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第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分)玩
笑[法]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3)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1.(1)C、E
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2)“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①根据第1段,②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③根据第5段,④第4、5两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3)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时代》评美国十大最成功辍学生
中新社纽约5月10日电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本国最著名的10名从大学辍学的成功人士,其中,比尔·盖茨位居榜首。1973年秋,盖茨进入全球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哈佛大学,却在两年后辍学,创办了微软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哈佛大学以比尔·盖茨为荣,并于2007年为他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
别让比尔·盖茨误你一生
《时代》周刊不久前公布了“美国十大最成功的大学辍学生”,第一名非比尔·盖茨莫属。美国《时代》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刊物,但也会犯一般媒体的通病——欢喜负面报道,以投世俗所好。其实,辍学者中固然有成功人士,但接受了完整教育的人成功机会更大,并且学校教育所关注的不光是人的成功。(摘自《南方周末》2010年8月18日)
(1)《南方周末》短文说:“学校教育所关注的不光是人的成功”,你认为学校教育更应关注人的哪些?(不少于2个要点)(2分)答:
(2)阅读上述两则新闻摘录,自拟标题,自定观点,写一则有探讨意义的新闻短评。(200字左右)(10分)答:
参考答案:(1)要点:“学校教育所关注的”更多的应该是,人的终生学习、人的自我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等。(1个要点1分)
(2)标题和观点示例:财富不是人生成功的全部/学校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均衡发展/辍学者应以社会为大课堂等。(标题1分,观点2分)短评提示:由事实由头(3分)探讨性评论(4分)两部分构成;赞成或反对“辍学”,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离开“学校教育”和“辍学”来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门
孔余秋雨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大家觉得,这次该让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解释,他诚实的眼神告诉你,他还是不知道。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这位小哥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两个月前,阿四的大哥谢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现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已经不想听解释。谁解释,就是谁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着走,去找。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趴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谢晋在六十岁的时候对我说:“现在,我总算和全国人民一起成熟了!”“文革”以后的他,不再在时代话语的缝隙中捕捉人性,而是反过来,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了。“成熟”后的谢晋让全国观众眼睛一亮。他成了万人瞩目的思想者,思考着如何用镜头震撼全民族的心灵。没有他,那些文学描写只在一角流传;有了他,一座座通向亿万观众的桥梁搭了起来。于是,由于他,整个民族在电影院的黑暗空间里经历了一个艰难而美丽的苏醒过程,就像罗丹雕塑《青铜时代》传达的那种象征气氛。那些年的谢晋,大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部部深入人心,真可谓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云蒸霞蔚。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他与夫人生了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惫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门的图像,不能不让人一次次落泪。落泪,不是出于一种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生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无论什么人到他家,他总是介绍自己两个儿子的特殊情况,然后隆重请出。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让人百脉俱开。在客人面前,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他把这种光彩,带给了整个门庭,也带给了所有的客人。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子出行。有一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辆面包车,路上要好几个小时,阿四同行。坐在前排的谢晋过一会儿就要回过头来问:“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吗?”“阿四要不要睡一会儿?”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此刻,他上海的家,只剩下了阿四。他的夫人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阿四不像阿三那样成天在门孔里观看。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任务是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门了,他把包递给爸爸,并把爸爸换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来,他接过包,再递上拖鞋。好几天,爸爸的包和鞋都在,人到哪里去了?他不知道。他有点奇怪,却在耐心等待。突然来了很多人,在家里摆了一排排白色的花。白色的花越来越多,家里放满了。他从门孔里往外一看,还有人送来。阿四穿行在白花间,突然发现,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这个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双鞋。(节选自余秋雨同名散文,有删改)12.文章开头三段反复强调阿四“不知道……”,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说“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最后两段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探究“门孔”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1)反复写“不知道”,表现了阿四的弱智和人类最本源的造型的可爱。(2)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给全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3)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为下文谢晋在客人面前介绍欣赏自己的弱智孩子和带孩子出去时的关心作了铺垫。(4)与文章结尾部分相呼应,阿四不知道爸爸去世了,还把爸爸的鞋放在门边。(5)由阿四的“不知道”引出对阿三和门孔的描写。13.(1)不让儿子阿四知道两个哥哥的死亡,不让“死亡”的概念使弱智的孩子伤心。(2)对外人不掩饰自己儿子的弱智,而是坦荡地向别人介绍,满眼是欣赏的光彩。(3)带孩子出去时,不时地关心孩子,温暖孩子的心。(4)面对错乱的家庭和时代,谢晋创作出一部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14.细节描写。(2分)通过阿四发现“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这个细节,说明阿四不能理解父亲去世而依然等待父亲的归来。表现了作者对谢晋去世的悲痛之情与和对弱智者阿四深深的同情与无奈。(2分)或答:白描。(2分)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将谢晋去世后的景象“白花”“阿四”“一双鞋”展现在读者面前,“白花”突出表现了人们对谢晋去世的悼念之情,“阿四”“一双鞋”突出了阿四对父亲的期待和孤独无助,同时表达了作者在谢晋去世后对其家庭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人类不幸命运的无奈叹息。(2分)15.(1)门孔是“猫眼”。是阿三对父亲的期待,是对亲情的盼望,是无休无止的执着坚持。(2)门孔是谢晋在封闭的时代给电影中加入的一点人性的光亮。人们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无限的人性光辉。(3)门孔是谢晋在文革后用以震撼全民族心灵的镜头。文革后谢晋以思想者的眼光思考时代,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让人们借助镜头这个门孔从黑暗时代苏醒过来。(4)门孔是窗口,透过谢晋家庭这个窗口,可以看出谢晋不掩饰自己的家庭情况,而是尊重呵护,透过其家庭这个门孔,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人性的光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月,亭长妻患之
患:厌恨B.众辱之曰
众:众人C.数以策干项羽 干:求取D.与语,大说之 说:同“悦”,喜欢,高兴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乃晨饮蓐食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B.①王曰:“以为大将。”
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D.①汉王之入蜀 ②上未之奇也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有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3分)
(2)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3分)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参考答案:7.B(众,当众)8.C(助词,都表示定语后置。A项,①就,表示承接,②是,就是,表示判断;B项,①以(之)为,②认为;D项,①主谓之间,取独,②代词,代韩信。)9.B(不一定想到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毫不犹豫”与原文“熟视”不符合。接受侮辱重点是表现韩信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忍让之心。)10.(1)我告诫田先生不要讲的原因,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3分)(2)在击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就让部将率领他的军队返回魏国,而公子独自和门客留在了赵国。(3分)(3)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可是汉王不重用自己,就逃走了。(4分,“度”、“数”、宾前各1分,全句句意正确并通顺1分)【参考译文】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不得了,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可是汉王不重用自己,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一边生气一边欢喜,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一一13题。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状,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说,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注】文帝:和下面的武帝分别指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B.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C.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D.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为官署属员的通称,表官署属员的词语还有“曹”“属”等。B.九赐,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文中“让九赐”是司马昭辞让帝位的委婉说法。C.文中“口不臧否人物”中“臧否”与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含义相同。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的坐姿,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刺秦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又喜好饮洒,善于弹琴,高兴时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很多人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也因此害苦了自己甚至获罪,不过后来被授予了官职,不久又得以提升。C.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几次恸哭吐血,因过于哀痛而瘦骨如柴,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D.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而对于朋友则用青眼相看,尽管因此遭到嫉恨,可文帝总是保护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5分)(2)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说,乃见青眼。参考答案:10.B11.C12.B13.(1)只有他的堂兄阮文业常常称赞佩服他,认为他超过了自己,因此大家也都一齐称赞他的奇异才能。(2)等到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用白眼瞪他,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了这件事,就带着好酒和古琴来拜访他,阮籍非常高兴,就现出青眼(接待他)。【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到郡”“坏府舍屏障”两个事件,中间段开,“帝”做后句的主语。11.试题分析:两句中“臧否”的含义不同。【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两句中“臧否”的含义不同。12.试题分析:“因此害苦了自己甚至获罪”错。【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因此害苦了自己甚至获罪”错。13.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从兄”“多”“以为”“由是”“异”“吊”“赍”“造”“说”“见”。【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从兄”“多”“以为”“由是”“异”“吊”“赍”“造”“说”“见”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名叫阮瑀,是魏国丞相的属官,在社会上很有名望。阮籍的相貌杰出不凡,气度豁达豪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老子》和《庄子》。嗜好喝酒,常常放歌长啸,善于弹琴。每当弹到尽兴得意时,就无拘无束,忘乎所以。当时的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堂兄阮文业常常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的奇异才能。阮籍本有济世的志向,东汉归魏以后,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成为经常的事。当初,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迎娶他的女儿,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想趁他回答是或不是找出差错来使他招来罪过。都因为阮籍喝的大醉而避免。等到文帝登位从政,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生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当即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乘车来到郡所上任,拆毁了府宅原来的隔离屏障,以便使整个府宅内外都能看见。清除繁复的法律使之轻平简约,上任十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的官职。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准备上劝进书劝武帝登上帝位,让阮籍写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在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就写在几案上,让人抄写,没有改动调整,词句非常清新有力,被当时的人们推重。阮籍虽然不被礼教(礼法)拘束,但是讲话奥妙深远,口中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执意)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一决胜负。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等到母亲要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一直到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吐血几升。因哀痛过度而严重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裴楷前往吊唁,阮籍披散着头发盘腿坐在地上,醉眼直直的瞪着裴楷(不予理睬),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开了。阮籍又能用青眼和白眼(分别看待客人),看见讲究礼义的庸俗的士人,就用白眼珠对着他。等到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用白眼瞪着他;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了这件事,就带着好酒和古琴来拜访他,阮籍非常高兴,就现出青眼(接待他)。因此讲究礼义道德的人士像仇人一样嫉恨他,可是皇帝却常常保护他。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②,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胃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③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注]:①投传:投弃符信,借指弃官、辞职。②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③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遭母忧”意同“丁内忧”,指遇到母亲的丧事;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B.“辟”“征”与《陈情表》“察臣孝廉”的“察”同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讳称死还有“薨、不禄”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B.陈蕃仰慕高洁,礼待贤士。他做乐安太守时,对郡中高洁之士周璆只称字不叫名并特别为他安一张床;也曾上疏朝廷建议选用清贤之士任地方官。C.陈蕃识见卓异,视民如子。公卿主张派军队去打零陵、桂阳的山贼,而他认为二郡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使百姓成为山贼的。D.陈蕃胸怀大局,仗义执言。朝廷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托病不朝,他写信指责那些尚书不仁不义,让他们畏于公义起而视事,稳定了朝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⑵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2)窦太后不同意,陈蕃又坚持谦让,前前后后十几次上奏,最终没有接受任命。【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的意思: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时”作“遣书诣蕃”的句首状语,所以应在“时”之前停顿。排除AB项。“使者诈求谒”的意思: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主语是“使者”,谓语是“诈求谒”,句子语法合理,语意通畅。排除D项。疏通语意: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故本题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察”: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之意,又叫“荐举”,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本题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他曾主张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地方官。但是这不能表明他“礼待贤士”。故本题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会”:“恰逢”;“伏重诛”:“被处死”;“坐”:“获罪”;“免”:“被罢免”。第二句关键点:“让”:“谦让”;“固”:“坚持”;“上”:“上奏”;“竟”:“最终”。【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祖父为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朝廷授予他议郎的管制,第二次升迁担任乐安太守。郡人周缪,是高洁的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窦太后不同意,陈蕃又坚持推辞,前前后后十几次上奏,最终没有受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4分)(1)森马集团:
。(2)网民:
。参考答案:(1)森马集团:凸现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每题2分,观点正确即可酌情给分)8.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分)第一题①春晖盈大地,_______________。②科学能致富,________________。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参考答案:第一题答案示例:①正气满乾坤
②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答案示例: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9.将下面的三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4分)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10.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毕业生写给某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压清洗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电炉控制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照明系统调试记录
- 2025年热轧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景泰蓝座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02月大方县面向社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5挑山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压平面磨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Mitotane-13C12-2-4-DDD-sup-13-sup-C-sub-12-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至2030年中国改性长油醇酸树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出版物网络零售备案表
- 云南省昭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大学邀请函
- QES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含审核记录
- 信息论与编码 自学报告
- 二年级乘除法口诀专项练习1000题-推荐
- 贷款项目资金平衡表
- 唯美动画生日快乐电子相册视频动态PPT模板
- 设计文件签收表(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公务员入职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