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预定时间标准法_第1页
第16讲:预定时间标准法_第2页
第16讲:预定时间标准法_第3页
第16讲:预定时间标准法_第4页
第16讲:预定时间标准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定时间标准一、预定时间标准的定义二、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特点三、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用途四、方法时间衡量五、简明工作因素法六、模特法廖巍2010.09.29预定时间标准

一、预定时间标准的定义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简称PTS法),是将人所进行的全部作业分解成几个基本动作(如伸手、抓取等),对各基本动作按其性质和条件,代换成预先规定的时间值,以此来确定标准时间的方法。PTS法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除了因在作业中使用机械设备而使作业时间受机器的制约,以及需要细心判断作业时间的场合外,均可应用PST法进行作业研究。

预定时间标准方法

美国西格(A.B.Segnr)1924年第一个预定时间标准——动作时间分析(MotionAnalysis)“在实际条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正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常量”。他的动作时间分析(简称MTA)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注意,推动人们开始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Quik),创立了工作因素体系(WorkFactorSustem),简称WF。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H.B.Maynad)、斯坦门丁(G.J.Stegemerteh)和斯克互布(J.LSchwab)公开了他们研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TimeMeasurement),简称MTM。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G.C.Heyde),模特排时法(ModolarArrangementofPrederminedTimeStandand)简称MOD法,是一种简略了的,动作和时间融为一体的,而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TS技术的更为简单、易掌握的PTS技术。并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4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40多种预定时间标准,其中用的较多的列于表11-1中。本书主要介绍MTM法与MOD法,还有WF法(简易WF或简明工作因素法BWF法)。

二、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特点

(1)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2)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改进。(3)可以正确地掌握作业方法,还可以预先设计最佳的作业方法。(4)可以不使用秒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从而各工厂、车间制定的标准易保持一致。(5)当作业发生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6)用PTS法平整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

三、预定时间标准法的用途

PTS法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确定标准时间,改善作业方法,进行产品设计,选择和设计机械设备和工夹具等,具体如下所述。

(一)为方法评价提供依据

(1)当选定了完成工作的方法之后,各操作单元的时间消耗值也就产生,因此根据PTS法就可直接对方法进行评价。(2)同时也为建议使用的设备、工具、夹具的评价提供依据。(3)PTS法还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辅助资料。

(二)建立时间标准(1)将预定动作时间综合数据直接用于操作时间标准的制定。(2)由于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受作业性质的影响(任何产品、任何作业),只要动作单元相同,时间值就相等。因此可以将某些特定类型工作的标准数据与公式加以编辑,成一综合数据表,从而快速制定标准时间。(3)用以验证秒表测时所建立的时间标准的准确性,避免因时间研究人员评比不同而产生误差。(4)预定时间标准法其动作已预先决定其标准时间,因而所预定的时间值既客观又易于掌握。四方法时间衡量(一)方法时间衡量的定义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TimeMeasurement)简称MTM法。1946年由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梅纳德、斯坦门丁、斯克互布首创并于1948年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法(MTM法)。1956年在美国总工商会的支持下,在密歇根大学成立了国际MTM协会,从事MTM技术推广工作。此法是按基本动作单元(足动、腿动、转身、俯屈、跪、站、行、手握)和执行因素(伸手、搬运、旋转、抓取、对准、拆卸、放手)设定作业时间标准及查定正常作业时间,制定作业标准时间。MTM法适用范围广泛,大多数工作均可通过MTM法所设定的作业时间标准,查找、汁算出作业时间标准。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机械所控制的工作或动作,需经判断的工作以及设计绘图等精细工作。

方法复杂、需要熟炼人员操作(二)方法时间衡量的方法与步骤1、方法时间衡量法的时间值

MTM动作的时间单位称为TMU(TimeMeasurementUnit),其与普通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TMU=0.0000lh=0.0006min=0.036s1s=27.8TMU1min=1667TMUlh=100000TMU

例如伸右手抓取桌上距右手30cm远处的橡皮,再将其移动到距离为30cm的左手上,这一动作的时间是27.5TMU,大体相当于1s,这种直观感觉能让我们更容易体会1TMU的含义。因为时间衡量法的时间值,是在详细分析动作记录的基础上设定的,所以不包含宽裕时间,而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作业者在通常状态下以一般的努力程度进行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值。2、方法时间衡量法的基本动作

采用方法时间衡量法确定作业时间,要根据作业来决定基本动作,然后测定基本动作的大小(如距离等),最后识别动作的基本性质。作业基本动作的分类如表所示。1.伸手(Reach,简记R)动作类型有ABCDE5种,伸手的动作状态有3种。按表11-3的状态查出伸手时间值。状态1、2时间值可查,状态3的时间值可计算。2.移动(Move,简记M)移动的种类有ABC三种,距离、重量因素影响。3.旋摆(Cranking,简记C)

P202连续旋摆时间值=[(NT+5.2)*R]+K断续旋摆时间值=[(T+5.2)*R+K]*N4.旋转5.加压6.抓取7.定置8.放手或释放9.拉开或拆卸或拆开10.眼睛移动时间11.全身动作12.动作的联合(连续动作时间值累加;联合动作取时限动作值)五、工作因素法(WF)1934年,奎克等为了减少秒表测时在制定标准时间或评比时可能发生误差而研究的动作时间与移动距离及身体部位的关系并整理出的动作时间表;1938年首次在新泽西使用;1945年工作因素时间表正式发表;1947年后被广泛使用。简明工作因素法(BWF)

1、工作因素法的发展1943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

Joseh

H.

Ouick

为首的一组工业工程师在费城地区的许多工厂内从事广泛的研究与实验。稍后他组成WorkFactorCompany以推

广他们的成果「工作因素法」,并防止这个时间制度被人误用。后来Science

Management

Corporation

加入工作因素法阵容,使它能和

MTM

并驾齐驱。简明工作因素法(BWF)是1978年由ScienceManagementCorporation和荷兰

飞利浦公司共同开发出来的一种时间制度。它把原则和数值都加以简化到可以背

诵;但又和其它工作因素法脉络相承,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非常适于工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以便改进工作方法,增进效率。简明工作因素法(BWF)1.

标准单元

工作因素法所讨论的基本动作共有九种,称标准单元.简明工作因素法(BWF)再把标准单元的时间﹑数据简化成六种时间表:拿取﹑组立﹑放置和搬运﹑身体动作﹑心智操作,特殊动作等.

1)

伸手REACH----身体某一部分改变位置动作.

2)

握取GRASP----用以抓住物体的手指运动.

3)

搬运MOVE----移动物体动作.

4)

预对PREPOSITION---把物体的方向变更,以适于下一个标准单元.

简明工作因素法(BWF)5)

组立ASSEMBLY----使两物体相互结合动作,它包括两种类型:

a:机械组立mechanical

assembly:一物体插入另一物体的孔或槽内的结合,例如钥匙插入锁内.

B:面组立surface

assembly:两物体表面没有机械支持而达到有相互位置的结合,例如贴邮票于信封上.

6)

分解disassembly---把两

个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动作.

7)

放开release----使手离开物体动作.

8)

作用时间process

time

---不被动作者所控制时间,例如锁通过一个孔的时间决定于材厚度﹑性质﹑孔的直径﹑锁头的转速等.

9)

心智操作mental

process---牵涉到眼脑活动,例如看操作说明﹑数东西等.简明工作因素法(BWF)2.

时间单位

简明工作因素的时间是以

BU(BRIEF

UNIT)作单位,1BU=0.001分钟=0.06秒,这个时间指:

1)

有经验普通操作员

2)

他具有良好的技朮与适当努力

3)

在标准环境下

4)

依标准的工作方法

5)

产品达规定指质量所需的工作时间,当于花21.6秒的时间把五十二张扑克分成四等份.

如果把五十二张扑克分成四份,则IBU=0.075秒.这个时间包括私人需要﹑疲劳和延迟等宽放时间.

六模特法(一)模特法原理

(1)人力操作时的动作均包含一些基本动作。模特法是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将人力操作的基本动作归纳为21种。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人所做的同一动作时间基本相等。书P275表11—2为人体各部位动作一次所需要最少时间。相同条件是指操作条件相同。例如手在无障碍与有障碍物时的移动条件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所做的同一动作时间相等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指少数动作迅速或动作迟缓的人。基本相等是指即使某一动作是重复动作,其时间值也会稍有差异。所以说“基本相等”。

(3)身体不同部位动作时,其所需时间值互成比例(如手腕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时间的2倍,小臂动作时间是手指动作时间的3倍),因此,可以以某一动作(如手指动作)作为时间单位的量值,计算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时间。从理论上讲,时间单位量值愈小,所测其他动作的时间值愈精确。模特法选择以一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次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作为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模特法的21种动作都以手指动一次(移动约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从而确定各动作的时间值。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不同人以最快速度进行操作与他以正常速度进行操作,其动作所需时间是不相等的。但是,这两种速度所需时间之比是一常数(或接近常数)。例:无障碍时,同一人手的移动时间:

最快速度所需时间正常速度所需时间实验表明,其他部位动作一次的MOD数都大于1MOD,经四舍五入,即得其他动作一次所需的正常时间值都为手指动作一次MOD数的整数倍。

(二)模特法的特点

1、简单易学

(1)模特法的基本动作仅21种,用一张模特排时法基本图就可全部表示。21种动作又分基本动作11种,身体及其他动作10种。基本动作又分移动动作(M)、抓取(G)、放置(P)。每个动作在右边的数字表示模特的时间值。下部10种动作表示身体及其他方面的动作,同时也反映时间值。这样一张基本示意图就表达了模特分析的基本动作,“一看即懂”。

(2)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作,同时也表示了3MOD=3X0.129s=O.387s。如果移动手臂去抓放在零件箱的一个螺钉、在模特法中用M3G3表示,其中M3表示小臂的移动,G3表示复杂的抓取,M3G3时间值是6MOD(其中M3为3MOD,G3为3MOD),因此只要知道动作的符号,就可计算出其时间值。

(3)在模特法的21种动作中,不同的时间值只有8个(0、1、2、3、4、5、17、30)且均为整数,计算方便。2、实用性强

(1)模特法不需测时与评比,由动作决定正常时间。因此比其他PTS法容易,见效快。

(2)在实际使用中,还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决定其单位时间值的大小。

(3)用模特法的时间值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