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爱情电影赏析
(经典爱情电影艺术赏析)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在梳理爱情电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罗马假日》《爱情故事》《布拉格之恋》《人鬼情未了》《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洛丽塔》《新桥恋人》《失乐园》《钢琴课》《因为爱你,所以没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花样年华》《甜蜜蜜》等电影文本,来具体讲述经典爱情电影的模式、特征、鉴赏技巧和影评写作方法等知识,并力图分析出其成为经典爱情电影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电影素养和鉴赏爱情电影的能力,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电影文化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
二、教学内容
绪论什么是经典爱情电影第一章经典爱情电影的内容及特征第二章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模式第三章爱情电影的鉴赏与影评写作第四章好莱坞经典爱情电影赏析第五章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经典爱情电影赏析第六章中国经典爱情电影赏析 复习及结业考核
三、参考书目1、陈宇锴王志敏著:《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2、袁智忠编:《影视鉴赏》,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3、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四、讲授方式理论讲授与电影观赏相结合。五、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课内随堂开卷,成绩的评定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绪论
什么是经典爱情电影一、“经典爱情电影”的含义正像任何一种只属于人类的艺术手段那样,电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担负起为人类的男欢女爱美化包装的责任。100多年的电影实践证明:电影在承担这个责任时,比其它任何一种艺术都尽职尽责。呈现在20世纪电影艺术里的爱情不但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们为之着迷了几千年的爱情得到了更为动人的发展和创造。电影里的爱情是那么丰富多彩,以至于到现在爱情已经成为电影元素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令人难以舍弃的经典爱情电影,已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共同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命和人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鲁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了无声电影短片《工厂大门外》;1927年10月6日,华纳兄弟发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世界电影自此诞生。中国电影诞生晚了10年。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取材于《三国演义》的黑白电影《定军山》;1931年3月,上海明星公司拍摄上映了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爱与生命同在,与人性同在,与希望同在;爱就是产生爱、感受两性美的一种能力;爱不是人的本能,而是对人的本能的超越。爱是单方面的,有很多种,对异性的爱是激动人心的一种.而爱情是双方的,是对等的心灵有犀和情感共鸣。人们常常将爱与爱情混为一谈,从而导致了人类的悲剧。杜拉斯情人的话:你不是爱我,你是爱上了爱情。或许揭示这两者的区别。有此人可以一辈子没有真爱,但绝不可失去对爱情的依赖。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爱情,只是会失去生活的重心,感到无所适从。可要是没有了爱,就会失去整个世界。真正的爱情是一种美丽的心境,它会使你快乐,会使你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只有到达信仰和宗教的境界,它才会成佛成仙。因此,爱情的真谛,就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而记录人类爱情方式的经典爱情电影,因其典范性、永恒性和启迪性,不仅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和情操,而且还会提升我们的审美感受和能力。1、“经典”溯源“经典”两个字出自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其本义:“经”比喻道路的南北,“纬”则被喻为道路的东西。“经纬”两字连用,则常被用来喻指事物的根本道理。“典”的本意,指常见的典章礼仪。《尔雅•释诂》说:“典,常也。”以后被儒家提到“经”的地位。《尔雅•释言》中说“典者,经也”,与“经”成了一个意思。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来叫《诗三百》、《三百篇》,后来荀子在《劝学篇》中把它称为“诗经”,意即诗歌的典范,如《关睢》就体现了爱的纯真之美。由于汉武帝尊崇“五经”(《易》《书》《诗》《礼》《春秋》),经的意义越强调越重大,被读书人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如朱熹“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自汉代起,就被称为“经典”。2、“经典”是什么要明确界定“经典”的含义几乎不可能,每个人对“经典”的看法也不尽一样。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共识:经典者,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
一、经典就是那些经常被人重读也不厌烦的作品。二、经典作品对读过它的人们构成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三、经典作品不仅对阅读过它的人产生某种特殊的影响,而且还会成为集体无意识隐藏在民族的记忆之中。四、经典作品每次重逢都会产生似曾相识又相见恨晚的兴奋感觉。五、经典作品在重温结束时都会产生意犹未尽、留连忘返的依恋与难舍。六、经典作品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也留下了对生活的思索。七、经典作品的阐释是永无止尽的,褒贬对它来说,只会抖掉历史的阴霾,散发出真理的光辉。八、经典作品犹如两性之情,人类存在一天,它就相伴永远。二、经典的爱情哲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爱?作为一种发自于生物内心的情感,爱究竟是什么?在中文里有诸多解释。由某种事物给予人满足(如“我爱吃这些食物”),甚至为了爱一些东西而愿意舍弃生命(如爱国心、对偶结合)的某种强烈的情感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它通常指人际间的爱。可能因为它为情感之首位,所以爱是美学中永恒的主题。爱有时亦会被形容为强迫症。爱的最佳的定义可能是主动行动,以真心对待某个生命体或物体(可以是人、物品、神),使其整体得到快乐。简而言之,爱即主动使整体得到快乐。爱可以包括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法律与组织的爱、对自己的爱、对食物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对他人的爱,数之不尽。不同人对其所接受的爱有着不同的重视程度。人都害怕孤独,而真爱是摆脱孤独的唯一办法。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人才能体验自我的力量,显得“富裕”而充满“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自爱是一切爱的根基,性爱是人的本能。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爱自己;如果他连自己都不爱的人,那他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基于人的本能的性爱,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人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那么就无法保证这种爱会持续多久!因此,爱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使自己所爱的人永远爱自己的能力。客观上讲,爱的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存状态等后天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家庭幸福的孩子,可能更能以一种快乐、宽容的心境看待一切事物——由于从小就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成年后对爱的把握、理解和表达可能会更准确;一个生长在父母常常争吵、家庭关系恶劣里的孩子,对爱的把握也许就会欠缺一些。爱的能力还包括对爱的感知、认知及接受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感悟、体会对方对自己爱的表达,能够很好地回应对方的爱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正处于爱的人们往往还会遭遇这种尴尬:自己所说所做的和内心所想所期待的恰恰相反——明明是爱着对方的,但表达的却是伤害对方的话语,做出的却是伤害对方的事情。这应该是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吧!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在对方有适当的心情时去表达自己的爱。爱是一种能力,真爱的本质是理解、尊重、欣赏、信任、责任、宽容等的综合体现。爱是一个人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当你选择了某一个人,也就是选择了某一种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爱情中没有纯粹的赢家和输家,一般最终结果只会是双赢或双败。对于相爱着或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来说,当你在伤害对方时也就同时在伤害着自己。所以,学会爱、学会爱的表达方式,对于恋爱中的人或婚姻中的人,甚至对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和技巧,都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的技巧,它甚至对一个人的是否成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爱是人生中不可或缺,它与生命同在,与世界共存亡。其次,爱情是一件易碎的奢侈品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爱情,佛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吾爱汝心,汝怜吾色,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缠缚”。动物只有生理上的本能反应,为了物种的延续而一代代地交配下去。人进化了,拥有了精神世界,于是爱情就诞生了。最初的爱情只是简单的喜欢而已,经过上千万年的演化,随着精神世界的发展,爱情越来越复杂,逐渐超越了“喜欢”的范畴。现代爱情建立在丰富的交流感知方式和社会信仰上,但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生理特征。爱情是一种奇妙的精神产物。人创造爱情、品尝爱情,有时候被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而心甘情愿。爱情又是一件易碎的奢侈品,有些人玩不起爱情,硬要把命运和已颓废的爱情捆绑在一起,他们没有名字;有些人生来就有玩弄爱情于股掌之上的资本,但他们不懂爱情,他们叫帅哥或者美女;有些人没有爱情,两个人在沧桑的岁月中,爱情之花还没开放就衍变成了亲情,他们有名字但没人知道;更有些人经历或假想了太多不成熟的爱情,他们叫嚷着把爱情展现给世界看,他们是诗人或者精神病患者。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爱情:第一,爱情是两性之间以情欲为基础的纯洁而高尚的情感。爱情不能没有生理基础,男孩、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前,性发育还未开始时是谈不上什么爱情的。爱情的产生与生理上的冲动有一定的联系,恋人之间的身体接触能激起很大的愉悦,爱情的理想发展总要以“合二而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而告终。第二,爱情虽然有它的生理基础,但它绝不等同于动物式的性欲,它是一种十分崇高的情感,它远远地高于性欲,并统率性欲。这种精神上的东西主要是思想、兴趣、追求方面的一致。爱情之所以动人心魄,之所以美好,主要不是由于情欲,而是由于这种精神内容之丰富。在两性之爱中,精神的内容越丰富,爱情的层次就越高,而且也越巩固。当然,情欲与精神内容不能割裂,如果两个人只有思想、爱好、兴趣、追求方面的一致,而没有情欲的吸引力,那么他们只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如果两个人只有情欲的吸引力,而没有思想、兴趣、追求方面的一致,“爱情”很可能是短命的。第三,人类具有多种爱,有许多近似性爱的美好情感,如尊重、友谊、好感、赞赏、敬慕、陶醉、感激、自我牺牲等等,男女之爱与这些情感有区别,但又有密切联系。对相爱的男女来说,如果他们的爱情与这些情感是相排斥的,例如一方虽说“爱”另一方,但是他(她)根本不尊重、不赞赏另一方,那么绝不是真爱。爱情不能脱离其他美好的情感而单独存在,一个对父母、对朋友、对祖国都不爱的人,男女之间也不会有纯洁的、持久的爱。第四,爱情之所以高尚而伟大,还表现在能为所爱的人作出一切牺牲。爱不是占有,爱是奉献。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这种被称之为爱情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微妙情感,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已上演了无数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在中国,首推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次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09年拍成34集电视连续剧);在外国,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了。三、经典爱情电影的属性1、典范性它们是爱情电影题材中成就最高、有示范作用,给后世爱情电影极大影响的电影。经典爱情电影的典范性,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这样的爱情电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认,后来人要想在爱情电影领域获得很高的声誉,达到乃至超越前人水平,要想同样具有大家的风范,就不能不接受它的影响,就不会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从中吸取文学营养,以它为师,向它看齐。如《罗马假日》其二,是指它具有不可重复、不可仿造的特性。越是仿造,越证明仿造者“狗尾续貂”;越是贬低,越是掩盖不了经典的光芒。如《乱世佳人》2、永恒性经典爱情电影一旦产生,就永不过时。有些经典爱情电影,或许我们已记不清它们的情节,可是它们经典的对白永远不会褪色,往往令我们记忆犹新,看似简单的几句话饱含着时何消磨不去的浪漫、青涩、痛苦和快乐。如:《半生缘》:“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我的野蛮女友》“第一、不要叫她温柔。第二、不要让她喝三杯以上,否则她会逢人就打;第三、在咖啡馆一定要喝咖啡、不要喝可乐或橙汁;第四、如果她打你,一定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装得没事;第五、在你们认识的第一百天,一定要去她班上送一支玫瑰,她会非常喜欢;第六、你一定要学会击剑,打壁球;第七、要随时做好蹲监狱的思想准备;第八、如果她说她会杀了你,那不要当真,这样你会好受些;第九、如果她的鞋穿着不舒服,一定要和她换鞋穿;第十、她喜欢写东西,要好好地鼓励她。”《花样年华》:“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河东狮吼》:“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得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就是这样了。”《乱世佳人》:“请听我说,白瑞德,这些年来,我一定一直都爱着你,只是我不晓得。”《爱情故事》:“Lovemeansyoudon'thavetosaysorry!”即:“爱,就是永远也不要说对不起!”3、启迪性“典范性与永恒性”并不意味着“终结性”。电影上有许多风格迥异、各领风骚的爱情片,它们在耐人咀嚼、给予我们无穷启示的同时,也开辟了研究和借鉴它的多种途径。从长远、辩证来看,旧典范的树立同时孕育着新典范的诞生。因为“典范”的成就是空前的,有示范作用;同时,它不但能给人无穷的启迪,还给后人留下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榜样。经典爱情电影之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它集精湛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体,抒写的虽是个体的爱情故事,表达的则是全人类最为敏感的某一部分感情,而且提炼了人类社会某一特殊时期感情的需求,契入了人类在此时此刻最为脆弱的心灵,使之能在观看别人的爱情故事中实现自己的爱情梦想。如表现乱离中的爱情故事片《卡萨布兰卡》
和《人鬼情未了》第一章经典爱情电影的内容及特征第一节爱情电影的内容每个人的爱情都是独特的,在人类的两性之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爱情,反映两性情感的爱情电影,不胜枚举,要对其从内容上具体分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在此对爱情电影的分类,只是举例性质,自然不免挂一漏万。不过,我们从中却可资借鉴,吸取爱的经验,对两性之情充满虔诚,剔出爱的功利,纯粹爱的神圣,珍视自己的情感,疼爱自己所爱的和爱自己的人!1、朦胧的爱(“原来浪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早熟》2、纯真感情(“这里的一切记忆,我都会珍惜,直到永远”):《罗马假日》3、爱的理想(“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乱世佳人》4、超越时空(“我愿付出一切,只求能再接触你一次”):《人鬼情未了》5、昔日之情(“我要是没这么爱你该有多好啊”):《卡萨布兰卡》
6、爱的恢复(“我的确做得太过分了,那是因为我太爱你了,我只是想剪断你的翅膀,让你不会再飞走!”):《钢琴课》7、大胆表白(“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大话西游》8、性爱之间(“当你和她们做爱时,带我去,我帮你脱她们的衣服。”):《布拉格之恋》9、婚外之情(“要知道这种感情一辈子只可能有一次。”):《廊桥遗梦》10、情色之梦(“和你永远在一起,永远•••”):《失乐园》11、梨花海棠(“我爱我面前这个女人,这样肯定,就象知道自己必死一样无疑,她可以枯萎,可以凋谢,只要一望见她,我就万般柔情涌上心头”):《洛丽塔》12、爱情悲剧(“你要跳,我就跟着跳”):《泰坦尼克号》13、相逢恨晚(“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走?”):《花样年华》14、同志之爱(“我希望我知道该如何忘记你。”):《断臂山》15、生离死别(“我对你一见钟情,之后每次见你一次,就多喜欢你一点!”):《因为爱你,所以没关系》第二节经典爱情电影的特征一、画声结合爱情电影自产生以来,都是由画面和声音两大元素组成的,或称之为画面造型和声音造型的结合。如《不朽的情侣》《祝福》《两个人的车站》《人鬼情未了》等。二、时空变化在时空变化的自由度上,几乎没有小说能和电影相比。而小说是语言、文字的艺术,电影是画声、视听的艺术。随着电影技术和技巧的进步,时空处理也是花样翻新,难以穷尽。如《天音》和《高山下的花环》,在时空上变化的处理上,通过镜头回放和画外音的形式,琳漓尽致地表现梁三喜与韩玉秀、赵蒙生与柳岚和靳开来与杨改花纯真深厚的夫妻情。三、镜头组接电影是由摄影发展而来的,它以一个个画面联接成活动的影像。而以画面连接起来的,构成是基本的独立单位的即为镜头。数百乃至上千个镜头,则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电影虽是由画面、镜头组成的,但它并不是任意地拼凑而成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品。它是依据一定的创作意图和总体构思组接起来的,在电影上的通用术语是“蒙太奇”,这是法文的音译,愿意是构成、装配。现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又对“蒙太奇”理论提出异议,主张和倡导“单镜头”(又名“长镜头”)理论,认为“蒙太奇”理论导致对空间真实性的破坏,违反了电影的纪实性美学原则。如电影上经常出现的人物从楼上或高处跳下的镜头,按照电影的“蒙太奇”方法,只要先打拍摄人物在楼上的画面,再拍摄人物落地的画面,将这先后不同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即能构成一个人物由高处跳下的镜头。可是,持有“单镜头”理论的专门家,主张这会造成空间上的虚假感,观众产即会联想到这个人并没从高处跳下去,只是先拍了人在高处,又拍了人在地下,然后加以组接罢了。因此,他们主张采取一个镜头完成,使人完整地看到人物由高而下的真实情景。如《芙蓉镇》中,有一组男女主人公秦书田和胡玉音,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天天扫大街的镜头,秦书田苦中作乐,诙谐风趣,扫着扫着,竟让胡玉音和他一起按照跳舞的节奏来完成扫地的动作了。这一动人、富有浪漫情调的艺术处理,便是采取单镜头和蒙太奇兼用的原则和手法处理的。四、综合创造电影一开始叫做“电光声影”,指的就是是借用现代技术将戏剧搬上荧幕,并利用灯光、声音的配合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的崭新艺术。意大利前卫艺术家卡努早在1911年就提出,“电影是三种时间艺术和三种空间艺术的综合,这三种时间艺术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空间艺术是:建筑、绘画、雕刻。因此,电影是第七艺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离不开戏剧的情节,离不开文学的美妙,离不开音乐的烘托;如低成本电影《十分爱》,它也很看重一段感人至深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对电影情节的衬显作用和推动作用,也离不开舞蹈、绘画、雕刻、建筑;而且也少不了摄影艺术的支持。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就是从现代返回至明朝,这一点是舞台艺术难以达到的;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想必观众都不陌生,而这正是影视艺术时间性的表现,在舞台上,最多也就是川剧的变脸。现代电影之所以能够从卢米埃尔那个能动的图片发展过来,就是因为电影自身的独立性质,即似动性。似动性是一种视觉和心理的幻觉,我们看到电影是动态的,但其实银幕上并没有“活动影像”,那仅仅是一格格静态画面的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间歇运动,“活动影像”是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的“幻觉”。电影利用的正是这种幻觉,这是本体论坚持的原则,即电影因为其独立的特性,所以电影是独立的艺术,不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或多种艺术的综合产物。有的电影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有意地突出和强调某一艺术元素。如电影《人生》中老汉驾车时唱的那首“信天游”,便以这支民歌的音乐元素,将人物的心绪、回忆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日本故事片《裸岛》,为了展示男女主人公在荒岛上默默开荒、劳作不止的精神,有意不用语言和音乐。2007年贺岁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编导为了强化了美好的婚姻只在想象中的主题,在影片中突出了人物造型的作用。闯入主人公徐朗生活中的12个不同类型的女人带给他的并非是幸福,而是无尽的惆怅。再如《情人》中的黄色和钢琴独奏曲,对于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情人》剧情: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国人。简就是一个15岁半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俩人便搭上了。简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卖淫,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与东尼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东尼并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简向东尼要钱给母亲,母亲太需要钱了,维持生活需要钱,还清比尔欠鸦片馆的债也要钱。母亲告诉校方给简自由,比尔知道了妹妹的事扬言要打死她俩,东尼请简的一家人到豪华的饭店吃饭,吃完饭后又去舞厅跳舞,可是比尔见到东尼与简跳舞马上凶相毕露,威胁东尼要打架,被母亲劝住。后来比尔被送回法国去了。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二战时普通人的生活和生活的艰辛,亲人间的隔膜和与身俱来的仇恨,种族歧视所带来的、不被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混淆伦理的指责,家族文化中包办婚姻观念和孝道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及金钱财富对爱情的窒息,等等。正因为如此,导演将其处理成了传统的爱情故事题材。第二章
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模式第一节
中国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一、早期的爱情电影1、“春天里,掷果缘”的爱情喜剧——犹如心有灵犀一点通早期中国爱情电影中,以喜剧性的爱情故事居多,就是一些悲剧性的男女怨情,也多采取喜剧性的手法加以表现。影片中凡是牵涉到男女爱情的叙述,常常呈现出妙趣横生、充满智慧的喜剧效果。《劳工之爱情》:一名聪明的郑木匠与祝姑娘暗暗相爱,遭到其父祝医生的为难,郑木匠设法满足祝医生使其医业兴隆起来的要求,最终赢得美人归。《十字街头》:1937由沈西苓导演,白杨和赵丹主演。影片讲述了同为大学生的四位好友,生活在家乡沦陷的苦闷中。阿唐以布置商店橱窗糊口;老赵在报馆作校对,结识了女工杨芝瑛,并写出了反映女工悲惨遭遇的报道;刘大哥则去北方参加抗战工作。在刘大哥的影响下,老赵、阿唐、杨芝瑛由彷徨到醒悟,终于走上民族斗争的大道。影片的主题歌《春天里》,曲调欢快流畅,由主人公老赵自唱出来,既表现了人物的乐观性格,又增添了影片的轻快气氛。《马路天使》:袁牧之导演,1937年拍摄的黑白片。影片以喜剧手法处理悲剧性内容,尽管基调沉重但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轻松诙谐的喜剧氛围;各种笑话和噱头信手拈来,其中一些喜剧段落和场面让人忍俊不禁。影片中吹鼓手小陈与卖唱女小红相互倾心,他们一个热情正直,一个天真无邪,常常隔着窗户你拉我唱。“隔窗传情”这个段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爱情场面。一对有情人终于避居它处,结为夫妻。婚后的日子清贫却幸福,小陈常常变魔术讲故事逗小红开心,这样朴实却饶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在影片中比比皆是。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影片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以优美的民歌曲调唱出了东北人民乡土沦落的痛苦和抗击日寇的愿望,周璇的歌声也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的特殊标志。《假凤虚凰》(原名《鸳鸯蝴蝶》)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张一卿投机失败,躲债无计,忽见报载华侨富商之女范如华征婚启事,计上心来,诱使“时代理发馆”一表人才的三号服务员杨小毛冒名代其应征,冀得巨资挽救公司破产。小毛请七号理发师以秘书长身份陪同前往。范如华原为年轻寡妇,已有一子,丈夫去世后经济拮据,因贪图生活享受,想利用征婚物色一财貌双全的丈夫。从众多应征者中,她选中英俊潇洒的杨小毛,由女同学陈国芳作伴,相约面谈。见面时,双方都提心吊胆,惟恐露出破绽,闹出不少笑话。幸好彼此都未识破,顺利订婚。范如华因急于缴付积欠房租,意欲提早结婚。杨小毛也因要偿还装阔所欠债款,同意即日结婚。不料结婚当天早晨,彼此都发现对方真实身份,于是关系破裂,互骂对方是无耻骗子,婚礼也告吹。范如华遭此打击,懊丧之余又从应征者中,觅得一个做大官发大财的老头子周友棠,但心又不愿。最后,范如华、杨小毛彼此都从现实中觉悟过来,撕下冒充绅士、淑女的面具,结成夫妻。婚后,如华跟随丈夫,参加理发馆工作。七号理发师和陈国芳也因频繁接触,相互爱慕,喜结良缘。2、“发乎情,止于礼”的爱情悲剧——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文学向来以“爱情悲剧”见长,在“发乎情,止于礼义”的封建时代,男女之间产生的感情,无一例外都以悲剧告终。剧作者在戏剧创作和表演时,总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唤起观众强烈的同情心,以“令人泣”为理想境界,把怜悯视为悲剧的主要标志。为了强化悲悯效果,则赋予男女主人公无尽的痛苦和遗恨,以达到“借苦境传出苦情”的艺术效果。因为剧中所毁灭掉的并非是主人公的个人幸福,而是他们所代表的美好的理想、意愿、精神、追求,以及某种历史的必然要求。这种献给弱者的哀歌,往往通过优美的抒情,悲壮动人的唱词来渲染其悲剧环境,以此发掘人物的心理状态,造成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和情境。如《汉宫秋》第三折,写汉元帝感伤别离的深恋之情,忧思感伤,凄凉悲愤,反衬出王昭君的献身精神。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虽然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叹”的著作,但最为感人还是唐玄宗与杨玉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悲剧,由于剧作者深感历史的无奈,世事的荒诞,人生的无常,写尽了人间的恨事。中国早期的爱情电影也继承这种“苦戏”的传统:苦戏容易打动人,也好卖钱。郑正秋的《孤儿救祖记》、《姊妹花》堪称是“把苦戏进行到底”。《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红伶女的悲惨故事。歌女红牡丹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长大后红牡丹是名噪一时的歌女,母亲将她嫁给了剧院老板的弟弟陈发祥,为的是让她更加走红。红牡丹婚后,依仗自己的名气,收入颇多。但是她的丈夫陈发祥却将钱财任意挥霍,并且经常虐待红牡丹。在这种长期痛苦的生活中,红牡丹所受刺激极大,渐渐地她的嗓子不再象以前那样圆润动听了,渐渐沦为三、四等歌女,收入也十分微薄,也经不起丈夫那样的挥霍。但是红牡丹面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依旧不敢反抗,终日忍气吞声。陈发祥因赌博欠债无数,自己又无力偿还,经别人暗地怂恿,他竟将亲生女儿卖掉,偿还赌债。过后陈发祥对自己的作法十分后悔,导致失手杀人,被逮捕进了监狱。红牡丹见丈夫如此情况,不计前嫌,去外地演出之前,到监狱中探看丈夫,并且积极地托人帮助丈夫出狱。《南国之春》是著名导演蔡楚生在1932年独立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三十年代中国精典默片之一。某校学生洪瑜、丘有为与尤湘寄居校外一宿舍中,隔邻为已故银行家李某之女小鸿居室。比邻三年,因小鸿格于礼教,始终未交一语。丘有为察其心意,鼓励其致书小鸿表明心迹。洪瑜决心一试,果得小鸿青睐,遂成莫逆。不久,洪瑜父病危,束装别小鸿归家。父临终言明家本不富,其学费皆凤飞表妹所赠,嘱其必与表妹结婚以相报。洪瑜无奈,遵父嘱娶凤飞为妻。不久学业结束,三人皆奉派赴法国留学。轮船停靠香港,有为密电约小鸿至九龙某园与洪瑜晤面。洪瑜不忍误其终身,临别以实情相告。小鸿痛失所爱,又逢慈母见背,伶仃孤苦,忧伤成疾。不久,洪瑜于巴黎接家书,谓其妻不惯家庭束缚,行为不检,已向法院请求离婚。洪瑜乃将回国日期急电小鸿。及返,见小鸿已病入膏肓。小鸿从容勉曰:万方多难,正是男儿为国躯之时,勿为儿女私情所误。言毕含笑而逝。这是一部表现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男主人公迫于家庭压力与别人结婚,女主人公抑郁死去。“海边”分手一场戏令人回肠荡气。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及片段.avi《小城之春》1948年出品的黑白片。李天济编剧,费穆在导演。影片讲述了西医章志忱在战后的一个春天来到小城中的一位老朋友戴礼言家探访,发现他的妻子周玉纹竟是自己战前的恋人,从而旧日的朋友、情人间陷入了一种无形的情感漩涡和深刻的心理危机之中。一向平静如水的生活突起波澜,但最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作为小制作的低成本电影,全片采用了剧中人周玉纹的旁白(主观叙事)与影片画面表现(客观展示)相互交织的方法,深入人物的心理情感世界之中,将人物的心理微澜用“恋人絮语”的形式一唱三叠地加以咏叹和抒发,直叩观众的心弦。此外,影片熔入中国古典诗词、绘画、戏曲的精华于一炉,采取平远长单镜头为主拍摄方式,使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幅中国画,从而丰富了民族电影叙事手法和技巧规则。《小城之春》赏析及《小城之春》.rmvb《不了情》桑弧的《不了情》是张爱玲的电影“处女作”,1946年12月26日至1947年1月12日,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她把这个剧本一挥而就,稍作修改后于1947年2月6日由桑弧执导开拍,至3月22日停机杀青。同年4月初,《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被誉为“胜利以后国产影片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影片讲述了中年企业家夏宗豫与家庭女教师虞家茵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男方身不由己,女方情不自禁,但最后还是女方不愿拆散男方已有的家庭而只身离去的故事。此事虽了,此意难消,此情不绝。女主人公为了不破坏别人的家庭最终痛苦离去,给男主人公、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遗憾和永恒的痛。二、解放后的爱情电影1、红色经典爱情——个人服从革命和组织“红色经典爱情”通常遵从一种“英雄(指代革命)救美人(指代人民)”的叙事策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往往和国家、民族、革命事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并完全遵循“共同进步”及其“个人服从革命和组织”的原则。如:王炎根据陆柱国同名小说改编而导演的《战火中的青春》(1959年),塑造了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高山和排长雷振林两个青年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堪称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革命版”。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导演的《柳堡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革命军人李进和一个农村姑娘二妹子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故事,又引伸到了在战时军人谈恋爱被看作是有害军民关系的纪律问题。片中主题歌《九九艳阳天》,旋律优级美动人,影片中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婉多情,相得益彰,极具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王苹在1958年根据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塑造了一位乐观、坚毅、有韧性、有激情,虽曾被捕,受尽酷刑,但决不屈服的地下工作者李侠(孙道临饰)形象。编导将一个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置于家庭生活的叙事框架之中。在李侠和何兰芬从假夫妻到真夫妻的过程中,导演并没有渲染他们如何相爱,而是描绘了他们从生活互助到工作互助而建立革命感情的过程,这里多是对革命信念与革命道德的阐释。在这里,男人(李侠)是积极的施动者、助动者,女人(何兰芬)是消极的模仿者,人物的心理特征并不诉诸女性的经验与情感,而更多地倾注于一般性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影片不求情节的惊险,但求平实朴素的色调;不求表面的紧张,而是追求内在的深刻,体现了一种自然、含蓄、深沉、质朴的艺术表现风格。谢晋1961年导演的《红色娘子军》影片讲述海南岛椰林寨恶霸地主南霸天的丫鬟吴琼花,为挣脱毒手,多次反抗,但总逃不出虎口,最后被南霸天关进水牢。装扮成华侨巨商的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以买其做丫环为由,救出琼花,并指引她参加红色娘子军。琼花从一开始的个人复仇到明白了天下穷苦人的复仇要靠集体、靠阶级的革命道理,并最终成长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影片强烈的传奇色彩、戏剧性冲突、明显的煽情效果,吴琼花的性格和命运、洪常青的化妆打入、椰林寨的奇风异俗、水牢的阴森恐怖、英雄的烈火永生,都是新中国银幕上绝无仅有的动人篇章。电影剧本中原有吴琼花与洪常青之间的爱情描写,在电影拍摄中最后被删除了,但观众仍然可以从“椰林散步”和“军民联欢”这些场景中,“窥视”到两人之间爱情存在,观众也因此获得了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恋父体验。影片中还有另一对结婚的革命夫妻,他们在婚礼上“为革命而成亲”的宣言更能看出“红色经典爱情”的特点:面临危机的女性在革命的男性引导下都度过了困境。“红色经典爱情”对于情感的表达,经常采取双关语而且在指称对象的时候常用复数而不是单数,如《女篮五号》。2、被压抑的爱情——“哀而不伤”的悲歌新时期的历史前提是“文化大革命”。对10年“文革”的反思,实质上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人思索的一个出发点。《小街》:僻静的小街上,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夏缓步走来。在一幢旧楼房里,夏应邀向钟导演追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在十年动乱时期,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汽车修理工,偶然在这条小街上结识了容貌清秀,但时时流露恐惧神色的少年——俞。他俩一见如故,以哥弟相称。为了给俞病危的母亲采集草药,夏和俞深入山林。俞失足落水,揭开了俞竟然是个姑娘的秘密。原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俞的母亲突然成了“黑帮”分子,遭批斗,被毒打,以致生命垂危。俞则被剪了阴阳头,受尽凌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女扮男装。夏决心要使俞恢复做姑娘的权利。一次,他从公园里一个演出样板戏的临时后台,弄到一根假发辫,被造反派发现,遭到毒打以至双目失明。夏出院后,急奔那条寂静的小街,小楼仍在,但已没有俞的踪影了。以后怎样呢?夏无法推知俞的命运。钟导演和夏讨论了几种设想,也许心灵受到创伤的俞堕落了,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俞已成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俩在小街上重逢……但这些设想似乎都不能成立。事实上俞当了普通的挡车工,也曾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终于有一天,他俩在火车上偶然重逢了。夏在生活中找到了俞,也给这部影片找到了真实的结尾。“被压抑的爱情”作为历史反思的故事载体,“美人救英雄”常常是此类影片的经典叙事方式。《牧马人》中的许灵均得到了李秀芝的拯救,《天云山传奇》中的罗群得到了冯晴岚的拯救,《芙蓉镇》中的秦书田得到了胡玉音的拯救等。谢晋向来喜欢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擅长塑造“在美丽的女神和美丽的祭品之间”的女性形象,并渲染了她们以爱情拯救男性的传奇故事,这既延续传统文化的血脉,又给那些受难中的男人带来爱情的慰藉。谢晋常常通过对感伤性和悲剧性环境的营造,如《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雪地拉板车的段落,《芙蓉镇》秦书田与胡玉音私下举行结婚典礼的段落等等,来唤起观众的同情与共鸣。这些让人柔肠寸断的如泣如诉的煽情场面,迎合了观众内心最柔情的部分,从而形成了影片高潮。三、网络时代的爱情电影1、缺乏信仰的爱情——必然以谎言来支撑《手机》:就揭示了爱情信仰的缺失。《有一说一》的著名主持人严守一,虽已结婚,却禁不住年轻女孩子的诱惑,和一个杂志社编辑五月保持着情人的关系。一时失误,将手机忘在了家里,被妻子余文娟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已经有了疑心的于文娟最终还是在他身上发现了五月的牙印,等待他们的只有离婚。离婚后严守一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轻松,而且增加了不少麻烦,离婚后严守一和戏剧学院的女教师沈雪交上了男女朋友,沈雪是个十足的小女人性格,猜疑和妒嫉心极强。一次为了探个究竟跟着严守一等一帮大老爷们去了桑那房,硬着头皮也要插上一脚。编辑五月也是个让严守一头疼的人,她的年轻和我行我素给严守一的精神世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严守一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再加上严守一的前妻也要求给她自己找个工作,严守一不断的三个人之间徘徊,不断在用手机维持着他们4个人之间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以来扮演着知识分子角色的严守一的同事费墨,对于严守一的这些事的态度就是:麻烦麻烦。但是到了后来自己也露了马脚,也是因为自己有个小情人的事情败露,而陷入了和严守一同样的麻烦境地。表面上看,严守一的谎言毁灭爱情与家庭,其实对于真正的爱情,谎言是彻底免疫的,因为它是一种信仰。在信仰中,一切都会被看成事实。爱人说的每一个字,都会深信不疑。爱情的态度就是如此。爱或者不爱,就是有或无,零或者全部,不可能首鼠两端,犹疑不决。有怀疑存在的时刻,就没有爱情,正如有动摇存在的时刻就没有上帝。爱情中的事实是极端的态度,是黑或者白,海枯石烂,山崩地裂。没有爱过的人不会明白,爱情怎么可能让山崩地裂?其实,这和相信神在七天里创造了世界,相信轮回转世,相信祖先的鬼魂会在夜晚来拜访我们,完全同理。在爱里面,山崩地裂就是事实。《爱情呼叫转移》:假借一个男人寻找理想中的太太的故事,用十二段都市情爱范本对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因为男人重色、女人重情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之间永恒的矛盾与争斗。2、海枯石烂的爱情——永远也难以现实的梦2006年尹力导演,陈坤徐若瑄李冰冰联袂主演的爱情史诗巨片《云水谣》,再一次将爱情的真谛: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渲染到了极致。马楚成导演,根据刘若英的《我想跟你走》内的一篇短篇故事《happybirthday》改编的电影《生日快乐》,就抒写了爱的执着所留下的遗憾。2008年陈嘉上导演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巨献影片《画皮》。这是一部难得的把古典文学故事改编得有点意思的电影。至少,它可以成为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范本——看,人家妖精是如何学会爱的。主题曲《画心》,由藤原育郎作曲,陈少琪作词,张靓颖演唱,旋律幽怨、凄美动人,较为真实地延展了剧情,刻画了人物。2009年4月19日荣获第2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史上最干净的中国式爱情”:小说及电影《山楂树之恋》四、台湾的爱情电影:童话满天飞1、“琼瑶风”横扫华人世界由《婉君表妹》开始了琼瑶电影的滥觞,并由此带动一连串爱情文艺电影的跟拍热潮。琼瑶与爱情文艺电影,惯以呈现差异作为故事的前提,并以超越差异作为主要叙事内容。爱情文艺电影提供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生活遐想的乐趣,替当时女性劳工沉闷的精神开出一条出路;提供那时期的妇女,一个暂时离开家庭(或加工区)劳动的喘息机会,抚慰因工作而产生的疏离心灵。2、爱情教母的魅力:点石成金台湾早期三大导演李行、宋存寿、白景瑞也俨然是琼瑶电影的代言人。20世纪70年代,二林(林青霞、林凤娇)二秦(秦汉、秦祥林)银幕上下的爱情故事,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3、琼瑶的爱情电影的特点及代表作一、特点1、男女主人公以谈恋爱为人生的第一要义。2、男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是隐瞒了的,他们不是富甲一方的豪门少爷就是家财万贯的千金小姐。3、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有第三者甚至第四者穿插进来,产生误会,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4、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方式几乎是如出一辙:独处时,一方总会无休止地发呆或犯傻;相聚时,一方总会向对方说一些肉麻的情话;争吵时,总会泪涕横流并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大喊大叫。5、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男的漂亮儒雅,一身书卷气;女的美丽清纯,一脸苦相。他们的表演高潮迭起,剧情却使人莫名其妙,故事曲折却没有起伏,矛盾的解决方法,都是让三角关系中某一角色死掉。二、代表作琼瑶电影70年代《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窗外》《碧云天》《我是一片云》《聚散两依依》《在水一方》十大“琼瑶小生”排行榜电视琼女郎大PK五、香港的爱情电影:“后现代爱情”1、后现代爱情的演变及特点A、后现代爱情的演变:在中国泛道德主义的传统中,对爱与性问题的谈论,常常归属于道德问题。我们知道,爱情来自欲望,原始时代的人,只有欲望(性)和欲望的即时实现。随着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赤裸裸的欲望穿起了文化的外衣,在文明的遮羞布下,人类渐渐有了所谓的爱情。爱情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社会生活对性的控制与规范的成果。爱情常常是欲望的延伸,或者说是文明净化的结果。欲望或爱情受到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就成了婚姻。当社会发展到极度现代化时,以多元化和宽容为特征的后现代爱情就应运而生了。B、后现代爱情的特点:其一、多元化和婚恋关系非本质化。其二、追求高情感。这种高情感,是性与爱高度统一的情感,是最自然的情感,最不带功利性的情感。其三、性行为方式的多元化即自由化,即对性欲望实现方式的选择有了完全的个人自由。其四、对传统道德的颠覆,即对传统贞操的漠视。2、华丽都市下个人情感的疏离。爱情题材的影片一直是香港类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和丰富香港类型电影创作注入了活力。进入90年代以后,各个电影创作者以不同形式暗喻、影射香港民众对“九七”回归的种种疑虑、悲观和担忧,表现在爱情题材的影片中往往是淡淡的哀愁、欲言又止的无奈和真挚情感的疏离。这一时期的爱情影片多以悲剧结尾,情节上讲求荡气回肠,痛彻心扉;叙事上讲求小人物、大历史的壮阔背景;内涵上讲求情感的价值和意义,不论在叙事风格、情节设置还是在气氛的营造上都讲求与观众情感的心理共鸣。陈木胜的《天若有情》(1990),严浩的《滚滚红尘》(1990),陈可辛的《双城故事》(1991)、《甜蜜蜜》(1995),尔东升的《新不了情》(1993),王家卫的《重庆森林》(1994),许鞍华的《半生缘》(1997)等都是借助或悲或忧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创作者的焦虑不安、犹疑不定的心态,从而也成就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个经典。《天若有情》和《新不了情》是在爱情的苦痛中挣扎的痴男怨女,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滚滚红尘》和《甜蜜蜜》是小人物在历史中颠簸的写照。柔肠寸断的爱情,无根的漂泊是小人物的悲哀;岁月的积淀与情感的执着则是他们对爱情坚守的誓言,那种彼此深深相爱却似有似无的暧昧道出了万千沉迷于爱中的男男女女的心声,真正从灵魂上给人以感动。《半生缘》的悲情故事则是人与人的对抗,人与命运的对抗,当重新面对爱情,一切已经淡然,感叹造化弄人,抑郁之情长久弥漫。此时的香港爱情片的创作仍然偏向于利用传统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来宣扬对爱情和伦理道德价值的坚守,宣扬爱情的责任和道义,宣扬人在历史中的渺小与无奈。爱情对那代人来说是家庭、是社会、是命运、是社会观和价值观,观众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影片中人物所处的深厚的的历史人文背景,以及情与理的尖锐对抗。这些影片中的欲言又止,幽怨的眼神和情与理之间的艰难抉择,无一不透露着那一代人注重寻求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心理结构和将自己置身社会中的思维方式。《重庆森林》中导演利用三段爱情故事表现出其在情感上近乎贪婪、偏执的专注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尽焦虑与不安便是最好的例证。《孤男寡女》(2000)、《夏日么么茶》(2001)、《绝世好Bra》(2001)、《嫁个有钱人》(20022)、《天下无双》(2002)、《河东狮吼》(2002)、《老鼠爱上猫》(2003)、《百年好合》(20036)、《龙凤斗》(2004)等等都是典型的爱情喜剧。这些影片脱离以往传统爱情影片背负家庭、社会的沉重主题,基本上都遵循“喜剧+爱情”的模式,采用新颖的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情节,配以明星的时尚生活和流行元素,以大团圆为结局,极大满足观众对完美爱情的想象,实现观众情感消费的目的。如《嫁个有钱人》、《孤男寡女》和《夏日么么茶》等影片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更注重叙事的完整,氛围的营造,细节的展现,多用平实、普通的影像来叙述具有新意的故事,提升了爱情的力量与人气,其纯洁的爱情故事也成为经典。从《甜蜜蜜》、《半生缘》到《嫁个有钱人》《孤男寡女》和《夏日么么茶》不仅是从宏大叙事向简单爱情故事的转变,其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从复杂的心理爱情向单纯的感觉爱情过渡,爱与不爱之间的界线被划分得清晰而自然,爱的表达更为个性化和人性化。这时期的爱情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消费进入到电影院,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因素的减少也是必然。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影片具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征,它们摆脱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爱情电影注重传统伦理的深层文化积淀和道德传统的框架,更加注重于现代社会下单纯的爱情过程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展现,更加注重个体的直接感受,表达更为个人化、直接化,符合作为社会主体的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观众的审美理想和爱情概念,也符合21世纪之初的社会精神状况。随着CEPA(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的实施,香港电影创作与内地电影创作结合地更加紧密,当越来越多的批评文章指出香港电影中的港味越来越淡的时候,爱情题材的电影创作也出现了必然的两种创作形式:一是纯粹港化的创作,这些影片的投资和制作都在香港进行,港味十足,尤以“亚洲新星导”计划中的导演推出的影片最为显著:叶念琛的《独家试爱》(2006)、《爱上尸新娘》(2006)、《恋爱初歌》(2006)、《十分爱》(2007),林子聪的《得闲饮茶》(2006)等影片,不仅从拍摄风格、剪辑节奏和叙事方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着力营造了一种浪漫都市童话氛围和现代人个性生活的社会结构,完成着创作者和观众共同的心理补偿。这些快节奏的生活、随意的个性、生活的压力三者交织在一起,从写实中透露着创作者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得闲饮茶》中女主角的爱情概念是自由、随意,不要责任与义务。这部影片是对爱情含义的消解与解构,这里的爱情不代表家庭、社会地位,更不代表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仅仅代表“个性”与情感的需求,充满个人化甚至是自私的想法。对爱情理解的泛化和表面化使得这些影片局限于个人世界中,显得单薄而不够大气。如果作为娱乐消遣,这样的影片非常适合,如果作为经典,这样的影片显然缺少了人文内涵的道德含量。这与这些影片定位于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观众有关,这一代人的社会经验以及价值观念更多地来自于现代社会,他们对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理解的缺乏,也就无法要求他们的电影消费品要有历史内涵和道德责任,轻松自由就是最好。这种对爱情的怀疑与不信任的态度恰恰是他们普遍心理的反向。一种是大投资、大制作的影片。如《神话》(2005)、《如果•爱》(2005)等利用豪华的明星阵容、大量的特技制作、新颖的故事表现形式和宏大的故事背景,不仅赚取良好的口碑,其票房也是全线飘红。一种是中小投资的影片,它们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内地化因素太多导致影片在香港不受欢迎,港味不足同样也不受内地观众的喜爱。《男才女貌》(2007)便是很好的例子,单调的拍摄风格和简单的叙述方式以及老套的故事导致影片不够吸引人而影响平平。毕竟在一个以激进的、寻求个性解放的社会中用传统的没有新意的价值观念和叙述方式去吸引年轻人有些困难。看来,合拍的爱情影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另外,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爱情影片,如《生日快乐》(2007)、《明明》(2007)、《那个傻瓜爱过你》(2007)等都是在个性基础上的自由抒写。从《甜蜜蜜》《半生缘》到《孤男寡女》《夏日么么茶》,再到《独家试爱》和《得闲饮茶》,香港爱情电影的观众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以后的人,三个时代的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文化积淀与生活理念,造就了三个时代的不同特色。《甜蜜蜜》《半生缘》的永恒经典,《孤男寡女》《夏日么么茶》的完美浪漫,《独家试爱》《得闲饮茶》的自由随性,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越来越少,成长痕迹和历史社会因素越来越少,对自由、个性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对爱情的坚守到怀疑的过程,也是经典向快餐的转变。显然,爱情已经不再局限于男女之间,也存在于同性之间。90年代以后,香港拍摄的一些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像《愈快乐愈堕落》(1997)、《春光乍泄》(1997)、《美少年之恋》(1998)、《游园惊梦》(2001)、《蓝宇》(2002)以及《蝴蝶》(2004)等突破男女爱情的叙述架构,在细腻的心理和感情表述、敏感的画面捕捉和氛围营造下建立区别于正统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在爱与性中直指感情的重心。如同王家卫说他的作品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样,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往往更注重对爱人之间的微妙情感的把握,在拍摄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更具影像化、内在化风格,在造型上更是求新求异,大有主动与普通爱情影片分开的势头。所以,尽管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并不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却一直备受关注。不管是正常的爱情题材的影片还是同性恋题材电影,香港爱情题材的电影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蜕变。这种蜕变是由社会和经济以及观众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导致的,是文化积淀、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变化导致的,更是社会年龄层次和时代特征决定的。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的爱情电影是当时社会的道德、文化、心理以及整个社会状况的反映的话,那么现在的爱情题材的影片则是社会结构,尤其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甚至是经济因素决定的。当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心理架构趋于蜕变的时候,影片的内在文化价值自然也随之逐渐失去了解读的意义和成为经典的重要条件。尽管从90年代至今时间在向前发展,爱情电影却是在蜕变,变得找不到经典。第二节好莱坞爱情影片模式一、爱的产生:一见钟情好莱坞爱情片所讲述的爱情故事一个个美妙绝伦,而这些精美的爱情故事大都有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开始: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见,男主人公便被女主人公的美貌或气质所吸引,惊为天人,从此堕入情网,走进了相思和爱恋的幽幽芳草地。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露丝;《魂断蓝桥》中的罗伊与玛拉;《恋恋笔记本》中的诺亚与艾丽。二、爱的发展:殊死抗争在好莱坞爱情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有了美丽的一见钟情的开始后,爱情之路大都坎坷不平,历尽艰辛。地位或境遇悬殊,给他们带来了种种的阻碍。他们要想实现爱情理想,就必须与这重重的障碍进行抗争。如《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爱上了露丝,就遭到她的母亲和未婚夫高烈的反对和阻碍。《魂断蓝桥》中,罗伊和玛拉也存在地位悬殊之差。罗伊是贵族子弟,是一位上尉军官,而玛拉只是一个舞蹈演员,一介平民。《卡萨布兰片》中,里克与伊尔莎也是由十境遇的悬殊,使他们的相爱显得格外艰难,导致里克与依尔莎之间感伤凄美的爱情。《恋恋笔记本》中的那位千金小姐艾丽和穷小子诺亚,一见钟情,情深意重,却遭遇了家人的阻挠和战争的爆发,这对有情人不得不分开,但爱的记忆却永久地保留在他们脑中。《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是富有的庄园主,而女主人公简却只是一个贫穷的孤女,经济地位和家境的悬殊使他们之间的相爱隔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三、爱的结局:生离死别好莱坞的爱情影片,绝大部分都是以悲剧告终。《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与露丝;《魂断蓝桥》中的罗伊与玛拉,以及《乱世佳人》、《廊桥遗梦》等的爱情结局,无不带给人无限的惆怅和无尽的隐痛。或许,正如一个寓言所述:遇见爱情即遇见灾难。悲剧性的结局能带给观众另外一种审美体验,影片虽然结束了,但那种柔肠寸断、怅意绵绵的余韵仍留在心中,让人遐想不已。四、爱的意义:显微阐幽《泰坦尼克号》告诉人们,蔑视自然,会遭到自然狠狠的报复。《魂断蓝桥》中玛拉的死,可以看出沉淀在英国人心灵深层的历史积垢是多么的有害,又是多么的难以消除!影片通过玛拉的爱情悲剧控诉了这杀人不见血的封建等级观念。《乱世佳人》通过对主人公斯佳丽的塑造展现了“美国精神”:通过积极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爱情,永不言败,不屈不挠……好莱坞爱情题材影片也道出了爱情的一些箴言,强调了爱的“真挚”,爱的“专一”,爱的“执着”。《泰坦尼克号》“生命轻如鸿毛,真爱一诺千金”。《魂断蓝桥》中玛拉含恨自尽后,罗伊终生未娶。第三章
爱情电影的鉴赏与影评写作第一节电影鉴赏一、如何欣赏电影会看电影的人并不一定会欣赏电影。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红楼梦》,一个说:“贾宝玉艳福不浅哪!另一个说:“贾宝玉爱在内阁厮混,表明他有一定的反封建意识!”那么,后者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日本影片《望乡》,一个说:“这不就是讲一个妓女的悲惨遭遇吗?”另一个说:“影片给老年的阿崎婆那么大的篇幅,这是为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那么,后者也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假设有两个人一道去看影片《黄土地》,一个说:“没什么故事,不好看。”另一个说:“黄土地是闭塞、落后的文化环境的象征。”那么,后者是属于会欣赏电影的。在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个游击队员叫谢特。当谢特知道德国军队已经埋伏在教堂里,准备全歼来这里集会的游击队员时,他孤身一人闯进教堂,诱使德军士兵向自己开枪。枪声为已走近教堂的瓦尔特和他的战友们报警。枪声也惊飞了一群鸽子。在一般看电影的人那里,他们仅仅能意识到鸽子是被枪声惊飞的。而在懂得欣赏的人那里,鸽子是在谢特倒下的一瞬间惊起,并朝谢特的方向飞去。于是,鸽子的美好影像就成为赞美谢特英雄行为的一个象征符号,并因此达到了刻画英雄人物崇高形象的目的。在印度影片《流浪者》中有这么一场戏:拉兹抢了丽达的手提包,看见丽达追来了,又贼喊捉贼,假装帮丽达去抓强盗。他从一个高墙上翻过去,把丽达撇在另一边,就开始和一个看不见的“强盗”——也就是他自己打起来了。他狠狠卡自己的脖子,抬起脚把自己踢翻在地,嘴里一个劲地乱骂。墙的这一面,是拉兹一个人在那里挤眉弄眼,拳打脚踢;墙的那一面,是丽达因为帮不上忙而急得团团转。而当观众看到拉兹带着“得胜”归来的神情,精疲力竭地重新翻过墙来,把从丽达那儿抢去的手提包重新归还丽达,而丽达则充满了感激和钦佩时,总是不禁哑然失笑,并因为情感的宣泄而获得了审美的愉快。然而,会欣赏电影的人还能从影片给观众提供的种种规定情境中进一步发现,拉兹的打自己表面上是“假打”,实际上是“真打”。他是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场合,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发泄对自身不满的机会。违背善良的天性,为了生存不得不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这种积蓄已久又无法解脱的痛苦,就是驱使他把自己痛打一顿的内心根据。理解了这一点,欣赏者便发现了创作者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也便获得了另一种性质的审美愉快。这是发现的愉快,而不仅仅是情感宣泄的愉快。不管是看电影还是欣赏电影,都可能获得情感宣泄的愉快;至于发现的愉快,则是只有会欣赏电影的人才可能获得的。正因为这样,欣赏才被看作一种接受的境界。它使欣赏者具有比一般看电影的人更良好的自我感觉,它又使欣赏者一再把欣赏的实践当作自我陶醉的方式。欣赏电影取决于欣赏者在知识、经验和审美意识方面有没有更充分的准备。对电影来说,不仅有一般的观看和欣赏之分,而且欣赏水平也有高低之分。从不懂欣赏到懂得欣赏,从低水平的欣赏到高水平的欣赏,这是欣赏者普遍要经历的不断克服自己又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欣赏者在观赏电影之前要有相应的准备,在观赏中不为故事情节所左右,在观赏后又注意反复地品味、琢磨和思索。所以,提高欣赏电影的水平,首先便在于对这种状态的训练,在于从心理上改变一般看电影的人习见的那种惰性。观赏电影也像看日出一样,不仅涉及眼睛和耳朵,更涉及整个心灵,涉及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当欣赏者掌握了蒙太奇比喻的有关电影知识之后,他自然也不难读解一群鸽子向谢特倒下的地方飞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意义。由此看来,一个希望提高电影欣赏水平的人,除了重视欣赏的实践之外,更要重视学习与电影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改变自己欣赏电影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改造自己的“眼睛”。电影的形式规范、电影艺术的可能性、电影的表现手段和技巧……所有这一切,都是从更高层次上去欣赏电影的人必须事先掌握的。掌握了这一切,也就掌握了打开电影殿堂大门的那把钥匙。二、电影人物形象剖析现代电影更为强调多元化多层次地雕琢人物,深层次挖掘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细腻地捕捉人物瞬时的内心情感变化。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
1、用人物外部造型来塑造人物形象不管是性格演员还是本色演员,都要追求对所扮演角色的形似和神似,而人物的外部肖像造型,是塑造银幕形象的基础和第一步,必须重视。
2、用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银幕角色要讲话,对白、台词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可视性艺术,演员的动作表演无疑更突出、更形象、更鲜明。如《巴黎圣母院》中艾丝米拉达在卡西莫多惨遭鞭苔,口渴难忍时,冲破围观的人群,将水端给他喝,这一动作表现出她的纯洁和善良。而当她被抓后,是卡西莫多从刑场上把她抢进教堂,并为她采摘鲜花,敲响教堂钟声,表达出他的倾慕之情。3、用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电影是视觉形象的艺术,电影表现人物活动背景、烘托环境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都离不开画面——无论是有人物活动的场面和无人物出现的“空镜头”。例如《祝福》中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在雪地里死去的情景,揭示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根源;《战争,让女人走开》中军人家属冒着瓢泼大雨杀猪的画面;宣泄了她们要离别亲人的决心和激动的心情;《秋天里的春天》周良惠与罗立平在天桥迢遥相伫立的结尾,反映了他们企盼结合的愿望和缺乏足够勇气的心态。又例如《开天辟地》中有毛泽东与李大钊在福佑寺围着火炉促膝谈心的画面:李大钊对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谆谆教诲,给一心只想驱张,率先在济南建国的毛泽东上了生动的一课,炉中的炭火在李大钊的点拨下越烧越旺,这寓意着,毛泽东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深深地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影片中湘江击鼓的场面颇有意境,这样的画面表现出毛泽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抒发了他与民众共奋斗、同命运的豪情壮志。当然,电影音响、色彩、场景与光影等艺术手段都可以而且应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这样说,电影的各种艺术手段,都把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作为出发点与最后归宿。三、电影技巧赏析
1、降格拍摄法在拍摄打斗场面时,双方演员一招一式都是从容表演的,只是让摄影机用慢速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放映时照正常速度,就出现了节奏快,动作快的效果了。这种拍摄技巧叫“慢速拍摄”,也称“降格拍摄”即降低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方法。摄影机以低于每秒24格频率拍摄即为降格摄影。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降到每秒16格、8格、2格,甚至几小时、几十小时拍一格,放映时仍以每秒24格频率不变,画面上的物体将显示不同的快速运动视觉效果。降格摄影同升格摄影一样,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如造成某种喜剧性效果,也可用作科研的形象化手段。影片的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是一致的,都是每秒钟24个画格。如花儿瞬间开放、雨后春笋迅速钻出地面、种子如何发芽等有趣的镜头。同样,用相反的方法——快速摄影,可使银幕上出现怪镜头:汽车从陡坡上飘然落下,子弹缓缓射进胸膛,人慢慢地倒下。体育节目中运动员精彩的跳跃、投篮等动作慢悠悠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人看个真切。这种方法还可以创造特定的艺术气氛,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2、背景放映法从镜头上看到身披五彩轻纱的仙女从白云缭绕的天空飘然下凡,降落到人间。“仙女”真的从天上飞下来的吗?这里用了特技拍摄背景放映法。“背景放映法”也称“银幕合成”,以放映在银幕上的影像为背景,与前景中人与物通过一次拍摄合成在一个画面的特技摄影方法。如仙女下凡镜头的拍摄:“仙女”演员穿一件贴身的,用又薄又坚固的玻璃钢做成的“背心”,“背心”上拴了几根细钢丝,把演员吊起来,做成飞的动作,用风扇迎面吹风,背后放映资料片,出现蓝天、白云、亭合楼阁。从上到下拍摄下来,就象仙女下凡。电影中超人在空中飞行、孙悟空一个跟斗行了十万八千里……都可用这种特技拍摄。电影中常看到演员在轿车内说话,汽车窗外的商店、马路飞快向后掠去,仿佛车子开得很快。其实,这样的镜头可在摄影棚内完成,用背景放映法即可。汽车原地不动,只是在车外竖一块银幕,把预先拍好的景物放出来,使景物不断向后移动,这样拍出来给人的感觉是汽车在行驶之中。一些镜头比较难觅,如:日出、海浪、沙漠、悬崖,有的要去很远的地方拍摄,用背景放映法就比较方便,只要把有关镜头的资料收集起来,需要时在摄影棚内放映,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3、绘画合成法电影拍摄中出现一个问题,有些镜头随着时代的变迁很难拍到,如何如实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再现历史风貌呢?可以借助于绘画。绘画合成法是运用透视原理,把绘画和实景合成画面的一种特技方法,所拍镜头的风格样式和镜头艺术处理与影片保持一致,自然地融为—体。绘画合成法还能解决一些拍摄惊险镜头的难题。如:公安人员为了破案,沿着陡直的墙壁向上爬,施展“爬山虎”的绝技,令人胆颤心惊,万一摔下来怎么办?不必担心,这里也运用绘画合成法。在拍爬墙时,在地板上辅一大幅有墙面图案的幕布,让演员在幕布图案上做攀登状的匍匐动作,摄影机从上往下拍摄,这样;一个攀墙的“奇功”镜头就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了。绘画合成法不需要特殊设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操作简便,能取得逼真的艺术效果。4、倒拍法拍摄时摄影机反方向运转进行拍摄的一种摄影特技。武打片中,我们可看到演员绝技表演:一纵身,从平地飞上高楼,站在屋顶上打斗。他真的会飞崖走壁吗?不,那是用特技拍摄——倒拍法完成的。倒拍法的原理很简单,任何一个镜头拍下来以后,只要让放映机按照相反方向放映,即从镜头的最后倒放到镜头开始,就都可以看到与原来相反的动作。“飞檐”的动作拍摄是先让演员从楼上跳下,拍好后,剪辑时将胶片倒回去,放映时就变成纵身上楼了。在一些武打影片中,只听“嗖”的—声,一把银光闪亮的飞刀从演员耳根擦过扎入演员身后大树上,叫人心惊肉跳,为演员担心:万一擦到皮肉上怎么办?太冒险了。其实,这又是倒拍玩的把戏:先把飞刀扎在大树上,让演员紧挨着飞刀站好。飞刀上系了一根很细的钢丝(细钢丝在镜头中看不出来)。倒拍时,一拉钢丝,飞刀被拉出画面,放映时,便出现飞刀从演员耳边擦过、扎入大树的惊险镜头了。运用倒拍法,能产生特殊效果:倒塌的房屋或被打散的物体可以重新复原归位,鸟可以倒飞,水可以倒流,在神话片、惊险片中常使用这种方法。5、两次曝光法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会耍弄“分身法”:从身—上拔一根猴毛,用嘴一吹,就变成了另一个孙悟空。这两个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叫人真假难分。神话只是神话而已,然而,通过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在银幕上居然可以出现神话般的“分身法”镜头: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同时出现在一画面之中。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养护工程承包合同三篇
- 智能家居工程师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要求
- 初三班主任期中工作总结耐心教导成功引领
- 垃圾处理站保安工作总结
- 汽车行业的美工工作总结
- 《汽车及配件营销》课件
- 《美容新术课件》课件
- 2023年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3年广东省湛江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35KV变电站地质勘察与施工方案
- 2024年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样本(4篇)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1(试卷号:1377)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仿真模拟卷三及答案
- 《现代控制理论》全套课件(东北大学)
- 专题21一次函数(原卷版+解析)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