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1页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2页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3页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4页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案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某人某天见了老师没有主动热情地招呼、问好,于是人们谴责他,说他没有礼貌;某人在十字路囗正好遇见红灯,其视而不见,直接闯过去了,结果被交通警察罚款;某人在用人单位上班迟到了,结果用人单位扣减了其报酬,......。为什么这些行为受到的惩罚各不相同?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案例1]

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惩罚,是因为这些规则的性质不同,第一种规则是道德,第三种规则是用人单位的规章;而第二种规则则是“法”。那么什么是法?违反法有什么后果呢?一、什么是法

(一)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者对法的定义是,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节机制的反映人的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什么是法(二)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第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第三,法以权利义务调节人们的行为。

第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一、什么是法(三)法的本质

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对法也有影响。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的历史类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创制由国家创制由国家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根本因素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

(一)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法(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1、宪法法律部门。

2、行政法律部门。

3、民商法律部门。

4、经济法律部门。

5、刑法法律部门。

6、诉讼法律部门。

7、军事法律部门。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

(四)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规范作用

2、社会作用第一,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二,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三,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一)有法可依(二)有法必依(三)执法必严(四)违法必究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到实施的过程,法的创制就是立法,法的实施则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制监督等环节。

(一)立法(二)法的实施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案例2]

(教师小结)1、人们的意识和观念还局限于道德领域,没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本案透视出意识和观念对人们言、行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学习法律后,应当树立相应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呢?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

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代议制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从个人利来说,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财产、性别、居住期限、受教育程度、家庭出身等,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利。从国家制度而言,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从国体上确立了人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从政体上确立了人民民主。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社会主义法治

1、法治概念

2、法治实现的原则、制度要素和内在机制(1)社会主要经由法律来治理。

(2)法律至上的权威。

(3)法律应当是良法。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1、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2、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应当说一致,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享受多少权利就应当履行与此相应的义务,否则,就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剥夺;履行义务,就可以享受权利,义务具有强制性,不能放弃,而权利是一种自由,权利主体可以决定放弃,不能以放弃权利为理由放弃自己的义务。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无论什么人,不分民族、种族、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出身、身份、财产状况等,法律人格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承担义务;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等;任何公民违法行为必须毫无例外地依法平等得到追究和制裁。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及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正的宪法。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二)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四)从司法解释上看,解释宪法的机关不同于普通法律的解释机关。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原则。

2、议行合一原则

3、法治原则

4、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原则

5、保护公有制原则

6、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原则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国体

1、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同使命。

2、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体,这种民主与专政的结合,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完全不同。

3、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最高原则是工农联盟。

4、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二、我国的政体

国家政体,也称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有关政权机关的问题。它是国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此项规定表明,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依照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单一制。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坚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前提下,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通过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从而表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因此,我国是不同于一般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至五十六条)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权利(宪法第37—40条)

4、监督权

5、经济权利(宪法第42条—45条)

6、教育、科研、文化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