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心理探秘_第1页
死亡心理探秘_第2页
死亡心理探秘_第3页
死亡心理探秘_第4页
死亡心理探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死亡心理的研究报告应用心理学3组心理测验

你对死亡的态度如何有一条没有桥的小河,如果是你,你会把桥建在哪儿呢?这道题目可以测出你怎样看待死亡。

1.水流平缓处

2.水流较缓处

3.水流较急处

4.水流湍急处1.选“水流平缓处”

你对人生有强烈的生存意志。你认为自己想做的事还象山一样的多,但因你认为自己不会死,做起事来总嫌太过卤莽,不过像你这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人,相信连死神也不会想要靠近你的。

2.选“水流较缓处”

你对求生存的意志力也十分充足,而且对于死亡的关键很单薄,你是否还未曾面临过亲人或朋友的死?因此你对于死这字眼的联想,也只是鬼而已,当你身旁出现死亡时,你会突然被一股恐惧感侵袭,对人生愈发执着。

3.选“水流较急处”

你是偶尔会认真思考死亡的人,即使想到死亡,也还不至于会联想到自己也会死掉的实质感,一旦听到有关名人突然自杀,战争的死亡,杀人事件等新闻时,就会变的有点好奇在意。此外,也曾在不自觉中想过自己到底会活到什么时候,你的一切思考都算是很正常的。

4.选“水流湍急处”

你觉得死亡就离你不远了。你要不是对人生没有信心与希望,就是比别人加倍的执着。你是不是曾受到亲人或朋友死亡的打击,曾认真的研究过死亡?而且你应该相当相信神灵的存在。若当你的身或心濒临死亡的境界时,就真正是危险的状态了!

2002年底,当广东仍是万树尽绿、鲜花竞放的时节,佛山市唐先生的怪病,拉开了这场让全国骚动、全球注目的惊恐短剧的序幕。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下子,整个广州都谈“非”色变;加之有人散布白醋、板蓝根能防病的并不科学的说法,导致广州一度出现哄抢白醋和板蓝根的闹剧。临,是明星绊闻;人们的谈话内容无不与“非典”有关,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称之“惊恐效应”。所谓“惊恐效应”,即指一突发性负面事件

带来的大面积的、众多人的惊吓与恐慌。一、从“非典”引起的死亡恐惧说起人们往往对“死了多少人”比较敏感且印象深,而对“治愈多少人”不太经意。这就形成一个负面的自我暗示:“嗨,又死了这么多!”其实全国才死了几百人。而尽管全世界每天有1.5万人死于艾滋病,但由于感染“非典”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人们的内心深处,对其怀有强烈的死亡恐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基本步人小康,注重生活质量,注重寿命,于是对“死亡”更加敏感。“非典”带来的惊恐,说到底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怖。尽管“非典”带来的死亡的几率非常之小。这就涉及我们如何认识死亡,如何面对死亡,这个深奥莫测的大课题了。原苏联学者弗罗洛夫在《人的展望》一书中说:“任何一种哲学体系,如果它不能诚实、客观地回答与死有关的问题,它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体系。”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说:“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死亡问题。”死亡这个阴影,抑或是希冀,自始至终地紧紧伴随着有意识的常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持不同

的信仰,时刻自问:“我会死吗?”“我何时会死?”“我死后有无灵魂?”“我死了,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二、你惧怕死吗?许多世纪以来,我们都沿袭传统的“死亡”定义,即以心跳与呼吸的停止作为判别死亡的依据。这个死亡的判定标准,把许多实际上未死的人埋人了坟墓。器官移植的普及化,迫使人们无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对死亡都要作新的、科学的定义。现在,世界上从医学上承认“脑死亡”为死亡标准的已有35个国家,然而从法律上承认这一标准的仅有美国、瑞典等14个国家,很多发达国家也仍坚持传统的“循环标准”(即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标准),如法国、德国、奥地利等。中国至今仍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死亡概念,脑死亡的标准虽为医学界广泛接受,但尚未有法律条文的认可。印第安人便不怕死,因为他们深信死后有永存的灵魂,甚至可入“天堂”。他们认为在抗击西班牙殖民主义战争中死亡的兵士,都是由造物主挑选去到天堂陪伴造物主的。这些死难的将士们,最终解脱了人世间的烦恼,过上了世上所没有的自由生活。印第安的阿兹克族的人甚至坚信人死之后不仅有亡魂,而且这些亡魂可以定期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生活。中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认为这个世界就是由一半活人和一半死人组成的,他们之间可以来往和通信。

北极圈里的因纽特人也相信神灵和生死轮回说,他们认为一切生命虽然肉体都要死亡,但一切又都可转世复活。所以,他们常用部落里新死去的人的名字为初生儿命名。三、灵与肉的奥妙关系如何将记忆甚至连同“自我”一并从捐献者脑中移植到接受者脑中,这是个令人神往的课题。对此,学者们又提出了种种异想天开的设想。有人说,在不久的将来,可将人造生物电脑移植到人的脑中,这可使盲人复明,使瘫痪者丢拐迅跑;载有精确、复杂的生物芯片植入婴儿脑中,可使婴儿立即获得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生物电脑难以完全摆脱机械性而达到生命化的新陈代谢,从这点上看,创造生物人,或移植“自我”是多么困难和遥远。当然,这与“克隆”人的概念完全不同。

人类不要陷人单纯的唯我主义,不要钻在使自我无限延续(甚至生怕改变了自我)的牛角尖里,而要把视野放开到大自然。做到这点,就是超越死亡的重要一步。

当然,人人都想延续自我,扩充自我,这就要延续自我的载体―躯体。于是,延长寿命成为人类十分关注的又一命题。四、“自我意识”可否移植或复制超过100岁是不多见的长寿者。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百岁老人有3384人,第二次普查为3765人。1953年普查时发现155岁的老人;1981年普查时发现有120~130岁的老人36名,最高年龄为130岁。寿命超过180岁尤其罕见。据说世界上仅有3人。英国的弗姆·卡恩活到207岁,经历了英国的12个王朝。日本的万都,1795年,他被宰相召去东京,已达194岁的高龄。奇怪的是他一家皆长寿,其妻当时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据调查,世界有三大长寿地带,一个是巴基斯坦的芬札,一个是俄罗斯的高加索,另一个是南美厄瓜多尔的毕路卡邦巴。五、如何评价寿命追求陌生是提高感觉寿命的最佳手段。所谓“追求陌生”,即是追求新奇、多变的事物,即是活动,提高变动频率。当然,这里所指的“事物”与“变动”,是属良性和部分中性的体验刺激。追求陌生,包括环境陌生、交往陌生和境遇陌生。日本与美国是自杀风气最盛的两个国家,当然,美国人口多,所以每年自杀人数的绝对数字高于日本。但若按平均人数计算,则日本遥遥领先,单1988年,日本就有2.446万人自杀,平均每10万人有38人自杀!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警察厅的1989年《自杀白皮书》公布说,仅6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者就有6358人,占自杀人数的28,3%。与此同时,青少年自杀人数也有上升。1985年不足19岁的自杀者达557人。值得指出的是,在日本女歌星冈田有希子1986年4月跳楼自杀后,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数十名青少年效仿她自杀身亡。1986年4月份,19岁以下的青少年竟有80多人效仿冈田有希子自杀。2个月内计有114名少男少女仿效她自杀。无独有偶,2003年3月香港著名影视明星张国荣跳楼自杀,也同样引起了“连锁反应”……六、从冈田有希子的阴魂扩散看自杀1.自杀的内源——心理因素从心理学角度,习惯将自杀分为心理解脱型、心理满足型和混合型三大类。从自杀的动力角度分析,又可把自杀心理类型分为冲动

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两种。2.自杀的外源——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其中社会环境是主要的,它包括婚恋家庭、外部交往、生活条件、民族风习、社会形势、社会支持、学习模仿等。自杀手段很多,国外有专门介绍自杀的书籍。欧美以自

我饮弹、服安眠药为主;中国则以服农药占首位,次为自隘、投水、高坠。

研究自杀地点的选择有助于对自杀心理研究和自杀的防范。高坠自杀者总爱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特别是能居高临下的景

点。这表明自杀者需求一种美好的归属环境,能超脱人世,

补偿己身的痛苦。在中山陵灵谷塔的自杀者,显然又添加了

对孙中山的祟敬和对陵墓的欣羡。防止消极自杀建议:1.拓开人生2.鉴定预测3.社会支持安乐死是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摆脱或减轻死前痛苦的死亡。又可称为“仁慈死亡”。现代文明人多能接受安乐死的概念,但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到目前,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仅有十多个国家从医学上承认安乐死,也只有十多个国家在法律上也予以承认,尚有90%的国家和地区仍按传统的伦理观念对待安乐死。为什么安乐死的推行如此缓慢沉重?“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menthanasia,意思是“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与汉语的“善终”极为接近。中国的“含笑而亡”,“红白皆喜事”都有对安乐死的赞美的含义。安乐死包括三个类型:被动安乐死,协助安乐死,仁慈杀害七、愿人人都在逸乐中步入天国真正被拥人死神的怀抱,人人只有一次机会。在将死的那段时期,人都想些什么?这是足可从遗言、遗嘱、遗书乃至自挽对联,临终的日记、对话中窥知的。然而,临死的那一瞬间的感受到底如何?这就是相当奥妙、难度较大的课题了。不管是活到207岁、经历了十二个王朝的英国的卡恩,

还是世代长寿、194岁还被宰相召见的日本的万都,抑或是活到290岁的中国高僧慧昭;也不管这些是传闻还是实情,人都难免一死。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死的形式千变万化,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无疾而终(所占比例最小),疾患而死(占90%~95%),外力死亡,自杀。八、死前的不同心态和感受人在行将就木之际,一般地说来,都图个安详。强盗在被斩首时,还乞求刽子手砍得“痛快”些。这种追求安详的心理,还伴着对生的留恋,对世上的青山绿水、阳光鲜花、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并喜欢以善与美的眼光召唤万物,领略万物,这正是教徒们在临死前由衷地宽恕别人并诚恳地赎罪的心理基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并非尽然。拿破仑是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临死前,在持续高烧中他还不时叫喊:“法国―最好的军队!全军的统帅,约瑟芬!”濒死时,居然从床上跳起,企图枪杀看守。他杀是攻击对象指向他人的最高形式,而自杀则为攻击对象指向自身的最高形式。他杀过程的六个心理阶段:受挫,敌对,激化,酝酿,导火,行动。杀手的心理支配因素:财利杀,奸情杀,气怨杀。被杀是比病痛死更为紧张、恐怖和痛苦的死亡,是安乐死的另一极端——恐怖死、痛苦死。当然,规定时日的刑杀对被杀囚犯说来,就更紧张、恐怖了。九、形形色色的他杀与死亡形态中国的刑杀种类最多,有史可查的便有数十种之多。仅秦始皇就制定刑杀手段50多种。最残酷的是凿顶(用利器凿头顶)、抽肋(抽去腋下到腰上的部分肋)、焚刑(火烧)、凌迟(先断肢,再断喉)、辕刑(五马分尸)、车裂、腰斩等。还有炮烙(铜柱烧红,令人走其上)、袅首(斩首而悬挂起来)、殊死(斩首)、弃市(杀后尸体扔市上)、戮尸(死后再戮其尸)、镬huo烹(锅煮)、囊朴、绞等。民国时期又有冻死、饿死、活埋、分尸、电死等刑死法。刑死的等级以三个标准制订,一是死的速度。速度快,则轻;速度慢,也即让被刑杀者“活受罪”为重。二是死后尸体完整度,封建时代讲究尸体完整,所以分尸、戮尸、腰斩、大辟等较绞死为重。三是尸体的暴露面,弃市、袅首为示众性刑杀,为重。法国的断头台共使用过4600次。过去绞刑皆为公开进行,看热闹的人成千上万。人们之所以争先恐后地看刑杀,主要是好奇心理的驱使。在所有好奇的刺激源中,恐怖是强烈的,所以争看刑杀比争看侏儒和联体人更踊跃。大约是公开刑杀的凶残情景损害公民的心灵,有背于人道主义,1939年,法国政府才决定取消公开处决死囚的做法。之后,即使不公开处死的人也大为减少,2O世纪70年代内,仅6名犯人被处死,最后一位上断头台的是谋杀犯杰安杜比,那是1977年9月。法国断头台上的刽子手是终生职业,比如刽子手安特利奥帕里克一生就斩过370个人的头,79岁才退休。这类刽子手对杀人一事已习以为常,绝无恐俱感,因每杀一人有巨额奖金,所以盼望杀人。有的还养成职业习惯,不管见什么人,便本能地看其颈椎节,看如何下刀。何以亲人亡故会带来悲哀,这悲哀的渊源何在?如何解脱亲友亡故的悲哀?减少或避免亲友死亡给自身带来的心理危害及寿命缩短,当然主要靠自我健康心理体系的形成,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体系应具备6个特征:(1)自我评估准确;(2)自信自尊;(3)人际谐和;(4)独立、合作性强;(5)战胜挫折;(6)弹性性格(不固执,能适应)。十、解脱亲友亡故的悲哀

居丧者重丧厚葬复礼的心理因素无非是6点:

(l)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好;

(2)让死者保佑、庇护活者;

(3)对死者生前照顾未详的负疚,补偿心理;

(4)显示自己的孝道、厚道和重礼;

(5)显示自己的地位及富裕、满足虚荣;

(6)通过丧葬,捞取钱财或取得遗产。对尸体的处理样式,反映着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不同信仰、不同的习俗和不同的文明程度。

地球人的尸体处理样式,无外乎是:(l)土葬;(2)火葬;(3)水葬;(4)冰葬;(5)木葬;(6)树葬;(7)台葬;(8)路葬;(9)天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