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哥伦布大交换前言:新航路开辟前的物种交流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1.内容:2.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1)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2)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1.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
(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4)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2.概况:(1)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2)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思考】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吗?这些物种又是怎样向外传播的?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物种传入欧洲传入中国传入途径推广传入途径推广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①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①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②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③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①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②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①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②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①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①15世纪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3.粮食作物:玉米材料1: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甲大。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长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如果人们不种它,它就会灭绝,因为培植后的玉米已不能散播自己的种子——玉米粒。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本草纲目》中的玉米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思考】两副图对玉米形态的描绘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本草纲目》侧重玉米的药用价值;清代玉米图侧重玉米作为食物的价值名字有番麦、粟米、玉蜀黍、玉麦,还有包谷、六谷等等材料2:“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
——[明]兰茂《滇南本草》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3.粮食作物:【学术争论】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
材料对于玉米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国内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不同观点:1956年,罗尔纲在《玉蜀黍传入中国》中提出的观点是,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明隆庆(即1567年~1572年)前后,由东南海路传入福建。20世纪60年代,万国鼎先生撰文指出,国内有关玉米的最早文献记载是1511年安徽《颖州志》,由此推断玉米传入我国可能是在1500年前后,传入的途径为东南海路。另有一种观点认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之前,玉米已经传入我国。1989年游修龄《玉米传入中国和亚洲的时间途径及其起源问题》根据1476年成书的《滇南本草》中一段“玉米须”的记载,论证了早在1476年之前玉米已经到达了我国。——曹玲《明清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研究综述》【思考】材料中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有哪些说法?哪些因素导致学者观点不一致?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示意图路线:明隆庆前后、1500年前后和1476年之前三种说法;①明隆庆年间由东南海路传入福建;②16世纪前后由东南海路传入;③在1476年之前玉米已经到达了我国。因素:从学者所处时代背景、学识水平、掌握材料多少。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3.粮食作物:马铃薯南路:爪哇—两广—云贵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荷兰—台湾—福建、广东—江浙马铃薯传播路径示意图材料1:马铃薯传入英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死板的英国人认为,马铃薯是对小麦面包营造的传统食物文明的破坏。直到1794年,英伦诸岛小麦歉收,面包价格暴涨,食品短缺引发社会骚乱,此时,对于要不要吃马铃薯,英国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在当时颇具声望的农学家阿瑟杨也宣称:马铃薯是“丰富之根”,可以保证英格兰人免受饥饿。——《马铃薯的世界传播之旅》材料2:19世纪(1848年),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第一次载有马铃薯的素描图,并记载了不同花色、不同叶形的马铃薯,说明在19世纪前期,我国的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已有大面积种植,并有相当的产量,当时生产上所用的品种也并不单一,并已有压茎栽培和多种食用方法。——金黎平博士(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材料: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原因:①明朝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②玉米、甘蔗具有耐旱耐瘠特点,适应不同土壤的环境。③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重视推广,对气候环境较强的适应性。思考:为什么玉米、甘薯能够在明代广泛种植?新粮食作物的引入产生了哪些影响?影响: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②促进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④中国陷入人口增长和耕地不断开发的恶性循环。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4.蔬菜作物:番茄材料2:番茄16世纪从秘鲁传入意大利,17世纪由意大利传入中国,爪哇,18世纪传入英国、法国、北美和日本,它作为一种世界性蔬菜广泛分布在南纬45—北纬65的世界各地,19世纪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赵凌侠李景富《番茄起源、传播及分类的回顾》(《作物品种资源》1999年第8期)材料3:1622年荷兰占据台湾后,很可能传入番茄。康熙、乾隆年间的《台湾府志》、《台湾县志》、《凤山县志》等地方志中有多处“柑仔蜜”的记载。如“形如柿,细如橘,可和糖煮茶品”、“形如弹子而差大,和糖可充茶品”。——摘编自刘玉霞《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狼桃变美味”的故事材料: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特诺赫蒂兰(今新墨西哥城)残忍杀害了25万阿兹特克人,彻底灭亡了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他们将黄金与财富搬运至欧洲的同时,也将番茄、辣椒等作物带回了欧洲。因为番茄颜色艳美,人们将它作为庭院中的珍异观赏植物,较少食用;又因其极易腐烂,加之其叶片和茎部具有浓烈的特殊气味,早期番茄被人们认为是有毒食物,一度被称为“狼桃”。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时间在焦虑、恐惧中慢慢过去,12小时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而且食欲大增,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狼桃”来,而这位画家不畏牺牲、勇敢尝试西红柿的趣话也在各地传播开来。——据刘小方《可怖狼桃与洋柿子》等整理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辣椒4.蔬菜作物:秘鲁墨西哥西班牙材料:辣椒原产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进入中国,即隆庆-万历年间。……辣椒在亚洲的传播与葡萄牙人的关系更为密切……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有3条路径:一是华北路线:浙江-江苏-山东,山东往北、往西传播;二是长江路线:沿长江西上,经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再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陕西、云南、广西、广东传播;三是福建路线:传播速度非常缓慢,与台湾路线在福建交汇。——整理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邹学校,朱凡15世纪,哥伦布在印第安人那里才第一次见到辣椒,并带回西班牙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合作探究一: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物种传播的特点。特点:(1)由拒绝到接受;(2)由庭院种植到全面推广;(3)品种不断得到优化;(4)对促进欧洲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一、“走出去”——美洲物种的外传2、据统计,我国汉代栽培的蔬菜有21种,魏晋时期增加到35种,至清代进一步增至176种,如南瓜、辣椒、番茄、菜豆、洋葱等。这一剧变是因为(
)A.食物结构的变化B.新航路的开辟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丝绸之路的畅通1、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B.区域分工的出现C.人口政策的调整D.高产作物的传入即学即练DB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其他物种推广美洲物种影响粮食类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作物
畜禽【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填写下面表格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鸡、牛、驴、马、猪、羊等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丰富了美洲人的饮食结构影响美洲社会经济结构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1、欧亚作物在美洲推广的概况:二、“引进来”——其他作物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小麦和水稻的推广:小麦水稻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二、“引进来”——其他作物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3.咖啡与咖啡馆:【思考】阅读教材P10,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①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②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③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二、“引进来”——其他作物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的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二、“引进来”——其他作物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3、甘蔗在16~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
)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4、美洲是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但畜牧业饲养的牲畜早已经不是地产的各类。对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欧洲人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B.美洲地产的牲畜适应性不强C.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注重发展畜牧业D.美洲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即学即练CA(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①非洲:玉米使干旱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②中国:玉米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③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材料2:以日本为例,虽然地理位置过北不利于树薯生长,日本人民也从未喜欢上玉米,可是美洲马铃薯,不论甘薯,白薯却都已多年成为该国重要营养内容。17世纪晚期甘薯经琉球群岛,从中国传到日本……甘薯也向众人证明,有了它铁定不会断粮:四个不同的年月里——1832年、1844年、1872年、1896年大量日本人发现,自己是靠甘薯方才活了下来。——摘自《哥伦布大交换》材料1:——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三子目,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及启示。1.积极影响:三、“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三子目,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及启示。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吃马铃薯的人》材料1: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材料2:美洲高产粮食作物传入我国后……特别是民众的主食结构产生了影响。在土地贫瘠的山区,传统作物无法生长,它们以其强大适应性迅速成为山区人民的主粮,马铃薯在高寒山区意义更为重大,成为山农的重要食料。在平原地带,稻麦处于主粮地位,玉米、番薯作为辅助杂粮,马铃薯主要用作蔬菜。——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1.积极影响:①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②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2)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3)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三子目,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及启示。1.积极影响:材料1: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材料2:包谷: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耙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宣统元年湖南《永绥直隶厅志》①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②中国: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清时期的粮食市场(4)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三、“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三子目,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及启示。2.消极影响:(1)美洲:①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中国:
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材料: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1700年至1800年间,棚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须的农田,他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树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三、“命运与共”——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材料:“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2002年1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在适宜退耕还林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解析版)
- 燃气管道工程合同安全检测
- 学校体育师资招聘合同范本
- 化工设备品牌租赁合约
- 医药行业财务管理办法
- 诉讼保函协议书
- 图书馆车辆出入管理规定
- 酒店前台主管聘用合同
- 2024房屋租赁分期付款合同范本
- 《寒假安全教育班会》课件模板四套
- (T8联考)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12月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 报关税费代缴服务合同
-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信息采集表
- 小学体育新课标培训
- 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 2024年应急预案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2024湖南株洲攸县城关国家粮食储备库员工招聘2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尘埃粒子95%置信上限UCL计算公式
- 2023年某公司综合部业务流程纲要
- DB34∕T 4638-2023 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