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3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3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3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2023学案第3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试大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梳理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背景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①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强盛的西汉需要有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目的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汉初经济。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实现大一统,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来源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主张①治身(养生);②治国;③“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①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君权神授”;②强调人君遵循天道,实行仁政。③强调君主施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④提出三纲五常。影响①积极: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②消极: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统一。②宣传“天人感应”,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③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被后人奉为道德规范。④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不仅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理论支柱,而且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重点突破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1.发展变化(1)春秋战国:儒家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2)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3)西汉:儒家改造与独尊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渐成正统,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4)魏晋至隋唐:儒学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发展出现危机。(5)宋明:儒学转型与成熟时期。宋代,程朱理学形成标志着封建伦理体系形成。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6)明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时期。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7)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8)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历史原因: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9)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0)“文革”时期,儒家思想遭到毁灭性打击。(11)改革开放后,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对儒家思想批判地加以吸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焕发了生机。2.评价(1)积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有很大价值;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钳制人民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4.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5.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 D.韩非子8.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0.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②忠孝观念③等级观念④神道观念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2.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二、非选择题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学而》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材料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材料四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4分)(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儒家社会道德观。(6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4分)(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西方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4分)(5)根据材料三,指出“天理”的内涵。西方先哲根据自身主流文化的弊端在启蒙时代提出了什么观点来规范社会秩序。(4分)(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4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