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_第1页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_第2页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_第3页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_第4页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财政概论》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

公共财政思想目

录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一、财政

(一)财政的起源

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所以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因此它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一、财政

(二)财政的概念

完整的财政概念应当是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1.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2.特殊属性的财政是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根据对财政概念的分析,也可以把公共财政视为一般和特殊的统一。1.就一般属性而言,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遵循着一般的运行规律。2.就特殊属性而言,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相兼容的财政模式,不同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等非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国家财政,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从对财政起源和演化进程的考察可以得知,一切财政都与国家有着天然、必然和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

把财政与国家联系起来,是要说明财政这种特殊分配关系最为本质的属性,它与其他所有不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

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模式,它虽然必定和某个具体的国家相联系,也具有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行的财政模式和运行方式。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财政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最大目的及“公共性”的本意和宗旨,即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愿望和最根本利益。

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模式从运行机制和机理上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存在着区别。

在新时代,需要在财政运行机制和机理再造、公共财政制度重塑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

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三)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公共财政承担着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的职责,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通过改革创新奠定现代财政制度的坚实基础,实现公共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能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尽快实现。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四)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是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开放型财政,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大国担当财政,是促进世界多极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包容财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财政。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一、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思想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思想

威廉·配第(1623—1687)于1663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视为财政学的开山之作,为财政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和开拓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第五篇中,专门研究了财政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根据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税收来自劳动产品的价值,赋税的来源是资本和收入。他根据斯密提出的“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四项税收原则,认为社会的一切收入都应该征税,人们应该按自己的财力来负担税收。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一、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思想

(二)近代西方国家的财政思想

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和政策凯恩斯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他所主张的财政政策是建立在有效需求理论基础之上的。2.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矛盾继续加深,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严重后遗症促使西方各国政府调整其财政经济政策,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对西方国家的财经思想和政策产生了影响。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即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若干基本特征的前瞻性论述,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财政体系的理论指针。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性地指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国家的经济职能将有所扩展,国家的财政收支活动将更多地包含经济建设方面的收支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财政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构建财政体系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二)列宁的财政思想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没有先例借鉴的情况下进行艰辛的探索,把社会主义财政由设想变成了现实。

在列宁领导下建立起了全能型计划财政模式,这是一种以国家统收统支、集中分配社会资源为基础,将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的财政计划的财政模式。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建设。

列宁意识到,应当对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模式进行改革。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三)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财政工作,强调“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他创见性地揭示了经济与财政的辩证关系,认为决定财政的是经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三)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对于经济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国民经济应当遵循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应当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关系”等与财政相关的重要政策问题。

毛泽东同志的财政思想,涉及财政基础、财源建设、财政收支、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重要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1.“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强调财政以国家为分配主体,旨在说明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这是不同社会形态中存在着的财政的共同本质,即“财政一般”。社会主义财政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

国家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的形式是价值分配;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

2.“国家资金运动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指出,财政不只是分配关系,而是包括国家资金的形成、分配、周转、使用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种种经济关系。强调财政作为分配范畴,应从社会再生产出发加以研究。3.“价值分配论”

“价值分配论”认为,财政是国家以价值形式进行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分配乃是国家对价值的分配,财政同商品货币经济有本质联系。价值和分配是财政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

4.“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

“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强调,财政分配是由剩余产品形成各种社会基金的一个经济过程,也是剩余产品价值(社会纯收入)的一种运动过程,体现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对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包含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5.“社会共同需要论”

“社会共同需要论”则突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强调财政的分配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对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分配的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是财政范畴的一般本质或内涵。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二)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中国的公共财政在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吸收中外学者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1.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理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公众(和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按社会公共利益来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分配。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二)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2.探索公共财政运行规律和新特点

遵循公共财政运行规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理念来定位公共财政的职能和作用;以财政职能的新定位确定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以财政支出的需要规定财政收入的规模与形式;以对经济形势及经济运行态势的正确判断来确定公共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状态等,体现了对财政运行规律的新认识、新理解和新运用,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二)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3.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改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从事财政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财政制度建设,包括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分税制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制度改进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与主要任务。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

1.财政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