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北京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洪泽湖畔三河镇的绿色产品有机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是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在T0~T1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呈

型;T1~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T2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呈

型.参考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2)增长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由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2、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1)田螺活动范围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杂主观因素.(2)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到T2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所以呈“S”型曲线,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组成呈稳定型.【点评】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年龄结构等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C.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参考答案:C3.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参考答案: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设直接来自植物为X1,小型肉食动物为X2,羊肉为X3.有:X1×10%=×1;X2×10%×10%×10%=×1;X3×10%×10%=×1;得出:X1+X2+X3=280千克.【解答】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0.5÷0.1=5千克植物;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25千克植物;③植物→羊→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0.1=250千克植物.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280千克.故选:D.【点评】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计算,本题不难,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构建简单的食物网,然后根据能量流动传动效率来进行计算即可.4.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智力障碍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D.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参考答案:C5.2007年4月15日—22日是第1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抗癌宣传周的主题是“拒绝烟草,远离癌症”。据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晓鹏教授介绍,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肺癌患者人数已达120万。下列对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B.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C.环境污染和烟草污染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

D.烟焦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参考答案:B6.某人用天竺葵叶片进行实验,发现14C标记的葡萄糖向着生长素浓度高的地方移动。利用这一特性,可在生产实践上用于A.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C.防止落花落果

D.促进植株的长高参考答案:B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可导致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参考答案:B略8.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参考答案:A9.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参考答案:D10.下列关于限制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B.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能够催化断开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可以用于判断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A正确;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故不同的限制酶的切点不同,B正确;能够催化断开脱氧核糖核苷酸与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限制酶切割出正常的基因与待检测的基因进行DNA分子杂交,判断基因是否发生突变,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考查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参考答案:C12.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C.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D.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参考答案:D13.农业科技人员做了两个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末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获得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若取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C.上述无籽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不能遗传D.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参考答案:B14.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D.赤霉素、2,4-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参考答案:D15.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推断出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C.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参考答案:D略16.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参考答案:B17.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

)A.本产品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含糖B.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a、Zn等微量元素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淀粉,属高分子糖,在人体内最终可水解成葡萄糖,A正确;饮料中至少含有水,水是化学物质,B错误;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C正确;Ca属于大量元素,Zn属于微量元素,D不正确。1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肢端肥大症参考答案:C19.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参考答案:B20.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参考答案:A【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葡萄糖);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①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②无氧呼吸: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A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而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C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D正确。21.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F1,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A正确;通过测定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的正确性,B正确;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根据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C正确;测交时,与子一代杂交的另一亲本是隐性性状,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2.绵阳马家巷有一种很适合冬天吃的甜品﹣﹣姜撞奶.做法是将牛奶持续冲入姜汁,待牛奶凝固即可.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用新鲜的姜汁,乙组用煮沸冷却后的姜汁,将不同温度牛奶与姜汁混合,观察牛奶凝固时间,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温度(℃)10406080100甲组未凝固14min1min1min未凝固乙组均未凝固A.导致牛奶凝固可能是姜汁中某种酶催化的结果B.甲组中10℃和100℃牛奶均未凝固的根本原因不同C.乙组牛奶均未凝固的原因是酶在高温下被分解D.60℃~80℃之间设置更细分的温度梯度可探究相关酶最适温度参考答案:C【考点】酶的特性.【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分析甲组实验,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凝固时间先缩短,然后又延长,乙组用煮沸冷却后的姜汁,始终不凝固,说明温度通过影响姜汁中的酶活性而影响凝固时间,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60℃~80℃之间.【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导致牛奶凝固可能是姜汁中某种酶催化的结果,A正确;B、10℃未凝固的原因是温度过低,酶活性低,100℃不凝固原因是高温使酶失去活性,B正确;C、乙组牛奶均未凝固的原因是酶在高温下失活,不是高温下分解,C错误;D、60℃~80℃之间设置更细分的温度梯度可探究相关酶最适温度,D正确.故选:C.23.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C24.某信使RNA上有一密码子是CGA,那么转运RNA上与其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是(

)A、GCT B、CGU C、CGT D、GCU 参考答案:D25.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参考答案:D26.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这是因为碳元素在生物体中()A、所含的能量最多

B、最容易被吸收利用C、所起的作用最大

D、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参考答案:D27.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①同一物种之间

②不同物种之间

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C28.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参考答案:A29.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体,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选用下列哪项为最简便易行()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参考答案:D对于植物显性性状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由于小麦是雌雄同株植物,如果用杂交的方法鉴别则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而且题干中要求的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所以鉴别和保留植物纯合显性性状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法,即甲×甲、乙×乙.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体,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为纯合体.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学生对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理解不清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3)花粉鉴定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的植株,然后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被检验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3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血浆

D.细胞内液参考答案:B31.按操作目标,使用下列试剂生物处理组织细胞恰当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果胶酶B.处理用于细胞融合的动物细胞:胰蛋白酶C.处理用于细胞融合的动物细胞:CaCl2D.处理用于细胞融合的植物细胞:盐酸参考答案:B【分析】植物细胞工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壁获得原生质体;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诱导动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还有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解离液,果胶酶用于植物细胞工程中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B正确;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C错误;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融合的概念及方法。3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参考答案:D3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参考答案:A3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参考答案:C35.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神经—肌肉之间突触联系的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参考答案:A36.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B.选取多种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植物均需统计

参考答案:D37.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性状的传递规律

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C.基因的传递规律

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参考答案:C3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参考答案:B39.在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A.a

B.1/a

C.1

D.1-1/a参考答案:A40.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请回答有关“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问题。(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还原糖葡萄糖

等;(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还原糖与

(试剂)在

(条件),生成

沉淀。(2)脂肪可被

(试剂)染成

(或被

染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