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PAGE19-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区、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在大部分“慢火车”被高铁淘汰的时代,运行于成昆线上普雄攀枝花段的一对“慢火车",自1970年开通后保留至今.该对列车里程353km,共停靠26个站,运行平均时速不超过40km/h,几乎每10分钟停一站,票价最高25。5元,最低2元,至今22年未涨过价。下图为该队列车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对“慢火车”开通后保留至今,主要目的是A。接纳沿线更多的客源 B.使游客能体验慢火车C.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 D。给沿线人民提供便利2。类似这样的“慢火车”在我国还可能存在于A.唐古拉山脉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太行山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1。D2.C【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网)的区位因素及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题详解】该地区位于横断山脉边缘,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高铁暂时无法到达该地,共停靠26个站,运行平均时速不超过40km/h,几乎每10分钟停一站,说明该对慢火车为沿线人民提供便利,吸纳沿线更多的客源不是主要目的,乘客多为沿线的人民,并不是让游客能体验慢火车,票价低,至今22年未涨过价,说明并不是为了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人口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和藏东南地区,青藏铁路沿线站点不多,不需要此类慢火车,故A错误;类似这样的“慢火车”在我国存在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太行山区交通不便,可能存在,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不可能存在,C正确,BD错误.故选C.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图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A。坡度不同 B.坡向不同 C。土壤质地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4.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A。隔热保温 B.减轻雨水冲刷 C。加强立柱坚固度 D。减轻洪水侵蚀【答案】3。B4。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3题详解】立柱的主要功能是稳定桥梁,读图可知,两地的坡度相差不大,A错;土壤质地无从考证,C错;植被覆盖率对立柱的埋藏深度影响不大,D错;该地位于黑龙江,纬度较高,气温低,冻土发育,甲坡位于谷地的北侧,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表层冻土不稳定,因此立柱的埋藏深度较深,B正确.4题详解】冻土与立柱的关系密切,碎石堆有隔热保温的作用,能减少冻土冻融带来的危害,A正确;该立柱位于路面以下,受雨水冲刷较弱,B错;加强立柱的坚固应该用水泥浇筑而不是用碎石堆,C错;碎石堆位于洪水水位之上,不会受到洪水侵蚀,D错。林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某地理科考队对我国福建某自然保护区山地进行林隙内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发现该山地林隙内的生物多样性高于非林隙,乔木树种物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下图是该自然保护区林隙内乔木树种、灌木树种林隙内生物多样性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山地林隙内生物多样性高于非林隙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隙内获得的光照更多,喜光植被增加B.林隙内获得的降水更多,喜湿植被增加C。林隙内地表蒸发量更大,耐旱植被增加D。林隙内生物竞争减小,有利于物种增加6。森林中的林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壞肥力降低 C.促进林木更新 D.促进生物进化【答案】5。A6.C【解析】本题考查林隙的度生物多样性及地理环境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不同植被林隙内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林隙内,高大乔木林冠遮蔽减少,光照比非林隙更多,喜光植被大量生长,导致其生物多样性丰富;林隙与非林隙相比较,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差不大;林隙内生物量并没有减少,其竞争仍然很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森林中的林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林隙内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水土流失不会加剧,A错误;林隙内因原来树木倒伏或死亡,增加有机质来源,土壤肥力会有所增加,B错误;林隙原有树木倒伏或死亡,有利于新的树木萌发、生长,因此可以促进林木更新,C正确;林隙的产生并不是自然环境变迁,因此并不能促进生物的进化,D错误.故选C。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8.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7。C8.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及采取措施。解答本题要正确人口年龄中位数理解含义.【7题详解】A.美国经济发达,但2018年年龄中位数低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故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与经济发达程度不是正相关,A错误;B.乌干达年龄中位数在2018年比1980年小,故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不适合所有国家,B错误;C.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结构,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C正确;D.从图中无法确定2050年中国与印度的差异最大,也有可能是2018年-2050年间的某一年,D错误。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呈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应对人口老龄化,可以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保障老年人生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减轻老龄化等.①③⑤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鼓励国内人口迁移不会减缓人口老龄化,②④错。B对,ACD错。故选B【点睛】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反映了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和集中趋势。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10.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A.12月~1月 B。4月~5月 C.6月~7月 D.9月~10月11。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 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 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答案】9。C10.A11。C【解析】【9题详解】图示地区为内蒙古高原,海拔不高,纬度约43°N,位于中纬度,没有冰川分布,A错误;该湖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类不断积累,为咸水湖(半咸水湖),BD错误;该湖是因构造下陷形成构造湖的基础上,又受到玄武岩流堰塞而形成的湖泊,因此C正确。【10题详解】冬季(12月~2月)华子鱼会在深水冬眠越冬,静止好捕捞,湖面结厚冰,可以开展人类活动,因此A正确;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逆流而上找地方产卵,为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卵时不能大量捕捞,因此5月不是最佳捕捞季节,B错误;6月~7月应该还在产卵期或产卵期结束不久,不易捕捞,C错误;9月~10月是华子鱼产卵后育肥阶段,不是最佳捕捞季节,D错误.【11题详解】材料中提到华子鱼对环境极为挑剔,产卵在砂砾或其它附着物上,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水草减少,其适合产卵的地方减少,会影响其下一代繁衍,因此当地渔民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为洄游产卵营造合适环境,C正确;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可以为鸟类提供停留的场所,有利于其捕鱼,B错误;饵料最丰富的位置应该在河流入湖口,竹桩、羊胡草把可以引起湖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这是次要影响,主要目的还是营造产卵的环境,D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解析】【分析】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土保持的生态袋工程措施及效果,灌木的特点及生态环境效益。【详解】(1)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严重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的含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2)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于吕梁山区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阳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坡,降雪较少,冬春季干旱;地处海拔1300m,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灌溉条件差,养护不便.综上所述可知,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3)“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良好。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将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完好。(4)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以致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这里地表冻土广布,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着成群的驯鹿,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随着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地表陆续冒出了数千个“地下气囊”.这些“地下气囊”在地表鼓起,好像一个个小山丘。有些“地下气囊”爆炸后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甲烷坑洞(见图乙)。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数量较少,但其时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图丙为冻土碳循环及甲烷形成过程示意图。(1)简述格达半岛“地下气囊”的形成原因。(2)气候专家认为冻土活化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3)说明格达半岛大量出现的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4)有人提议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请提出反驳意见。【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产生甲烷气体显著增加,地表膨胀隆起。(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3)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4)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解析】【分析】题目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甲烷气囊"现象,考查区域环境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及环境影响的评价能力。主要利用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详解】(1)分析格达半岛“地下气囊”形成原因主要从“气的产生”和“囊的出现”进行分析:当地纬度高,气温低,较多的土壤有机质在冻土中积累,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并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随着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解冻,地表压力减小,产生的甲烷气体膨胀,使地表膨胀隆起。(2)因为冻土融化,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加速全球变暖进程。(3)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主要从生存空间的破坏、气候变暖、驯鹿活动安全隐患等方面分析:大量甲烷坑洞出现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碎片化,破坏苔原地表植被,减少驯鹿食物来源;坑洞释放出大量甲烷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大量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4)对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提出反驳意见,主要从当地建设工厂的不利区位条件和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甲烷气体分散,采集成本高;当地市场狭小;工厂建设破坏驯鹿栖息地,侵占驯鹿自然保护区;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导致生态失衡等。考生注意:请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硇村地处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南部,位于太行山东麓。该村四面环山,景色迷人,王硇村更是以古石楼群而闻名于世.全村现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30余处,石楼建筑面积超过72000平方米,有大小楼房100多栋,房屋有2000多间.这里的古石楼建筑融合了南北风格,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如今王硇村已经有了4张名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下图示意王硇村地理位置。针对王硇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为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提出合理措施.【答案】制定合理的古村落保护规划,严禁任何倒拆倒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修缮古村落建筑;合理开发古村落原汁原貌的传统文化,使地方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得以传承;发展当地适宜的特色产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留住村民;合理设计古村落周边新增建筑物风格,与古村石楼相谐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古村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为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合理的村落旅游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修缮古村落建筑;旅游开发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使古村落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因此应防止过度商业开发,保留古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使地方传统在古村落旅游发展中得以传承;旅游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也会造成破坏,因此应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使旅游业与古村落和谐发展;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村民经济收人,留住村落原住民。【点睛】保护开发古村落模式有两种,单纯性的保护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一种静态和固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