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社会
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与科技活动二、科学技术体制化:条件与过程三、科学共同体及其行为规范四、科学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及其支持系统
第十章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建制
1.科学的概念
(1)关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探索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知活动;
(3)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
(4)以生产科学知识为行为特征的社会事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
“学术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它在可能达到的最广泛的范围里,致力于建立观点的合理的一致性。”
(约翰·齐曼。元科学导论[M]。刘君君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8)一、科学、技术与科技活动2.技术的概念技术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在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技术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一、科学、技术与科技活动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技术对自然过程的认知和理解对自然过程的控制与改造揭示因果性,提供可能性设定目的性,创造现实性真理性标准为内核功利性标准为内核一、科学、技术与科技活动4.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传统线性模式:一、科学、技术与科技活动现代非线性模式科学技术活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统计指南》)(1)科学技术活动: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科技活动可分为三大类: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第三阶段科技教育与培训科技服务
(2)研究与开发(R&D)R&D:为增进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决定因素:创造性(Creativity)和创新(Innovation)标志:新知识的产生和知识的新应用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科学技术活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统计指南》)基础研究:主要是获得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也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和(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现有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1、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先决条件(1)科学技术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活动以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为特征,是其他社会劳动无法替代的特殊劳动。(2)科学技术是不可替代的特殊劳动科学技术活动不断促进社会知识化,社会知识化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性。二、科学技术体制化——条件与过程2.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过程(1)知识生产从“经验型”转向“实验型”经验型知识生产实验型知识生产不是目的性行为,是另一种目的性行为的附产品是目的性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知识生产偶然性大,效率低,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生产不确定性小,效率高,有理论性和系统性依附于另一种目的性行为,它的发生“没有成本”不再依附于其他活动,需要成本二、科学技术体制化——条件与过程早期的专业科学学会1560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奥秘学院”1603-1630年意大利罗马“猞猁学院”1645年英国伦敦“哲学学会”、牛津“实验哲学俱乐部”(波义耳称之为“无形学院”)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是知识生产专业化的标志性组织。1665年《皇家学会哲学会刊》出版。1666年“法国科学院”成立1700年德国“柏林学会”成立(莱布尼兹主持)1766年英国伯明翰成立“太阴学会”(“月社”)(2)知识生产从“专业化”到“职业化”专业化是体制化的前提,但专业化不等于职业化。英国的皇家学会作为专业化科学的代表,仍是业余科学家聚合的场所。在当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依然具有“业余性”。法国科学院是专业化的科学机构,虽然它仅限于少数精英人物,但法国科学院的成立及领取国家薪俸的院士制度的出现是科学活动体制化和科学家社会角色形成的重要步骤。二、科学技术体制化——条件与过程2.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过程人物年代-世纪国家成就职业哥白尼培根哈维波义耳牛顿富兰克林林耐布丰斯普兰查尼卡文迪许普利斯特列赫舍尔拉瓦锡赖尔达尔文1616-1716-171717-1818181818181818181919波兰英国英国英国英国美国瑞典法国意大利英国英国英国法国英国英国天文学方法论生理学化学力学电学分类学自然史生理学化学化学天文学化学地质学进化论牧师国务大臣御医贵族大学教师印刷工人医生、教授私产牧师贵族牧师乐队指挥、音乐教师农业税收官律师私产“业余”科学家的职业至19世纪,科学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性的、专门的职业,这使得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在社会中稳固地确立起来。这个历史步骤的发展,是以美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的。德国(19世纪):进行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大学实验室;科研与教育的结合-大学功能的转变);工业实验室。政府实验室。美国(19-20世纪):工业实验室(从爱迪生独立实验室到贝尔企业实验室)和政府实验室早期职业化科研机构1824年德国吉森大学实验室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笛许实验室1876年美国爱迪生建立门罗顿实验室1873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德国建立“国立化学研究所”1879年德国建立“国立机械研究所”1887年美国海军成立卫生实验室(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前身)1901年美国签署创建国家标准局(后继者即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法令1900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验室1925年美国AT&T公司贝尔实验室(3)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大科学”的主要表征:科学家人数激增,在社会公众中的比重迅速扩大;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科学文献的爆炸式增长;科学研究规模和成本的急剧增加。二、科学技术体制化——条件与过程2.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过程
《科学美国人》不同版本记载的科学家人数
及其变化(1960年数据略去社会科学)
出版时间人数
在美国百万人口中人数1903191019211928193319381944194819551960*40005500950013500220002800034000500007400096000506090110175220240340440480年代加速器类型耗资能力1930年1931年1939年二战期间1953年1959年1973年线性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同步回旋加速器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费米实验室加速器1千英镑1万美元10万美元180万美元900万美元3000万美元2.5亿美元10万伏1Mev12Mev340Mev6。3Gev28Gev200Gev加速器费用变化表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全面体制化。科学技术活动从个人或少数人的研究发展为大规模的集体事业。使得科学技术这种社会建制内部结构及其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政策和科学技术管理成为日益重要的社会因素。“大科学”以知识化为标准全面改变社会基础设施,走向知识社会成为必然趋向。(3)从“小科学”到“大科学”三、科学共同体及其行为规范1.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
——英国科学家波兰尼科学共同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
——希尔斯60年代,托马斯·库恩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对“科学共同体”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同体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不同的共同体总是注意不同的问题,所以超出集团范围进行业务交流就很困难,常常引起误会,勉强进行还会造成严重分歧。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社会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科学共同体:科学家集团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2.科学的行为规范(1)体制目标增进人类知识总量,并通过知识生产服务于人类利益(2)行为规范(精神气质)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于习俗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默顿三、科学共同体及其行为规范核心精神:客观求实、
批判怀疑
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它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或者如果人们愿意用现代术语的话,也可以说形成了他的超我。
---罗伯特•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1.普遍主义(Universalism)2.公有主义(Communism)3.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4.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普遍主义深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科学要求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和理论,不管来源如何,都要按客观、非个人标准来衡量。
预设了科学研究中的质量保证。
1903年,法国科学家布隆德洛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
布隆德洛,法国南锡大学物理系教授,曾担任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职务。
伍德,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物理系教授。案例:N射线事件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普遍主义深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科学要求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和理论,不管来源如何,都要按客观、非个人标准来衡量。
预设了科学研究中的质量保证。
科学向所有有才能的人开放,不论国籍、肤色、宗教信仰等因素。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公有主义科学发现的成果应该公开,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当科学知识公开以后,才可以判断真假,这是衡量科学知识正确性的有力保证。通过鼓励科学家知识共享,加快知识积累的速度。预设科学了体制下进步最快的途径。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要求所有知识在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组成部分之前,都必须经受同样严格的考察。要求对每一位科学家,包括科学权威在内的工作进行监督,科学家之间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怀疑是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在充足理由的基础上。怀疑主义预设了一种反教条、反独断的行为方式,体现科学活动中自我纠错的机制。
爱因斯坦的怀疑精神体现在:敢于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自我怀疑;允许别人怀疑自己。
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谈到自己的经验,说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抱有那种“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
——《爱因斯坦文集》
2011-3-11,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随之中国民间出现抢购碘盐的风潮,认为吃碘盐可以抗辐射。案例:碘盐事件“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
——北宋思想家张载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明代学者陈献章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无私利性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有个人追求,但不能让个人的动机影响了科学的客观性,影响了科学家的高质量工作。为了科学而科学。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
居里夫人(MarrieSklodowskaCurie,1867-1934)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应属于全人类。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无私利性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有个人追求,但不能让个人的动机影响了科学的客观性,影响了科学家的高质量工作。为了科学而科学。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引起争议最多的科学规范。机制:
公开化先于社会承认;社会承认主要通过提高声望实现,同行之间的相互监督具有约束力;社会承认指向知识产品生产者,而非传播者。三种主要的控制途径:同行评议;论文审查制;重复实验。结果: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易于揭露和控制。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社会背景:默顿提出科学规范论的时代,面临法西斯对科学与民主的威胁,知识界对默顿提出的维护科学的自主性、独立性形成共识。上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的冷战期间,由于前苏联斯大林主义和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影响,科学界对科学的精神特质的共识也没有削弱。但随着这种政治背景的消失,来自政治方面的对科学自主性的外部威胁大大减少,于是联盟开始分化,对科学的精神特质的共识被弱化,对默顿规范的质疑和批评也开始出现。科学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所谓的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大科学的目标已不同于默顿所阐述的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扩展被证实的知识”,它不仅要扩展科学知识,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使用的社会功能。这时,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实现国家战略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科学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大科学时代科学组织管理出现新特征。齐曼认为,“我们见证了在科学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中发生的一个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及世界的变革”。人员结构的变化。本戴维指出:大学中“许多新招募的成员实际上是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教科书的编写者、研究助手和技术人员(从事应用性工作)。由于科学的精神特质关心的是原创性研究及其评价,故而不适用这些人的工作。这一类工作不是‘非谋利的,也不意味着对普遍共享的知识做出贡献,它具有多种更直接、更实际的目的。”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科学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科学的职业角色和行为模式的变化。为了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领头科学家不得不变得政治化,并为获得经费资助、设备准入及其他科学资源而展开激烈竞争。这样,传统的科学内部控制系统——“知识—承认”交换系统和奖励系统被弱化,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科学集团内部官僚权力和外部政治权力的控制,从而使科学家倾向于疏远由同行组成的科学共同体而亲近更大的超科学的共同体,科学的自主性受到削弱。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科学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在大科学中,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界线变得模糊,且应用科学的分量越来越大。随着专利制度保护实用技术的垄断权的范围和力度的增大,人们觉得科学的“公有主义”规范过时了。科学家在科学的应用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对于科学成果的应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否负有责任,这些都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但是默顿规范是无法回答这类问题的。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3.对默顿规范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学术背景:有两件事情对这场争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是默顿科学规范论所遵循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进入60年代后受到广泛的批评,失去了在美国社会学界的主导地位;二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的问世,对科学哲学、科学史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4.科学共同体的奖励系统和社会分层以一定的奖励系统作为内部的基本运行机制。奖励机制与规范机制互动发生作用。因为目标是增进知识,把科学独创权提到了首位;又因为规范要求科学家向社会公开他的成果,不可作为“私有财产”;科学家还剩下什么呢?同行的承认。—“承认是科学王国的最高通货。”谋求“成果—承认”,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就成为科学家行为的内在机理激励因素,成为科学共同体灵活运转的“能源”和动力。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共同体承认→声望→社会承认→系统分层→权威结构社会分层:由社会承认不同而形成有形或无形的等级体系。这种承认是通过职位的承认和名望的承认表现出来的。以成果的引证数和获奖、荣誉称号为标记。权威结构:社会分层的结果。权威结构成为科学界的代表,是科学系统资源分配的主要力量。权威结构成为科学共同体维系、规范科学体系,使精神气质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保证。5.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奖励和承认的稀缺性:“只有少数科学家获得过荣誉奖励,这并不令人惊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奖励就会失去其许多社会意义。”稀缺造就竞争和权威性。但在奖励和承认的分配中存在着非公正性。“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的所有也要剥夺。”
--《马太福音》第25章马太效应:科学家取得一定的优势以后,就有了更多机会去获得承认和报偿。实指科学奖励分配中的优势积累现象: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得到了与其贡献不相当的更大的荣誉和奖励;没有名望和地位的科学家的贡献则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处于科学共同体分层结构不同位置的科学家的权威性、影响力不同,对资源(信息、社会资本和机遇)的占有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将辐射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并由此造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师徒链赫德西
G.P.汤姆森索迪阿斯顿查德威克卢瑟福玻尔J.J.汤姆森阿普尔顿玻恩科克罗夫特巴拉克沃尔顿戴维森布莱克特哈恩家族相关W.H.布拉格——W.L.布拉格J.J.汤姆森——G.P.汤姆森E.费歇尔——H.费歇尔N.玻尔——A.玻尔P.居里J.居里M.居里I.居里
四.科学的社会组织及其支持系统科学社会组织:科学集团的具体存在形式。(1)学派:
由具有共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群合同范本
- 毕业季学校回忆会模板
- 一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模板
- 文书模板-个人与政府合作合同
- 三角形在几何中的运用:2024教案解析
- 安置房买卖协议:特定区域2024
- 2024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讲稿小学数学原理25 分数的基本性质
- 2024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讲稿小学数学五(下)3的倍数的特征
-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5.3多样的文化课件01
- 厨师专聘协议模板2024年适用
-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权威总结18页
- 国企纪检监察嵌入式监督的探索与实践
- 浅议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
- 设备安装应急救援预案
- 深基坑工程降水技术及现阶段发展
- 暂堵压裂技术服务方案
- 《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PPT优秀课件
- 美的中央空调故障代码H系列家庭中央空调(第一部分多联机)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广联达办公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疑难病例HELLP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