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课件(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课件(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课件(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课件(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课件(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新闻阅读任务二:新闻采访任务三:新闻写作新闻1.新闻的概念: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指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2.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结果。3.新闻的特点:事件的真实性、时间的及时性、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客观性。积累生字新词1.摧枯拉朽溃(kuì)退锐不可当(dāng)荻(dí)港歼(jiān)灭要塞(sài)签订督战泄气业已2.颁(bān)发遗嘱(zhǔ)渗(shèn)透建树仲(zhòng)裁授奖拨款3.凌空翘(qiáo)首而望屏(bǐng)息敛(liǎn)声酷似潇洒自如慷慨(kǎi)从(cōng)容不迫眼花缭乱轻盈悄(qiǎo)然不惊沸(fèi)腾震耳欲聋由衷气氛(fēn)新秀4.澎湃(pài)桅(wěi)杆(gān)迎风招展凛(lǐn)冽(liè)

一丝不苟(gǒu)承载(zài)浩瀚(hàn)娴(xián)熟默契(qì)咆(páo)哮惊心动魄刹(chà)那间绽(zhàn)放紧绷(běng)白手起家殚(dān)精竭虑定格镌(juān)刻倾出“洪荒之力”,减贫1000万人

2016年是我国向绝对贫困发起攻坚的开局之年,从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相继传来佳音: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这一年,从“深山老林人未识”到“畅通公路达农家”,举国上下立下愚公移山之志,绘制反击贫困画卷。这一年,从“沟壑纵横穷根难除”到“金山银山天地更宽”,各地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信心越来越足、路子越迈越宽。2016年,扶贫攻坚的首战告捷,成绩得来着实不易。全国为此使出“洪荒之力”。这“洪荒之力”如此大气磅礴,首先离不开投入力度空前的巨大财力、物力。2016年,我国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依托水利扶贫,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锦屏村,山坪塘得到整修,柑橘、龙眼等支柱产业前景看好;靠着高山扶贫搬迁,家住甘肃元山村的董爱娃,告别祖辈居住的破旧农舍,下山办起顾客盈门的“农家乐”,开启一段新生活……

这“洪荒之力”如此所向披靡,离不开社会各界献计献策的“脑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引领下,各地不断拓展脱贫新思维,探索扶贫新路径:打破部门分割,统一“打捆”使用涉农资金;谋划产业化发展,让普通农户不再是市场中随波逐流的一叶“孤舟”;免除抵押物限制,发展小微信用金融,让庄稼人首次享受到金融产品的“雨露滋养”……

这“洪荒之力”如此气壮山河,离不开各级扶贫干部的“脚力”。扶贫就是一道动员令,一声冲锋号。它让全国54万余干部收拾起行囊,重拾优良作风,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它让各级干部成为扶贫攻坚的实干者、领路人。12.8万个驻村工作队播撒脱贫致富火种,李保国、姜仕坤等大批扶贫先进典型生动演绎当代“新愚公”……这“洪荒之力”如此生生不息,更离不开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贫困群众也在主动参与、努力作为。秦巴山脉深处梨坪村的农民,主动请来高校规划专家为他们设计农房外墙、环村步道,把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武陵山区花田乡的上千农户抱团取暖,打造有机“花田贡米”品牌,特色效益农业在崛起……

正是各种力量综合发力,最终汇聚成为闯越贫困线的“洪荒之力”!2016,倾全国之力的脱贫壮举成绩可嘉;2017,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诸多“拦路虎”亟待狙击——一些地方保障兜底能力不足、产业帮扶力度尚弱。在全国现存贫困户中,四成以上属于因病致贫。不仅如此,因灾、因学、因婚、因房返贫情况也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仍在不断出现;部分地方产业扶贫趋同严重,很多扶贫项目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环节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尤为严峻的是,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流于形式和虚浮,造盆景、堆数据、被脱贫频频曝光。随着扶贫政策含金量提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贫困人口“抢贫困帽”的现象;现在的扶贫攻坚,早已超越单纯解决“有饭吃、有衣穿”的温饱阶段,也不能以人均年收入3000元的贫困线简单衡量,而是要更好地解决贫困人口上得起学、喝得上干净水、住得上安全房屋,甚至是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一系列新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7年扶贫攻坚怎样补齐旧短板,延续好势头?在宏观政策上,须进一步建立大扶贫格局,将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从政绩考核导向、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开发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贡献补偿、人才培育发展等各个重点环节发力。从扶贫操作层面来说,要做到“保障政策要兜底、产业政策要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政策要更给力”,还要聚焦深层次扶贫矛盾,关注精神扶贫、生活习惯扶贫,让贫困群众告别心理贫困、意志贫困。

客观来看,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最难,难就难在任务重、时间紧迫,必须在既定有限时间内完成规模巨大的人口脱贫;难就难在剩下的人口贫困程度更深,稳定脱贫能力更弱,减贫的成本更高;难就难在贫困问题与发展、生态、社会保障问题相互交织,需要通盘谋划、统筹解决。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民之所望,即是施政所向。面向2020年,让汹涌于扶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洪荒之力”来得更持久,更猛烈些吧!任务一:新闻阅读1.阅读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篇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倾出“洪荒之力”,减贫1000万人2.比较阅读: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篇目体裁体裁特点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倾出“洪荒之力”,减贫1000万人3.阅读消息,体会其在标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标题(1)标题从哪几个方面命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标题:就是消息的题目。是新闻核心内容的集中概括。其特点是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消息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若是多行标题,则有引标、主标、副标之分。一则新闻可以没有引标和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主标是正题,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2)请选择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来说明标题的作用。

消息的结构(1)消息在结构上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简讯除外)。①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简要概括,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一般出现在开头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导语应该抓住事件的核心,要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叫电头。电头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②主体:就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详细叙述导语的内容,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③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背景、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通讯社:新闻服务机构。如前苏联的塔斯社、中国的新华社、美国美联社

、英国路透社、德国德新社、法国的法新社。内容探究1.两则新闻各自报道了什么事情?分别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什么品质?2.文章多次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3.作者除了重点描写人民解放军外,为什么还要交代敌人的表现?4.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5.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有什么作用?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能否颠倒顺序?4.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具体叙述了我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况,并分析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每个层次都必不可少,共同组成了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已作过报道),另外两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战略意义重大。因此详写。5.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有什么作用?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能否颠倒顺序?

新闻中的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对读者起到深刻的启示或引导作用。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主客观原因。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客观原因,众所周知,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因而详写。两方面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同时这样安排也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消息的写法1.表达上叙议结合,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2.内容结构上呈“倒金字塔”型;3.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4.语言上注重准确、精练。消息的语言(1)括号中的“不含”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因为“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内,若删去,就会让人误以为包括九江。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报道材料的真实可靠性。(2)“至发电时止”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因为“至发电时止”意为到发电时为止,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时间交代非常明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报道材料的真实性。(3)“冲破”与“突破”,“歼灭”与“击溃”等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冲破”指打破某种状态或限制,“突破”指集中兵力向一点攻击,打开缺口,两个词语的含义不同。而后两个词语的语义轻重程度不同。4.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新闻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考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阅读时要注意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也可以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1)第一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哪些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2)两则消息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速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1.首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何作用?2.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3.新闻的特点在本文是怎样体现的?4.最后一段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5.作品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朗读课文,品读以下问题1.文章是怎样用特写镜头来描写吕伟的跳水过程的?2.文章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3.第二自然段中的“托”字有何作用?“托”字将犹如定格在空中,突出了吕伟身材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也为下文吕伟的精彩表现埋下了伏笔。4.文章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有什么作用?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吕伟精湛、优美的跳水动作更加可视可感,同时也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情趣。5.文章描写观众、记者的反应、评价有何作用?侧面描写及其作用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或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写作手法。侧面描写的作用(1)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2)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或烘托,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3)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4)可节省正面描写的笔墨,使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加简洁精练。通过对吕伟的侧面描写,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也凸显出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表明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第三部分(21—26):描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兴奋的场景。二、品读赏析1.文章的主标题有什么妙处?“一着”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架次成功着舰;“海天”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惊海天”突出此举造成的重大影响。“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能激发出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2.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副壮美的海天环境,为下文记写舰载机在重重困难下的成功着舰作铺垫。3.第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同时也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之情作铺垫。

4.第19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首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舰载机着舰时所造成的浩大声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接着采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