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寿险行业资讯动态》12份第三期资料服务:中国BEC学院广州一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香港(生命动力)训练机构有限公司目录【热点关注】HYPERLINK\l"B1"保险业提高发展质量已迫在眉睫HYPERLINK\l"B2"利率变化致银保投诉大规模爆发涉嫌销售误导【监管信息】HYPERLINK\l"B3"保监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继续拓宽险资运用渠道HYPERLINK\l"B4"保监会:尽快遏制电销扰民严禁非法买卖客户信息HYPERLINK\l"B5"中国保监会通报2023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查处情况【行业动态】HYPERLINK\l"B6"寿险业大而不强现状有望扭转费率市场化成看点HYPERLINK\l"B7"上百家保险中介排队待审批赚钱模式之困未解HYPERLINK\l"B8"“产销分离”激发数十亿资本逐利冲动HYPERLINK\l"B9"多家汽车集团进军车险市场担忧或引发恶性竞争HYPERLINK新政后险资首投信托小试牛刀催生定制需求HYPERLINK\l"B11"冒险闯年关:交强险与商业险返点超25%HYPERLINK\l"B12"城轨保险大单遭拼抢险资青睐城轨还需理性HYPERLINK遗产税试点传闻再起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HYPERLINK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集中查询平台正式上线【公司经营】HYPERLINK险资密集布局城乡化太平资管抢得首单HYPERLINK\l"B17"中华保险全面解禁2023年或新设2‐3家分支机构【保险数据】HYPERLINK\l"B18"2023年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原保险赔付支出HYPERLINK\l"B19"2023年11月全国产寿险保费收入趋势HYPERLINK\l"B20"2023年11月各险种保费收入表HYPERLINK\l"B21"2023年11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表【风险追踪】HYPERLINK新疆低温降雪天气致30县市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HYPERLINK\l"B23"沪陕高速商南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HYPERLINK国税总局明确险企准备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HYPERLINK\l"B27"全球经济面临重新陷入衰退的风险【海外保险】HYPERLINK\l"B28"瑞再:今年自然和人为劫难导致650亿美元保险损失HYPERLINK英国保险业或为飓风“桑迪”赔付25亿美元HYPERLINK日本非寿险公司资本充足HYPERLINK\l"B33"新西兰保险行业2023年前景喜忧参半HYPERLINK\l"B34"台风宝霞给菲律宾导致巨大经济损失HYPERLINK\l"B35"高固定回报和低增长使韩国保险公司处在困境【地方保险】HYPERLINK\l"B36"温资撑“伞”出海海外投资保险签下温州第一单HYPERLINK\l"B37"韩国资本进驻首家总部在浙江合资保险公司开业HYPERLINK\l"B38"北京保监局银监局联手治理银保市场HYPERLINK“大连保险大爱万元个人慈善基金”举行捐建签约典礼HYPERLINK\l"B40"大连快处轻微交通事故8万件HYPERLINK\l"B41"江苏发挥媒体作用应对销售误导HYPERLINK\l"B42"江苏保监局举办保险中介高管人员培训班HYPERLINK\l"B43"苏州开展“民生保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HYPERLINK\l"B44"江西保险协会加强法律事务联系HYPERLINK\l"B45"辽宁农业保险普及取得新进展HYPERLINK\l"B46"辽宁保证汽车保代试点工作稳步推动HYPERLINK\l"B47"陕西车险信息平台跨省联网软件系统上线运营HYPERLINK\l"B48"陕西政府力促保险业创新发展HYPERLINK上海保险理赔员倡议接受社会监督维护行业信誉HYPERLINK\l"B50"新疆立足地区实际发明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HYPERLINK宁波学会举办保险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HYPERLINK\l"B54"广西学会召开“抓服务提形象促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HYPERLINK\l"B55"上海举行保险理赔员职业技能竞赛表彰会【热点关注】1、业提高发展质量已迫在眉睫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京发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23年,中国保险业在保险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高速发展中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切实转变保险业的发展方式,提高保险业发展质量已经迫在眉睫。《报告》指出,2023年保险资产规模稳定增长,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放开,保险中介市场逐步转型,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长,行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与此同时,保险业存在行业形象需要提高、经营方式粗放、产品创新不够、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制约着保险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报告》称,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实行的关键年,国内经济形势有望逐步转好,经济总量将连续增长,和谐社会建设将稳步推动。新形势下,保险业需要抓住机遇,继续促进行业转型,努力将综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今年8月30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将划出一定比例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这也意味着,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医保制度全面铺开。《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国内的大病开支一直是老百姓经济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农村贫困与偏远地区,迫切需要大病保险这样的工具帮助得大病的城乡居民渡过经济难关。本次《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国医保改革制度的一项重大推动,通过由政府出资购买商业保险的专业服务,打破了以往单一医疗保障模式,为此后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保业务提供新方向,具有重大实际意义。《报告》强调,本次改革对保险业将是一次新挑战,保险公司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水平,以便为此后开展养老保险等其他类似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中国保险报2023‐12‐21)HYPERLINK\l"A1"返回目录2、利率变化致银保投诉大规模爆发涉嫌销售误导本来去银行存钱,结果被忽悠购买了保险,几年下来其收益甚至不及银行存款,退保后发现本金都亏了。近期,银保渠道投诉量走高。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销售误导?监管部门有何治理手段?消费者除了要擦亮双眼外,又该如何帮自己维权?事件:银保涉嫌销售误导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五年前,重庆肖先生的老伴到银行存款时,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了一家保险公司一款名为红双喜两全保险(分红型)(C款)的保险理财产品(简称红双喜)。按照双方约定,每年交2万元保费,连交5年,保费总计10万元。事后,夫妻俩发现被保险人是肖太太觉得不合适,肖先生返回银行想退保挽回损失,却已经来不及更改。随后肖先生一家与保险公司展开交涉,希望将被保险人的名字修改为儿子。今年春天,肖先生的儿子发现,父母亲被误导买的这份保险,被保险人的名字仍然是母亲。肖先生一家的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所以向保险公司提出交涉。几经反复后,保险公司提出让肖先生退保。这样一来当初由于所谓收益高而买的这份保险,不仅没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提供任何保障,收益方面也吃了大亏。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金融学专家王成祥仔细研究了这款红双喜后认为,该款产品承诺的高收益甚至比同期的银行存款利息还要低。银行和保险公司故意隐瞒收益率等关键问题,误导消费者。该保险公司客服人员表达,红双喜产品可以通过提供保单号码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将结合保单具体状态记录反馈相应的部门,由公司统一解决。“我们是24小时人工客服,需要结合您的保险单号然后具体查询,公司以保险金额基础给红利分派,只要持有时间稍微长一点还是十分合适的。红双喜在全国连续销售2023了,还是不错的产品。”行业:银保投诉连续走高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但银保误导现象仍屡禁不止。去银行存款,毫不知情中存单变保单;经不住理财人员的忽悠,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保险;购买了保险,发现期待与事实相距甚远。这种搭车、捆绑式的违规销售、误导客户的问题依旧是行业顽疾。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率是银保渠道涉及的重要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记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金融保险服务投诉3919件,同比增长3.8%。其中,以“存款变保险,存单变保单”为代表的“忽悠”销售,成为金融保险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此外,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公告,今年前三季度,保监会和各保监局收到涉及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达成了1252个,占人身险销售误导投诉的59.90%,重要表现为销售时过高承诺产品收益、故意隐瞒免责事项以及将存单变保单等。探因:历史遗留问题集中爆发有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达,银保遭遇大规模投诉或与三至五年的分红险银保产品到期有关。“近期将会有一批三、五年期银保分红险产品到期,由于利率市场环境已变,现在存款利息升高,保险产品当年的承诺已无法兑现,有不少银保产品的收益率低于银行定期存款,投保人就此无法接受。”上述人士表达。据了解,对保险公司而言,银保合作可以借助银行庞大的网点资源、广泛的客户关系,助其拓宽营销渠道。但由于我国银保产品多以分红型、万能型为主,此前,少数银行代办人员或驻银行网点的保险公司人员对红利宣传过多,忽视了对半途退保需承担损失的说明,银保产品销售误导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2023年终,银监会下发紧急告知,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并严禁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至此银保问题虽有所好转,但前些年银保销售导致的遗留问题依旧严重。观点:保险保障功能被忽视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滨从七年前就开始关注投资类保险产品销售误导问题,在他看来,这种问题的发生并非个案,是人身险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李滨指出,我国大约70%左右的人身险保费都被分红型、万能型、投连险等这些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吸纳走了,正是这种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百姓人身险普遍不具有完善、额度充足的保障功能,再加上产品销售误导屡禁不止,导致行业难以被消费者认可,保险业在灾害中所承担社会责任较弱。李滨指出,这重要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保险公司并未花大力气去作保险理念的宣传,提高广大百姓的风险意识、保险意识,反而为了迎合消费者“重理财轻保障”的消费理念而设计一些并不符合我国目前阶段消费水平的保险产品。此外,监管机构虽然已经意识到需要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但在产品审核等阶段未得到尽职尽责的贯彻。消费者遭遇此类问题时,该如何解决?李滨指出,签订保险协议后,投保人有10天“踌躇期”。“踌躇期”内,如不批准保险协议内容,可将协议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此期间,保险人批准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协议并退还已收所有保费。此外,李滨指出,假如可以证明保险协议的确存在欺诈、消费误导或是保险公司违反保险法的严禁性规定进行销售等情况,也可以申请撤消协议或是确认协议无效的方式实现追回所有保险费,并规定保险公司承担支付利息、损失等缔约过失责任。监管:保监会严打销售误导2023年2月中,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主持召开的主席办公会,专门研究了寿险销售误导专项治理工作,表达“要做好打一场销售误导治理持久战的充足准备”。此后,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保险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机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台了几十项整理销售误导的相关告知或条例等。11月底,中国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规定,明年1月1日起,对于保险销售误导问题,将启用追责机制,销售误导行为严重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或将面临被开除的最高处分。(京华时报2023‐12‐20)HYPERLINK\l"A2"返回目录【监管信息】3、保监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继续拓宽险资运用渠道12月17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贯彻措施。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指出,当前保险业要认真传达、深刻领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把握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和挑战,从六个方面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统筹全局又突出重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项俊波指出,认真贯彻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围绕经济工作全局,增强在重点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保险业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着眼全局,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保险工作的方向,推动保险业在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业保障、防灾减灾和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保障农产品供应、维护粮食安全面,发挥农业保险体系的作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巩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好形势,夯实农业基础做出奉献;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方面,继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推动科技保险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加快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在推动城乡化和加强民生保障方面,运用城乡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服务城乡化建设,继续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保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为广大群众发明更加美好的生活。项俊波同时强调,明年的保险监管工作,形势多变,任务繁重,保险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贯彻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新局面。(上海证券报2023‐12‐19)HYPERLINK\l"A3"返回目录4、保监会:尽快遏制电销扰民严禁非法买卖客户信息继北京、厦门建立保险禁拨平台之后,这一机制将有望继续推广。12月20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尽快遏制电销扰民有关事项的告知》(以下简称《告知》)。保监会称,近期受理的电话销售投诉急剧上升,投诉重要反映电销人员不分时段拨打、违反消费者意愿反复拨打和电销人员态度不好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众正常工作生活,也严重影响了保险业社会形象。为了尽快遏制电销扰民问题发生,所以下发该《告知》。《告知》所称电话销售业务,是指保险公司通过自建或使用合作机构的电话呼喊中心,以保险公司名义或者合作机构名义致电客户,经客户批准后通过电话方式介绍和销售保险产品的业务。保监会规定各家保险公司尽快建立完善电销电话号码屏蔽制度,同时各保监局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本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电销禁拔系统,避免客户拒听一家保险公司后又被其他公司拨打的情况发生。《告知》规定,各保险公司电销核心业务系统中必须具有号码屏蔽功能模块。对于表达拒绝继续接听、明确规定请勿再次拨打的客户,电销人员应将号码在电话屏蔽系统登记,同时设定不少于1年的禁拨时限。同时,各保监局可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本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电销禁拨系统,设立行业共享的禁拨数据库,避免反复拨打情况发生。针对目前各种客户信息泄露的情况,《告知》还严禁非法买卖使用客户信息。明确表达,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泄露在保险业务活动中知悉的客户的商业秘密和相关信息,严禁通过商业手段购买使用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的社会公众的信息,严禁将保险消费者信息资料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互换使用,严禁其他任何非法管理和使用社会公众和保险消费者信息。此外,将对各公司电销扰民类投诉进行专项监测分析,对于疏于管控、处置不力,电销扰民投诉量居高不下的机构,将组织开展专项现场检查。(每日经济新闻2023‐12‐21)HYPERLINK\l"A4"返回目录5、中国保监会通报2023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查处情况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出《关于2023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披露了2023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处罚情况。今年是保监会连续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的第四年,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保监会坚定不移“严监管”,继续加大力度,连续进一步推动检查工作常规化,严厉查处保险公司运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36个保监局共派出42个检查组、投入人力285人次,检查保险基层机构104家,涵盖22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和38家省级分支机构,延伸检查保险中介机构80家。查实违法违规套取资金5553.59万元,涉及保费2.68亿元。依法解决保险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90名、保险机构56家、保险中介机构29家。中国保监会对违法违规问题坚持依法从严从重的处罚原则,对违法违规机构采用罚款、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综合性的处罚措施;坚持处罚到人,责任上追,重点加大对各级相关负责人及高管的处罚追责;在行政处罚基础上规定各有关公司进行内部问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相关执法部门。《通报》指出,通过监管系统连续几年依法严查重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保险公司运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大量违法违规的态势有所遏制,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依法合规经营自觉性普遍增强、管控制度不断完善,保险中介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但是,检查表白,一些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仍待提高,通过虚构中介业务、虚假列支中介费用等方式非法套取资金的做法仍然存在,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之间业务、财务关系不真实、不合法、不透明的问题仍然突出,中介业务检查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报》对相关保险公司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规定基层机构和相关人员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有关法人公司,要严格按照《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贯彻对高层级管理人员和上级机构管理人员的问责和内部解决;规定各公司以省级公司为单位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全面清理无资质的、不规范的中介业务渠道和机构,全力整改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规定各公司着力从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强化中介业务合规管理,健全中介业务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中介渠道、销售人员、代理关系管理,健全内部监督管控机制;规定各公司加强依法合规经营教育,把依法经营、合规发展规定传达贯彻到所有基层机构和所有工作人员。(中国保监会网站2023‐12‐24)HYPERLINK返回目录【行业动态】6、寿险业大而不强现状有望扭转费率市场化成看点“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主抓寿险业的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在初次公开亮相时就发出如此大的感慨。在日前召开的2023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黄洪直击近年来寿险业“虚胖”的本质,邀请研究机构一道分析国内外寿险市场的变化、现状及听取行业“瘦身”健康之道。寿险高层研讨会敲定了未来五年寿险业发展路线图监管更新理念、改革制度、健全标准,而寿险公司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会上,保监会还力邀多家研究机构一同为寿险业的改革创新出谋划策。直击“虚胖”软肋尽管寿险市场规模仍在平稳发展,但行业形象、地位和认同度却没有同步提高。黄洪指出,一提到寿险业,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就是信誉不好,甚至将销售误导作为寿险业特有的标签,导致消费者对寿险业缺少应有的信任,连一些从业人员都认为自己的工作不体面。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尊严,行业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在研讨会上,黄洪做了关于“中国寿险业的使命与尊严”的演讲。他认为,寿险的使命分为三个层次,一方面要着力保障人的生存需求,从风险防范和经济补偿出发,解决人民群众生存安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帮助人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再次要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发明良好条件。这些使命履行好了,寿险业的尊严也就有了。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我国寿险业表面上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预计今年保费收入达成1万亿元),但核心竞争力却不够强。黄洪引用专家学者的表述时指出,现在寿险业存在“虚胖”的现象,大而不强。例如,银保产品收益率赶不上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与信托产品的差距更大;投资收益过度依赖资本市场,产品销售过度依赖银邮代理机构,这成为众多寿险公司深陷非理性竞争而无法自拔的重要因素。寿险市场的现实是,寿险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适销对路的却很少,增长速度不久但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很剧烈但竞争层次很低。黄洪认为,寿险业偏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偏离了行业存在的价值,也就偏离了行业应有的使命。在研讨会上,汇丰集团常务总监兼保险业务研究亚太区主管简晋思分析指出,中国寿险公司面临多项挑战,如疲弱的股票市场随着着投资风险,低利息减少了投资产品的吸引力,平缓、倒挂的收益率曲线使寿险公司难以通过长期利差获利,短期、高收益理财和信托产品削弱寿险产品的竞争力,薪酬压力导致难以招募或留住营销员等。敲定创新发展路线图每年年初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都会画出全年的监管路线图。而今年黄洪刚刚升任主席助理这一职务,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表达了未来寿险业创新发展的思绪,开始为全国监管工作会议预热。这也体现了黄洪以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的信心。把握坚持市场化取向、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推动行业又快又好发展、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等几大原则已在研讨会上达成了共识。在黄洪看来,未来要充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明确监管的领域和边界,努力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国内寿险业是否能打造一批百年老店服务经济发展,关健在于如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打造“百年老店”也是黄洪在会上提出的愿望,但是,要实现这一愿望,行业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黄洪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积极推动公司和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先进科技的运用,推动风险管理体制的完善,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在寿险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监管与机构将各司其职。黄洪认为,更新监管理念在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将研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和逆周期监管制度,完善寿险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健全监管评价标准,坚持把“为民监管”作为寿险监管的天职,把消费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监管成效的核心标准。未来,寿险监管将从以审代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规范和简化机构审批流程,推动网上审批。在研讨会上,高管们一致认为,公司要注重业务内含价值的发明和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寿险公司只关注市场份额,而不重视新业务价值的提高,而国际性保险公司则把高达50%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新业务价值。下一步,保监会还将改革完善寿险精算制度、不断细化精算技术标准、促进精算技术切实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对公司稳健经营形成倒逼机制。在研讨会上,汇丰集团报告引用投资者的话表达,“中国拥有许多精算人才,但很少有精算师有话语权并影响公司的战略”。在研讨过程中,有国际研究机构建议,由于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因素,各寿险公司为了发展业务不断增资提高资本金,为股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未来创新发展方面应当允许股权投资部分对冲以便保护偿付能力,同时推出透明的易理解的偿付能力新模型。此外,各保险公司应当减少销售资金大的低回报趸缴产品,监管部门应当提高保障型产品的佣金上限。产品创新、费率市场化成看点目前,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金融业竞争加剧,寿险市场规模扩大渐显乏力,转变经营模式迫在眉睫。据了解,国内寿险公司在公司品牌、市场份额、销售渠道、产品组合等方面有所区别,但是销售的产品、执行的策略却大同小异,缺少差异化服务方式。目前,更多的寿险公司热衷于储蓄型寿险产品,却忽视了销售难度大但利润率较高的保障型产品。下一步,寿险业统一费率的局面将有望改观,逐渐实现市场化,带动产品形态的变化。黄洪解释,寿险产品设计和定价机制不合理,公司依靠定价规则就能赚钱,直接后果就是产品价格高,从而大大克制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加大产品销售难度,增长销售成本,这不仅是产生销售误导和保险难做的直接因素,也严重地扼杀了创新,阻碍了寿险业可连续发展。事实上,寿险产品费率市场化的呼声已久,但因种种因素一直没能付诸实践。对于本次改革创新,黄洪认为,改革创新有风险,但不改革创新会有危险,改变行业长期存在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既要克服惯性定律,又要有一个时间过程,短期内也许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长期看一定是利好。他表白自己的态度,改革创新就是对利益的调整,必然会遭碰到各种阻力与障碍,甚至非议与反对,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同时,寿险业的下一步发展将依赖产品创新。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大病保险和个税递延型养老险有望随后推出。黄洪认为,以这两类产品为突破口,创新发展寿险业务领域,不断哺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即使算上税收优惠,储蓄型寿险产品的收益仍难抵理财产品,仅凭借收益率仍难体现寿险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风险保障引入消费者很也许成为寻求出路的关键。有投资者认为,友邦保险通过保障型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他寿险公司没有理由不能复制这样的成功。(北京商报2023‐12‐19)HYPERLINK\l"A6"返回目录7、上百家保险中介排队待审批赚钱模式之困未解保险业“产销分离”的趋势正在提速,除国寿、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已成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近期业内又传出上百家保险专业机构在等待保监会审批的消息。保险中介的春天就要到来?从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中介经营数据看出,保险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的业务收入仅占其保费收入的15.98%。“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目前的赚钱模式仍局限于保险产品销售环节产生的业务佣金,业务来源的单一性和剧烈的价格竞争给保险中介的传统运营带来了很大的赚钱压力”,业内人士表达出自己的担忧。上百家中介排队待审批目前,产销分离的趋势已在保险业内形成共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保险销售市场的角色分量正在加重。事实上,目前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队伍已非常庞大。据保监会日前公布的前三季度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78家,同比增长11家。其中,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80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735家,保险经纪机构436家,保险公估机构327家。但是,保险专业机构“小、散、乱、差”的现状明显不能让监管层“满意”,为了促使保险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保监会在今年6月份将准入门槛提至5000万元,同时规定成立保险中介机构的股东限定为保险中介服务集团、汽车生产销售维修公司、银邮公司和保险公司。日前,在传出国寿、平安等保险公司正在筹建专属独立保险销售公司之后,业内又传出涉及:天平保险销售、泛华时代保险销售、长安保险销售、融汇保险销售、华鑫保险销售、润维汽车保险销售、盛世合众保险销售、盈众保险销售、邦瑞保险销售、中煤联合保险销售、保网保险公估、永保保险代理、美臣保险经纪、国投保险经纪等上百家保险中介机构在保监会等待审批。中介业务收入增速放缓保险专业中介公司蜂拥而入,是否意味着保险中介的春天来临?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23年前3季度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经营情况,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712.08亿元。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25.00亿元,同比增长17.50%,其中,专业代理机构实现业务(佣金)收入71.53亿元,全国保险经纪机构实现业务收入42.28亿元,全国保险公估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1.19亿元。按此数据,125亿元的业务收入,除去全国保险公估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1.19亿元,由保费产生的业务收入仅剩113.81亿元。也就是说保险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的业务收入仅占其保费收入的15.98%,尚局限性两成。查阅去年的数据发现,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06.38亿元,同比增长为39.19%,今年业务收入增速已明显放缓。虽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中未包含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利润,但除去各种成本,其利润可想而知。一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的负责人透露,目前保险经纪公司和代理公司赚钱都不容易,保监会将保险中介机构的门槛从1000万提高到5000万,这等于要各机构增长资本金,即使一些小公司短期赚钱不了,还能继续维持经营。赚钱模式之困仍未解据了解,赚钱模式一直是困扰保险专业中介的难题。保险代理公司只有业务佣金这一收入,相比之下,保险公司的收益却有费差(运营成本)、利差(投资收益)、死差(理赔率控制)三大来源。“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目前的赚钱模式仍局限于保险产品销售环节产生的业务佣金,业务来源的单一性和剧烈的价格竞争给保险中介的传统运营带来了很大的赚钱压力。”业内人士指出,如何保证采购保险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创新赚钱模式都是未来保险中介面临的难关,此外,保险中介业务开展前期需大量资金,收入则滞后,上市融资成为补充资金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国内保险中介机构仅有泛华保险服务集团实现了在美IPO,国内A股保险中介机构仍然缺席。其实,华泰保险经纪曾在去年争取上市,但由于经济形势不好,紧张上市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而放弃。此外,大童保险、民太安公估、中汇国际保险经纪、江泰保险经济等中介机构都曾有上市意向。但是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除去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环境不好的因素影响外,保险中介的赚钱模式问题也是阻碍其上市进程的重要因素。(信息时报2023‐12‐24)HYPERLINK返回目录8、“产销分离”激发数十亿资本逐利冲动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就有近百支队伍、数十亿资金磨刀霍霍,准备筹建保险中介机构,其中近半数都是专属销售公司。正掀起“产销分离”革命的中国保险业,俨然成了各方资本逐利的乐园。据悉,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就有近百支队伍、数十亿资金磨刀霍霍,准备筹建保险中介机构,其中近半数都是专属销售公司。专属销售公司组建成风的背后,是保险公司以求改变现有营销模式、突破经营困境的动力使然。然而,模糊的定位及赚钱模式却招来了市场对这一新兴保险主体“换汤不换药”、“昙花一现”的一片质疑声。中介扎堆盼“牌照”从机构数量上来看,保险中介行业已经庞大到令外界难以想象:其中仅专业保险中介就已多达2500余家。即便如此,这个行业的扩容速度依旧加速前进。近日,一张有关待筹保险中介机构的名单流传于保险业高层圈内。据悉,名单上的公司涉及:天平保险销售、泛华时代保险销售、长安保险销售、融汇保险销售、华鑫保险销售、润维汽车保险销售、盛世合众保险销售、盈众保险销售、邦瑞保险销售、中煤联合保险销售、保网保险公估、永保保险代理、美臣保险经纪、国投保险经纪等近百家。我们不妨算一笔账:以目前新设专业保险中介最低初始资本金5000万来计算,至少有数十亿资本,正在争相涌入保险中介市场。而从长长的一连串名字中,采访发现,近半数为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资本急涌保险中介业的冲动,源于保监会吹响的“产销分离”革命号角。2023年10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鼓励保险公司投资设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进行营销模式创新。所谓产销分离,顾名思义是指:保险公司将销售外包给专业保险中介。“之后,保监会选择了浙江、湖北两个地区作为产销分离的试点。”业内人士透露称。在此背景下,资本蜂拥保险中介的序幕由此拉开。保险公司在抢设专属保险销售公司上,表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创新还是“换汤不换药”?其实早在七八年之前,就有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在重庆和云南进行过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试点,当时轰动一时,可惜亏损严重、无疾而终。因有鲜活又残酷的前车之鉴,业内对于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组建成风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此创新模式在美国盛行一时,未来也也许成为中国保险销售的主流模式,保险公司可以运用设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机会,对原先的营销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迈向更市场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但有质疑者提出,中国目前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多由保险公司出资发起,而美国则由不属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资本发起组建。相较之下,国内的模式只但是是保险公司将本来的销售部门分离出来成立销售公司,有“换汤不换药”之嫌。一家已经成立保险销售公司的某中资保险公司高管坦言,“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国内已有十多家保险公司先后组建了专属销售公司,但没有一家可以站出来表达,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战略定位,无论是经营还是赚钱模式,现在都很模糊。”他说,一个最主线的问题在于:由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专属保险销售公司,容易与股东险企挂钩较深,能否改善以往的营销陋习,跳出本来的经营格局,这些都有待时间的检查。“我个人认为,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下,专属保险销售公司的迅速扩容,对保险资本的消耗也许会大于短期的正面效应。”(上海证券报2023‐12‐19)HYPERLINK\l"A8"返回目录9、多家汽车集团进军车险市场担忧或引发恶性竞争多家汽车集团正意图通过发起并控股专业车险公司的方式进军保险市场。据了解,广汽集团控股的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众诚车险)目前启动增资扩股战略,注册资本金将从5亿增至15亿元,下一步将扩张市场布局。众诚车险于2023年6月经保监会批准成立,成为中国首家由汽车集团发起控股的全国性专业车险公司。2023年6月15日,保监会批转鑫安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鑫安车险)开业。据从相关渠道获悉,重汽集团也故意向筹建自己的车险公司。整体汽车市场并不景气,这一类专业车险公司却逆势扩张,将给市场带来如何的影响?市场人士认为,背靠汽车生产商的股东背景,专业性车险公司在制定保单、营销体系上将更具竞争优势,但是车险归根到底是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综合因素的竞争,汽车公司控股的车险公司能否抢占市场份额,难言乐观。另有业内人士担忧,这一类公司的出现,或也许导致汽车集团直接垄断零配件资源,使维修价格的利润转移到减少车险保费上,从而也许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便于管控车险费用依托大股东广汽集团的优势,2023年众诚车险的保费规模将达成2.4亿元,其中车险保费的占比达成80%。2.4亿元保费中大约4000万来自股东机构业务,大约75%的车险客户为广汽品牌车客户,60%的保费收入来自4S店。据悉,该公司股东广汽集团已与一些大型的汽车经销商接洽,启动对众诚车险的增资扩股。对于目前偿付能力充足率远远超过监管规定的众诚保险,下一步将加快机构网络的布局建设,首选在华南地区,另一方面考虑在华东、西南等地区拓展业务。该公司目前累计保费不到3亿元,资本金5亿元,偿付能力尚充足。众诚车险谋求专业化经营野心可见。据众诚车险总经理石福梁介绍,希望车险的保费占比可以达成98%。此后不排除通过借助车险平台来对其客户开发销售其他非车险业务。据市场人士透露,目前已有一些汽车集团在谋划组建其专属的汽车保险销售公司。通过控制车险公司,来对客户信息、维修资源进行内部掌控,来提高其整体赚钱。由于股东背景为汽车公司,因此车险公司熟悉其生产的车型性能以及安全性,在制定保单上更能对其风险状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可在承保理赔上进行费用管控。车险经营专业化的同时,车险代理专业化经营也将渐成趋势。今年9月24日,保监会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汽车公司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有关事项的告知》,鼓励和支持汽车公司出资设立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公司,推动车企代理保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渠道控制将带来恶性竞争?对于汽车公司旗下车险公司这一发展模式,市场人士对此结识不一。一位财险公司负责人称,尽管能依靠广汽集团旗下4S店来拓展销售,但是对于其他汽车集团旗下4S店渠道,众诚车险未必能顺利进入。以后大部分业务也仍将以自己的品牌服务渠道为主,公司发展规模仍难言壮大。但该负责人称,广汽品牌市场份额并不高。上述负责人继续表达,在美国欧洲等市场,为防止垄断,汽车主机厂不能有自己的修理厂、修理厂不允许办保险公司。汽车生产商开办自己的车险公司,更多是想通过控制客户资源、保险产品、零配件维修等手段来提高其自身产品议价能力。上述人士称,汽车主机厂拥有自己的保险公司,或给市场带来恶性竞争。由于汽车保险公司的客户只能到其控制的修理厂进行维修,在零配件供应局限性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垄断,通过提高维修零配件的价格来实现利润。这样就可以对减少车险的保费进行利润填补,但将给市场带来恶性的价格竞争。上述财险公司负责人称,对于这一类车险公司,保监会的态度或许也非常“模糊”,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来哺育市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专家庹国柱看来,目前市场化竞争背景下,由单个汽车生产商控制整个行业的垄断,也许性并不大。反而多样化的选择,会使同一汽车集团控制的汽车保险公司与维修厂内部形成合作减少成本,从而减少消费者的维修价格。市场人士称,车险费率市场化大势所趋下,按照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市场竞争更也许使保费价格整体下降,对于一些中小公司来说挑战重重。尽管依靠汽车公司的股东背景,专业的汽车保险公司可以抢占部分市场份额,但是车险市场是依靠资本、技术、人才、产品竞争力、服务团队、组织架构等综合因素进行比拼,因此,专业化经营的模式是否可以做强做大,对传统车险模式的冲击影响并不会太大。(东方早报2023‐12‐18)HYPERLINK\l"A9"返回目录10、新政后险资首投信托小试牛刀催生定制需求作为保险系列投资新政中的一项,金融产品闸门的次第洞开,令保险公司心生“小试牛刀”的喜悦。于是,近年来火爆的信托产品,成了保险机构的首选。据悉,涉及平安、泰康、新华等保险巨头已经“先行先试”。从目前已知进展来看,房地产信托备受保险资金的青睐。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信托产品期限一般在1至3年,这与保险资金的长期负债特性,存在期限不匹配的现实问题。“这将促使信托产品更趋多元化,信托公司可以根据保险公司的需求量身定制信托产品。”青睐房地产信托近日,关于国内首单信保业务合作的消息甚嚣尘上。有消息称,泰康人寿已与中信信托达成合作意向,泰康人寿将出资总额9.68亿元认购“中信‐聚信汇金地产基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首笔认购已经完毕。公开资料显示,“聚信汇金地产基金1号”将投资于天津“天嘉湖二期”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筑业态涉及高层住宅、别墅住宅、商业街及配套公建(会所)。还款资金来源重要依赖于“天嘉湖二期”的销售。事实上,不动声色“小试牛刀”的不止泰康人寿一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平安信托正在为平安系保险公司定制相关信托计划;而新华保险也已斥资数亿元开始了投资信托产品的尝试,目前投的多是不动产抵押项目,收益率在8%至11%左右。另有多家保险公司投资经理表达,对稳定灵活、有风险隔离机制的优质信托产品爱好甚高,特别是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10%上下。面对房地产信托风险的质疑,上述一位保险投资经理解释说,“也许大家会觉得,由于房地产市场存在调控风险,故而房地产信托风险也会相应增大。但事实上,我们调查发现,相比近来火爆的基建信托,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反而要小。”他说,“房地产信托有实实在在的房产作为抵押,并且抵押率一般都在40%以下,并且有优先、劣后的安排。所以即便出现偿付风险,房地产商到期无法还款,可以把房产收过来找资产管理公司或者过桥贷款接盘,可以保证兑付。”催生“定制需求”相关经验的空白,决定了保险资金在信托投资上只会是小试牛刀,而不会大展拳脚。更关键的是,目前信托产品的投资期限与保险资金的资金属性并不相匹配,假如信托公司想要虏获保险机构这个大户的“芳心”,还需下点真功夫。“我们现在重要是通过信托计划投资、跟投。由于目前国内的信托产品多是1至3年期的,而保险资金又比较注重中长期投资,从投资期限上来看,不是非常匹配。”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道出了投资信托产品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个应当不是大问题。我们将来可以通过专项管理计划为保险公司量身订制信托产品。”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说,保险资金的涌入,将倒逼信托公司加快产品多元化的开发。“但是在获取优质的中长期项目上,并非所有的信托公司都具有优势,资源、人脉等非常重要。”对于信托公司的“殷勤”示好,多家受访的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仍言辞谨慎,表达还得再看看。“为了控制风险,短期内,我们在信托产品上的风险敞口不会放很大,并且在挑选交易对手(信托公司)时,也会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标准。”(上海证券报2023‐12‐20)HYPERLINK\l"A10"返回目录11、冒险闯年关:交强险与商业险返点超25%“现在车险市场上的险种销售返点最高可达双25,令人咂舌。”近日,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管理人员张先生表达。他解释说,所谓“双25”,指的是保险公司给诸如4S店或修理厂这类兼业代理机构的交强险和商业险的销售费用返点均高达25%。据了解,这种现象重要集中在中小保险公司的三四级分支机构和一些销售团队中,并不是公司整体行为。但无疑,年终车险市场价格战已经硝烟弥漫。其背后的因素重要是,险企为了完毕全年的业绩目的,应对年终业绩考核,不惜违规抬高销售费用。宁愿贴钱也要赚规模“临近年终,许多业务人员没有完毕全年业务指标,为了顺利达标,好在公司评个先进、多拿年终奖,便与平时合作不错的4S店或修理厂等有兼业代理资格的机构合谋,年终突击拉业务。”张先生介绍。至于如何操作,张先生说:“在严格的监管之下,都不敢明着来,现在这种操作手法很隐蔽,高额的销售费用并不直接体现在会计账目上,而是通过各种手段间接给代理机构输送利益,比如提高赔款数额、提高配件价格等等,再比如直接给予代理机构钞票返还等等。”“其实这些手段在业内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新鲜的是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销售费用都那么高,看来有些人真是着急了。”张先生说,没想到交强险业务上的价格战也打得如此惨烈。据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12亿元,比2023年增长近15亿元,经营亏损率达10.1%。经营5年半以来,交强险累计经营亏损达173亿元。其中,案均赔付率高是导致交强险亏损的重要因素。据中保协交强险工作组专家陈东辉介绍,由于人伤赔付标准、医疗费用、汽车零配件价格、修理工时费用等逐年提高,交强险案均赔款从2023年上半年的3498元提高至去年下半年的4930元,增长高达41%。此外,数据表白,2023年交强险的经营费用为277亿元,费用率为30.4%,这一比率低于商业车险3.6个百分点。据了解,一般交强险业务给代理机构的销售费用在5%左右,而骤然提高至25%,必然对本已经一塌糊涂的交强险的赚钱状况导致进一步压力。张先生分析说:“由于大公司各项流程比较规范,业务人员很难做手脚,而中小保险公司业务规模小,流程上有漏洞可循。并且,对于一些三四级机构或者销售团队来说,能否完毕全年业绩目的直接关系到其在公司内部的业绩排名,以及来年总公司划拨费用的多少,所以有人宁愿冒险冲规模。”年关考核催生价格战由于面临着年终考核,每年年终,都是车险市场价格战的多发季节,业务达标压力是催生价格战的直接因素。据业内人士透露,财险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正在为达标做最后的冲刺。据某大型财险公司山西分公司一位业务经理表达,今年的日子十分不好过,总公司已经调低了其所在的分公司全年的业务指标,但尽管如此,今年即将走完,离预计目的仍有较大差距。出现类似状况的不仅仅只有一家分公司,其他地方分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据其介绍,在往年提前完毕全年目的很容易,一般会拿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备战来年的开门红。而今年已进入年终,公司主线无心考虑开门红的事情,黯淡收尾几乎成定局。而排名前十的某财险公司无锡支公司的经理介绍,一般保险公司会根据上一年度的业务增长情况,按照一定增长率,设定来年的业绩目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险市场共收到保费4367.7亿元,同比增长15.1%,而去年较前年的业务增长率是18.5%。据记录,今年前10个月,财险市场上保费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的中资财险公司有安诚财险(‐20.43%)、安华农业(‐11.55%)、大众保险(‐8.84%)、长安责任保险(‐3.15%)和安邦财险(‐1.93%),保费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外资财险公司有丘博保险(‐11.27%)和现代财险(‐5.04%)。而业绩不达标的连锁反映也开始显现。近日,有某财险湖北分公司的一位员工表达,其所在的公司武汉服务部已经连续两个月发不出绩效工资。并且,不仅仅只有其所在的服务部,公司在整个湖北地区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出现这一情况的因素则是公司业务出现负增长。(证券日报2023‐12‐20)HYPERLINK返回目录12、城轨保险大单遭拼抢险资青睐城轨还需理性随着国家发改委近期批准了福州轨交2号线及福平铁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批复了乌鲁木齐市城轨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23‐2023年,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8000多亿元城轨投资已经开闸。“给了粮票没给钱”,地方政府城轨建设的钱从哪里来?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以往城轨的建设资金中,约30%以上的资本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其余则重要通过金融融资方式解决。业内人士认为,城轨全线贯通后,可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为了方便出行,乘坐城轨交通的人流量必然会增长,从而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由于旅游意外险增长,财产险领域会比寿险获益更大。手握万亿资金的保险机构,在各地方政府“四处筹钱”之中被觊觎期待,而保险机构所期待的不光是“基础设施债权”尚有“围绕城轨建设的保险项目”。据了解,出于风险转嫁的考虑,目前全国在建或已建地铁大多投保了相关保险,承保的大体涉及:财产一切险、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公众责任险及地铁机车车身相关保险等。具体承保范围以双方签订的协议为准,保障范围小到乘客手指被地铁车门夹伤,大到恐怖袭击。11月25日,中国人寿分别与南京、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和苏州市政府将共同合作设立100亿元规模的苏州城市建设基金。这是险资初次以股权投资方式介入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地方政府引入大额长期稳定的保险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保险机构对城轨建设都感爱好,采访了解到,由于考虑到钞票流以及投资收回年限等等因素,一些保险机构做投资计划的时候十分谨慎。“要得到抱负的保险资金投资项目不容易,除了要通过很多次项目论证以外,在资金、年限上都要把握好,所以在挑选项目和做计划的时候,要精挑细选慎之又慎。”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说。保险公司拼抢城轨项目,一方面是趋利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看中重大项目背后所产生的附加值效应。然而,这些投资则更需要理性。中国人保财险一家分公司负责人孙经理表达,城轨全线贯通后,最大的好处是给本地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增长了客流量。这给保险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其中受益较大的重要是旅游意外险及相关责任险。“此外,由于城轨工程建设就有巨额的保险需求,因此工程险等方面也会受益。”孙经理说。保险机构除了对城轨建设进行投保之外,其余的精力也会放到乘客身上,比如现在各保险机构热推的“交通意外险”。事实上,交通意外险是一种“小投入”的产品,以中国人保的“营运交通工具乘客意外伤害保险”为例,这个保险可认为客户在乘坐城轨等交通工具时碰到的意外风险提供保障,可认为乘坐城轨的乘客提供意外伤害保额达成一人30万元。对于巨额的城轨保单被几家保险巨头机构分食,市场也有争议。“长此以往,城市地铁项目将形成一个寡头垄断的态势,小公司没有机会参与,也就更谈不上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一家小型财险公司人士质疑。也有业内人士称,这反映出我国的财产保险业有实力的竞争主体太少,一些公司虽然保费收入比较可观,但重要来自车险,加上自身财务存在问题,无法参与大型项目的承保。(中国经济网2023‐12‐17)HYPERLINK\l"A12"返回目录13、遗产税试点传闻再起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深圳或将试点开征遗产税的传闻再起,作为国际通行的避税工具,寿险保单的购买热情被一夜激发。据保险业人士透露,近日来保险公司屡签天价保单,不少私营业主成为保险公司的“座上宾”,避税成了他们投保的重要动机。作为改革前沿的深圳市日前提出十大收入分派制度改革思绪,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试征遗产税的建议。尽管这一建议目前尚未到实质阶段,但却引起了不少公司主的注意。多家保险公司反映,前往征询“保险能否避税”的公司主明显增多。来自市场一线的消息称,就在传出深圳或将试点开征遗产税后不久,本地市场就出现了一张趸交保费1.03亿元、一张年缴保费2680万元(3年期)的巨额保单。“听说,其中一张保单的投保人,就是奔着避税去的。”诚然,在成熟的海外保险市场,有钞票价值的寿险保单往往会成为不少富豪的避税工具,不计入应征遗产税内。也正是这一国际惯例,让国内不少公司主想到了运用保险进行合理避税。同时也让国内保险机构找到了寿险产品的一大卖点,“我们现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时,都会提到未来也许开征遗产税的政策变化。”一家保险机构市场部人士表达。但需要提醒公司主的是,由于试证遗产税的说法目前只是建议,尚未到实质阶段,因此在投保时仍应以个人实际保障需求为主。不少专家认为,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短期内推行遗产税的也许性并不大。可以说,在今时今日就重要以规避遗产税的说法来推动天价富人险的销售,名义上是未雨绸缪,但更多的是一个噱头。而除避税之外,不少保险营销员会告诉各公司主:“保险还能避债。”对此,上海法律界一位资深律师表达,对于保险是否可以避债,目前国内法律界还存在争议。由于国内目前在个人破产法律法规上存在空白,因此保险时常被视为避债的一种工具。但是,在一种情况下发生的保险金,是受法律保护,可作为避债手段的。一位保险专家解读说,指定受益人的人身保险产品,通常具有资产保全的功能,可以作为避债工具。但假如保单上没有指定受益人或是法定受益人,在这种情况下,保单将不可作为避债之用,而被视为偿债资金。撇开“开征遗产税”这个噱头而言,“富人险”其实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有没有了解到中国富人们真正的需求所在。一项针对“高端中产人群”的市场调查表白,富人最大的关注点集中在:子女教育需求、防止疾病、照顾父母。就健康和教育保障而言,他们对保险的规定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担忧通货膨胀导致保障的缩水,紧张今天购买的保障,随着着年纪的增长,在未来也许就不够了,希望可以拥有不断增长的保障。也就是说,高保障才是中国富人真正之所需。此外,富人们每年投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多钱在保险公司,保险额度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与普通人群有所差异的“高附加值服务”,让自己投下的保费“更值钱”。这在一部分新推的富人险中已有所体现。(上海证券报2023‐12‐18)HYPERLINK返回目录14、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集中查询平台正式上线12月18日,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集中查询平台,今天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cn)正式上线运营。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该平台的开通,为保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查询了解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是保险业贯彻“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方针,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保险公司经营透明度的又一新举措。根据《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保险公司互联网主页和保监会指定的报纸是公司年度信息披露的主渠道,但这两个渠道相对分散,不利于信息集中查询。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集中查询平台的开通,为保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查询了解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提供了一个集中统一的平台,将极大地提高信息查询的便捷性。此后,保险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点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主页的“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图标,即可进入“保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查询栏目。在该栏目下,分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点击想查询的保险公司的名称,即可浏览该公司已经披露的历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这位负责人强调,加强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旨在提高保险市场透明度,解决市场运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入公共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维护保险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一阶段,保监会还将采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平常监管等措施,切实提高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时效性,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同时,规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做好信息披露集中查询平台的运营维护工作。(中国保监会网站2023‐12‐18)HYPERLINK\l"A14"返回目录【公司经营】15、中国人寿多项议案获董事会通过为投资新渠道放行自从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发布,各家保险公司显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昨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董事会决议,批准公司开展多项与投资新政相关业务。根据董事会决议,本次中国人寿董事会共审议通过了16项议案,其中约一半都与中国人寿的投资业务相关。今年年中保监会的13项投资新政中,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多个投资品种是初次向保险资金敞开大门。而在本次中国董事会的议案中,就有《关于批准公司开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四项投资业务的议案》、《关于批准公司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业务的议案》等与此相关的议案被通过。而《关于批准公司进一步发展境外投资业务的议案》、《关于申请2023年度不动产投资计划投资授权的议案》等其他关于投资的议案也许也根据投资新政的调整做了相应修改。一系列的议案发布,无疑是中国人寿为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所做的准备工作。此外,董事会决议显示,中国人寿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年限规定,2023年的中国审计师和国际审计师将由本来的普华永道变更为同为“四大”的安永,这对于明年即将面临中国太保这一保险大客户审计轮换的安永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与“四大行”审计轮换情况同样,中国人寿的审计轮换也随着着审计费用的大幅下降。据悉,中国人寿2023年支付给作为境内审计师的普华永道中天和国际核数师的罗兵咸永道共计6425万元,而本次2023年安永的年度酬金共计5070万元,与2023年相比下降比例超过20%。业内人士表达,审计费用的下降已成为近年的趋势。经济状况的下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议价能力的下降共同导致了审计费用的下降。据财政部文献规定,金融公司连续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涉及该事务所的相关成员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假如金融公司连续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年限已经达成或超过5年的,最长可延缓3年更换,但连续聘用年限最长不得超过2023。而2023年正是普华永道与中国人寿的十年约满。(第一财经日报2023‐12‐24)HYPERLINK\l"A15"返回目录16、险资密集布局城乡化太平资管抢得首单即将起航的新型城乡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资金及保障需求,令国内保险机构“垂涎欲滴”。从昨日保险资金投资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单出炉,到马不断蹄地调研城乡化的商业保险商机,保险机构正将城乡化作为未来掘金的新高地。险资试水城乡化投资围绕城乡化这一主题布局,将是未来几年保险机构的重心。“城乡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基建资金投入,而寿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恰恰契合了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的资金需求。”一家大型保险机构人士预料,在未来城乡化基建投资中,保险资金身影频现。事实上,保险资金投资城乡一体化建设第一单已经悄然出炉。据悉,就在本月,由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将投资11亿元用于苏州工业园区内区镇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为行内人所熟知的是,寿险资金的期限基本在5年以上,平均资产久期2023左右,适合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钞票流稳定的长期项目。而基础设施类项目一般所需资金量较大、项目营运周期长。长期期的保险资金可以填补城乡化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同时也为保险资金找到稳定的配置标的。“我们也在寻找城乡化基建项目的投资机会。”沪上另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表达,从目前来看,债券市场将重回弱势,因此,他们将逐步减持部分债券品种,转而增长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投资比重。事实上,今年11月,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大幅减持债券,其中,减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公司债的规模分别为:240亿、359亿、400亿。而今年以来,保险资金累计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规模却在连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投资新政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的各项规定,一定限度上顺应了城乡化建设过程中对保险资金的需求。据投行测算,仅基础设施和不动产两项,目前保险资金可认为城乡化建设提供的资金就可达成约1.2万亿。保险需求与城乡化呈正相关通过对88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有投行研究人士发现,一个国家的保险发育限度与城乡化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性。过去二十年,我国保险密度与城乡化率的高度相关性亦证实了这一点。而城乡化之所以可以提高保险发展空间,内在逻辑在于:一是,城乡化打破了传统社会通过血缘、土地形成的互助共保体,商业保险将成为满足居民保障需求的新选择;二是,城乡化率提高随着的居民财富的增长,会提高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从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调研城乡化过程中的保险保障商机。”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市场部人士分析说,鉴于目前中国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商业保险解决地区的保障差异,倒逼改革不失为一个选择。“目前政府明确由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大病保险,进而倒逼基本医保实现城乡统筹,事实上已经昭示了未来的改革思绪。”事实上,近两年来保险业接受地方政府委托,相继参与新农合、新农合补充、城乡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项目。这无疑为将来保险公司分享城乡化商业保险盛宴,打下了扎实的人脉、经验、数据等基础。历史数据表白,城乡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将增长4.4%。有投行据此推算,2023年我国保费收入将达成近4万亿元,相应年化增速将达成12%。而在城乡化盛宴中,分支机构覆盖较全面的保险巨头,显然最为受益。1.2万亿长期期的保险资金可以填补城乡化过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同时也为自身找到稳定的配置标的。据投行测算,仅基础设施和不动产两项,目前保险资金可认为城乡化建设提供的资金就可达成约1.2万亿。(上海证券报2023‐12‐21)HYPERLINK\l"A16"返回目录17、中华保险全面解禁2023年或新设2-3家分支机构被视为中国产险市场体量最大的一次战略重组宣告完毕。日前,保监会下发《关于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的批复》称,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中华保险所有特种债券以1元/股的价格转换为78.1亿股股份。中华保险注册资本变更为153.1亿元人民币,东方资产以51.01%的控股比例成为中华保险控股股东,保险保障基金列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82%。对于中华保险而言,这段历时5年的重组之路充满坎坷,且细节鲜有人知。上一周,他们终于打破昔日的沉默,公司董事长李迎春独自面对数十家媒体记者,具体通报了2023年至今中华保险的重生之路。起死回生,注资助偿付能力达标2023年,中华保险出现巨额亏损,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水平落后、偿付能力局限性等问题逐渐暴露,公司陷入经营困境。2023年3月,保监会正式向中华保险派驻“加强内控工作组”,开始对该公司进行全面的风险处置。在新闻发布会上,李迎春回忆起那段“困难”时期说:“2023年时,中华保险的确面临着倒闭风险。但通过全面系统的治理整顿后,2023年,公司的经营初次实现了扭亏为盈,综合成本率降至97.3%,实现净利润8.5亿元。”2023年8月,内控工作组撤出中华保险,公司成立了新董事会,组建新经营班子,李迎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保监会调任中华保险董事长。“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三步走’的战略目的,计划通过2023时间,把中华保险建成一家创新型、多元化的保险集团公司。”李迎春说。在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也就是2023年,中华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09.55亿元,综合成本率89.3%,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7.69亿元,23家分公司全面实现赚钱。随着经营情况的逐渐好转,中华保险的重组工作迎来重大转机。2023年3月,保监会核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以60亿元资金向中华控股进行注资,2023年8月28日,中华控股与东方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即东方资产通过债转股形式向中华控股注资78.1亿元。10月22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中华产险的注册资本金已达成145亿元,按注册资本金计算,居财险公司第二,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成150%以上,达成偿付能力充足类公司标准。解禁之后,重启分支机构设立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保监会对中华保险由于偿付能力局限性设立的各项监管措施也得以全面解禁。11月23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全面解除对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管措施的批复》,解除了对中华保险实行的限制业务规模、不得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不得提高原有分支机构层级、不得向股东分红、严禁购置房地产、严禁购置大额固定资产等监管措施。据了解,从2023年开始,公司基本未再设机构,2023年以来,很多机构也已经关停并转,目前在全国尚有12家分公司没有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的服务网络,给客户服务带来不便。李迎春透露,2023年,中华保险将根据监管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也许适本地要在全国新设2‐3家分支机构,通过3年时间,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全国性网络。而对于被解禁的其他方面影响,李迎春表达,“还是要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以及整个发展战略,逐步地向前推动,不会一哄而上。”引入战投,保险保障基金择机退出5年中的另一个细节同样不能忽略。李迎春表达,从2023年曝出巨额亏损起,中华保险就开始引资工作,并得到国内外多个投资者关注,法国安盛保险、法国安盟保险和英国皇家太阳保险3家外资公司参与了最后一轮竞标,法国安盛保险最终胜出。但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重组“胎死腹中”。如今,东方资产终于“入驻”,这对于中华保险而言意味着什么?“这并不意味着中华保险引入战略投资者就此结束了,其实,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东方资产的进入让公司资本金更加充实,在关键时刻及时解决了偿付能力局限性的问题。”李迎春表达,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中华保险一个长远任务,未来选择的重点和着力点会放在对公司的整个文化建设、产品建设、理念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引进一些国际同行,从而在产品开发上给予公司更大帮助,比如,在巨灾保障产品设计等领域。要知道,中华保险诞生于兵团,起源于农险。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重要是看其能否为公司带来创新产品,填补短板。因此,财务投资并不是下一步非常迫切需要引入的。”李迎春说。李迎春进一步透露,对于与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有一些潜在对象,但都还没有进行实质性谈判。至于业界关心的保险保障基金退出时间表,他表达,“保险保障基金不也许长期持股,什么时间退出,目前还不了解,保监会和保险保障基金会选择时机。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机的重要标志就是以中华保险真正潜在风险已经完全化解,保险保障基金就可以安全退出了。目前而言,虽然经营向好,但历史包袱还是有的。”但是,李迎春也很自信地表达,公司或将在“2023年-2023年”第二步战略阶段彻底甩掉历史包袱。“从今年年终来看,公司整体亏损尚有近80亿元,按照每年实现经营利润26亿-30亿元计算,我们将在3年内彻底甩掉历史包袱。这个目的有望能提前实现。”(国际金融报2023‐12‐14)HYPERLINK返回目录【保险数据】18、2023年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原保险赔付支出HYPERLINK\l"A18"返回目录19、2023年11月全国产寿险保费收入趋势HYPERLINK\l"A19"返回目录20、2023年11月各险种保费收入表单位:万元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保费占比总保费11302562.689.32%----财产保险4372910.8817.04%38.69%寿险6035672.933.10%53.40%意外险274076.0614.91%2.42%健康险619902.8021.53%HYPERLINK\l"A20"返回目录21、2023年11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表单位:万元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保费占比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保费占比全国合计11302562.689.32%---黑龙江232342.93-2.45%2.06%北京730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绿色行动报告
- 校园嘉年华策划报告模板
- 小学艺术启蒙模板
- 哮喘病的中医保健
- 手术前禁食禁水时间
- 山东中医药大学《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职业学院《制茶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职业学院《创作实践(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政法学院《工程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英才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ADIDAS案例分析》课件
- 重症医学科健康宣教手册
- 外面面打胶防水施工方案
- 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设计完整版
- 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审查签字
- 团体标准化文件制修订建议书
- 印度尼西亚民法
- 国寿新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款)条款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