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政治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专政。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2)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业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3)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国内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特别是国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无产阶级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处于对立地位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对待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其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那么,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转变呢?毛泽东前后有两种不同的考虑。

在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概括起来,最初的设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内容: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至20年时间;关于过渡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最初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在1952年9月以后,毛泽东的想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为不是十年或二十年以后再讲转变、过渡,而是现在开始就要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了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1954年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从此,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纲领。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其完整准确的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现过渡的时间安排和步骤上,总路线强调了两点:

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从1953年算起,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二是要“逐步实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即有计划、有步骤地,由低级到高级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旗。这种安排无疑也是比较积极而又慎重的。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还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再便宜不过了”。

(2)列宁: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共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但后来由于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由新民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一我国经济和文化落后,要求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

只有完成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

结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构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但这种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做出的。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考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结合土地改革完成后的实际,提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党中央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广东省中山县农民在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毛泽东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能剥夺农民”的原则,在发动农民入社时,特别强调“自愿互利”的原则。因为农民既是私有者,同时又是劳动者,对待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而只能引导、说服教育,通过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使之自觉自愿地走上合作化道路。

劳模耿长锁

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显示了合作生产的优势。政府向农民发放国家基金贷款。(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毛泽东把中农分为下中农和上中农。党中央制定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个体农民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必须有正确的阶级政策,解决改造过程中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积极领导”,是各级领导机关要走在群众的前头,而不要落在它的后头。既要反对不去积极领导的消极倾向,也要反对不顾农民自愿的急躁情绪。

“稳步前进”,就是要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不能一步登天,不要使农民感到很突然。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形式。

毛泽东在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农业互助合作必须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三种形式,逐步加以完成。第一步是互助组。它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初级社。它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它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高级社。它是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将原来归自己所有的土地、牲畜和主要生产工具交给合作社,归合作社集体所有,在合作社统一经营下,从事集体生产劳动,它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插入视频1:农业合作社视频2:国营农场到1956年底,全国入高级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7.8%,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相同。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合作化的途径,引导手工业逐步过渡。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第三步生产合作社稳步稳步

在组织形式上,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过渡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逐步改变手工业的生产关系,逐步地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手工业产值93%经过努力,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5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也大大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条件。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其中心内容,也是最有理论创造性的一个方面。(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为什么可以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一是和平赎买的理论依据(马、恩、列)二是和平赎买的现实可能性(资产阶级两面性,矛盾转化;统一战线;国家政权、国营经济)插入视频3三是和平赎买的有利性意义A、利于发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B、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C、利于发挥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有利条件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中国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保持统一战线关系。3、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插入视频6(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初级形式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外部的一种合作,即通过合同的方式,国家控制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造成其对国营经济的依赖。第二步实行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这就使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插入视频4

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定息制度,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固定息率5%的“定息”。私股共24亿元,从1956年起,国家每年支付5%的定息,支付期限10年。到1966年国家共支付32.5亿元。就将整个民族资产阶级“赎买”了过来,也就是说,成功地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1953年2月,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1956年1月,毛泽东视察上海公私合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一方面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

“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插入视频5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一生荣毅仁生平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荣毅仁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荣毅仁同志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开始辅佐父亲经营面粉、纺织和金融等庞大的家族企业。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荣氏家族已迁往海外,他毅然作出留在上海的决定,逐渐成为荣氏家族企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同志满腔热忱地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他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1950年6月,荣毅仁同志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聆听了毛泽东主席的教诲,使他深受鼓舞。1954年5月,他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视察上海申新九厂

1957年1月初,陈毅同志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去上海开展有关工作,赞扬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随后,他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1979年10月,经中央批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同志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勇于创新,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诸多业务领域成为国内首创,将中信公司建成为一个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作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并亲笔为公司题辞:“勇于创新,多作贡献”。1985年7月1日,荣毅仁同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实现了他的夙愿。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时说,“你们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1993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改造的历史经验(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毛泽东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形象地比作一只鸟的主体和两翼。主体和两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主体不能带动两翼;没有两翼,主体也不能腾飞。

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富农反抗,农民破坏生产资料。(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的方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和平的方法和志愿的原则不动摇。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对民族资本家采取斗争地主的方式,而且还继续支付定息,安排工作,使他们总体上愿意接受改造。2.改造的评价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作出了正式的结论。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一九五六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这项工作也有缺点和偏差。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

一是要求过急,改变过快二是工作过粗三是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克服,相反在一些方面又有发展,特别是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客观上,社会主义从学说变为实际的历史不长,只有苏联经验提供的大致轮廓。在主观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深,对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处在什么阶段,缺乏充分的研究,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但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952——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年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农业和家庭副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二、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些规定充分表明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任何资本主义民主所无法比拟的。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3.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4.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被侵略、四分五裂——主权独立、统一人民受压迫——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文化落后——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间,尽管我们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但整个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在这期间,我们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从总体上来看也还是相当快的。

工农业总产值,1952年为810亿元,1978年为5634亿元,1953-197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1952年为349亿元,1978年为4237亿元,1953—197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1952年为461亿元,1978年为1397亿元,1953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