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及成本分析汇总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一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编辑]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记入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成本计算的步骤(适合的企业可以借鉴)1.会计人员根据生产管理部门设定的标准产量以便订出整个公司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与标准制造费用,并依生产管理部门设订的损耗率,分摊率以产品类别标准分别设定出各产品的单位标准生产成本。2.产品的标准成本表每年视原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实际变动予以修正。4.会计人员最后以“产品类别生产成本计算表”将该月依“基准单位成本分摊计算表”计算得出的基准单位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过入本表各基准单位成本栏内,并以“人工费用分摊基准表”及“材料耗用分摊基准表”设定,各规格定格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视材料的分摊率分别过入成本计算的分摊率栏内,并以此计算材料,直接人工暨制造费用的单位成本,且合计为实际制造单位成本。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一、工作由谁做及怎么做1.现代大中型的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管理,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进行成本核算,如库房的领料、人力部门的考勤、车间的产量及废品率等;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结账及出报表。在车间专设成本核算员,负责输入、收集及整理与生产产品有关的数据;在财务上专设成本会计,根据ERP系统调出打印的单据、成本核算员及人力部门提供的各种成本汇总表,输入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2.小型的生产企业目前一般还是采用手工处理,岗位设置不是非常明确、细致,可能会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中指定一个人,负责收集领料单、工时产量记录单等与产品成本有关的单据,待月中或月底送给会计,再由会计编制汇总表f编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二、了解企业的产品只有了解了行业及自己企业的工序(如做服装,裁剪^缝制f熨烫)、生产工艺,及每一个产品的BOM(物料清单),才能真正做好产品的成本核算。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即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确定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1)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其中燃料、动力等占用比重大时,也可单独设置项目。另外如有自制半成品,一般也要单独设置项目。(2)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主要注意类似预付保险费等费用,要按权责发生制摊销。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4.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4)约当产量比例法;其基本做法是: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X完工率(完工程度)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十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十月末在产品约当量)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X费用分配率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X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定额比例法。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按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几种产品共耗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X材料费用分配率【例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原料费用合计40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为25千克,其材料费用分配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0・(300*10+200*25)=5;甲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3000X5=15000(元);乙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5000X5=25000(元)。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简化分配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实际材料费用,其分配计算公式如下:【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总计66480元。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C材料5千克,D材料8千克。丁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是:C材料7千克,D材料9千克。C、D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是12元和14元。计算结果如下: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为量而发生的实际直接人工成本与标准直接人工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两种。(1)工资率差异即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是实际人工成本与实际人工工时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的人工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工资率是实际工资总额与实际总工时的比率,标准工资率是指标准工资总额与标准总工时的比率。形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和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原因复杂而且难以控制。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能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2)效率差异即直接人工的数量差异,是实际工时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的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之间的差额。引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过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它主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材料质量不好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对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如果存在不同等级工人混合使用的情况,则还可将其进一步分解,计算结构差异和效能差异,反映一定量的总工时中不同等级工人完成的工时所占比重的变动和工作效率变动,计算公式如下:直接人工结构差异=£(实际工时X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X预定平均工资率直接人工效能差异=£(实际工时)X预定平均工资率-£(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数量差异亦称用量差异,产品耗用资源的实际数量与标准数量之差与标准价格的乘积。数量差异计算数量差异是以各成本项目的标准单价为基准,以确定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业量而消耗的各该成本项目的实际数量和所应消耗的标准数量之间的差异,以公式表示为: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数量差异能够反映各责任单位控制各项成本耗费的工作效率,因此也可称为效率差异。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常称为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的数量差异常称为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制造费用的数量差异常称为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也有人认为数量差异的计算应以实际价格为基准,即实际数量与标准数量之差与实际价格的乘积。由于价格的变化多为企业外部因素所影响,企业对它的控制能力较低。因而以实际价格为基准计算的数量差异作为考核各责任单位工作效率的依据,其合理性就不及前一种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以标准价格为基准计算数量差异的方法较为普遍。成本核算中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企业的工资核算主要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按照规定,凡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计件工资应按照规定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去。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则应采用适当方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等,其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X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则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在实际工作中,人工费用是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进行分配,并据以进行账务处理。【例】某工业公司2022年1月份的生产工人费用为4662元,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生产工时为699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4665小时。1月份该公司的“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见下表。其中:分配率=4662/11655=0.4甲产品负担的工资=6990X0.4=2796乙产品负担的工资=4665X0.4=1866根据“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作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796——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866贷: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工资4662成本核算中分步法的主要特点1.以每种产品的产成品及各加工步骤的半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在分步法下,不仅要求计算出每一种最终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出每一加工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所以不仅对各种产成品要设置明细账,而且对每种产品的各个加工步骤也要分别设置明细账来归集生产费用。在加工业,通常是将不同的加工步骤分在不同的生产车间来进行,生产步骤一般按车间来划分。所以分步骤计算成本,一般是按车间设置明细账,分车间来计算成本。但产品成本计算所划分的生产步骤,也可能与生产工艺上的加工步骤不完全一致,根据实际需要和管理要求,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车间合并在一起计算成本,如果车间很大,在一个车间内也可以分为若干步骤来计算成本。2.产品成本计算按期在月末进行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因为要以产品及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产品又是大量大批重复生产,每月末都会有大量的完工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每月末都需要计算产品成本。所以分步法需要在每月月末定期计算产品成本。3.每月末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的情况下,每月末不仅有完工产品,而且一般都会有未完工的在产品。这样,每月末就需要将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不仅在最终完工产品中存在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问题,而且在每一步骤也需要将本步骤完工的半成品与本步骤的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的分配。4.在生产的各步骤之间进行成本结转在采用分步法并要求分步骤计算半产品成本的情况下,由于上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因此上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成本也要结转到下一生产步骤。各步骤之间进行成本结转,是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成本计算分步法 以产品生产的加工步骤及其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分步法属于定期计算产品成本法,其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核算期相同。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连续生产的企业。在分步法下,一般是按照生产的加工步骤以及产品的品种分别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属于各个生产步骤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生产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费应该直接记入有关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成本项目中。属于各个生产步骤耗用的其他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等先按发生地点进行归集,记入制造费用账户,到了月末可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以后记入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制造费用项目中。由于分步法到了月末总有一部分在产品存在,因此,月末应将各成本明细账中所归集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根据分步法的特点,各个生产加工步骤的生产成本结转方式主要有两种,也就是顺序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在顺序结转法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是随着半成品的转移而结转的。一般来说,先计算第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然后将第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转至第二步骤,再加上第二步骤耗用的材料以及加工费,计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在顺序法下,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上反映的是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半成品成本,成本流转与实物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含有“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为了真实反映产成品成本构成,还需对产品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在平行结转法下,虽然各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实物按步骤顺序转移继续加工生产,但其半成品成本并不随着加工步骤结转。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成本,并按最后完工产品的数量计算出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地计入最终完工的产成品成本中,产成品成本也就是最终完工产成品所应承担的各步骤生产成本之和。采用平行结转法时,各步骤可以同时平行地进行本步骤的成本计算,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转移而结转,所结转的只是最终完工的产成品所应负担的本步骤生产成本,因此各步骤的在产成品成本不是按其实物所在地来反映。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不仅包括正在本步骤加工生产的在产品在步骤发生的生产成本,还包括已在本步骤加工生产完工,转移到以后各步骤但尚未最后制成产成品的那些半成品在本步骤发生的成本。因此在平行结转法下,在产品是广义的产品。成本核算分批法的特点1.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产品批别指的是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签发并下达到生产车间的产品批号,也叫产品批别。根据购买者订单生产的企业,往往以一张订单规定的产品作为一批。但产品的批别与客户的订单有时候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一张订单中规定的产品品种较多,为了分别考核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将一张订单分为几批组织生产;如果一张订单要求陆续交货,并且交货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及时确定成本以便及时计算损益,也可以分成几批组织生产;如果同一时期内,在几张订单中规定有相同的产品,而且交货的时间相差不多,也可以将几张订单中相同的产品合并为一批组织生产。2.成本计算不定期采用分批法时,生产费用应按月汇总,但由于各批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月末不见得完工,而每批产品的实际成本,应等到该批产品全部完工后才能计算确定,所以,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3.一般不需要在月末分配在产品成本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因为一般是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计算该批产品成本,所以月末如果某批产品全部完工,该批产品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该批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若该批产品未完工,则全部为在产品成本。所以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月末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只有在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陆续交货的情况下,为了按期确定损益,才需要在月末计算该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即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将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出后,余额作为在产品成本。待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再计算该批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但对已经转出的完工产品成本,不必做账面调整。如果一批产品批量较大,陆续交货的时间过长,为了减少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工作,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也可以适当缩小产品的批量,以较小的批量分批生产,尽量使同一批产品能够同时完工,避免跨月陆续完工。分批法的定义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分批法的计算程序1、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同时,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明细账。对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批别列示并直接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生产地点归集,并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计入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转账。如果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该批已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批法的计算程序1、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同时,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明细账。对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按产品批别列示并直接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间接计入费用,应按生产地点归集,并按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个批别的产品成本明细账。3、月末根据完工批别产品的完工通知单,将计入已完工的该批产品的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转账。如果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该批已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计算对象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中,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定单组织的,因此,分批法也称定单法。但严格说来,按批别组织生产,并不一定就是按定单组织生产,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负荷能力,来合理组织安排产品生产的批量与批次。比如说:1.如果一张定单中要求生产好几种产品,为了便于考核分析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生产管理,就要将该定单按照产品的品种划分成几个批别组织生产。2.如果一张定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数量极大,超过企业的生产负荷能力,或者购货单位要求分批交货的,也可将该定单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3.如果一张定单中只要求生产一种产品,但该产品属于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产品(如万吨轮),也可将该定单按产品的零部件分为几个批别组织生产。4.如果在同一时期接到的几张定单要求生产的都是同一种产品,为了更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也可将这几张定单合为一批组织生产。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虽然各批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仍按月归集生产费用,但是只有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能计算其实际成本。由于各批产品的生产复杂程度不同、质量数量要求也不同,生产周期就各不相同。有的批次当月投产,当月完工;有的批次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工。可见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因各批次的生产周期而异,是不定期的。所以,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生产费用一般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在单件或小批生产,购货单位要求一次交货的情况下,每批产品要求同时完工。这样该批产品完工前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在产品成本;完工后的成本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费用不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但是如果产品批量较大、购货单位要求分次交货时,就会出现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这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的分配方法视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数量占批量的比重大小多少而定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中一种计算工作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运用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单步骤生产)。例如发掘、自来水生产、原煤原油的开采等。这类生产往往品种单一,封闭式生产,月末一般没有在产品存在。既使有在产品,数量也很少,所以一般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在简单法下,生产中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由于简单法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划分的问题,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故称之为简单法。品种法的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据以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就需要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2、成本计算期由于大量大批的生产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无法按照产品的生产周期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因而只能定期按月计算产品成本,从而将本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生产成本配比,计算本月损益。因此,产品成本是定期按月计算的,与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3、生产费用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是大量大批的简单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简单生产是一个生产步骤就完成了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没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是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复杂生产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复杂生产是需要经过多个生产步骤的生产,所以月末(或者任何时点)一般生产线上都会有在产品,因此,计算产品成本时就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可分析具体情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各种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为了正确地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并将辅助生产费用正确地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需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通常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一)直接分配法所谓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而当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成本差额较大时,由于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没有相互分配费用,会影响分配结果的准确性。(二)交互分配法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采用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精确。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三)计划成本分配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在内)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负担,但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分析:直接分配法:把辅助生产费用再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基本生产车间以及其它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这种方法就叫直接分配法。在直接分配法下计算电的分费率(单位成本),供电车间一共发生了辅助生产费用是36400元,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就是除了机修车间、供电车间以外的就是基本生产车间和厂部管理部门。所以单位成本(分配率)=36400/(110000-10000)=0.364(元/度),修理劳务单位成本(分配率)=33600/(10600-600)=3.36(元/工时)借:基本生产成本29120制造费用2912管理费用436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6400借:制造费用23520管理费用1008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3600交互分配法(1)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交互分配法:把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车间进行分配;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再进行一次分配。电单位成本=36400/110000=0.331(元/度)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3600/10600=3.17(元/工时)交互分配:机修车间分来电费=10000X0.331=3310(元)供电车间分来修理费=600X3.17=1902(元)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机修车间=33600+3310-1902=35008(元)供电车间=36400+1902-3310=34992(元)(2)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电单位成本=34992/(110000-10000)=0.34992(元/度)修理劳务单位成本=35008/(10600-600)=3.5008(元/工时)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31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310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902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902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27994制造费用2799管理费用4199供电车间34992贷:辅助生产成本借:制造费用24506供电车间34992管理费用10502机修车间35008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5008计划成本分配法(1)按计划成本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27600(80000*0.345)制造费用2760(8000*0.345)管理费用4140(12000*0.345)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450(10000*0.345)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37950借:制造费用24220(7000*3.46)管理费用10380(3000*3.46)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2076(600*3.46)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6676(2)差异计算和分配电:36400+2076-37950=526(元)机修:33600+3450-36676=374(元)借:管理费用9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526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74成本核算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连续式复杂生产下必然进行大批量生产,无法划分生产周期,只能以每月作为成本计算期。3、必须分步骤确定在产品成本,计算半成品成本和最终完工产品成本;4、是否进行成本还原,要依成本结转时采用的具体方法确定。逐步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三)不设置“自制半成品”账户由于各加工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不论半成品是通过仓库收发,还是在各加工步骤问直接转移,都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价值核算,只需进行自制半成品的数量核算。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范围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00,000元在建工程领用200,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5,000元要求:(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2%(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800,000在建工程200,000制造费用5,000管理费用15,000贷;原材料1020,000(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16,000在建工程4,000制造费用1,000管理费用3,000贷:材料成本差异204,000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XXX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工业会计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工业会计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2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定期资产盘点制度。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X分配率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⑵采用定额成本法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⑶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2.直接人工成本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二、核算方法的选择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账。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账,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账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二)月底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账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账。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一)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二)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1.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在制造企业中,有几类比较典型的生产方式,其中,单件生产和其它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如:大批量生产企业,由于其有规模的优势,所以,在成本、质量和时间方面容易见到成效。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飞机制造、特种机床等,以单件生产为主。在生产进度安排上,多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一般的观念里,单件小批量生产不具有成本控制的优势,只有批量大的生产才有成本控制优势。但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呐?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而不是单纯从产品数量上判断,那什么是成本动因呢?是企业的各项作业,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一、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美国企业注重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国企业偏向单一成本控制。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东学院《专业英语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玻璃和陶瓷教案苏教版
- 《组织签字仪式》课件
- 《珍惜校园生活》课件
- 《计算机操作员理论》课件
- 安全与小狗玩耍的课件
- 上半年销售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参考计划范文
- 奶粉培训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件
-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乙卷)
- 2025年中联重科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组”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静脉治疗小组管理
- 服装厂班组长培训
- 浙江省杭州二中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带货主播年终总结汇报
- 《激光原理及应用》全套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含答案
- 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
- 2024中国绿发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300人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工厂车间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