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_第1页
第2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_第2页
第2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_第3页
第2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_第4页
第2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最先提出和使用“社会学”的名称(1839年《实证哲学教程》),并力图把它建设称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Comte.Auguste实证的含义指一种注重经验材料、拒斥先验思辩或形而上学的哲学。特点:现实而非幻想;有用而非无用;肯定而非否定;确切而非含糊;相对而非绝对。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本体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科学主义价值观上的中立主义第一节

孔德生平出生地: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市,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城。家庭环境:政治上谨小慎微的保皇主义和天主教家庭。求学经历:榜样的力量,革新的精神,放弃学校学习。工作经历:私人家教——与圣西门结缘——分道扬镳——生活窘迫潦倒。婚姻和情感经历:没有感情、不被祝福的婚姻难以长久。人生拐点:重操家教就业,潜心研究实证哲学体系。辉煌成就:《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哲学概观》、《实证主义手册》、《实证教义问答》、《向保守主义者的呼吁》、《主观的综合》等。生命的终点:毕生精于学术,却换来凄凉、孤立无援的晚年,靠施舍度日。1857年,他怀着郁郁不乐、怀才不遇的心情不甘心地离开人世。但其学术精神依然闪光,去世后还出版《奥古斯特.孔德德遗言》。第二节

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理论发端一、孔德的精神之父“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无论是在一代人中,还是几代人之间,其所有成果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代人的发现为另一代人做准备。”“在两个世纪前培根学说、笛卡儿思想和伽利略发现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人类理智运动,正是实证主义哲学精神在世界开始出现的时刻。”孔德对孔多塞历史进化论观点的批判性继承:观点合理,但采用数学方法而非历史的方法来分析研究社会生活,具有不彻底性。孔德对蒂尔戈进化论观点的继承:人类发展与人类理智进步同步发展,后者进化过程分神学、形而上学思维和实证思维三阶段。三阶段论被孔德作为自己社会理论的基础,并赋予它“伟大哲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意义。孔德对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借鉴启蒙思想:对理性胜利的坚定信念,反对宗教专制,批判建立在抽象原则基础上的所谓科学体系。孔德的借鉴:对宗教和科学中一切抽象思辨都提出批评。二、圣西门思想的影响孔德思想的鼓舞者、导师。思想继承:哲学是对历史过程的分析及对其意义的解释;人类理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发展有决定性意义。二人的分歧:圣西门视社会关系为生理性而非社会性,未对其单独研究;孔德将有机科学分为生理学和社会学,并单独考察。孔德的批判性继承孔德对前人思想成果的称赞与批评,肯定和指责并存。孔德把经验和想象、科学和思辨区分开;不仅提出任务,还提出了解决任务的途径,即方法论——把世界看作是建立在同一规律基础上的统一整体,运用观察的方法,并经常求助于自然科学资料。构建关于社会的实证科学是我的历史使命,我将倾我一生来完成,即使前路漫漫,道路艰巨而坎坷。

因为我始终相信:关于社会的科学,也应当像自然科学那样能够运用准确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科学的分类和分层宇宙现象分类:天体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科学分类: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各门科学之间呈现次第结构,即科学等级体系。决定科学等级排序的原则: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性。随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在增加,一般性、简明性程度在下降;前面的科学是后一门学科的基础。社会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对科学分类体系的评价积极方面:从历史的视角关注人类知识的进化过程,从知识之间的联系考察科学体系,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看作统一的知识体系。不足:形而上学,各门知识非单方面联系。二、社会学的命名社会学的性质:关于社会的实证科学。最初的命名:社会物理学——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能够解释人类的过去及预测社会的未来。1839年,“社会学”被正式命名,西方社会学历史的开端。研究对象:社会——有机整体,而非分散无机个体。研究程序:从复杂到简单,从整体到个体。二者的区别:前者研究不变的个体有机体,后者研究可变的、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的集体/社会有机体。社会学和生物学的类比:社会整体论: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部分和谐一致才能发挥作用,任何部分离不开整体。三、社会学的任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理智如何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完善,又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学科。因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受到社会政治制经济度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精神因素即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社会进步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具有结构性,秩序性,且遵循遵循自然规律不断变动,社会现象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历史性。因此,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提出社会学概念,并要将其建立为独立学科。不足之处:孔德基于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科学的社会学,概念较抽象,对象范围不明确。孔德社会学思辨色彩浓厚,常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概念交替使用。第四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社会动力学是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一、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理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各部门之间关系,目的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结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社会病态——革命和动荡源于结构失衡(忽略了革命的必然性)。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组织从家庭单位开始。“本质上看,集体有机体是由作为它真正成分的家庭,形成它真正组织的阶级和种姓,以及最后由作为它的真正器官的城市和乡镇组成。”社会静力学从静态对社会有机体进行解剖式的分析,找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生成的一般条件及维护的一般规律。个人家庭社会整合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性中既有有利于社会秩序的,也有不利的。社会的真正单位,体现了统治与服从,平等与合作的统一,利己和利他的统一。社会结构各部分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运行的条件。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区别:前者限于皮肉之躯,有物质的界限和纽带;后者依靠精神因素或力量(语言、宗教和劳动分工作为联系纽带)实现其各部分的联系。社会有机体联系纽带之一:语言横向联系功能:促进人与人的沟通与合作,相通的语言促成一致的情感,维持共同秩序。纵向联系功能:依靠语言载体传承先辈思想和文化,也可以靠语言追溯久远过去。社会有机体联系纽带之二:宗教宗教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一致的原则,构成人们行动的社会基础,避免各行其是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乱。宗教克服利己思想,教育人们热爱他人,从而保证友谊与合作,是秩序的源泉。“每个政府为使统治和服从神圣化并能加以控制都要支持宗教”。社会有机体联系纽带之三:社会劳动分工。社会分工促使社会有机体复杂多样,职业增多,加强职业间的依赖性与合作精神;但过多过细的劳动分工会发展人们专业化精神,抑制合作精神。孔德寄希望于未来通过现实力量和宗教力量的结合,来保持“整体思想和共同联系的情感”。社会静力学小结着眼于社会结构的剖析。孔德关于语言,宗教,社会分工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的研究体现了功能主义的思想。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和谐。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的单位。通过家庭,人类才摆脱了纯粹的个人人格,而学会用社会人格去生存。社会秩序源于普通人的生活,人类情感和共识。语言,宗教,和社会分工对社会秩序的形成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媒介;宗教信仰是行动的指导;分工导致社会分化,使人产生相互依赖的社会需求。二、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动力学:主要运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来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智力发展的三阶段规律,“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神学阶段:注重对人的本性的研究,追求绝对真理,相信超自然的造物、动因;研究方法的想象性。形而上学阶段:超自然的造物被“抽象的力量”所取代;研究方法的抽象性。科学阶段:承认不可能得到绝对真理,不再追寻宇宙的本源和命运及对一切现象的终极解释,而是去发现客观现象的实际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当今这个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时期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神权政体——神学阶段;王权政体——形而上学阶段;共和政体——科学阶段。第一阶段:神学阶段(1300年以前)拜物教时期:出现了家庭或氏族公社,开始定居生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国家。多神教初期:城邦制的建立和土地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时期:教会大量出现;社会生活秩序化,关注妇女解放;宗教的普遍性质,政权的地方特点,二者出现分离;战争由对外扩张变成对外防御;雇主与工人分离,手工作坊出现和农奴解放等。第二阶段:形而上学阶段,1300年至1800年的“西方革命”时期。革命原因:妇女的影响,科学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完善,艺术的繁荣,国家的发展,教会的衰落和形而上学的副作用等。军事的文明转向工业的文明:雇主和工人为保卫自己利益不受其他阶级侵犯而联合起来;政府出于利益考虑转向保护工业。这一时期,尤其是法国革命,是社会解体和为进入实证阶段做准备的时期。第三阶段:实证阶段(社会发展的顶峰)标志:科学的普及、实证主义理论的创立、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孔德的实证社会构建蓝图:社会由牧师(以实证主义学说为宗旨的人道教的牧师——科学家,具有知其好坏、判断是非的实证知识,教育人们履行对集体的义务,帮助克服利己思想,树立利他精神,保证社会的秩序和谐)、银行家和工业家共同管理。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人道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宗教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柱,使人在感情上与社会认同,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利他主义倾向。对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的评论它们代表和反映了孔德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积极历史作用;关于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唯心的,将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此,孔德最终没有摆脱他曾一度极力反对的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社会发展观。第五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社会学应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有效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一、观察法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对历史和文化遗迹的间接观察也具有研究价值。形而上学对观察法的反对:形而上学本身的反实证主义性质,认为观察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纯经验活动。纯经验主义者对观察法的反对:孔德注重理论对于观察的指导作用,认为一切孤立的经验的观察都是无用的。二、实验法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根据共存和演替的规律,对于社会任何一部分的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影响到所有其他部分。所以,这一方法(直接实验)如果全部实行,将由于不可能将现象的条件或结果单独分离出来,而失去其全部的科学价值。”社会学研究的间接实验法——实验者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来开展研究。当社会现象的正常进程受到某种确定方式的干扰时,实验的作用就表现出……病态现象是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纯实验的同义语。社会病态犹如个人机体有害病一样,抓住时机进行观察研究是难得的好机会。实验法的弊端:社会病态的破坏性作用乃至瓦解性作用。出于对革命运动的惧怕,孔德坚决反对任何人为了任何目的提出的社会实验,对社会哪怕是无关紧要的“不合理的”变动都是危险的。三、比较法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应用领域1:将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进行比较,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和动物界的区别和联系。应用领域2:将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进行比较,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主要用于对西方历史的研究。比较法的缺陷: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思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只能当作同时并存的现象来表示,可能形成错误进化观念。如何克服比较法的缺陷?社会学固有的方法——历史法。四、历史法社会学的专门研究方法,最适合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从事物的先后和连续性上考察社会现象和状态的方法,注重事物发展过程。历史法本质也是一种比较法,区别于一般的相对现有事物的横向和共时性比较,历史法是相对过去事物的纵向和历时性比较。历史法的理论指导:人类智力和社会发展三阶段论。对孔德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评述孔德社会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充分体现其要把社会学建设成一门实证科学的思想和努力。大胆突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界限,明确提出社会科学可以且应当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为社会学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形成一门具体科学奠定了基础。直至今天,这些方法仍在使用。第六节

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思想的最大败笔——深感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哀,批判但不反对,社会病态现象源于社会道德的缺失和控制力不足。社会改建的施政纲领——强调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一、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当孔德从研究社会秩序、社会进步转向政治领域,开始创立其实证政治纲领时,彻底暴露出了他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一部著作(《实证哲学教程》)把哲学从科学中逐出,另一部著作(《实证政治体系》)把哲学变成了宗教,彻底的和完全的宗教。”孔德自我标榜《实证政治体系》改变了哲学的使命和作用,由以往的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信仰和教条,把哲学融化成了宗教,且和已往的宗教不同,它是完全的、彻底的、不拘泥于某一民族和地区的整个人类和全世界的宗教。实证主义哲学变成了人类的信仰和宗教——人道教。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应当各安其位,忠于职守,这样就不会再有阶级斗争和尖锐的社会冲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不主张采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要通过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作用,实现社会进步和改造的目标。二、道德的作用社会改组不应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道德教育依赖于精神权力的建立。在精神权力管理下,普遍的道德教育将不必惧怕资本家阶级的专职行为。通过教育,富人视自己为社会资本的道义保护者。只有新的社会道德才是唯一能够解决现代工业社会问题的可靠力量。社会改建的理论基础:个性三分法即情感、行动和智力。三种社会力量:一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表现为财富的物质力量;二是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表现为观念的智力力量;三是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表现为命令与服从的道义力量。社会改建的最大困难是对这三种力量的协调和平衡。“在能够独立生存的最小城市里有三个阶级:牧师,他们指引我们思考;妇女,她们激发我们最高的仁爱;实际首领,他们指导我们战争和平日的生产活动。”协调这三个社会阶级的力量就是劳动群众/无产阶级(男性)。通过家庭与异性结合,通过牧师同牧师联系,通过劳动和战争与实际首领发生联系。三、牧师的特殊作用人道教牧师是实际权力的持有者,是孔德这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牧师是社会的科学领导者,靠自己的天才拥有渊博的知识,通晓建立实证社会所需的社会学原则而被推选出来。牧师的任务是教育: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用其勇敢、正义和智慧影响人们,使社会更美。人道教:劝人摈弃自私心理、利己主义,代之以利他主义和爱。主张女性崇拜,认为女性的同情心和利他主义高于男性的理智和利己主义。不尊崇任何超自然的神,和实证主义并不矛盾。人道教乌托邦西欧需要2万名人道教牧师,总头目是孔德,需要7名法国籍的主教协助工作;如果将全世界都改造成实证社会,需要49位主教;为满足宗教活动需要,教堂数量要增加,教堂数目与家庭的户数的比例应是1比1万。人道教牧师只获得象征性工资,低到足以使那些为获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不来争夺该职位。牧师的职责:领导人们学习和教育,评估每个社会成员的能力,安排适合每个人特点和能力的工作。利用劝说力量,使人们意识到义务和责任,特别是社会出现偏离常规时。讲授发展科学知识并用于指导社会。四、社会舆论(民意)的控制作用社会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和形成社会道德的重要保证。合理组织社会舆论的三个先决条件:确定社会行动的现有原则(实证主义学说);设立公认的机构,负责制定这类原则并付诸日常生活实践(人道教牧师);公众接受这些原则,并同意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些原则(社会教化)。健全民意的关键:实现“哲学家和无产者的牢固联盟”。五、关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完全消极服从社会进化规律。社会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