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_第1页
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_第2页
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_第3页
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_第4页
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数量分析统计分析与excel/spss应用赵俊康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五章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概述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方法第四节主成份分析方法及其在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中的应用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概述一、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含义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等作出一定的结论性说明。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社会保障制度评价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分析相互联系,但侧重点不同。

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包括实施的历史、现状、经验、问题等的研究,属于运行分析的范围;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等的说明,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包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评价两个方面。实际工作中,通常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二、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作用与任务⒈认识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新路子。⒉肯定成绩,揭露问题,发现典型,树立榜样,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指出发展方向⒊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组织实施的,通过评价,可以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发展的作用。三、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程序和准则(一)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程序第一,设置—套能全面反映研究现象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

第二,确定评价标准,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将各项指标与评标准进行比较,分别对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评价。

第四,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全面反映制度的综合评价数值。(二)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要素社会保障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评价时,需要分解到各个构成要素上,先对要素进行评价,再进行综合评价。要素的分解要从大到小。比如,首先分解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然后再对各个项目进行分解,最后,分解到单个项目的影响因素上。这需要有社会保障的专业知识。比如,对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项目,可以分解成以下因素:

又比如,对政策进行评价,可以把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解:战略目标

价值目标

政策目标工作目标等。民政部、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战略目标:切实帮助城镇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价值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政策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工作目标:总体目标是,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之后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三)社会保障评价的标准⒈综合评价的一般标准。

⑴计划标淮。

⑵时间标准,也称历史标准。它一是以前一期水平作为综合评价标准;二是以历史最好时期的水平作为综合评价的标准。三是以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关键时期的水平作为综合评价标准。

⑶空间标准,也称社会标准。空间标准又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为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应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及各种评价标准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评价标准。也可同时选用几种标准,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得出更为全面的评价。

⒉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的几种具体标准(1)制度标准⑶国际一般经验标准:国际上,将退休费用支付相当于工资总额的29%定为支付极限;若将我国支付极限定为33%,则在2030年之前就将突破。因此,2030~2050年,不能再提高统筹费率(刘明慧等:《社会保障理论与改革探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

自然失业率是维持通货膨胀不变的最低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的失业率。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丁·戈登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认定,30年来自然失业率为6%左右。随着未来人口老化加重,失业率如果高出6%,将会导致劳动力数量的再度减少和社会保障系数的再度提高,抚养和救助负担超过承受能力,因此,6%左右是比较适当的平均失业率限度(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经济研究》,1997.2)。鉴于社会保障应该坚持“激励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老年人所获得的养老金不应于在职劳动者相等,一般应占他们最多获得的工资收入总额的60%。实施现代社会保障的西方国家,在职职工要缴纳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约占全部收入的30%,税后纯收入仅为70%左右。因此,把老年养老金替代率确定为60%是比较合适的(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经济研究》,1997.2)。

根据国内外经验和和保障法规,医疗保障费用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0%~12%,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5%,社会福利和优抚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5%,为适度保障水平的限度(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经济研究》,1997.2)。⑷理论标准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由劳动和资本创造,其中工资收入总额代表劳动因素创造的总产值应分配给劳动力人口和抚养人口的原理和条件,用于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障支出(不包括用于劳动者本身的社会福利支出等)部分,以不超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限度。(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经济研究》,1997.2)。四、选择评价标准应注意的问题⒈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的范围、水平等都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应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⒉社会制度。⒊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⒋静态与动态标准结合。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一、构建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1、系统性原则。2、坚持可测度、可比较原则。横向的国际比较和国内各地区间的比较,纵向的动态可比性。

3、坚持体现其功能目标的原则。4、坚持社会公平和保障普遍性原则。二、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社会保障制度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目标

社会保障制度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在上述四个子系统内进行指标选择,确定社会保障制度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具体指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二)社会保障制度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保障程度、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等方面的满意度来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在上述四个子系统内进行指标选择,确定社会保障制度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具体指标,社会保障制度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综合评价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综合指数评价法、功效系数评价法、隶属函数评价法、标准化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以下对几种比较适用的方法进行介绍。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评价方法一、综合指数评价法它是根据指数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为:第一,将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进行对比,得出各项指标的个体评价指数。第二,根据各项指标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第三,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即得出综合评价数值。参阅朱庆芳等: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权数是每一个实际单项指标数值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比重综合指数评价法概念明确,方法简便易行,既能进行动态比较又能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综合反映研究现象实际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反映与标准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二、功效系数评价法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分别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然后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分数,再将各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经加权几何平均得出综合评价分数,以评定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具体到课题中,不容许值可以看作为利润率不可为零可以以历史上的最高值或最低值列为不容许值和满意值功效系数评价法的特点是可以同时采用两种评价标准,反映研究对象在评价标准范围内的位置。但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较难确定,有时为适应不同情况,不得不把满意值与不允许值的距离拉大,这样计算出的综合满意程度就会变化较小,从而会使评价的灵敏度降低。三、隶属函数价法它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基本步骤:第一,利用隶属函数确定各项指标在闭区间(0、1)内相应的数值,称为单因素隶属度,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作出单因素评价,

第二,对各单因素隶属度进行加权算术平均,计算综合隶属度,得出综合评价的指标值。

评价结果越接近于0越差,越接近于1越好。注:下面公式中的第一项应更正。正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越好逆指标:指标数值越小越好X<=a综合隶属度越大越好隶属函数评价法的特点是,它综合考虑了多种评价标准,可以较准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相对地位,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四、综合评分法这种方法是,首先确定评分标准;其次将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与评分标准对照,得到该指标的评分;第三,确定权数;最后将各指标得分与权数相乘,加总,得到总分。以总分多少作为评价依据。参阅朱庆芳等: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平均数就为:5.5所在区间的下分值加实际值与下分值的差和上分值与下分值差的商,最后得出最后值综合评分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国际间、地区间的综合评价,静态状况的综合评价和历年动态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五、标准化评分法所谓标准化,就是把各种因为性质不同(如计量单位不同等)而不能直接进行运算和比较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常是用指标数值除以其标准差),使其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运算和比较的指标值,而后,进行评价比较。参阅朱庆芳等: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实际值平均值标准差六、综合乘积法这种方法要求在选定的评价指标中,先明确那些是正指标(指标数值越大,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那些是逆指标(指标数值越小,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然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值。

参阅朱庆芳等: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可在课题中使用这个指标来确定财政通过社会保险扶持中小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述各种评价方法中涉及到权数问题,确定权数的方法很多。在后面专门讨论。第四节主成份分析方法及其在社会保障制度评价中的应用一、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一)主成分分析的作用:⒈降维。在多指标分析中,帮助我们剔除重复信息,使所用指标间相互独立,在损失信息很少的前提下,用较少的指标个数,研究事物,达到简化、准确的目的。⒉确定权数。二、基本原理设有n个样品单位,m个指标(变量),m个指标表示如下:x1,x2,……,xm把这m个指标进行线性组合,使他们转换成F1,F2,…,Fm。其中:F1=a11x1+a12x2+,……,+a1mxmF2=a21x1+a22x2+,……,+a2mxm…..Fm=am1x1+am2x2+,……,+ammxm其中,x为原始变量(指标),F被称为原来变量X的主成分,且依次分别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等,a为变换系数。转换以后,原来x1,x2,……,xm包含的信息,现在都包含在主成分F1,F2,…,Fm里边了,只是形式变了,信息没有增加,也没有损失。那么,怎么才能知道信息没有损失呢?指标的方差大小是判断指标提供信息量大小的依据。哪个指标的方差大,这个指标提供的信息就多,哪个指标的方差小,这个指标提供的信息就少。数学上可以证明,能够找到一组变换系数a11,a12,……,a1ma21,a22,……,a2m…..am1,am2,……,amm使得:⒈各个主成分的方差之和等于原来各个变量的方差之和。这就是说,变量转换以后,信息没有损失。⒉各个主成分的方差大小不同,其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最大,第二主成分的方差次之,依次类推。这面两点,可以使我们实现两个目的:

⒈前面少数几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包含了原来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较少的主成分来研究、认识想要认识的事物。这就达到了统计学上所谓降维的目的。

比如,原来老师想用10个指标区别全班同学,通过数据变换以后,现在,可以用3个甚至2个主成分就可以达到原来的目的。⒉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表示各个主成分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也说明各个主成分的作用的大小,因此,如果用各个主成分构建一个综合指标的话,可以用他的方差比例做权数。

在数学上,第i个主成分的方差一般用λi来表示。(三)SPSS计算示例⒉SPSS操作打开界面,定义变量属性,输入(或复制)数据,选择因子分析,弹出如下对话框:把参加分析的变量移入变量框:关于选项:Descriptives选择单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和初始分析结果。点击弹出对话框:Univariatedescriptives:单变量描述统计量,选择此项,可以输出参与分析的各原始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等。Initialsolution:初始分析结果,选择此项,可以输出参与分析的各原始变量的公因子方差、与变量数目相等的因子、各因子的特征值、各因子的特征值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通常取默认选择。统计部分:相关矩阵组

coefficients:原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Significancelevels:显著性水平;其他略(参见SPSS教程)关于选项:Extraction点击弹出对话框:

Principalcomponents:主成分法。其余略(参阅SPSS教程)Method:提取因子的方法Extract:控制提取进程和提取结果

Eigenvaluesover:指定提取的因子的特征值。系统默认值1,即要求提取那些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Numberoffactors:指定提取公因子的数目。Display:指定与因子有关的输出项显示未经旋转的因子提取结果。为系统默认值。其他略(参阅SPSS教程)Maximumiterationsforconvergence:因子分析收敛的最大迭代次数,系统默认为25。关于选项:Rotation旋转方法选择对话框。选默认值:不旋转。关于选项:Factorscores有关因子得分的选择项。关于选项:Options有关输出的选择项。缺失值处理方法:所有带有缺失值的CASE(单位)不参加分析。成对剔除有缺失值的CASE(单位)。用该变量的平均值代替工作变量的所有缺失值。相关系数的显示格式:系数按数值大小排列不显示那些绝对值小于指定值的相关系数。系统默认的临界值为0.10⒊输出结果在SCORE选项中,选择SAVEASVARIABLES和DISPLAYFACTORSCORECOEFFICIENTMATRIX)三、应用(一)用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按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将我国各省

进行聚类。原始指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用因子得分作为聚类依据。用于聚类得到结果如下:(二)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构造权数研究目的:评价各省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原始指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

用因子得分做变量时,直接用所取主成分的标准差(各主成分的特征值),经归一化后,做为相应因子的权数。(由于SPSS输出的是经标准化以后的数值,因此,综合以后的值也在0和1之间)。原始数据与因子得分见前面的分析。其他结果:第一种构权方法:

用因子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并计算加权平均得分

由于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