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_第1页
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_第2页
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_第3页
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_第4页
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PAGEPAGE31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_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考试试题(二)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会引起组织液含量增多D.处于稳态时,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通常情况下,下列液体与原尿的组成成分最接近的是A。组织液B。血浆C.生理盐水D。胃液3。下列有关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喝醋较多会使正常人血浆的pH显著低于正常值C.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则酶促反应的速率一定下降D。感冒时人感到虚弱乏力是因为机体失去了稳态的调节能力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大量出汗会造成Na﹢、Cl﹣等无机盐离子的丢失B。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机体细胞内液的含量会增加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D.若在等渗溶液中提高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5.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B.据图示可知,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手部C.手指不经意被蔷薇针刺后迅速缩回,该过程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D。被蔷薇针刺后,再看到蔷薇时会格外小心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6.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婴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控能力弱B。人醉酒后会走路不稳是因为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C。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来升高血糖D。下丘脑既可参与神经调节也可参与体液调节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B.分泌激素的器官可以是神经调节结构的一部分C。神经调节中的信号都是电信号,通常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D。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8.南北极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左右着全球的冷暖过程。生活在极地环境中的科研人员不会发生的情况是A.机体的散热量始终小于产热量B.“打寒战”,蜷缩身体C.下丘脑发挥体温调节作用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9。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感受到声音的刺激后,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其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听毛细胞感受到声音的刺激后,最终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听觉B.听毛细胞底部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兴奋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时,神经递质可通过载体蛋白进人突触间隙D。先天性听毛细胞缺失的患者不经过训练不能用语言进行流利的交流10。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在紧张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从而使心率加速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葡萄糖的分解,说明激素具有催化作用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性激素属于固醇,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11。如图是突触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②③④共同构成了一个突触B.兴奋只能从甲→乙,并使乙产生兴奋C。甲细胞释放①中物质时,其内线粒体活动增强D。①中物质释放到③中的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12.在免疫细胞中,有一种淋巴细胞能产生免疫活性物IL—2和IFL-γ,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IL—2和IFL—γ属于淋巴因子B.这种淋巴细胞可以分布在脾和扁桃体C.这种淋巴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D.这种淋巴细胞的增多会使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降低1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和特异性免疫过程D。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14。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一种白色固体糖丸,对小儿麻痹症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3次较1次或2次效果更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B.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能迅速增殖、分化C.口服3次该糖丸后,体内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增多可使免疫效果显著增强D。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病毒都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5.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某物质结构相似,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相关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能与链球菌表面抗原结合的抗体也能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某物质结合C.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出现相应症状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过弱D。该病的致病机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均相似16。为了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组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②③④17。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如图是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相互作用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A。甲、乙、丙最可能分别表示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B.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都具有两重性C。NAA的生理作用与丙的相似,均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D。在开花前对向日葵喷施适宜浓度的NAA,不能增加产量18。下图是植物激素发现的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发现最初是源于人们对图1中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图2取自达尔文的实验,可证明植物的感光部位位于胚芽鞘的尖端C.图3取自鲍森·詹森的实验,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给下部D。图4取自温特的实验,可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图1图2图3图419.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种间关系,某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对甲藻和乙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甲藻和乙藻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20.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B。不同生物种群的K值不同,同一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C。理论上,捕捞后维持鱼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池塘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C.一般情况下,随机取样时,调查的样方越多结果越准确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易于调查22.如图为影响种群密度的各因素间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①②③④B.⑥是通过影响种群的②④来影响种群密度的C。⑤表示性别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若②大于④,则种群将呈现“J”型增长23.下图中甲、乙两曲线分别表示草原上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C三点中,B点时种群数量在增长B。D、E、F三点中,F点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当种群数量小于a时,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D.乙曲线代表的生物生殖力强,其死亡率与种群密度无关24。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中长势一致的水稻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C。氧气的垂直分布、光的穿透性都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D。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5。新疆北部常绿针叶林中以红松、冷杉、云杉为主。下列有关该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该群落中B.研究常绿针叶林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范畴C.若大肆砍伐红松、冷杉等,则会改变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若该群落发生火灾,则该地重新形成针叶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26。(11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处信息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如图所示为该病的发病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中甲细胞的作用是;乙表示细胞。(2)图中a表示,受到刺激后,a会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正常人体内,肌细胞膜(类似突触后膜)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的具体过程为.(3)重症肌无力属于(填“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据图分析,该病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是。27.(9分)某山区12岁儿童小明出现了如下的症状:脖子肿大,无压痛,呼吸吞咽困难,无精打采,食欲不振.就医后,医生对他进行了血液化验,化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依据化验结果及症状,医生初步诊断小明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结果参考值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4.1ng·dL﹣110~200ng·dL﹣1游离甲状腺激素(T4)2.8μg·dL﹣15.5~12。0μg·dL﹣1促甲状腺激素(TSH)22。7mIU·mL﹣10.2~7。0mIU·mL﹣1胰岛素5。2mIU·L﹣15。0~20。0mIU·L﹣1注:T3和T4均能反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1)分析化验结果,小明出现“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症状的原因是;小明化验结果中TSH含量增高的原因是。(2)机体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胰岛素和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胰岛素等激素的作用方式的特点有(答出三点)。(3)你认为医生应该给小明的建议是。28.(10分)某同学欲探究2,4—D对大蒜生根发芽的作用,他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大蒜进行了处理,7d后大蒜根和芽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4-D浓度为0时,大蒜生根数不为0,但其生根数较少,原因是.(2)据图可知,2,4-D溶液对大蒜生根的影响为,促进大蒜生根的24-D浓度范围大约是。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3)对比、分析图中两条曲线,该同学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4)2,4-D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在植物体内长时间发挥作用,其直接原因是.29。(10分)科研人员对某弃耕农田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年15152540草本层/种2827263034灌木层/种0341219乔木层/种0001423总计/种2830305676(1)与光裸岩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速度,原因是.(2)第一年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丰富度是指。第5~25年,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发生取代的主要原因是。40年时形成的群落结构显著提高了的能力。(3)该小组在对乔木进行调查时,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二)生物·答案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稳态及组织水肿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A项正确;免疫细胞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故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项正确;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可能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从而使组织液增多,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不是稳定不变的,D项错误。2。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原尿的形成为情境,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据题可知,原尿的组成成分与组织液最相近,A项符合题意。3.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若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则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A项正确;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因此喝醋较多后,正常人血浆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不会显著低于正常值,B项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部分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项错误;感冒时人感到虚弱乏力,是因为外界环境引起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失去了稳态的调节能力,D项错误.4.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内环境稳态及无机盐的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部分无机盐离子,如Na+、Cl﹣等,A项正确;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B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项正确;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若外界溶液中的K+浓度增大,则细胞内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项正确.5.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缩手反射为情境,考查反射弧的结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据图分析可知,缩手反射弧中有3个神经元、神经细胞间有2个突触,A项正确;缩手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手的皮肤,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臂部肌肉(肱二头肌),B项错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③传人神经→④神经中枢(脊髓)→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没有大脑皮层参与,C项正确;当手受到蔷薇针刺后,以后见到蔷薇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被蔷薇针刺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D项正确.6.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激素的功能,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婴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A项正确;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人醉酒后会走路不稳,由于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升高血糖浓度,C项错误;下丘脑既能作为调节中枢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项正确。7.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A项正确;分泌激素的器官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B项正确;神经调节中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项正确。8.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极地环境为情境,考查体温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生活在极地的科研人员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体散热量约等于产热量,A项符合题意;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骨骼肌会产生不自主战栗,即“打寒战”,以增加产热,同时可能会蜷缩身体,减少身体与环境的接触面积,减少散热,B项不符合题意;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做出相应的调节,C项不符合题意;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D项不符合题意。9。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听觉的产生过程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听觉属于感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A项正确;兴奋时,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项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C项错误;先天性听毛细胞缺失的患者,无法听到声音,在不经过训练的情况下,不能用语言进行流利的交流,D项正确。10。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各种激素的功能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紧张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从而使心率加速,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葡萄糖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热量,但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的是调节作用,B项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C项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可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D项正确。1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突触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图中的①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②③④共同构成了一个突触,A项正确;兴奋只能从甲→乙,可使乙兴奋或抑制,B项错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因此线粒体活动增强,C项正确;①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③突触间隙中可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项正确。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淋巴因子IL—2和IFL—γ为境,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组成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免疫活性物质IL—2和IFL—γ属于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项正确;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2和IFL—γ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T细胞可以分布在脾和扁桃体,B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可发挥作用,C项错误;器官移植后,主要是机体形成的细胞免疫攻击移植的器官,造成移植成功率降低,D项正确。1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项正确;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项错误;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C项正确;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增殖、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D项正确。14。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情境,考查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病原体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抗原不能直接刺激T细胞,A项错误;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能迅速增殖、分化,B项正确;3次免疫后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增多,可使免疫应答效果显著增强,C项正确;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病毒都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免疫效应,D项正确.15。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某种链球菌导致人体患急性肾小球肾炎为情境,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相关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项正确;由于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上某物质的结构相似,所以能与链球菌表面抗原结合的抗体也能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某物质结合,B项正确;当免疫系统攻击链球菌时,往往连同肾小球基底膜一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病,这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C项错误;题述急性肾小球肾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D项正确。16。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实验设计为情境,考查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实验中生长素必须能够进行极性运输,并且既可以向上运输也可以向下运输,②③中激素均不能进行极性运输,①④中的生长素能够进行极性运输,并且①中的生长素能够向下运输,④中的生长素能够向上运输,故①④组合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C项符合题意。17.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不同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图为情境,考查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据图可推知甲代表脱落酸,乙代表赤霉素,丙代表生长素,A项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项错误: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和丙的相似,均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C项正确;向日葵收获的是种子,喷洒适宜浓度的NAA,不能增加产量,D项正确.18。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发现生长素的实验图为情境,考查生长素的发现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生长素的发现最初是源于人们对图1中植物向光性的研究,A项正确;图2取自达尔文的实验,可证明植物的感光部位位于胚芽鞘的尖端,B项正确;图3取自鲍森·詹森的实验,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到下部,C项正确;图4取自温特的实验,温特通过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与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不是温特证明的,D项错误。19.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两种藻类的培养曲线图为情境,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条件下,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混合培养条件下,乙藻数量降低甚至为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B项符合题意。20.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不同生物种群的K值不同,同一生物种群的K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B项错误;理论上,捕捞后维持鱼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项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大,D项错误。21.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跳蝻是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通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调查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等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B项正确;调查种群密度时,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的样方越多结果通常越准确,C项正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易于调查,D项正确。22.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据图分析可知,①②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③④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组成,⑥表示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项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⑤表示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项错误;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或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则种群数量可能增长,可能呈“J”型增长,也可能呈“S"型增长,D项错误。23。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为情境,查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据图分析可知,甲曲线上的B点在直线p上方,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A项正确;乙曲线的F点在直线p上,说明此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项正确;Nt小于a时,甲曲线在直线p以下,种群数量在减少,所以甲曲线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C项正确;乙曲线代表的生物生殖力强,种群密度越大,则死亡率越大,D项错误。24.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稻田中长势一致的水稻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项错误;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项正确;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C正确;不同地段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斑块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25.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和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针叶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间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A项正确;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B项错误;大肆砍伐造成群落结构的破坏,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火灾后群落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项正确。26.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1)摄取、处理并传递抗原(2分)浆(2)突触小泡扩散乙酰胆碱和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3)自身免疫病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导致兴奋不能由神经元传递到肌细胞,使肌肉不能收缩(答案合理即可给分,3分)命题透析本题以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为情境,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1)据图可知,甲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并将其传递给T细胞;乙细胞可产生抗体,说明乙细胞是浆细胞。(2)a表示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突触小泡会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正常人体内,肌细胞膜(类似突触后膜)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的具体过程为:乙酰胆碱和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3)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是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导致兴奋不能由神经元传递到肌细胞,使肌肉不能收缩,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2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1)小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的作用(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TSH的分泌量增加(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2)胰高血糖素微量和高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