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_第1页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_第2页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_第3页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_第4页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主讲:张敏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文学革命兴起的背景(之前)

(1)文学自身的变迁:文学革命相当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和思想资源。

a、“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c、“小说界革命”

d、晚清裘廷梁白话文的提倡

e、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断然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2)文学外部的变迁: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

a、新的物质阶级基础b、新型知识群体的形成c、现代出版业的发展d、混乱而自由的社会氛围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1)反对封建传统文化,打破“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2)《新青年》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倡导而引领的思想启蒙运动和对封建思想的批判。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年在上海创刊)发表《敬告青年》,根据“进化论”原理,引进西方近代民主与科学思想,以期培养“新鲜活泼之青年”。他提出了关于现代青年的六条标准。一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为“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为“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为“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为“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为“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工作

“重新估价一切之价值”:五四一代学人为了打破旧文化、再造新文化之目的,而建立的文化精神,这一精神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文化视野。胡适——

“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ofallValues)的时代。‘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

“今日我国之急需,……一曰归纳的理论;二曰历史之眼光;三曰进化之观念。”

“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争相译介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式各样的思潮理论,特别是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潮,为批判封建专制提供了各式武器。胡适:“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鲁迅:“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之中)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总清算,必须除去那些作为封建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及文言文,于是,极力推动一场旨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先驱者都一身二任,同时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文学革命很自然地就纳入新文化运动的轨道,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而且表现出浓厚的思想启蒙的功利色彩。文学革命的建设工作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的“八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钱玄同

“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刘半农

《我之文学改良观》“双簧戏”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人的文学》文学革命的批判工作1.1919年前后,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论争。2.1922年与以梅光迪、胡先骕、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的论争。3.1925年与以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的论争。

1915年夏,在美国东部绮色佳,有几个中国留学生一遍度假一边聊天,其中一个留学生主张“中国文学必须经过一场革命”,这一主张却遭到了另外一个留学生的反对。这个主张革命的人就是胡适,而反对者则是后来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梅光迪。胡适不服气,就写了一首长诗《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梅生梅生勿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绮色佳,是康乃尔大学所在地。3、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之后)(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引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白话诗歌成为五四新文学最早出现的文体,证明“白话可以作诗”,攻克了古典文学最后的一个堡垒。1920年3月胡适出版了《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第一部个人诗歌专集。1921年,出版的郭沫若的诗歌专集《女神》,以昂扬炽热的诗句,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鲁迅是小说方面最杰出的代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差不多一篇一个形式”(茅盾语),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收获。2009年,在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出现了《尝试集》第二编初稿本。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实现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白话文学的确立。2、建构起现代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文学传统。3、建立起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化时代的精英文学。4、实践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交流。声

四“洋务运动的追求船坚炮利,是以器物层次为改革目标。维新运动的追求君主立宪,是以政制层次改良为目标。辛亥革命的推翻清王朝,是以政体层次为革命目标。”“这接连的几个运动都有其主导的革新目标,一个又比一个深化,事后做历史检讨,又感到其目标的不完整、不深刻。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中国人才集中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国力的落后,更是文化发展的落差。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在思想观念上做彻底改造的觉悟,才触及了中国革新的核心问题。”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四“这是工业资本社会思想与中国农业宗法封建社会思想的冲突,中国农业宗法封建社会思想的代表,就是孔子。”“自从工业资本社会思想来到中国,所以首先攻击这笼罩二千余年的孔子学说思想。”“这种‘新思想’的趋势,是一面对于农业社会旧思想的攻击,一方是西洋工业资本社会新思想的介绍。”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声

四“从历史角度对五四时期作一回顾,我们便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显著特色就是在文化方面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的特色。”“……就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史中社会和文化改革运动而言,这种反传统的、要求彻底摧毁过去一切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空前的历史现象。”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鲁迅《无声的中国》第二节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一)借鉴1、胡适与庞德的“意象派”诗学、陈独秀号召对文艺复兴运动效仿、文学进化观念的形成。2、在借鉴中建设新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人道主义、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二)译介1、《新青年》对屠格涅夫、龚古尔、王尔德、契科夫、易卜生的严肃外国文学的译介,特别是《易卜生专号》上《娜拉》、《国民公敌》的译介,引领了“问题小说”创作潮流。2、其他译介及思潮涌入(三)影响1、用外国文学手法进行创作,如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等;2、新的文学体式出现,如问题剧、小诗等二、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其它新文学社团

★语丝社:★

莽原社:★

未名社:★

浅草-沉钟社:★

湖畔诗社:《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1921年1月4日由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在北京成立。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创造社成员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创作社同人1926年摄于广州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第三节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一)胡适的文艺观和白话文理论

(二)周作人的文艺观与理论批评

(一)胡适对文学形式的探讨(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1.主要文章1916年10月写成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新青年》2卷5号)1918年4月写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4卷4号)“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以上两篇从语言上突破。下文重点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上。1918年发表的《易卜生主义》2.胡适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1)中国文学一向是朝着白话的路走的。只是由于许多的波折和障碍才没有完全走入正轨。(2)古文是死文字,白话才是今人使用的“活文字”,才是今人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学创作的合用的工具。(3)文学应该是个性化的,于社会有用的。(二)周作人对文学思想革命的倡导和推进(思考与探索新文学的思想建设)

1、主要文章

1918年12月发表的《人的文学》(5卷6号)。提出了“人的文学”的观点。即:文学是“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参考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15页《思想革命》)

1919年初《平民文学》(《每周评论》1919年第5期),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主要强调“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

1920年1月《新文学的要求》

《人的文学》的论点,认为人是有灵肉两重生活的,灵肉本是一物的两面,不是对抗的二元。而古人的思想,却以为两元分离,永相冲突。这种灵肉二元的思想,表现于文学上也成了两派。崇尚理性的文学多为政治与宗教服务,压抑人的性情。描写人类本能的文学,则每每陷入色欲、暴力和幻想的渊薮中。不幸的是,这两派文学中的任何一派,都不能把人性的全面刻画出来。如果我们摊开中国通俗文学史一看,我们不难看到这两类文学占着多重的地位:表扬封建思想与道德的“奴隶”书类,色情狂的淫书类,迷信的鬼神书类,歌颂江湖侠盗的强盗书类,才子佳人书类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