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2课时)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2课时)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2课时)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2课时)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件03 教学课件-项脊轩志(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课时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①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沉怀念。②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加以表述。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深入探究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过渡句,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和可悲的事。喜:①修葺南阁子;②祖母关心与鼓励“我”;③母亲慈爱;④夫妻情深。悲:①老屋破旧;②伯父、叔父们分家;③母亲去世;④作者功名未就;⑤妻子亡故;⑥项脊轩失火。3.作者笔下的小轩与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在本文中,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沉郁的内心伤痛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项脊轩这条明线将人、事、景都串联起来,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来表现作者的悲喜之情。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第一,小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二,小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败。第三,修葺小轩,反映了作者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出他的不得志;小轩是他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此文处处写小轩,实际上处处在写作者的感情,小轩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作者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4.

《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以下部分是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想一想,作者补写的这两段有什么作用,与前文相比,最后一段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①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以及后来妻死室坏带给自己的伤痛,于是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寄托寂寥之感。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衬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等一组时间短语,更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感慨。②文末写亡妻手植的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的共鸣。5.最后两段是作者在多年之后补记的,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觉得呢?请陈述理由。不可以删去。写这部分“补记”,作者并不是为了使文章完美,而是为了抒发对亡妻的怀念。因原文写了对祖母、母亲的怀念,那么若干年后把亡妻也写到里面,是情之必然,顺理成章。然而,客观上讲,加上了“补记”部分,才使《项脊轩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前面交代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怀念亲人的伤感,二是读书做官的志向,很明显言志重于抒情。现在加上“补记”,像在天平上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使文章向着记人抒情的方向倾斜了。在读者心中,《项脊轩志》记述作者发愤苦读、成就功名的心志淡化了,而文中所写的对祖母、对母亲、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却使人深深感动。而且补记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作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与家庭生活琐事展开的,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因而不可删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色的词。①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②大母过余曰过:③其制稍异于前制:④吾妻来归归:⑤以手阖门阖:答案:①美好的景致②看望③形制,规制④女子出嫁⑤关闭课堂训练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⑤常在床蓐⑥乃瞻衡宇⑦四十有四⑧景翳翳以将入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②③⑦⑧

D.③⑤⑥⑨答案:C解析:②“闵”同“悯”,忧患、凶丧。③“零丁”同“伶仃”,孤独的样子。⑤“蓐”同“褥”,草垫子。⑥“衡”同“横”,横木。⑦“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⑧“景”同“影”,日光。3.下列句中加色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臣侍汤药②举臣秀才③庶刘侥幸④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⑤臣欲奉诏奔驰⑥吾从板外相为应答⑦则告诉不许⑧岂敢盘桓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⑨C.②⑤⑦⑨

D.①④⑦⑧答案:C

解析:解析:古今异义词:①“汤药”,古义:饮汤服药。今义:汤剂的通称。②“秀才”,古义: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④“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⑤“奔驰”,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车、马等)迅速地跑。⑦“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⑨“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古今义相同的词:③“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⑥“应答”,回答。⑧“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客逾庖而宴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室西连于中闺C.谨拜表以闻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儿之成,则可待乎答案:C

解析: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于:介词,比/介词,和。C.以:连词,表目的,来。D.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下列句中加色词词类活用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则刘病日笃内外多置小门墙B.臣具以表闻德合一君C.猥以微贱

长余佩之陆离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借书满架答案:C

解析:解析:A.均为名词作状语。日,一天天地;内外,在里面,在外面。B.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知道;合,使……满意。C.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D.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远,远离;满,装满。6.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与例句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刘夙婴疾病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明月半墙B.则告诉不许轩凡四遭火,得不焚C.急于星火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B

解析:例句为被动句。A.判断句/省略句;B.两句均为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B.“秀才”,原指优秀之才,始见于《管子·小匡》;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唐宋间凡应科举者皆称秀才;后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C.“先妣”,过世的母亲。古时称已去世的母亲为“妣”,称已去世的父亲为“考”。成语“如丧考妣”中“考妣”就是此意。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以指代成童,可以学习各种技艺了。“束发”与“及笄”都指15岁。答案:B

解析:“汉时与孝廉并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名”错,汉代并无科举考试。正确说法为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目名”。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答案: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