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gy_第1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gy_第2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gy_第3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gy_第4页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g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进步,井田制开始瓦解战乱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经济: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最终归纳:历史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经济)②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政治)③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文化)“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兵家等。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等就是关于孟子的故事。孟子孟子有哪些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仁政学说“为政以德”继承、发展“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1、主张实行王道。2、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道和霸道: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积极: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消极: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策略(一)仁政内容(二)仁政评价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仁义礼智根于心”。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正因为人性本善,故要采用“仁政”,要用怜爱之心,宽容之心对待别人。孟子的重义轻利思想-----浩然之气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重义轻利:孟子提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位列为“四书”之一。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著作有《荀子》。思想体系庞杂,被视为异端、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1)天命观: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2)人性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可以凭借后天教育由恶变善。3)治国策:主张治国应当是礼法并用,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荀子的主要思想孟子、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孟子的主张与荀子的主张有何不同?谁更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为什么?代表人物政治主张人性论其他主张历史地位孟子荀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礼法并施性善论舍生取义,先义后利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亚圣”,传统文化儒家异端哲学思考三峡大坝这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二墨子和墨家

墨子有哪些思想?二、墨子和墨家1、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墨子的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主张“尚贤”政治思想(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问题:从哪里看出他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3、墨子思想的影响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思想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战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三、生命的超越——庄子和道家1、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2、庄子的主要思想(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一天夜里,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那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愉快舒适的样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是庄周。醒来后,已分不出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了,就摸摸自己挺挺躺着的身躯,分明是庄周呀!这使他很纳闷,心想:究竟是我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我庄周呢?其实蝴蝶就是庄周,庄周也就是蝴蝶呀。这段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呢?齐物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惠施很不理解,因而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哀呢?可是后来想了想,也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走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庄子认为,人生在世总是“未免乎累”,因为有才者要被社会强制征用,无才者又要被社会无情抛弃,在才与不才的缝隙中生活根本没有自由可言。人要自由,最好的途径就是摆脱周围的世界,从而摆脱诸如是非、得失、生死等各种矛盾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安宁。上述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逍遥”的人生观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为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地回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怎样才能“逍遥游”呢?无所恃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无所恃”秦始皇佩服的“韩非子”法家和韩非子1、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他到楚国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回到韩国,眼见国势衰弱,向韩王建议通过改革,增强国力,可是韩王不信任他,于是他写了很多著作,希望韩王改变主意.秦王读过韩非的著作,佩服得很。秦王的宰相——李斯告诉秦王韩非正是他的同窗师弟。于是秦王为取韩非,攻打韩国。秦王十分赞赏韩非的理论,但这却惹来李斯的妒忌。李斯向秦王上奏,诬告韩非居心不良,秦王误信小人谗言,命令把韩非关进天牢。公元前233年,李斯命人送毒酒逼死韩非。当秦王发现自己信错小人时,已后悔莫及。于是,秦王引用韩非的法家主张,终于统一七国,可惜他实施法家法理太过苛刻,导致君逼民反。十五年后,秦朝被汉高祖刘邦推翻。

请思考:什么是法、术、势?“法”是指官府制定的法律。

“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也就是权术。“势”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权威为前提。2.韩非子的思想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2)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3、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战国——秦,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孙膑都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广泛吸收法家等思想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要创造有利形势,要重视人的作用。孙膑和兵家百家争鸣的影响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家思想: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孙子兵法》

孙武所著。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29种文字。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其最高境界为:“不战而驱人之兵”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阴谋诡计大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如何遏制上课讲话的行为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膑无为、逍遥仁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兼爱、非攻懂得战争的规律严刑峻法连连看1.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课堂练习2.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B.制天命而用之C.民贵君轻D.主张舍生取义B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性本恶B.礼法并施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D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A、孔子和老子B、孟子和荀子C、荀子和庄子D、荀子和韩非子C5.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C6、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老子和孔子D、荀子和墨子7.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D8.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子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引D、战国以后其思想继续倍受人们重视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9.“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 B.社会变革C.学术交流 D.思想解放运动D11.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D.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0.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A.荀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C生死皆逍遥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也”,即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天地不大于人,人也不大于天地。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违背自然做事,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