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讲座训练(八)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讲座训练(八)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讲座训练(八)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讲座训练(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讲座训练(八)1.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①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可知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故②正确;材料不能证明《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就较为可信,故③错误;根据材料“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说明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故④正确,因此选择C项。【答案】C2.史学家洪业在研究杜甫生平时,根据杜甫41岁以后的诗常常提到妻儿,情深意切,证明杜甫成婚于41岁左右。有的学者据唐代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考证,杜甫成婚于31岁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具有历史真实性B.元稹的研究是第一手史料,其考证应当可信C.孤证不立,洪业和元稹的研究都不足为信D.研究历史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仔细考辨【解析】诗歌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可能有艺术加工,故选D项。尽管杜甫诗歌具有历史真实性,但不能因为“诗常常提到妻儿”,就判定其成婚时间,故A项错误;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多的参考多方面的史料,单凭一种说法难以判断,B项错误;洪业和元稹的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结论,可以作为研究杜甫生平的重要参考,C项错误。【答案】D3.(2023·韶关二模)某学生收集南北朝的宗教、唐朝的首饰、明清的民俗等素材。该学生的历史研究应属于()A.社会史 B.政治史C.经济史 D.宗教史【解析】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选择。社会史的研究内容广泛,是研究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尚及生活状态演变过程的一门专门史,故选A项。唐朝的首饰不属于政治史、宗教史的研究范畴,故B、D两项错误;南北朝的宗教不属于经济史的研究范畴,故C项错误。【答案】A4.(2023·广元二模)下图是选自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的相关内容,他强调了史学家研究历史应该()A.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B.注重尊重客观事实C.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解析】根据材料“盖欲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益人也”可知史德就是心术,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以“人(著书者)”为主,故选B项。材料主要讲述历史著书者应该具有“史德”,而并非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故D项错误。【答案】B5.(2023·湖北七市联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把晚清的历史变化理解为“庞大中央帝国在西方文明不断强大的冲击下被迫做出的笨拙的、充满惰性的回应,从而使中国在19世纪的经历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了一次确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的过程”。费正清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价值取向是()A.内外因辩证观点 B.西方中心观点C.文化全球化观点 D.文化多元化观点【解析】费正清认为庞大中央帝国笨拙,充满惰性,贬低中华文明,反映出西方优越的观念,价值取向体现出西方中心观点,故选B项。题干材料仅仅突出外因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没有体现内外因的辩证关系,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C项错误;费正清否定中西方文化的平等地位,没有体现文化多元化,D项错误。【答案】B6.(2023·马鞍山二模)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解析】清朝由于制度危机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而非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危亡,该史家只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故选D项。对中国危亡原因,材料只从一个角度论述,故不能称论据充分,A项错误;从论证的角度而言,太平天国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内耗,但其对中国危亡的原因则叙述错误,中国危亡主要是制度问题,B项错误;材料评述以人带事,史论结合,故C项错误。【答案】D7.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C.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D.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解析】作者的落脚点在于“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故选A项。作者强调的文明对整个人类的益处,因此难以说是多角度、辩证地看待是其侧重点,故B、C两项错误;把握历史的方向,未提及观察历史的视角,故D项错误。【答案】A8.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过两种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影响上述两种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因素是()A.资料来源 B.研究方法C.史学观念 D.作者立场【解析】根据材料中四个年代是关键信息,第一种“历史认识”基于革命史观,第二种“历史认识”基于全球史观,C项符合题意。【答案】C9.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表属于()材料结论火车、汽船;电话、汽车、飞机、远洋轮船;互联网改变时空的科技发明A.问题形成 B.史料搜集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火车、汽船;电话、汽车、飞机、远洋轮船;互联网”是对史料的整理,结论“改变时空的科技发明”是对材料的解释,故D项正确。【答案】D10.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B.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分清历史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