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整个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和思维)人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人的影响人与世界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理论化系统化哲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3意识的产生与本质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德谟克利特1.1物质就是具体的物质形态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培根物质就是原子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3、意识的起源来看: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类的意识反应特性

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彩蝶逐花感觉、心理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第二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更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语言文字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

反作用意识

决定(三)世界物质的统一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4动静关系及其意义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6页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宇宙的运动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割裂二者联系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意义: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先天综合判断:既有经验事实,又有必然性1、时空的定义与特点2、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1、定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三维性有如下两种情形: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2、关系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也没有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物质性实践基本特征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同时,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在世界(自在自然)“物自体”:自由意志、灵魂、上帝人类社会

人的实践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观念领域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三大规律五大范畴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事物之间(2)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特点与方法论要求要求:用全面、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发展的起因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过程论思想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揭示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趋势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方法论过程论就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永恒发展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旧事物是否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级高级人类社会的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一性斗争性含义属性对立统一前提包含(1)含义及方法论含义及情形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普遍性特殊性寓于表现相互转化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逻辑矛盾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表现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条件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它使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得到发展,达到共存共赢;同一性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矛盾得以展开;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更加明显,矛盾斗争性会使矛盾的双方突破原有的限度,从而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二)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时间:时时有矛盾1、空间:事事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应用: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普遍性)(特殊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从特殊性发现普遍性进一步有效指导相关个别的发展(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和度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1、质、量和度

事物的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0℃和100℃就是水的关节点或临界点。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在实践活动中,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冰水汽50C0C100C度的方法论意义

量变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必然导致质变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相互渗透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的涵义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的变化。量变的两种形式

(1)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2)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量变的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的两种情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甲醚分子结构式乙醇分子结构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质变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爆发式飞跃二是非爆发式飞跃海啸猿到人的转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量变之中有质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之中有量变阶段性部分质变局部性部分质变

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在改革开放中,许多探索性的实践都需要经过试点,先搞局部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全面推广。这些试点和试验也是局部性部分质变的表现。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特区

指当事物的质变开始时,新质并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而是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在量上迅速扩张,最终完成整体质的飞跃。质变中有量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1)注意量的积累。2)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方法论意义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1、肯定和否定2、辩证否定观3、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肯定方面否定方面遗传、同化变异、否定1、肯定和否定社会肯定因素:生产、建设、改革、发展、调节、稳定、秩序……否定因素:动乱、腐败、污染、战争、保守、倒退、分裂……肌体肯定因素:生长、发育、成熟、营养、代谢……否定因素:疾病、衰老、损伤、老化、退化等……

人们总以为肯定与否定是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如一条往东的路同时即是同一条往西的路。《小逻辑》黑格尔(1770年—1831年)

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第一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第二两个重要特点: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B2、辩证否定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3.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般公式:麦粒麦粒植株麦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中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是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否定。

马克思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还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主观辩证法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反映

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内容和形式(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结果引起被引起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象A现象B因果联系=1、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2)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结果原因结果原因探究因果联系,把握事物规律性

(1)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和宿命论。(2)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是自觉实践活动的的必要条件。(3)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前提。

辩证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服从于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2、必然和偶然3、可能性与现实性立足现实,把握可能(1)要使理想立足于现实;(2)可能向现实转化必须要一定的条件,要努力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能性现实性潜在的、未实现的实现的东西相互依存相互转化4、现象与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本质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多变易逝相对平静、相对稳定丰富、生动单纯、深刻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现象真相假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导向;通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通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5、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要素)A、B、C、D形式(结构)AB、C、D人的体形、外貌、衣着是形式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是内容衣着体形外貌骨骼肌肉血液对于人体而言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事物所包含的内容是无限多样的,与之相适应,它所呈现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形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内容的变化,及时正确的变革旧形式;既要重视内容的作用,又要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既要重视形式的作用,又要反对夸大形式的形式主义;根据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利用多种形式为内容服务。物质世界思维语言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内容和形式的的相互转化内容和形式的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内容是主导的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内容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

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君主制共和制君主专制制二元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

1、归纳和演绎一般原理个别结论演绎归纳

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

2、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