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的相平衡图第二章冶金熔体的相平衡图2.1三元系相图基础知识2.1.1相律及二元系相图回顾一、相律•描述平衡体系中独立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关系f=c–Φ+2•对于常压下的冶金熔体体系,可以忽略气相的影响f=c–Φ+1•独立组元数c与体系中物质种类数N、独立化学反应数R和限制条件数S的关系:c=N–R–S二、二元系相图的基本类型(1/3)(1)有一个低共熔点型(2)生成一个二元一致熔融化合物型(3)有一个化合物在固相分解型(4)生成一个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型(5)有转熔反应的有限固溶体型(6)有液相分层、固相晶型转变及偏晶反应型(7)形成连续固溶体型(8)有最高点的连续固溶体型(9)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型三、熔体冷却过程分析2.1.2三元系的组成表示法•对于三元熔体体系:f=c–Φ+1=4–Φ•三元凝聚体系的自由度数最多为3元的浓度。•要完整地表示三元系的状态,必须采用三维空间图形。•示温度。一、浓度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法→等边三角形表示法1、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法•用纵轴表示组元A的浓度,横轴表示组元B的浓度,两轴均分为100等分。•组元C的含量→计算法:C%=100–A%–B%→图解法:过M点作斜边的平行线交AC、BC边于m2、m1;线段Am2或Bm1的长度表示组元C的含量。•→优点:可以用普通直角坐标纸作图→缺点:坐标原点所表示组元的含量的读取欠方便2、等边三角形表示法•性质:→吉布斯浓度三角形→罗策布浓度三角形•→优点: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三个组元的百分含量→缺点:必须用等边三角形坐标纸3、双线法确定体系的组成二、浓度三角形的性质1、等含量规则→在浓度三角形△ABC中平行于三角形某一边的任一直线上,其所有体系点中对应顶点组元的浓度相等。如图:→KK'线上诸物系点中组元C的含量均为c%2、等比例规则→由浓度三角形中任一顶点向对边引一射线,则射线上所有各点含三角形其余二顶点所表示的组元的数量比例均相等。如图:→b1/c1=b2/c2=b3/c3=…=常数3、背向规则→在浓度三角形△ABC中,假定当物系点P冷却至初晶温度(即AAP的延长线ALA的方向变化。4、直线规则→两个原始体系MN完全混合为一个新体系P时,P的组成点必定在MN连线上,且必介于M、N二点之间。→反之,当一个体系P分解成为两个不同组成的体系M、N时,则M、N、P三点也必然处于一条直线上,且M、N两体系的组成点分居于P组成点的两侧。5、杠杆规则→当两个体系MN混合成为一个新体系PP与组成点M、N的距离与体系M、N的数量成反比。即:→杠杆规则同样适用于一个体系P分解为两个新体系MN的情形。6、重心原理→三个原始体系M、N、Q完全混合为一个新体系P时,P点必定在以M、N、Q为顶点的三角形之内,且处于M、N、Q三重物组成的(物理)重心。(通常不是几何重心!)重心位置的确定:→计算法:质量守恒原理→作图法:两次应用杠杆规则。利用重心原理确定物系P的化学组成→假定M、N和Q的质量分别为2kg、3kg和5kg,则新物系P的质量WP为:WP=2+3+5=10kg→P点在浓度三角形中的位置可以两次运用杠杆规则来确定。假定先由M与N构成一中间物系S,则S的重质量WS为:WS=2+3=5kg→S点必在MN由如下关系确定:NS/SM=WM/WN=2/3→再由S与Q构成物系P,其质量WP为:WP=WS+WQ=5+5=10kg→而且P点必在SQ连线上,且满足以下数量关系:SP/PQ=WQ/WS=5/5→当总体系(重心)P的重量和组成已知,由体系P分解出的三个体系M1、M2M3的组成也已知时,则可以应用杠杆规则求出M1、M2、M3三个体系的重量:7、交叉位规则→新体系点P在起始混合物MNQ三角形之外,在一条边的外侧。WP+WQ=WSWM+WN=WSWP+WQ=WM+WNWP=(WM+WN)–WQ→为了获得PM和N的混合物中取出Q→反之,P组成必须加入Q组成,才能分解为M和N组成。8、共轭位规则→P点在三角形MNQ之外,且位于三角形顶点的外侧,即Q点位于三角形MNP之内。WQ=WM+WN+WPWP=WQ-(WM+WN)→为了获得P组成的混合物,需从Q组成取出M和N组成;→当P分解时,需要加入M和N,才能得到Q组成。2.1.3三元系相图的表示法•立体相图•平面投影图•等温截面图一、立体相图——简单三元低共熔体系→用三方棱柱体表示——的纵坐标表示温度。→体系的特点——A、B、C在液态时完全互溶,而在固态时完全不互溶、形成机械混合物,三个组元只形成一个低共熔体。1、液相面→三个液相面或初晶面——ae1ee3a、be1ee2b和ce2ee3c→三元立体状态图中的液相面是由二元系中的液相线发展而来的ae1ee3a液相面源于A组分在A?B二元中的液相线ae1和在A-C二元中的液相线ae3。→液相面本质上是一个饱和曲面A的三元熔体冷却到ae1ee3a液相面上的温度时,即开始对A饱和,析出A的晶体,L→A。→液相面代表了一种两相平衡状态液相面上体系的自由度为f=3-2+1=2。→在三个液相面上部的空间是熔体的单相区,在此空间区域内体系的自由度为f=3-1+1=3。2、界线→界线——三个液相面彼此相交得到的三条空间曲线e1e、e2e及e3e→界线上的液相同时被两种晶相所饱和,本质上是一条饱和曲线线e1e上任一点的液相对组分A和B同时饱和,冷却时同时析出晶体A和B:L→A+B界线e1e又被称作组分A和B的低共熔线。→界线代表了体系的三相平衡状态在界线上体系的自由度为f=3-3+1=1→界线e2e是组分B和C的低共熔线:L→B+C界线e3e为组分C和A的低共熔线:L→C+A3、无变点→e点是三条界线(或三个液相面)的交点,称为三元无变点或三元零变点。→在e点,体系处于四相平衡状态,即一个液相与三个固相平衡共存,体系的自由度为f=3-4+1=0→e点的液相同时对A、B、C三个组分饱和冷却时将同时析出A、B、C三种晶体,L→A+B+Ce点亦被称作该体系的三元低共熔点。三元系相图中自由度数和相数f=c–Φ+1=4–Φ单液相区液相面界线无变点平衡相数1234自由度数32104、空间区域→单相区:在三个液相面上部的空间;f=3-1+1=3。→固相区:在固相面(通过三元低共熔点e、平行于浓度三角形底面的平面)以下的空间区域;f=3。→结晶空间(或结晶区):在液相面与固相面之间的区域,为液相与固相平衡共存的空间。结晶空间在简单三元低共熔体系内,液相面和固相面之间所围的空间是由六个不同的结晶空间所构成,而不是一个整体。(1)一次结晶空间→三个一次结晶空间是液相与一个晶相两相共存的空间区域,分别是:L+A,L+B、L+C。→每个一次结晶空间由五块曲面围成。(2)二次结晶空间→三个二次结晶空间是液相与两个晶相三相平衡共存的空间区域,分别是:L+A+B,L+B+C、L+C+A。→每个二次结晶空间由四个面围成。→二次结晶空间实质上是一系列不同等温面上的结线三角形由上而下叠合而成;温度愈低,三角形愈大。二、平面投影图(三元相图,三元熔度图)→等温截面立体相图中平行于浓度三角形底边、与立体相图的液相面相截的平面。→空间等温线等温截面与立体相图的液相面相截所得的截线;→等温线空间等温线在浓度三角形中的投影;或:熔化温度相等的组成点的联线。→体系中所有组元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的初晶面;或:组元及其化合物数目之和等于初晶面的数目(固相已分解,或仅在熔体中才存在的物质除外)。→在浓度三角形中一致熔融化合物的组成点都落在自己为初晶面之内;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组成点都落在自己的初晶面之外。→在浓度三角形中,等温线密集部分表示立体相图中液相面陡度较大,即温度变化较大;等温线稀疏部分表示液相面较平坦,即温度随组成的变化较和缓。三、等温截面图→等温截面图在某一定温度下的等温平面与立体相图相截,所得截面在浓度三角形上的投影。→用途反映了体系在指定温度下所处的相态以及组成改变时体系相态的变化。→液相区由等温线及浓度三角形的边围成的区域→二相区扇形区域→三相区三角形区域等温截面图(1/4)等温截面图(2/4)等温截面图(3/4)等温截面图(4/4)从平面投影图绘制等温截面图步骤:→将平面投影图中给定温度以外的等温线、温度高于给定温度的部分界线(fe1)去掉→f相连接,形成结线三角形(BfC)→去掉余下的界线(Ef,Ee2,Ee3)→在液–固两相区画出一系列结线→标出各相区的平衡物相→用“边界规则”检查所绘制的等温截面图2.1.4三元系相图的基本类型2.1.4.1简单低共熔型三元系相图1、简单低共熔型三元系的特点•三个组分各自从液相分别析晶•不形成固溶体•不生成化合物•无液相无分层现象2、熔体M的冷却过程(1)用文字描述•在t2温度以上,体系中只有一个液相,液相组成点与原始体系组成点重合。•当温度降至t2时,体系点到达组分B的液相面,进一步冷却则会析出B晶体,LE→B。•BM连线延长线、向着离开B点的方向变化。•B可以确定液相点的位置以及析出的B晶体的相对量。•例如,当体系温度降低至t3时,液相组成到达a点;根据杠杆规则,析出的B晶体的量与原始熔体的质量存在如下关系。•当液相点到达E2E界线上的gL→B+C。•E2E向三元低共熔点E的方向变化;固相点将离开B点沿着BC连线移动。•可以利用杠杆规则确定液相点和固相点的位置以及析出的B、C混合晶体的相对量。•例如,液相组成到达b点时,根据直线规则,固相组成位于k点;而析出的B、C混合晶体的量可由杠杆规则确定:•当体系冷却到低共熔温度TEE系中将发生三元低共熔反应:LE→B+C+A,体系进入四相平衡状态,f=0→体系温度保持不变→液相点则保持在E点不变。•固相点则到达qEMq三点必在同一条等温的直线上。•q照直线规则,固相点必定沿着直线qME向M点推进。•可以根据杠杆规则确定此等温析晶过程中固相点的位置以及析出的B、C、A混合晶体的质量。•nBCA混合晶体的质量为:•随着E至液相完全消失→此时固相点与原始熔体组成点M程结束,体系重新获得一个自由度,系统温度又可继续下降。•最后得到的结晶产物为晶相A、B和C。(2)用冷却曲线表示•见图2–15(3)列表表示•见相关参考书(4)用析晶过程中液相点和液相点位置的变化表示•小结•变的。•必须处于一条直线上。•成点的位置。•利用杠杆规则,可以计算出某一温度下体系中的液相量和固相量。2.1.4.2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1、生成一个二元一致熔融化合物2、生成两个二元一致熔融化合物•两种可能的连线方案:→连接DF和AFA?B?FA-F-D和C-D-F三个子三元系;→作DF和DBA-B-DB-F-D和C-D-F三个子三元系。•连线(Alkemade线)的定义→在三元相图中,连线指的是连接与界线上的液相平衡的两个固相组成点的直线。→例如CD、AD、BD均为连线•在三元相图中,每一条界线都有与之相应的连线。→不相邻初晶区的组成点不应连成直线。→连线不能互相相交。•12线DB相应的界线。•DF和AF两条连线将原始三角形ABC划分成ABF、AFD和CDF三个子三角形。•三个子三元系都属于简单低共熔型三元系E1、E2、E3分别是子三角形ABF、AFD、CDF的无变点。••无变点(低共熔点)结束析晶。•判断界线上的温度走向——连线规则→连线规则(Alkemade规则,温度最高点规则)让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其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连线上的温度最低点。→界线上温度降低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向低共熔点。→元低共熔点;三元低共熔点。→三元低共熔点是所划分的独立三角形中温度的最低点。3、生成一个三元一致熔融化合物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三元系中熔体的冷却过程分析•将该三元系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简单子三元系。•该三元系中任一熔体m的冷却过程分析→确定m位于哪个简单三元系内,→按照简单三元系中熔体冷却过程的分析方法确定其析晶路程。2.1.4.3生成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1、生成一个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体系特点•A、B两组分间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D。•D的组成点不在其初晶区范围内。原因:在A→B二元相图中,D的组成点不在与D平衡的液相线组成范围内。•判断化合物性质的规则→化合物的组成点在其初晶区之内——一致熔融化合物→化合物的组成点在其初晶区之外——不一致熔融化合物•连线CD不代表一个真正的二元系,不能将A-B-C三元系划分成两个子三元系。•界线elE由二元低共熔点e1发展而来→低共熔线。L=A+D•界线pP由二元转熔点p发展而来→转熔线。体系冷却时此界线上的液相将回吸晶体B而析出晶体D:L+B=D三元系中有低共熔和转熔两种不同性质的界线。•判定界线性质的一般方法——切线规则→切线规则过界线上任一点作切线,与其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如果交点在连线上,则此界线在该处具有低共熔性质。→在转熔反应中,被回吸(转熔)的是远离交点的晶相。→如果某一条切线与连线的交点恰好与一晶相组成点重合,则界线的性质在交点处发生转变。→转熔线上温度降低的方向。液相在结晶瞬间所析出的固相成分分界线上任意一点晶瞬间析出的固相与两固相成分点的连线的交点来表示。•无变点E位于由A、B、C三个晶相组成点所连成的子三角形ACD之内——E点为三元低共熔点,即:LE=A+C+D•P点位于相应的子三角形BCD的交叉位上——P点是三元转熔点:LP+B=C+D三元系中的无变点有低共熔和转熔不同的两种性质。•判定无变点性质的一般方法——重心规则→重心规则由与该无变点液相平衡的三个晶相组成点连成的。→无变点位于其所对应的子三角形之内——三元低共熔点;低共熔点一定是析晶过程的终点。→无变点位于其所对应的子三角形之外——三元转熔点。子三角形之内而定。小结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化合物组成点与其初晶区的相对位置。无变点的性质取决于无变点与其相应的子三角形的相对位置。界线的性质与各相成分点的相对位置和界线的形状有关,与化合物的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生成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体系,不一定出现转熔线与三元转熔点;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体系,也不一定出现低共熔线与三元低共熔点。2、生成一个三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2.1.4.4熔体冷却过程分析实例1、熔体1的析晶过程分析•熔体1的组成点处于B的初晶区内当熔体1冷却到其初晶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B。•熔体1的组成点位于子三角形△BCD之内熔体1的析晶过程在与子三角形△BCD对应的无变点P结束,析晶产物为晶体B、C和D。•熔体1的冷却结晶过程可用液相点与固相点的变化表示为:2、熔体2的析晶过程分析•熔体2的组成点亦处于B的初晶区内当熔体2冷却到其初晶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B。•熔体2的组成点位于子三角形△ACD之内熔体2的析晶过程在与子三角形△ACD对应的无变点E束,析晶产物为晶体A、C和D。•熔体2的冷却结晶过程用液相点与固相点的变化表示为: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的子三角形之三个顶点所表示的物质为该熔体冷却结晶过程的最终产物;•与此子三角形相对应的三元无变点是熔体冷却结晶过程的终点。•可利用此规则验证冷却结晶过程分析的正确性。3、熔体5的析晶过程分析•熔体5的组成点亦处于B的初晶区内当熔体5冷却到其初晶温度时,开始析出晶体B。•熔体5的组成点位于子三角形△ACD之内熔体5的析晶过程在与子三角形△ACD对应的无变点E束,析晶产物为晶体A、C和D。•熔体5的冷却结晶过程用液相点与固相点的变化表示为:2.1.4.5三元系相图分析方法小结•判断化合物的性质根据化合物的组成点是否位于其初晶区内,确定该化合物是一致熔融化合物还是不一致熔融化合物。•划分三角形将体系中与每个无变点相对应的三个组分的组成点连元系。→体系中子三角形的数目一定与三元无变点的个数相等。→只有初晶区相邻的组分的组成点才能相连,而且连线不能互相相交。•确定界线的性质根据切线规则可以判断某一界线是低共熔线还是转熔线。→结合连线规则找出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在该界线上按照温度下降的方向标上单箭头或双箭头。•判断无变点的性质根据无变点与其相对应的子三角形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该无变点的性质。→低共熔点——E→转熔点——P熔体冷却过程分析小结•根据给定熔体M的百分组成,在浓度三角形中找到M点的位置;•由M点所在的等温线,确定熔体开始结晶的温度;•由M点所在的初晶面,确定初晶组成;•按M点所在的子三角形确定熔体结晶终了的固相组成及冷却过程的终点。•守杠杆规则。•时,这两条路径首尾相连,合为一条折线。2.2熔渣的相平衡图2.2.1重要的二元熔渣系相平衡图一、CaO-SiO2二元系体系特点•体系中有四个化合物→硅酸三钙:3CaO·SiO2(C3S)——一致熔融→正硅酸钙:2CaO·SiO2(C2S)——不一致熔融→二硅酸三钙:3CaO·2SiO2(C3S2)——不一致熔融→偏硅酸钙:CaO·SiO2(CS)——一致熔融•一致熔融化合物C2S及CS将整个相图分为三个独立部分→CaO-C2S系——低共熔型含有一个在低温及高温下均会分解的化合物C3S。T<1250°C时,C3S→α'-C2S+CaO;T>1900°C时,C3S→α-C2S+CaO。→C2S-CS系——转熔型含有一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C3S2(1475℃)→CS-SiO2系——包含一液相分层的低共熔型液相分层区:SiO274~99.4%,T>1700℃。•一致熔融化合物C2S及CS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C2S比较稳定,熔化时只部分分解;→CS在熔化时则几乎完全分解。•似推断熔融态内化合物的分解程度。→若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出现尖峭高峰形,则该化合物非常稳定,甚至在熔融时也不分解;→若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比较平滑,则该化合物熔融时会部分分解;→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越平滑,该化合物熔融时的分解程度也越大。•图中水平线可分为五大类→低共熔线:3条(2065℃,1455℃,1436℃)→转熔线:1条(1475℃)→偏晶线:l条(1700℃)→固相分解线:2条(1250℃,1900℃)→6条(1470℃,1420℃,1210℃,870℃,725℃,575℃)•各种钙硅酸盐的熔化温度都很高→熔化温度不超过1600℃C的体系只局限于含32~59%CaO范围内。→超过50%CaO的体系,熔化温度急剧上升。高炉渣中CaO含量控制在35~50%之间;有色冶金炉渣CaO含量一般在15%以下。•CaO的作用→降低炉渣密度、减少重金属硫化物在炉渣中的溶解度→降低金属在炉渣中的损失。二、Al2O3-SiO2二元系历史回顾•莫来石3Al2O3·2SiO2(A3S2)是否一致熔融化合物?→当试样中含有少量碱金属杂质,或相平衡实验是在非密闭条件下进行时,A3S2为不一致熔融化合物;→A3S2为一致熔融化合物。•莫来石是否形成固溶体?→A3S2Al2O3的组成范围为71.8~77.5%Al2O3;→常以化合物A3S2的组成点表示固溶体的组成。体系特点•体系中生成一个一致熔融化合物——A3S21850℃)。A3S2将SiO2-Al2O3二元系划分成两个子二元系——SiO2-A3S2和A3S2-Al2O3。•SiO2-A3S2子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1595℃。•A3S2-Al2O3子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1840℃。→A3S2A12O3耐火材料。三、CaO-Al2O3二元系体系特点•3个一致熔融化合物将体系分解为4个独立的二元系12CaO·7Al2O3(Cl2A7)或5CaO·3Al2O3(C5A3)CaO·Al2O3(CA)CaO·2Al2O3(CA2)•2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3CaO·Al2O3(C3A)CaO·6Al2O3(CA6)•1395℃。•在CaO含量为45~52%1450~1550℃温度范围内出现液相区→配制的炉外合成渣常选择这一成分范围。四、FeO-SiO2二元系体系特点•体系中有一个一致熔融化合物2FeO·SiO2(F2S,正硅酸铁或铁橄榄石),熔点1205℃。→该化合物熔化时不稳定,分解为偏硅酸亚铁:2FeO·SiO2+SiO2=2(FeO·SiO2)△Hm>0→T<1205℃时,反应向左进行。FeO·SiO2(FS)仅存在于熔体中,不会在熔度图中出现。•F2S将FeO-SiO2二元系分成SiO2-F2S和F2S-FeO两个分二元系。•F2S-FeO分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1180℃。•SiO2-F2SSiO2一侧,当温度高于1698℃时,体系中出现一个很宽的液相分层区;此分二元系包含一个低共熔点(1175℃)。•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高价铁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附:Fe2O3含量的折算•FeOFe3O4中一部分Fe以Fe2O3形态存在;•FeO的硅酸盐熔化后易分解:3FeO=Fe2O3+Fe;•FeO容易氧化为Fe2O3;•Fe2O3由正硅酸铁(F2S)处的2.25%增高至纯FeO处的11.56%;•在作该二元系状态图时,须将Fe2O3折算为FeO:∑(%FeO)=%FeO+y(%Fe2O3)%FeO——体系中FeO(Fe2+分数);%Fe2O3——体系中Fe2O3(Fe3+量百分数);y——折算系数。•全氧折合法3FeO=Fe2O3+Fey全氧=215.55/159.7=1.35•全铁折合法2FeO+(1/2)O2=Fe2O3y全铁=143.7/159.7=0.9•通常采用全铁折合法中的低价铁很可能部分地被空气氧化为高价铁。•当SiO2含量为30%1200℃。→理论上,这样的熔化温度符合有色金属矿物的造流熔炼及还原熔炼的要求。•实际选用的炉渣中,FeO含量不宜过高。→这种熔渣的比重大,不利于渣–锍或渣–金属的分离。→随FeO→用高铁质碱性炉渣进行还原熔炼时,FeO也可能部分地被还原为金属铁,可能造成炉缸积铁。加入CaO,改善炉渣的性能。五、CaO-FeO二元系体系特点•此体系不是一个真正的二元系,而是与金属铁平衡的CaO-FeO-Fe2O3三元系相图在CaO-FeO边的投影。•体系中有一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2CaO·Fe2O3,分解温度1133℃。•2CaO·Fe2O3与FexO形成低共熔体,低共熔温度1125℃。六、CaO-Fe2O3二元系体系特点•两性氧化物Fe2O3与CaO形成一个一致熔融化合物:2CaO·Fe2O3(C2F),熔点1449℃。•2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CaO·Fe2O3(CF)和CaO·2Fe2O3(CF2)→CaO·Fe2O3:分解温度1218℃;→CaO·2Fe2O3仅在1150~1240℃范围内稳定存在。•CF和CF2的熔化温度均在1440℃以下→Fe2O3是石灰(CaO)的有效助熔剂。2.2.2CaO-Al2O3-SiO2三元系相平衡图1、CaO-Al2O3-SiO2三元系的应用•冶金炉渣→如高炉炼铁炉渣、铸钢保护渣、炉外精炼渣、锡电炉炉渣、氧化铝生产熟料•硅酸盐领域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2、CaO-Al2O3-SiO2三元系相图及其特点•该体系有10个二元化合物和2个三元化合物。•共有15个组元及与之相应的15个初晶区。•可划分为15个子三角形,对应15个无变点。其中8个低共熔点←→8个独立三角形;7个转熔点←→无对应的独立三角形。•23条二元低共熔线,5条二元转熔线。•8个二元低共熔点,5个二元转熔点。体系特点•在靠近纯SiO2附近有一个不大的液相分层区。当Al2O3含量达到3%时,液相分层区消失。•SiO2初晶区内,有一条1470℃的方石英与鳞石英之间的晶型转变线。•组成位于以三元低共熔点1和2(1170℃和1310℃围区域中的炉渣体系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高炉渣的组成通常位于此区域内。3、CaO-Al2O3-SiO2三元系的等温截面图2.2.3CaO-FeO-SiO2三元系相平衡图1、CaO-FeO-SiO2三元系的应用•有色冶金炉渣:炼铜炉渣、炼锡炉渣、炼铅炉渣•碱性炼钢炉渣:转炉渣、电炉渣2、CaO-FeO-SiO2三元系相图及其特点•存在一系列固溶体和不一致熔融化合物,FeOFe2O3或Fe3O4,测试较困难,测得的相图有一定差异。•碱性炼钢炉渣:转炉渣、电炉渣•体系内有5个二元化合物和1个三元化合物;•相图中共有9个初晶面;•有一个宽广的液相分层区;•有一个很大的正硅酸钙(C2S)初晶面;•体系内有某些系列的连续固溶体;•固相内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如化合物的分解或生成);•有两条晶型转变线:α-方石英←→α-鳞石英α-C2S←→β-C2S相图特点•体系中共有4个一致熔融化合物和2个不一致熔融化合物:(1)硅灰石CaO·SiO2(CS),熔点1544℃;(2)正硅酸钙2CaO·SiO2(C2S),熔点2130℃;(3)铁橄榄石2FeO·SiO2(F2S),熔点1208℃;(4)钙铁橄榄石CaO·FeO·SiO2(CFS),熔点1230℃。(5)硅钙石3CaO·2SiO2(C3S2),1464℃分解;(6)硅酸三钙3CaO·SiO2(C3S),1250~1900℃间稳定。•靠近CaO顶角和SiO2顶角的区域,其熔化温度都很高。•CaO·SiO2?2FeO·SiO2联结线上靠近铁橄榄石的一个斜长带状区域是该三元系熔化温度比较低的区域。3、CaO-FeO-SiO2三元系的等温截面图(1400°C)4、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初渣和终渣成分范围的选择•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炉渣可简化为CaO-SiO2-FeO三元系。•很高的初渣——L点。•硫)逐渐溶于初渣,熔渣成分沿着LS连线向S点移动。→炉渣成分在LO1线段内,石灰完全溶解,形成液态渣。→炉渣成分位于C2SO2的C2S壳层,阻碍熔渣对石灰块的溶解。→为了加速石灰块的溶解或造渣,须采取适当措施。→加速石灰块的溶解或造渣的主要措施:降低炉渣熔化温度提高熔池温度MgOMnOCaF2Al2O3Fe2O3增大渣中∑FeO含量显著降低C2S初晶面的温度;破坏C2S壳层,促进石灰块的溶解。•一般转炉吹炼初期渣的组成位于图中的A区;•B区。•炉渣成分可沿1和2两条不同的途径从A区变化到B区。•当炉渣中∑FeO含量缓慢增加时,炉渣成分将沿途径1到达B区,即通过液固两相区(L+C2S)。•炉渣粘度较大,处于“返干状态”,不利于脱磷和脱硫。•当渣中∑FeO径2到达B区。•熔渣的粘度比较小,有利于磷、硫的脱除。•炉渣中∑FeO质的脱除效果。2.3熔盐的相平衡图工业铝电解质•主要成分:→冰晶石(Na3AlF6)——熔剂→氟化铝(AlF3)——熔剂→氧化铝(Al2O3)——炼铝原料→其它氟化物(CaF2、MgF2、LiF、NaF等)——添加剂•铝电解质的基本体系:→NaF-AlF3二元系→Na3AlF6-Al2O3二元系→Na3AlF6-AlF3-Al2O3三元系一、NaF-AlF3二元系体系特点•生成了一致熔融化合物——冰晶石。→熔点1010℃。→在固态下,冰晶石有三种变体:单斜晶系,立方晶系和六方晶系,相变温度分别为565℃和880℃。→冰晶石组成点处液相线较平滑冰晶石在熔化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分解率约为30%。•NaF-Na3AlF6分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888℃。•Na3AlF6-AlF3分二元系→生成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亚冰晶石(Na5Al3F14)→Na5Al3F14在734℃以上发生分解:3Na5Al3F14=5Na3AlF6+3AlF3→低共熔点温度:695℃二、Na3AlF6-Al2O3二元系体系特点•简单低共熔型→不存在固溶体→低共熔点:10.0%~11.5%Al2O3(质量),温度960~962℃。在铝电解温度下,Al2O3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不大。三、Na3AlF6-AlF3-Al2O3三元系体系特点•尚无完整的Na3AlF6-AlF3-Al2O3三元系相图→AlF3的挥发性很大。•生成一个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亚冰晶石(Na5Al3F14)。•四个初晶区:I——Na3AlF6初晶区;Ⅱ——AlF3初晶区;Ⅲ——Na5Al3F14初晶区;Ⅳ——Al2O3初晶区。•4个二元无变点:→e1——Na3AlF6-Al2O3二元系的二元低共熔点(961℃)→e2——Na3AlF6-AlF3二元系的二元低共熔点(694℃)→e4——AlF3-Al2O3二元系的二元低共熔点(684℃)→e5——Na3AlF6-AlF3二元系的二元转熔点(740℃)转熔反应:L+Na3AlF6=Na5Al3F14•5条界线:→界线elP、PE、e2E、e4E:二元低共熔线→界线e5P:二元转熔线平衡反应:L+Na3AlF6=Na5Al3F14•2个三元无变点:→P点——三元转熔点:LE+Na3AlF6=Na5Al3F14+Al2O3P点组成(质量分数):Na3AlF60.673、AlF30.283、Al2O30.044。→E点——三元低共熔点(684℃):LE=Na5Al3F14+AlF3+Al2O3E点组成(质量分数):Na5Al3F140.595、AlF30.373、Al2O30.032。•在Na3AlF6-Al2O3二元系中添加AlF3后,初晶温度显著降低。→例如,添加10%(质量)A1F3使Na3AlF6-Al2O3熔体的初晶温度约降低20℃。2.4熔锍的相平衡图铜锍•主要成分:Cu2S,FeS→Cu、Fe、S三者之和约80~90%(质量)•铜锍的基本体系:→Cu-S二元系→Fe-S二元系→Cu-Fe二元系→Cu2S-FeS二元系→Na3AlF6-AlF3-Al2O3三元系一、Cu-S二元系相图体系特点•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Cu2S→含S20.14%(质量),熔点1130℃;→Cu2S易溶解硫形成固溶体。•T>1105℃时,体系中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分层区。→一层以Cu2S为主,含有饱和的金属铜;→另一层为被硫饱和的铜溶液。•靠近Cu一侧有一个低共熔点(1067℃)。二、Fe-S二元系相图体系特点•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FeS1.08→纯FeS1.08含S38.5%(质量),熔点1130℃;→FeS1.08易溶解硫或铁形成固溶体。•在纯Fe三种固溶体。•Fe-FeS1.08二元系属于生成有限固溶体的低共熔体系,低共熔温度988℃。•液相线(a)可视为纯铁中硫的溶解度曲线。→含硫量增大将导致铁的熔点降低。三、Cu-Fe二元系相图体系特点•在纯铁一侧:→T<900℃时,铁溶解少量铜形成固溶体α相;→在850~1484℃范围内,铁与铜形成固溶体γ相;其中溶解的铜量随着温度升高略有增加,可达~10%(质量);→T>1400℃时,铁能溶解少量铜形成固溶体δ相;→α相与γ相、γ相与δ相可分别形成低共熔。•在纯铜一侧:→T<1083℃时,铜溶解少量铁形成固溶体ε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094℃时达~4%(质量)。→T>1094℃时,ε固溶体转变为γ固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托法培训讲义
- 审计机关财务审计培训
- 《各税种的会计核算》课件
- 受戒与破戒的冲突与和谐
- 社区护士家庭访视的沟通唐莹教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士培训
- 《员工培训教材范本》课件
- 员工培训前须知
- 蚌埠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化学答案
-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智慧养老智能家居项目功能架构设计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雷沃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方案
- 风电相关书籍18
-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
- GIS安装施工方案
- 矿区基本情况(简介)
- 最新办公楼物业交接表格资料
- 钳工教学中钻孔方法的改进探究
- 水轮机结构介绍(经典)
-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高处不胜寒安全不能忘
- 南苑校区集团考核自评报告
- 浅谈智能化工程总包管理及智能化工程深化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