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教材分析_第1页
光学教材分析_第2页
光学教材分析_第3页
光学教材分析_第4页
光学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光学教材分析冶源镇杨善初中邓国光学中考统计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总分20071(3分)1(4分)1(6分)13分20081(3分)2(8分)010分20092(6分)1(4分)010分20103(9分)1(4分)1(2分)14分20111(3分)1(5分)1(2分)10分考点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3,7,6,5,520078(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20084.(3分)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200816.(4分)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20097.(3分)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200912.(3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201012.(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B.f<v<2fC.u>2fD.f<u<2f201021.(4分)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201118.(5分)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下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刻度处的______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平面镜成像规律及作图4,4,3200817.(4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玻璃后放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目的是

------。201021.(4分)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20119.(4分)请完成下列作图:2)O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基础知识10,5,3200716.(4分)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像(选填“虚”或“实”).200721.(6分)在图甲中画出光线从水中斜射到水面的光路图;在图乙中,画出静止在水面上的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并标注力的符号20101.(3分)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201019(2分)如图(b)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20112.(3分)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光源光谱光沿直线传播等20101.(3分)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20102.(3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海宝为吉祥物,高度重视节能环保,被称为“绿色世博”.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阳光下海宝气球呈蓝色是因为它仅反射太阳光中的蓝光20112.(3分)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中考考点要求知识点要求8、光的传播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9、光的反射知道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1、光的折射知道光的折射和折射的定律,并解释有关现象12、光的色散知道光的色散现象13、透镜、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的应用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验及要求

A层次要求会使用仪器、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B层次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实验名称要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A探究:光的折射定律A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B光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建议教学建议立体整合教材特点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研说流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一、说课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初中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五大领域声学力学

热学光学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为什么教电学

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

为什么教光学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好奇心求知欲信心实事求是服务意识课标要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

应用初步认识光现象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完成简单的实验二、说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变革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光学四大特点

层递式上升安排光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编写突出了现实性与时代性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编写特点教什么节章头图阅读指导我还想知道情境引入动手动脑学物理光学体例安排

节章

习题

教什么体例安排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正文科学世界插图知识点标题教材纵向整合光合作用利用光放大镜显微镜(应用)初中光学日月食形成原理图折射率全反射凸透镜成像作图小学初中高中教什么教什么教材纵向整合认识光光合作用认识放大镜显微镜并会简单使用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及原理图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率计算透镜成像作图小学初中高中教什么教材横向整合横向整合光学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沿直线传播光谱的简单认识传播方向改变介质改变应用光学知识之间的整合显微镜望远镜眼睛眼镜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凸面镜与凹面镜平面镜成像应用反射面应用教材横向整合光学探究过程的整合教什么探究过程光反射时的规律(2个环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3个环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个环节)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光的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八上第3章教材内容光学教材内容分析

光现象(八上第二章)眼睛和眼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说建议怎样教鼓励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结合实际,熟悉基础知识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光学科学内容科学探究重点内容采取实验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的经历注重实验器材生活化探究实验通俗化培养自主性学习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加强相关知识的联系与整合200912.(3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201012.(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A.v<fB.f<v<2fC.u>2fD.f<u<2f—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知识衔接综合考查实际问题物理问题探索规律总结一般规律应用规律问题处理程序怎样教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自评与他评量化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口头提问书面测评分层设计推迟判断评价建议光学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评价建议怎样教物理活动评价表自评与他评量化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课堂激励评价档案评价描述性评价口头提问书面测评分层设计推迟判断评价建议光学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对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建议怎样教独立完成作业质疑问难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课前预习归纳总结物理学习好习惯怎样教课程资源学生资源生活资源教材资源社会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怎样教中考展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1022.(2011沈阳)(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0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13.5141516.720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1)左(2)、缩小大(3)、左考查内容更注重实验过程,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不能讲实验背实验(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17、(2011广安)(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图1125.(2011黄冈)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镜成像及原理37.(2011山西)小豪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申进行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3)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37.(1)较黑暗(2)玻璃板较厚(3)不变注重考察现实生活与理论上的差距,解决现实中怎样做的问题10、(2011江西)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C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25.(2011烟台)图18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8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变形题26.(2011宁波)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第26题图)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透光10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图的考察9.(2011山东济宁)如图3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3.(2011烟台)如图2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A.变得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