:(1)基数为失业者失业前本人的工资(薪资比例制)(日本,60%-80%)(2)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均一制)(波兰,36%)(3)基数为法定最低工资(吉尔吉斯斯坦,100%)(4)基数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格鲁吉亚,200%)我国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失业津贴有上限和下限的规定,

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期限失业津贴给付期上限失业津贴等待期给付期限

5.4失业保险

(1)失业津贴的给付期一般结合被保险人参保和缴费记录确定(2)安置大龄失业人员的具体困难(3)和失业率联系挪威、芬兰规定:失业者年满55周岁可一直享受失业津贴至退休年龄美国的失业津贴是按正常期和非正常期分别规定的,美国的失业保险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管理。正常期的给付期上限由各州规定,分别为20-26周不等,非正常期的给付期,联邦政府规定为52周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失业风险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性风险,失业保险性质决定了政府的责任,是各国采用较多的一种体制模式。一般由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组成有关机构进行合作式的管理。这种形式主要是在那些工会运动有较好基础的北欧国家实行,如丹麦、瑞典、芬兰等。其一,由政府直接管理其二,在政府监督之下,授权自治机构管理其三,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由工会专职进行管理。现今世界各国的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分类

5.2失业保险补充:各国失业保险模式比较(一)补充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代表国家: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失业保险资金来源:失业保险税(联邦税州税)全部由雇主缴纳,雇员一般不缴纳浮动税率:根据被雇主解雇的雇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多少而上下浮动。失业保险金标准:失业前税前工资的50%,各州还规定每周支付保险金的最高额(180美元),最低额(90美元),约有四分之一的州为失业者所赡养的人口提供供养补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如福特公司(1955)享受条件:获得领取法定失业金的资格,企业工龄一年以上。费用:雇主和工会共同承担津贴标准:约为本人失业前工资收入的30%;领取期限为一年(二)衔接型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失业救济代表国家:德国(1927年《失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1974年《失业救济条例》)失业保险金资金来源:雇主、雇员缴纳的保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失业保险费按工资收入的6.5%缴纳,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但工资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不缴费,基金入不敷出时由政府财政补贴。标准:一般为失业前净工资的60%,如有子女则为净工资的67%失业救济金资金来源:完全由政府负担对象:无权享受失业保险的和在失业保险金给付期满后的仍失业者。标准:按在职时税后收入的一定比例,有子女的58%。无子女的56%期限:前者为312天,后者没有期限限制(三)援助型的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代表国家:加拿大失业保险这种模式对失业中有特殊困难的弱者给予特殊补助。资金来源:雇主、雇员和政府标准:本人失业前工资的57%,期限最长为50周特殊失业补助——一种国家援助(保护弱者的政策措施)给付条件:失业保险受给者,而伤病和孕妇失业者必须在过去52周内有过20周的就业经历,并具备医生的病情证明。期限:1-15周老年失业者即使未能获得失业保险的资格,也能获得相当于3周失业保险金的一次性补助二、国外失业保险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抑制失业保险的成本迅速上升,增收节支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相结合转变5.3失业预防与就业扶助失业预防1、对企业解雇的约束(1)单项解雇原因:过失解雇:雇员因为犯罪、严重渎职而被解雇无过失解雇:雇员能力欠佳,与此企业的要求不适应而被解雇前者企业可以立即解雇,并且无须给予补偿后者涉及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事先通知和最低限度的经济补偿(2)集体解雇其规模和后果都超过前者美国没有法律约束欧洲有法律约束,最为严格,解雇程序复杂日本有法律约束,而且解雇要满足一系列的先决条件2.失业预警制度内容:失业控制目标确定失业控制目标是在调查分析和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划定无警失业线、失业警戒线、作为失业监测和预警的依据标准失业监测系统对失业调查、统计、预测、报告的系统。失业控制对策分为长期对策和短期对策涉及如: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等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能:促进就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等特征:有法可依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培训工作职业教育中加强了就业指导职业教育和培训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就业扶持定义:就业扶持主要是通过政府对就业市场的指导和干预,以优惠政策鼓励积极就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等,来推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主要做法:1.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2.开发社区工作岗位3.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4.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5.采取措施扶持就业困难群体

特种雇佣计划启动个人利益杠杆,奖励和刺激缩短失业时间(美国的个人再就业账户)6.实施职业轮换制度(丹麦)7.政府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基础措施就业信息:一是失业人员的信息;一是职位空缺的信息就业服务:一站式的就业服务其它措施:缩短就业者个人工作时间;降低退休年龄、鼓励提前退休,腾出就业岗位;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存在的问题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管制限制了企业的用人自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市场的良性运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心理教育薄弱;以优惠贷款、企业津贴的方式鼓励失业者还远远不够区域作业方案:法国是以16到21岁的离校青少年为对象的,以每星期工作20小时以上为原则,工作项目包括对社区有意义的工作,如整理校园环境、社区、帮助无人照顾的老年人等。工作待遇由中央政府补助和主办地方机关筹措。返回英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新政”的失业救济计划,以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失业者告别救济,重新就业。规定,失业6个月以上,并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必须在政府提出的以下四个方案中选择其一:在私营企业或公营部门从事见习性工作;在义务服务部门工作;参加社区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全日制教育或职业培训。参加者可继续领取失业津贴,也可从雇主那领取一定的报酬,还可得到400英镑的失业培训金,参加期限为6个月。期满后可继续得到政府的帮助,直至就业。符合条件拒绝参加的将减少三分之一的失业金。返回5.4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

建国初期:失业救济制度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劳动部发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变革劳动就业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国营、集体、个体经济多种渠道就业突破了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3年4月,国务院颁发《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使用“失业”的概念,国家统计部门也放弃了曾经使用多年的“待业率”指标,正式公布“失业率”(实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且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将“待业保险”改为“失业保险”。

1999年开始: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1999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发《失业保险条例》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第8号令)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覆盖范围与享受条件范围:包括城镇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单位的职工。条件: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缴费满一年是最主要条件。2、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包括:失业保险费(单位和个人两部分);财政补贴;基金利息;其他资金。3、发放标准应当与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失业保险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最长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4个月。5、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内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专款专用。要在银行建立专户储存,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管理。“统筹安排、合理调剂、以多补少、互助互济”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一是要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二是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建立劳动、财政、银行三家相互在事权划分上相互制衡的机制。

6、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出现哪些情形应终止失业保险待遇?重新就业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由其档案代管机构,为其申请办理退休手续,未委托档案代理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申报,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劳动教养的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方面2失业保险基金发挥功能不足,给付水平过低3农民工的失业保险问题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4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5灵活就业者的失业保险问题6就业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案例一】吴某1986年5月参加工作,单位同时为其缴纳了失业保险金。2003年9月他因企业改制而失业,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核定了应领取的24个月失业保险金。2003年10月他开始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2004年9月,因他被某单位招聘,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停发了其剩余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新的用工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失业保险金2年多后本人因故辞职,再次失业,并要求享受失业保险金。请问能否再次享受失业保险金吗?

【案例一】分析

吴某如果没有再就业,可以继续申领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12个月失业保险金。

理由有二:

第一,吴某第二次失业是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故第二次的缴费年限不可以核发失业保险金,但缴费年限应予以保留,待其再次就业后再次失业重新计算。

第二,吴某第二次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并不影响申领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的失业保险金,因为前次失业是因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只要本人处于失业状态,就可以继续申领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失业保险金。

【案例二】李某1980年5月在国有企业参加工作,单位一直为其缴纳了失业保险金。2003年9月企业改制,转变为民营股份制公司,他领了改制单位的经济补偿后继续在新企业上班。新企业从2003年10月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继续缴纳失业保险金。新的用工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失业保险金2年多后,本人主动辞职而失业。

李某是否可以享受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