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_第1页
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_第2页
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_第3页
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_第4页
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险理赔相关制度规范车险理赔部应聘人员评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辖机动车保险理赔人员执业行为,推进车险理赔人员队伍规范化管理,提高理赔条线人员业务素质,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参照行政人事部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车险理赔应聘入职人员,是指在全辖从事机动车保险事故理赔工作的应聘入职人员(以下简称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第三条各机构应遵照本办法对入职人员进行上报。第二章资格条件第四条车险理赔入职人员应当具有下列条件:(一)根据人员入职要求,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的年龄不得低于18岁,严禁使用未成年用工。男性不超过40岁,女性不超过35岁。对于特殊人才或高级管理人员,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但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要严格限制使用。(二)遵纪守法,品行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为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保险工作经历三年以上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优先。(四)具体岗位应聘要求1、根据保监局要求,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查勘岗的应当通过保监局认可的查勘人员考试,并持《车险查勘人员上岗证》(以下简称《上岗证》)上岗。(持有《公估资格证》的,可以不参加车险查勘人员考试,由在《公估资格证》有效期内向省保险行业协会申请发放《上岗证》)。未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车险查勘工作。2、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医疗核损岗,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医疗工作经历或医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3、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法务岗,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法律工作经历或法学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4、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核损核价岗,应当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5、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核赔岗,应当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第五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从事车险理赔工作:(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二)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三)因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未逾3年的;(四)受金融监管部门市场禁入处罚,禁入期限仍未届满的。(五)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尚未作出处理结论的;(六)因涉嫌从事金融违法活动被中国保监会立案调查,尚未作出处理结论的;(七)违反保监局、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章车险理赔应聘人员评价流程第六条具体流程第一步招聘部门根据公司要求,通过OA上报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申请材料。第二步车险理赔部根据公司要求审核应聘人员年龄、学历、所学专业、工作经验、持证情况。第三步通知车险理赔应聘人员进行面试考试,面试小组成员由车险理赔负责人及车险理赔部各室人员组成,面试考场设在公司视频会议室。第四步面试合格者,公司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制度宣导。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车险理赔应聘人员,公司安排参加笔试考试。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车险理赔应聘人员,公司安排对其进行3个月的在岗实习,期满合格者参加笔试考试。第五步组织车险理赔笔试考试笔试考试的考场设在公司视频会议室,考试试题在考前10分钟由监考人下发,考试结束1分钟内由监考人收卷交由阅卷人打分。对于机构车险理赔应聘人员笔试考试,将通过视频监考,考试试题在考前10分钟由将试题发至机构理赔负责人邮箱,考试结束由机构理赔负责人对试卷拍照,并在5分钟内上传指定阅卷人邮箱,要求拍照时间与考试结束时间一致。第六步车险理赔部将最终评价结果转相关部门会签,并上报总经理室审批。第七条本规定未尽事宜仍按照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执行。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1车险理赔入职人员视频笔试考试说明一、考试为闭卷考试,应聘人员需自带碳素圆珠笔,计算器。及机构招聘人员接到笔试通知后,应在考试时间之前10分钟进入笔试考场准备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保险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约占总分数的30%、应聘岗位基础知识约占总分数的30%,案例分析40%三、试卷包含选择、判断和问答题三种题型。其中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判断20题,每题1分;问答2题,每题20分。四、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机构理赔负责人为保障视频考试考场纪律主要责任人。附件2考场纪律1、参考人员有序入场,考试中不得互相转借计算工具,不得携带各类通讯用具及与考试有关的物品进入考场,否则笔试成绩无效。2、考试期间听从监考人员安排,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肃静,考生在考试期间询问问题时须事先举手,经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提问。3、考生必须独立完成考试,考试中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传看、偷看他人试卷、抄书、打小抄,一经发现按作弊论处。4、笔试考试期间,考试人员必须全程处于视频设备监控范围内,视频及语音设备不得关闭,违反规定者考试成绩无效。不允许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不听劝告者,监考人员有权责令其停止答卷。5、考试期间,考生应将写好答案的试卷文字一面朝下置放。考试时间结束,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将试卷整理好翻放在桌上或按监考教师要求将试卷交到指定位置。交卷后,安静迅速退场,不得在考场和考场附近逗留谈论。6、开考三十分钟后,禁止迟到参考人员入场考试;开始考试三十分钟才可交卷离场,交卷时须核对其试卷份数及草稿纸等,确认无误后方能离场。附件3车险理赔应聘人员面试打分表车险理赔调查及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全员内部调查减损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车险查勘、调查工作质量,搭建以内部调查减损为主,外部调查减损为辅的联动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欺诈风险,保障公司经营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章释义及调查原则第二条理赔调查:理赔调查人员依法对受理的案件进行核实,确定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等与保险合同成立的诚信基础,为及时、准确、公平地做出理赔决定提供依据的活动。第三条欺诈案件、举报及奖励释义欺诈案件:被保险人、外部单位、团伙、公司员工、内部单位等通过单独或串谋利用(或虚构)车险事故,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进行保险欺诈所涉及的案件。举报:外部人员(非公司内部员工)将上述欺诈案件的事实、查处线索等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向公司检举、揭发和反馈的行为。包括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奖励:根据举报人提供的事实依据、线索等信息对欺诈案件进行查处并挽回公司损失利益后,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或其它奖励。第四条理赔调查基本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及时有效、合法合规、严格保密、不惜赔、不错赔。第三章理赔调查类型第五条理赔调查:按实施主体分为内部和外部调查,按专业系列分为车物调查和人伤调查。(一)内部调查是指由内部人员独立完成、无公司以外人员协助、参与的理赔调查。(二)外部调查是指通过委托外部第三方,由第三方独立或在举报人、公司协助下完成的理赔调查。(三)理赔调查工作开展应遵循内部调查优先原则,内部调查可取得同样成果的不得转为外部调查。第六条外部调查委托的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公、检、法部门、专业调查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等。第七条鼓励各机构和第三方签订合作调查协议,以持续稳定开展理赔调查合作。机构在选择调查合作公司及保险公估公司等第三方外包服务商时,应将其合法资质、财务状况、内部反欺诈制度和流程规定等作为关键因素考虑,但不得将反欺诈管理责任外包。机构签订调查合作协议必须报审批。由车险部审批同意后报总公司车险部门备案。审批环节为:中支公司理赔部负责人、中支公司负责人、车险部法务岗、车险部分管责任人、车险部负责人、车险部分管总、总经理。第四章理赔调查流程第八条理赔各环节工作中发现案件存在需核实的风险,均应以书面形式(含邮件方式)通知理赔经理及相关调查岗人员,提请理赔协查。损失金额超1万元的案件,可提请专项调查,理赔经理需参与制定所有风险调查方案。第九条需专职调查或受理的举报案件,受理人应在受理当天转机构理赔负责人处理,由机构理赔负责人向车险部重案管理科报备,并抄送车险部相关领导。第十条车险部重案管理科应在1个工作日内审核机构提请的调查案件,确定是否需开展调查并回复提请人,同时抄送机构理赔部经理、重案管理科科长。对于确定需调查案件,应制定调查方案,迅速展开调查。未结案案件在发起调查同时,应立即通知核赔人员采取冻结措施处理。第十一条经机构理赔部评估案件调查难度较大,无法正常或继续调查的,机构理赔负责人可发起申请,提交外部第三方渠道调查,待同意后,方可提交外部并实施调查。第十二条需提交第三方调查的异地委托案件,必须征得承保及出险地公司车险部经理同意,并以承保公司意见为主。批复邮件作为判断是否合理委托外部调查及因成功减损需支付调查奖励费的依据之一。第十三条案件调查结束后,由机构理赔负责人制作调查报告报直接领导并抄送车险部请示处理意见。异地委托案件,同时必须征得承保公司车险部经理同意,并以承保公司意见为主。第十四条实现减损或拒赔后,将相关证据和意见录入网上车险理赔系统对应赔案,在缮制说明栏录入调查类别(内部调查/外部调查)并录入减损金额。第十五条调查参与人员应对举报人信息、调查信息和资料进行严格保密,不得向外透露任何有关案件的调查信息和资料。第五章理赔调查范围第十六条下列车险案件必须实施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一)盗抢、自燃、火灾案件,但对于有消防部门出具的写明起火原因火灾证明的自燃、火灾案件除外;(二)所有涉及人员死亡案件、Ⅵ级(含)以上伤残且伤者居住在承保机构所属省(直辖市)行政区域内案件;(三)伤者(不含重伤放弃治疗者)出院超过15天后死亡案件;(四)误工时间超过180天,且误工者收入超过赔偿标准适用地的职工平均工资案件;(五)损失金额5万元(含)以上案件,必须核实驾驶证、行驶证的真伪和年审情况;(六)异常投诉或举报案件;(七)临近投保、出保、批改日期及敏感出险时间发生的重大车物(人伤)案件;(八)疑似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肇事逃逸的案件;(九)涉嫌故意制造的车物、人伤案件;(十)总、核损、核赔岗及大案岗认为需要调查的案件;具体调查内容参见附件《车险理赔案件调查指引》第十七条下列案件各理赔环节应予以重点关注:(一)出险时间异常案件1.与保险起期或止期接近的案件;2.出险前批增相关保险责任的案件;3.夜间出险案件;4.迟报案案件。(二)事故车辆异常案件:1.标的或三者为老旧车型的车损案件;2.二手车、营转非、顶账车辆的车损、盗抢、火灾案件;3.被保险人、行驶证车主或驾驶员为修理厂或修理厂人员的案件;4.在当地保险行业黑名单中的车辆、被保险人、驾驶员出险的案件。(三)其他可疑案件:1.拒绝报警案件;2.责任认定书有疑问或责任认定蹊跷的案件;3.案情叙述有矛盾的案件;4.车险理赔各环节认为应当调查的案件。第十八条调查减损案件类型、相关减损证明材料要求及减损金额计算要有根有据并制定调查减损报告上传理赔系统。第六章外部调查奖励凡为公司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外部第三方调查和举报行为,视挽回损失金额和影响程度,可给予贡献者物质或其他奖励。第十九条奖励条件经外部第三方调查取得足以对案件欺诈性质认定的证据和材料,确保案件成功减损,可根据实际减损金额按一定比例给予其调查奖励费。第二十条支付标准调查奖励费=案件减损金额×奖励比例;减损金额必须以车险总、相关岗位核定金额为准。经外部调查成功减损,每案按照减损金额的15%奖励比例计算并支付调查奖励费。特殊情况的,最高不超过减损金额的20%(含20%)计算,若奖励费不足500元的,按最低标准500元计算,但不得高于实际挽回损失。同一事件被多个举报人分别举报,主要奖励最先举报人,举报顺序以受理举报时间为准。如其它举报人提供的情况对查处举报事实有实质性帮助的,可酌情给予奖励。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欺诈案件的,按一个案件进行奖励,奖金进行平均分配支付。第二十一条奖励费申请责任人各三级机构可指定1名兼职奖励费申请人,此人需工作努力、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原则性强,熟悉总车险理赔规章制度,能严格执行奖励费申请规则,严禁私自增减审批坏节。遇特殊情况,需人员调整的,机构理赔经理需向车险部报备,待车险部经理同意后,方可从事奖励费申请工作。第二十二条奖励费申请及审批流程(一)由三级机构逐案发起OA签报申请奖励费,并视申请金额或奖励比例所属区间,由总公司、分别审批。为保护举报人,签报内容不得涉及举报人身份、支付信息等敏感内容,审批后的签报应作为案件必要附件录入理赔系统对应赔案中。(二)外部第三方调查奖励费≤5000元,且奖励比例≤15%的,即:符合有关外部第三方调查奖励费自定规则申请的,由审批同意后支付。(三)审批环节:兼职申请人→机构理赔经理→车险部相关科科长(如人伤调查减损,须报人伤法务科科长审核减损金额→车险部经理→分管总→总经理→(支付比例>15%或金额>5000元)→总公司车险承保理赔中心相关领导(四)异地委托案件申请支付调查奖励费,由案件受理机构发起签报申请,审批环节需增加承保公司车险部经理、分管总意见。(五)超出审批权限的申请,参照第二十二条的第(三)款报总公司车险承保理赔中心审批。(六)申请奖励费时必须随签报提交至少一种下述挽回损失证明资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公安调查回函(案情通报)、酒精检测证明、被保险人放弃索赔申明等。否则不能视为有效挽回损失并支付奖励费。第二十三条为深入调查案件,需委托外部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被委托鉴定机构必须满足国家司法鉴定所要求的资质,且资质处于有效期内。因此所发生的检验费、鉴定费和评估费等费用需逐案签报申请。费用金额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由审批。5000元以上需报由总公司车险承保理赔中心审批。费用申请及审批流程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费用列支(一)一般调查奖励费:直接在对应赔案中相应险别项下据实列支。(二)检验费、鉴定费和评估费:直接在对应赔案的“检验费”项下列支。(三)举报人奖励费:奖励费支付采用银行转账支付方式。为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公司在支付奖励费的同时,可以在充分保障举报人安全条件的情况下收集、留存举报人相关身份及收款收据等证明资料并归入举报专项管理档案,但无需上传到理赔系统的对应赔案中。对委托异地调查的举报案件奖励费支付,承保可以委托调查地所在代为支付。案件经调查结案后,举报人应在三个月内领取奖励费。以结案时间为起期,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权利,机构不得再支付奖励费。(四)奖励费列支合规:外部第三方奖励费需支付至其对公帐户,无对公帐户的,可支付外部第三方指定人帐户,但外部第三方需开具无对公帐户的书面证明。不得以现金形式支付。第七章内部调查补助第二十五条奖励条件经内部调查取得足以对案件欺诈性质认定的证据和材料,确保案件成功减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内部人员给予减损补助。第二十六条内部减损补助原则及标准(一)内部减损补助原则:减损补助以激励为主,奖励为辅为基本原则。(二)机构内部人员自行通过调查取证完成的减损或打假补助标准:1、减损案件:减损金额≤10000元的案件,按减损金额的3%予以补助;减损金额大于10000元的案件,按减损金额的2%+200元予以补助;单笔案件减损补助上限不超过2000元。2、打假成功案件:拒赔金额≤10000元的案件,按实际拒赔金额的4%予以补助(每案300元);拒赔金额大于10000元的案件,按实际拒赔金额的3%+200元予以补助;单笔案件减损补助上限不超过3000元。(三)机构内部人员通过前期调查取证,为公安或其他机构提供有力证据配合打假或减损成功的案件,减损或拒赔金额≤10000元的案件,按实际拒赔金额的2%予以补助;减损或拒赔金额大于10000元的案件,按实际拒赔金额的1%+200元予以补助;单笔案件减损补助上限不超过2000元。内外部配合减损或打假的案件,申请减损补助必须满足该案支付外部调查奖励费不高于减损金额的15%,特殊案件必须逐案上报总、车险部审批。(四)对于及机构多人共同参与处理单笔减损案件,可在规定限额内按发挥作用的比例确定分配方案,由机构上报审批,以最终审批意见为准。第二十七条补助奖励申请及审批流程(一)申请减损补助的案件需逐案审批。注明每笔案件补助对象与案件号、减损类型、减损金额、补助金额、结案时间,且调查减损必须明确案件具体减损类型。成立专门评审小组,负责对申请减损补助的案件逐笔审核确认。补助清单等相关材料必须备案两年待查。审批流程:机构兼职申请人→机构理赔经理→车险部重案管理科科长(如涉及人伤的,须有人伤法务科科长一并审批)→车险部经理→财务部、人事部会签意见→分管总→总经理。(三)异地委托减损补助,必须逐案发起签报申请。审批同意后可由承保公司按审批金额直接支付给案件受理公司的相关人员。签报由案件受理机构调查岗发起,审批流程:机构理赔经理→车险部重案管理科科长(如涉及人伤的,须有人伤法务科科长一并审批)→车险部经理→分管总→承保公司车险部经理→承保公司财务部经理→承保公司分管总→承保公司总经理。第二十八条因诉讼等原因导致已支付减损补助的案件再次赔付,应追回减损补助,人员离司的除外。第二十九条内部减损补助在间接理赔费用中列支,随经办人员次月工资一同发放。第八章违规处罚制度第三十条内部员工发现欺诈案件或了解相关信息,但隐瞒不报的,经核实后应视情节追究其相应责任;对相互包庇隐瞒情况的公司员工,也要追究其包庇责任。第三十一条对因管理过失泄露、故意泄露、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将根据情节和后果依照公司《“红、黄、蓝”牌处罚制度》及《车险案件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给予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外部司法部门处理。第三十二条随意向外透漏调查人以及案件调查进展等重要信息的,按照《“红、黄、蓝”牌处罚制度》及《车险案件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予以严惩。第三十三条骗取、套取调查奖励费(减损补助)的处罚严禁利用支付调查奖励费(减损补助)方式骗取、套取费用并用于其它目的或进行贪污、侵占的违法违规行为。各机构在审批、支付时,应当严格审核,防止被骗取、套取用于其它目的。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发生上述行为的,严格按照总公司《“红、黄、蓝”牌处罚制度》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四条对于未按公司规定开展落实理赔调查工作,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失的和人员,公司将按《“红、黄、蓝”牌处罚制度》及《车险案件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规定予以处罚。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公司以往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第三十六条参考文件:《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保监发〔2007〕91号)、总公司《车险打假及减损案件管理暂行办法(定)》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车辆保险损余物资与案件追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目的为推进机动车辆保险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程、有效降低赔付成本,提高车险经营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本办法适应于公司各分支机构的机动车辆保险的损余物资回收管理和案件追偿管理与奖励;各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损余物质及案件追偿实施细则》,但需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第二章损余物资与案件追偿定义及分类损余物资定义保险事故中涉案车辆或三者财产发生部分损失或推定全损时,涉案车辆或三者受损财产所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残余物品。案件追偿定义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损失而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或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支付保险赔款后,在赔偿金额限度内依法取得向被保险人或第三者索赔的权利。第五条损余物资分类(一)车辆损失部分1、金属类:整车、驾驶室、车身、车门、叶子板、底板、前后机盖、主副车架、液压缸、罐体、车厢板、轮圈、水箱、冷凝器、中冷器、蒸发箱、空调管、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起动机、压缩机、方向机、转向柱、轮圈以及行驶系的各种金属备件等;2、橡胶、塑料、皮革类:轮胎、座椅、仪表台、保险杠、各种玻璃钢车身及其附件、各种塑料叶子板、管状备件和容器设备(如:箱、壳、套等)、各种密封条、卡口及饰板等;3、电子产品类:各种电子信号的检测电脑、传感器、线束、开关、灯具、音响设备、操控开关、配电盒等;4、玻璃类:天窗玻璃、后视镜以及各种门玻璃和前后风挡;5、其他损失各种辅料、燃料、车上加装设备以及特种车的附属设备。(二)非车辆损失部分(财产损失)各种涉案有关的建筑、路政、绿化、电信、工业、农、林、牧、副、渔业等各种涉案物品的财产损失。第六条案件追偿分类(一)应被保险人请求,保险人先行赔偿被保险人再依法向第三方行使索赔权利的案件;(二)盗抢险、车身划痕险等损失赔偿案件;(三)交强险垫付后依法追偿的案件;(四)被保险人提供虚假单证已骗取保险赔款,经审核或举报需诉讼追偿的案件第三章损余物资及追偿案件管理流程第七条机动车辆保险案件中,损余物资以定损时与被保险人协商扣除残值和旧件回收为主。处理原则为,无再次使用或利用价值的配件以定损时协商扣残为主,各需拟定统一的残值扣除标准;经简单维修就可继续使用或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配件以及经反复与车主协商仍需要更换的价值较高的配件均应作回收处理。第八条无需回收的配件,可采取锯断、剪断、敲碎、污染、使其缺失、变形等方案进行有效破损处理,防止旧件被再次利用。第九条中心支公司理赔部门为损余物资及追偿案件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损余物资回收,残值扣减金额的拟定及书面上报工作;负责追偿案件的方案拟定、实施及书面上报工作。第十条中心支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具体负责损余物资的回收;法务诉讼人员具体负责案件追偿工作,理赔部门需设置专人对损余物质和追偿案件作登记整理。第十一条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应按照中心支公司要求做好残值管理工作,设立本机构残值回收台账,做到账物相符。机构坐落地与中心支公司在同一城市的,须由中心支公司直接管理。第十二条中心支公司理赔部要定期与、支公司/营销服务部核对损余物资管理台账,确保账物相符。第十三条代查勘、代定损案件中的损余物资处理,必须报送理赔部门进行审批。第十四条理赔部门负责上报损余物资扣残比例及处理方案的审核与指导;负责上报追偿案件追偿方案的审核与指导,适时派人参与上述工作的实施,做好监督、指导及审核工作。第十五条理赔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损余物资管理与追偿案件受理情况的登记及统计分析工作。第十六条车辆推定全损以及三者财产损失金额单件5000元(含)以上,总金额5万元(含)以上的损余物资处理方案,须报总公司车险理赔部门进行审批。第十七条损余物资回收后需定期处理,各级机构应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3家以上(含3家)回收单位进行招标处理。根据理赔部门审核后的残值金额进行合理变卖。处理结果需经理赔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处理所得资金需登记备案,及时冲减赔款。第十八条追偿案件实施总、两级管理,追偿金额20万元(不含)以内案件由理赔部门及法务岗位共同审核,分管领导审批;20万元(含)以上案件须报总公司车险理赔部门审批。第十九条对于需要进行追偿的案件,理赔工作人员应当取得被保险人签订的《赔款收据》、《权益转让书》,利用支付赔款前的有利时机向被保险人收集向第三责任方进行追偿所必需的证据和资料。第二十条追偿金额在3万元(含)以下的案件由理赔人员自行追偿;追偿金额在3万元(不含)以上且情形复杂的案件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追偿。第二十一条分支公司理赔部门需要建立追偿案件登记台帐,追偿款实际到账后需及时进行赔款冲减处理。第四章奖励标准及费用列支第二十二条为鼓励分、支机构及理赔人员积极开展损余物资回收管理和案件追偿工作,降低赔付成本,提高车险经营效益,公司决定对损余物资管理及追偿有功的人员和单位实施奖励,具体奖励标准如下:(一)损余物资奖励标准按照损余物资实际变卖所得资金的15%进行奖励,奖金支付实行季清季结,季度兑现的原则;(二)案件追偿奖励标准按照追偿实际到账款减去所有追偿费用后的净追偿款的15%进行奖励,追偿奖金连同追偿费用一并作为追偿款的冲抵部分在赔案中列支,冲抵后的追偿款净额冲减该案赔款;(三)奖金提取和发放以及奖励申请采取总、两级管理。奖励金额在3万元(含)人民币以下由理赔与财务部门最终会签审批;奖励金额在3万元人民币(不含)以上由总公司理赔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审批。财务部门根据最终审批的《追偿奖励金发放清单》,按照保监发〔2011〕70号文件(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公司理赔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列支。第二十三条案件追偿资料必须与该案其他理赔资料装订在一起,并按照理赔档案管理规定进行装订存档。第五章处罚管理第二十四条对失职、渎职、主观抵触而未能有效进行损余物资管理和追偿案件管理的理赔工作人员,以及人为虚报、造假、骗取奖励、追偿款不及时入账冲减赔款的机构或个人,按照公司制定下发的《红、黄、蓝牌处罚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惩。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五条上述奖励费用需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或挪用,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总公司车险理赔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车险打假及减损案件管理暂行办法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提高车险案件查勘与赔付质量,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车险理赔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车险赔付率,提高经营效益,特制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应于公司各分支机构的机动车辆保险打假及减损案件的管理与奖励;各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但需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第二章打假与减损案件定义及界定标准第三条打假案件定义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人员在案件查勘、定损、核价、核损、单证收集、赔案缮制、核赔、复勘或追偿等环节中,发现案件存在不属于保险责任或按照保险条款及特别约定事项存在风险、疑点或异议,依据现已掌握的证据、材料无法合理、有效拒赔,而必须经过必要的调查、走访、协调、取证后才能对出险索赔案件的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予以成功打假或拒赔的案件。第四条减损案件定义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按照保险条款、特别约定、理赔原则、业务审核标准、《保险法》、《道路交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审核后认为应该予以赔付的前提下,理赔人员经过必要的走访、调查取证、公关协调、谈判、证据收集整理等工作,有效降低事故责任比例、免除事故责任、转移风险比例、降低人伤赔付标准、伤残等级,减少治疗费用、用药科目,减少车辆损失项目及金额、三者赔付项目及金额、诉讼费用支出、避免重复保险重复赔偿等从而达到有效减损的案件。不包括各岗位理赔人员按照岗位职责、日常审查流程等对损失项目及金额进行常规核减的案件。第五条其他经总、理赔部门审核确认为属于有效打假或减损的案件;经公安机关或其他机构或部门主动提供证据、证明予以合理打假或减损的案件。第六条界定标准各理赔环节正常业务受理中,根据现场查勘、他人举报、交警认定、法院判决、公司已掌握材料及被保险人提供的索赔材料等,依据保险条款、特别约定,不需再进一步进行调查,就足以有效实施拒赔或减损的案件不属于打假及减损案件范围之内。由本级理赔人员独立完成或在上级公司明确要求及指导下由本级独立完成的打假或减损案件列为本级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范畴;由上级公司理赔人员直接开展并独立完成的打假或减损案件列为上级公司打假及减损奖励范畴;由本级和上级理赔人员共同参与并合作完成的打假或减损案件列为共同合作打假或减少案件奖励范畴。第三章打假与减损案件操作要点第七条打假与减损案件中需要调查取证的疑点主要有: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为达到非法进行保险理赔或诈骗的目的采取故意制造假事故、假现场、假证明、假材料、假损失及扩大事故损失的行为;为掩盖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及非指定合法驾驶人等采取替换驾驶员的行为;没有相关保险为达到理赔目的而采取假冒车辆套牌、倒签单等行为;为达到符合或增加保险责任而采取隐瞒重复保险、改变使用性质、违反装载规定等行为。第八条打假与减损案件中需要重点调查核实的材料主要有:虚假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体检回执单、交通事故认定书、调解书、赔偿凭证、户籍证明、户口性质、失地证明、工资证明、收入证明、劳动合同、完税证明、伤残认定书、护理人身份证明、抚养人关系证明、死亡证明、销户证明、医疗费用单据及假条、病例、物价定损单、气象及火灾证明、假公章、判决书和裁决书等。第九条打假与减损案件通常要取得的主要证据有:通过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消防部门、气象部门、司法机构、各类专家、鉴定机构等经过调查、试验、分析后提供的报告、证明及结论;公司理赔人员通过调查询问笔录、录音、录像、拍照获取的证词、证明等。第四章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标准第十条分、支公司理赔人员自行通过调查取证减损或打假成功的案件,对于减损案件按实际减损金额的4%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对于打假成功案件按照实际拒赔金额的5%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第十一条分、支公司理赔人员通过前期调查取证,为公安部门或其他机构提供有力证据配合打假或减损成功的案件,对于减损案件按实际减损金额的3%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对于打假成功案件按照实际拒赔金额的4%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第十二条总公司理赔人员通过进一步调查取证直接减损或拒赔的案件,对于减损案件按实际减损金额的3%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对于打假成功案件按照实际拒赔金额的4%对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予以奖励。第十二条总、理赔人员通过共同合作、调查取证后打假或减损成功的案件,对案件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按实际减损或拒赔金额的3%奖励;对总公司案件经办人员及其所在部门按实际减损或拒赔金额的2%奖励。第十三条公安、司法部门等其他机构协作或单独完成的减损或打假拒赔成功案件,省内按照实际减损金额的15%、省外不超过20%的比例予以支付奖励费用。但奖励支付手续必须齐全,要零现金支付,不对个人账户进行转账支付。第十四条总公司定期对打假及减损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评选出打假及减损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对荣获先进的单位和个人,作为理赔人员晋升和机构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五章打假及减损案件审核流程第十五条凡符合上述奖励条件的打假或减损案件,需经各中心支公司填写《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申请表》(见附表)进行初审后,将相关案件损失及证明材料一并报理赔部门审核。第十六条理赔部门负责各中心支公司上报的打假及减损案件材料的审核,确认上报案件是否符合打假及减损案件标准;确认拒赔或减损案件证据、材料是否真实、充足、有效;确认案件涉案评估应赔或减损金额是否合理。第十七条经理赔部门审核后,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案件,由理赔部门负责人在《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申请表》上签字并加盖部门章后,报送分管领导及总经理进行审批。对于单个案件总奖励金额在5000元(含)以下的,由最终审批;对于单个案件总奖励金额超过5000元的案件,需报送总公司车险理赔部门最终审批;经总、审核后认为不符合本《管理办法》规定的案件,最终审批部门需在《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申请表》中签署回复意见后连同上报材料一并退回到上报单位。第十八条总、车险理赔部门需分别指定专人对每月打假及减损案件的数量及金额进行统计和通报。第六章奖励费用列支第十九条总、分别设立减损与打假拒赔案件理赔奖励基金,奖励基金专用于对减损及打假拒赔案件的上述奖励费用支付。奖励基金设立方案另行制定。第二十条打假及减损奖金采取总、两级支付方式。单笔奖励金额5万元(不含)以下的由进行支付,单笔奖励金额5万元(含)以上的由总公司进行支付。第二十一条对外部单位进行奖励的,奖励费用可从该案直接理赔费用中据实列支。奖金支付手续必须齐全,零现金支付;对内部奖励,奖金发放标准按照审批表上奖金分配明细,根据《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公司理赔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保监发[2011]70号)文件要求,在间接理赔费用项下列支。第七章处罚管理第二十二条对失职、渎职或人为虚报、造假、骗取奖励的机构或个人,按照公司制定下发的《红、黄、蓝牌处罚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公司车险理赔部门及财务部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打假及减损案件奖励申请表》车险理赔诉讼案件管理办法总则为加强公司车险理赔诉讼案件(以下简称诉讼案件)管理,理顺操作流程,提高诉讼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增强防范与应对理赔法律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公司合法权益,根据总公司长保发2012【177号】诉讼案件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车险诉讼案件。本办法所指的诉讼案件包括起诉、应诉、上诉和再审、诉中调(和)解、仲裁等案件。诉讼案件管理要坚持“积极应对、严格程序、分类管理、全程管控”的原则。第二节组织权限与岗位职责一、组织与权限公司按照“统一管理、垂直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理赔诉讼管理组织体系。车险部负责对辖内诉讼案件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协助并对超中支权限的案件进行审核处理。各中支公司理赔部负责权限范围内的诉讼案件的处理。上报审批权限上诉案件、追偿案件、再审案件上报审批权限根据法院判决金额,确定案件金额。起诉案件、应诉案件、调解案件上报审批权限根据诉请金额确定案件金额。具体权限划分及上报流程如下:(一)案件金额1万元以下(含10000元),由中支公司车险理赔诉讼岗工作人员处理,邮件抄送中支公司理赔负责人。(二)案件金额1万元-2万元(含2万元),中支公司车险理赔诉讼岗工作人员→中支公司理赔负责人→法务岗,邮件抄送人伤法务科科长。(三)案件金额2万-5万元(含5万元),中支公司车险理赔诉讼岗工作人员→中支公司理赔负责人→法务岗→人伤法务科科长,邮件抄送人伤法务科分管领导(四)案件金额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中支公司险理赔诉讼岗工作人员→中支公司理赔负责人→法务岗→人伤法务科科长→人伤法务科分管领导,邮件抄送车险部负责人(五)案件金额10万元-20万元(含20万元),中支公司车险理赔诉讼岗工作人员→中支公司理赔负责人→法务岗→人伤法务科科长→人伤法务科分管领导→车险部负责人,邮件抄送分管领导。(六)案件金额20万元以上,按流程上报总公司。二、岗位与职责车险部设法务管理岗、追偿管理岗;中支公司理赔部根据业务规模分别设法务管理岗,以下统称法务岗。法务岗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审核中支公司法务人员的任职资格以及外聘律师事务所与律师的资格;审核超中支公司权限的诉讼案件;负责本公司诉讼案件管理、指导、考核与法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本公司理赔法律相关问题的咨询工作;根据需要,办理其他委托的异地诉讼案件,协调、指定中支公司处理本机构或其他分支机构异地诉讼案件;收集汇总法律动态及典型诉讼案例的相关材料;制定诉讼案件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诉讼案件的统计、分析及提供法律风险预警工作;中支公司法务岗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处理本中支公司权限范围内的诉讼案件;办理其他机构委托的异地或上级公司指定的诉讼案件;负责本中支公司诉讼案件的统计、分析及提供法律风险预警工作;收集汇总本辖区地方法规、指导性文件及典型诉讼案例的相关材料;根据需要配合查勘定损、人伤调查人员进行案件诉前证据收集工作;负责本中支公司已结诉讼案件档案材料整理、移交工作;负责本中支公司理赔法律相关问题的咨询工作。案件管理案件处理流程诉讼案件遵循“逐案登记、分级审理、及时反馈、定期统计”的操作管理原则,主要工作流程如图表:案件诉讼材料的接收案件诉讼材料的接收诉讼案件的登记、上报诉讼案件的登记、上报诉讼案件的上报审核诉讼案件的上报审核做好应诉(调解)工作做好应诉(调解)工作判决结果的审查判决结果的审查上诉(申诉)案件手续办理上诉(申诉)案件手续办理案件结果确认案件结果确认提交理赔结案处理提交理赔结案处理案件诉讼材料接收(一)中支公司法务人员负责接收法院传票、起诉状、申请书、涉案证据等涉诉材料。(二)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在接到法院下达的涉诉材料后,注明接受日期,必须及时向本机构理赔部负责人进行汇报,并在接到传票次日确定具体经办该案的委托代理人。(三)原则上每一起诉讼案件的代理人均应为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如遇案情较为复杂、疑难或金额较大等情形,需对外聘请律师代理出庭应诉的,应由中支公司按照程序逐级上报至相关部门审批。诉讼案件的登记、上报(一)中支公司法务人员收到法院送达的案件涉诉材料后,应立即提取该案件相关的承保、理赔等材料,填写《理赔诉讼案件管理日(周)统计报表》(附件二),并将该表一个工作日内(不含当日,下同)上报;(二)对于超权限案件,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在收到相关材料后一个工作日内以邮箱的形式连同案件审核所需材料(包括传票、起诉状、案件受理(应诉)通知书、投保单、保险单、申请书、原告证据、我方证据、案情分析、初步案件处理意见等材料,详见附件三)按程序逐级上报;(三)所有超权限案件上报均应严格遵循“授权管理、逐级上报”的原则。诉讼案件的上报审核车险部在收到中支公司上报的案件材料后,法务人员应及时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核,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如需征求上级分管领导审批或总公司相关部门审批的案件,应在三个工作日内流转审批完毕。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时间,但须在案件开庭前审批完毕。做好应诉(调解)工作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应认真做好应诉答辩和开展调解工作。案件出庭应诉人员均应在每个案件应诉工作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向本中支公司理赔部负责人进行汇报并及时做出下阶段应诉方案或调解、追偿等准备工作;对于超权限案件以邮箱形式,逐级上报,征求后续处理意见。案件应诉阶段的具体工作要求:(一)诉讼案件的处理应遵循“证据充分、理由充足、保证时效、维护权益”的原则。(二)诉讼案件的处理要采取认真、慎重的态度。在应诉之前,需根据案件材料认真研究案件情况,做好诉讼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是围绕争议焦点,积极收集证据材料,取得有利证据。(三)案件出庭应诉人员对查勘定损、人伤调查岗人员提供的证据中仍发现有疑点的案件要积极、及时、主动地做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工作,以便及时取得对我公司有利的证据材料,必要时,可借助第三方机构予以协助,如律师事务所、专业调查机构、司法机关等。(四)对于案情简单,责任明确,涉案金额较小,赔偿无争议的案件,尽可能由中支公司法务人员自行办理,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五)根据案件情况,中支公司应坚持“先调(和)解、后应诉”的原则,即如能采取有利于我公司调(和)解方案,可在庭(诉)前进行调(和)解,达成调(和)解协议处理,特别是估损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案件应主动于第一时间介入,争取诉前达成调解协议。如在车辆保险事故发生后,赔偿权利人(含伤者)、被保险人对我公司理赔意见有异议的,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如涉及人伤案件,理算人员应负责按赔款项明细提供各项人伤理算金额)应本着公司权益最大化,有效挤压理赔水分的原则,调查、收集有利证据(如涉及人伤案件,须核查伤者及护理人员的收入情况、户口性质、家庭成员状况,特别是被扶养人的情况等),并制定调解方案后,积极与赔偿权利人(含伤者)、被保险人进行协商,如能通过调解的方式与伤者或被保险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应争取通过正常理赔程序予以结案,以避免产生后续诉讼纠纷。对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引发的诉讼案件,中支公司法务岗人员应在案件应诉阶段积极主动地与原告方及主办法官联系、沟通,在能为公司减损的前提下,尽量通过调解方式处理,以缩短理赔结案周期。通过诉(庭)前调(和)解方式处理的案件,中支公司应对原告方提供的各类票据、证据材料进行认真核对并逐项标明理赔金额,经电话咨询或邮箱等方式请示同意后,由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有效的书面诉前调解协议。对于庭上调解的案件,对于部分材料或赔偿标准有争议的,需征询意见后予以调节处理,调解文书则以人民法院出具的书面调解书为准。第十六条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异地诉讼案件,中支公司可书面答辩应诉。中支公司辖区内的上述案件,可由公司其他工作人员出庭应诉,应诉前法务人员应与其沟通交流案情及应诉方案。重大疑难案件、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涉案金额较大的案件、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及公司其他工作人员不能处理的案件,应由公司法务人员或聘请律师出庭应诉。第十七条为加强诉讼案件管理,增强防范与应对理赔法律风险能力,机构负责人、分管总经理每年必须开庭处理一件诉讼案件;中支机构理赔负责人、车险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每季度必须开庭处理一件诉讼案件。第十八条判决结果的审查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在收到法院判决书后,应及时对判决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判决明显错误和有失公平的,应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对于超权限案件,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应在收到法院判决书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以邮件的形式,连同案件审核所需材料(包括一审/二审判决书、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等)按程序上报上级公司。第十九条上诉、再审案件手续办理经上级公司批准的上诉、再审案件,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应提出初步意见后,逐级上报上级公司审批。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上级公司审批意见做好各项上诉、再审准备工作。第二十条案件结果确认应在接到中支公司上报的预上诉、再审案件后,两个工作日内依据上报材料,结合案情,按照公司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签署法律指导意见,并及时反馈至下级公司。中支公司在收到法律指导意见后一个工作日内,启动上诉、再审程序或尽快结案。第二十一条提交理赔流程,结案处理:对于各类生效法律文书,中支公司法务人员要及时整理案件材料。并应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诉讼材料移交理算人员,由其按公司理赔流程要求及时做结案处理。上传至理赔系统的必备诉讼案件材料主要包括传票、起诉状、案件受理(应诉)通知书、上级公司的相关批示、调查取证材料、判决书/调解书/仲裁裁决书/和解协议等相关生效法律文书及其它相关材料等。第二十二条公司建立诉讼案件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度,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一。第二节执行案件处理第二十三条执行案件的处理原则上应按照确认我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各类生效法律文书(包括判决书、调解书、仲裁裁决书及和解协议等)规定的时效内及时履行赔付义务,以避免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司法执行程序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未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履行赔付义务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十四条对人民法院执行决定有异议的,中支公司应根据具体案情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或及时上报征求处理意见,法务岗接到上报后两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中支公司,中支公司根据具体案情参考意见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在此期间,应积极主动地与人民法院保持高度联系,以避免先行执行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未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及时提出异议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节异地案件委托第二十五条系统内异地涉诉案件原则上应由涉诉公司处理。如涉诉公司因地域等原因申请委托给涉诉案件所在地的中支公司(简称“受托机构”)处理的,受托机构原则上应无条件接受委托并优先处理委托机构的案件。委托机构应积极提供各项诉讼材料,配合办理各项涉诉案件事宜。第二十六条辖区内异地涉诉案件的委托由协调处理或由委托机构与受托机构协商处理。对于委托的涉诉案件,由受托机构诉讼管理岗人员全程跟踪处理并及时反馈诉讼结果。辖区外异地涉诉案件的委托,原则上由委托机构向受托机构分公司进行委托,中支机构也可向诉讼所在地机构直接委托,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第二十七条受托机构处理委托案件产生的差旅费、调查取证、律师费等各项合理费用,均应由委托机构承担。上述费用,委托机构与受托机构之间需提前协商并经委托机构确认。第二十八条涉诉案件所在地如无公司分支机构的,中支公司可根据案情复杂难易程度等情形,派我司工作人员、聘请律师代理出庭应诉等方式予以解决。第二十九条对于异地案件,可以指定涉诉案件所在地的中支公司协助处理。第四节追偿案件处理第三十条本办法所指的追偿案件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或赔偿后,有权通过诉讼方式追偿的案件。第三十一条追偿案件的主要分类如下:(一)依据《保险法》第60条规定的代位追偿案件(不含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代位追偿公共信息系统平台结算的案件);(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的追偿案件;(三)公司享有追偿权的其他类型追偿案件。上述追偿案件,如在追偿之前该案是通过法院判决或法院调解方式结案的,该案件代理人在庭审过程中,必须阐明公司享有先行垫付或赔偿后的追偿权,并积极主动地与主审法官进行有效沟通,要求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公司对该案享有追偿权予以明确说明。第三十二条车险部法务岗人员负责辖区内追偿案件的指导、管理、监督和协助工作,中支公司法务岗人员负责追偿案件的管理和实施,中支公司分管负责人为追偿案件第一责任人。第三十三条案件追偿方式分为公司与被追偿方协商追偿;公司自行通过诉讼程序向法院直接起诉被追偿方追偿;公司委托律师事务所通过风险代理方式向被追偿方追偿。其具体要求如下:(一)凡是公司享有追偿权的案件,中支公司均应在垫(赔)付保险赔偿金后(包括但不限于判决、调解及和解结案等形式)十日内,及时调查完毕被追偿人或单位的财产状况、信誉度、工作状态等追偿必备信息,并及时与被追偿人或单位联系,协商追偿或以诉讼的方式追偿。(二)对于协商追偿无法实现追偿目的的,中支公司应在案件诉讼时效内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被追偿人存在无正当职业或住所、信誉度较差、财产状况不稳定等情形的,中支公司应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为胜诉后的执行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以防出现执行不能情形的发生。中支公司应在收到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等法律文书后,指定法务岗人员按上述法律文书写明的公司享有的追偿金额进行追偿款的催收,对超过履行期限的案件则应在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及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积极收集被执行方的财产线索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供,确保申请强制执行的良好效果。(三)中支公司如因人力不足或自行追偿确有困难等情况下,中支公司可采用委托律师事务所通过风险代理方式向被追偿方追偿。具体实务操作方式:中支公司将选定的律师事务所按程序规定上报审批通过并报总公司理赔服务中心备案后,再与其签订风险代理合同,(双方各确定一名联系人)由律师事务所包干处理追偿案件。坚持“无效果、无报酬”的原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以追偿款到帐金额的1-20%作为案件代理费支付给代理律师。(四)公司胜诉的追偿案件,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因找不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无法执行导致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中支公司追偿管理岗人员应随时跟踪和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必要时,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执行金额、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等因素,在按程序上报理赔服务管理部审批同意后,聘请第三方机构予以协助调查。具体聘请条件及上报方式可参照律师事务所合作上报审批的方式)妥善保存相关证明材料,并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五)凡是通过公司员工独立完成最终实现追偿权的案件,扣除分给中支公司相关人员作奖励的比例之外的部分应冲减对应赔(垫)付案件的赔款支出,不得挪用或列入机构收入项目,自行支配。对于中支公司追回的非金钱类财物,中支公司必须按程序上报至车险部,由其确定对该财物的处理方案。中支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私自挪用或处置上述非金钱类财物。(六)对于中支公司所属机构在处理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代位追偿公共信息系统平台结算的追偿案件过程中与其他保险公司发生争议,需上报各级保险行业协会代位求偿理赔争议处理工作组协调处理的,各级机构追偿管理岗人员应积极予以参与配合处理。(七)对于追偿完毕的案件,各级机构应将全部诉讼文书、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等(包括但不限于执行材料)存档装订成卷,并入相应赔(垫)付赔案理赔卷宗中,作为赔案的一部分,以备核查。第五节案件统计分析第三十四条公司建立诉讼案件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中支公司应定期向分公司车险部相关岗位上报诉讼案件统计表格及诉讼案件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如下:(一)中支公司应做好日常工作中本辖区内各类案件的数据统计工作;(二)中支公司应于每月3日以前,通过公司电子邮箱上报《月度理赔诉讼案件统计表》(详见附件四)至车险部法务管理岗、追偿管理岗人员。(三)中支公司应确保上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如因中支公司未如实上报相关统计数据,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数据失真,车险部将追究中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中支公司系统内的诉讼案件,所属机构必须自提起诉讼或接到法院传票(案件受理/应诉通知书)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将案件信息填写于《理赔诉讼案件管理日(周)统计报表》(附件二)中,并上报法务管理岗。第六节用印流程第三十五条诉讼材料需加盖公司公章的,原则上用OA系统申请用印。各中支法务人员收到相关诉讼材料需要加盖公司公章的,应及时申请用印。出庭手续、上诉状、鉴定申请书等有时效性的诉讼材料应在时效期满前10日或最佳期间申请用印。第四章配套管理第一节人员管理第三十六条、中支公司法务人员人数根据机构诉讼案件数量、保费金额等因素确定。、中支公司法务岗人员暂定一人。第三十七条诉讼管理岗/追偿管理岗人员(以下统称法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备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二)具备连续三年以上保险、法务工作经验;(三)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或者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或者有其他经历足以证明其具备良好法律专业能力;(四)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未受过行政、刑事处罚及无不良记录;(五)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支公司可结合当地人力市场现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经请示审核批准后,对上述条件予以适当放宽,但必须确保选聘的该岗位人员具备良好的岗位工作技能与水平。第三十八条中支公司务必重视法务人员构成的素质和水平,统一安排本辖区内各级机构该岗位人员的面试与选拔工作,确保该岗位人员的整体工作技能与水平,以实现切实维护公司合法利益的工作目标。第二节合作律师事务所及外聘律师管理第三十九条为保证理赔诉讼案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实现为公司减损的工作目标,中支公司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按照程序逐级上报至审批同意,总公司承保理赔服务中心备案后,在中支公司所在地与一至两家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建立合作律师档案管理制度并定期更新合作律师库内人员名单。第四十条对于未经批准并经总公司承保理赔服务中心备案就与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的中支公司,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按照程序以邮箱形式逐级上报至审批同意后,就单项诉讼案件(包括理赔诉讼案件和诉讼追偿案件)委托律师代理出庭应诉。外聘律师原则上应聘请与我司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的律师。第四十一条委托律师出庭应诉案件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重大疑难案件、社会影响较大案件;(二)涉案金额较大,且具备可减损空间的案件;(三)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四)出庭时间冲突且案件涉案金额都较大,且具有上述(一)至(三)项情形之一。(五)需专业律师调查取证等方面原因我司工作人员无法办理的案件;(六)本公司工作人员无法办理的其他案件;(七)经批准的其他类型案件。上述(一)至(七)项的情形由上级公司根据下级公司上报的相关材料确定。凡是不符合上述委托条件的案件,一律由中支公司诉讼管理岗或追偿管理岗人员出庭应诉。第四十二条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应具备以下条件:依法设立并具有执业许可证;通过司法行政机关的年检;最近三年未被司法行政机关处罚;在当地市场信誉良好、技术力量雄厚、从业人员素质优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具有丰富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工作经验,尤其代理各类保险诉讼案件工作经验,且收费合理;能指定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保险类诉讼案件代理工作经验的律师专门负责处理公司案件的。无其他不良记录。第四十三条就单项诉讼案件所委托的律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具备合法有效的律师执业证;具有至少3年以上的从业年限(指取得律师执业证后的从业年限);具有丰富的保险诉讼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保险专业相关背景;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未曾因侵害当事人利益被司法行政机关处罚;无其他不良记录。第四十四条律师费用标准涉诉案件委托律师费用应结合案件复杂程度、涉案金额大小、当地律师行业一般市场价格、路程远近、开庭次数等因素给予合理价格。与我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律师代理费用,辖区内每案按照800元到1500元的标准(暂定)确定代理费用(包含差旅费)。辖区外代理费用每案按照800元到3000元的标准(暂定)确定代理费用(包含差旅费)。特殊情形下,根据案情等相关因素确定相应的代理费用。以风险代理的方式与专业律师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结合案情的复杂程度等因素,以实际减损的金额或实际追回金额的合理比例(参考比例1℅—20℅)支付律师费用。第四十五条诉讼案件外聘律师上报要求诉讼案件外聘律师上报流程如下:中支公司法务岗以邮箱形式→中支机构理赔负责人→法务岗→人伤法务科科长→人伤法务科分管领导→车险部负责人→分管领导。中支公司法务岗收到法院开庭通知后及时分析案情,对需要聘请律师的案件,中支公司于收到开庭通知后三日内连同传票、起诉状、案件受理(应诉)通知书、案情分析、聘请律师理由、签收传票日期证明等案件相关材料;被聘律师及其所在单位的情况说明、与被聘律师的合作情况说明等材料,上报审批。逾期上报,不予批准。第四十六条中支公司法务人员负责与合作律师事务所沟通并跟踪诉讼案件的处理情况,并建立台账和考核管理制度。第四十七条将不定期针对中支公司聘请律师出庭应诉的案件进行跟踪检查。凡是未经总公司承保理赔服务中心备案、批准擅自委托律师,并产生律师费增加理赔成本的案件,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和处罚。第三节培训管理第四十八条为加强中支公司法务人员的办案水平,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培训形式可采用专家授课、交流会、座谈会、自学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保险、法律专业知识、诉讼案件应诉技巧、典型诉讼案例分析等内容。第四节法律咨询第四十九条车险部法务专业人员作为公司理赔管理部门的专业法律人员,应对公司理赔相关岗位人员在理赔流程中遇到的法律专业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中支公司相关部门在处理尚未涉诉但超中支公司权限上报至车险部的重大案件、拒赔案件、协商赔付案件时,需征求法务专业人员意见,法务专业人员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法律建议供其参考,但具体决策权,仍依照公司相关管理规定,由其它相关岗位人员实行。对于需要提供法律指导意见的案件,车险部法务专业人员应在收到中支公司上报的案件必备材料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提出相应的法律指导意见。第五节费用管理第五十条凡上诉、再审、追偿、起诉等案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或其他相关法律文书,应当交纳案件诉讼费用的,由中支公司或机构工作人员先行垫付,后由案件经办人员以邮箱形式办理申请费用签批手续。相关领导批示后,在对应案件中,预付或结案时凭票据支付给垫付人。因诉讼案件产生的诉讼(仲裁)费、律师费、调查取证费、办案人员差旅费、财产保全费、申请执行费、协助执行等费用均应随赔案据实列支。第六节档案管理第五十一条对于各类生效法律文书,中支公司法务人员要及时整理案件材料。并应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诉讼材料移交理算人员做结案处理。第五十二条对于委托律师代理结案的案件,中支公司法务人员应将案件诉讼材料、经批准委托律师的签报文件、委托代理合同等材料(合同约定的律师费应与上报的签报内容保持一致)一并上传至理赔系统中,以备核查。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一节诉讼案件的考核与奖惩第五十三条对于中支公司在各类诉讼案件中,因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经调查核实系伪造或虚高的部分且为公司实现减损的,经车险部审批同意后,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奖励金额按照不超过减损金额的4%,最高不超过2000元。本奖励办法所述独立完成,是指各级机构在处理各类理赔诉讼案件时,在未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的前提下,实现为公司减损的工作目标。第五十四条对于出庭应诉人员由于不负责任,出现重大过失,影响案件审理结果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按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罚。第五十五条未能按公司规定和要求,做好委托书办理、应诉前完整材料的收集、调查取证、应诉方案的制定等准备工作;未能及时向理算人员移交已结案案件材料而影响案件处理时效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每案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处罚。第五十六条未能按上级公司审核的应诉意见,准时出庭应诉(以法院的法律文书为准)而影响案件处理时效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根据相关情节和判决赔偿金额与事后审核应赔偿金额的差额给予承办单位3-20%处罚;给予相关责任人每案200元罚款。第五十七条未能在上级公司通知(书面、电话等形式通知)的期限内向上级公司上报各类报表等材料的;按每延迟一日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罚款。未规范填写公司要求上报的各类报表等材料的,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罚款。中支公司上报的各类报表,如出现故意编造数据或因过失行为造成上报数据不真实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未能及时上报讼案件材料、案件相关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第五十八条对于诉讼案件,中支公司未能按公司的要求,在规定的时效内,完成对诉讼案件的承办处理给公司带来影响或加大赔付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每案给予200元处罚;未能主动和设法与当地司法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给予诉讼案件调(和)解处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加大赔付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每案给予200元处罚。第五十九条本办法规定的处罚数额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适当提高或降低。追偿案件的考核与奖惩第六十条公司对追偿成功的案件实行逐案结算奖励,具体按每案到帐追偿款5%—10%的标准奖励给中支公司,上述奖励费用中的6%—7%可用于支付因案件追偿产生的外部费用,如差旅费、调查取证费、鉴定费等费用;3%—4%可用于公司内部人员的奖励费用。上述奖励标准可根据案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上述奖励费用必须设立专项台账,专款专用,必须用于上述所列的各项费用。如发现费用挪用,将收回该款项,并视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第六十一条中支公司负责追偿工作的相关人员由于不负责任,出现过失,未能按公司规定和要求承办本机构的追偿案件而影响案件追偿时效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罚。第六十二条确定已决案件中需要追偿的案件,未能建立登记台帐并进行及时维护的,每案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处罚。第六十三条未能按要求,对追偿案件确立追偿案件实施方案并未能在十日内上报上级公司审批的、在(总公司)批复后又未能及时(在三个工作日内)启动实施的,每案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处罚。第六十四条中支公司案件承办人对成功追回案件未能及时移交理算岗位人员进行冲减赔款处理工作的,每案按每延迟一日给予案件相关责任人100元处罚。第六十五条对于超权限的追偿案件,中支公司未能在规定的上报时限内上报的,应按每延迟一日给予相关负责人100元处罚。第六十六条中支公司及相关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如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或在履行岗位各项工作职责时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时,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中支公司及相关岗位人员的不当行为无相关规定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适当处罚。第六章附则第六十七条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不包括本数,“以下”包括本数。第六十八条公司其他险种的、未涉诉理赔案件以及公司作为当事人的其他案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六十九条本办法中起诉案件是指公司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一审案件,包含公司通过诉讼方式追偿的案件,但不含通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代位追偿公共信息系统平台结算的案件;应诉案件是指公司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参与审理的案件;上诉案件是指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讼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是指公司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有必要重新审理而申请再审的案件。第七十条本办法涉及到的所有上报方式为“通过公司电子邮箱或OA形式上报”(暂定),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上报。第七十一条本办法由车险部负责解释、补充和修改。第七十二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车险理赔部未决赔案管理办法为了确保车险未决赔案的数据真实性,立足于加快和提高赔案处理时效和服务质量,促进公司车险业务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对车险未决赔案实施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避免未决赔案形成大量积压;通过对服务能力的提升,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优良态势,特制定本办法。总则第一条本办法的制定目的是通过对未决赔案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报案、查勘、定损、立案等理赔环节未决赔案案件数量和估损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反映理赔系统内已发生已报告的未决赔案数量和估损金额,确保公司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准确,真实反映出公司经营成果及负债情况。第二条本办法中的未决赔案是指:截止到统计日期已发生已报告但尚未完成理赔系统内结案的所有车险报案。本办法中的估损金额是指:车险理赔系统内立案的估损金额。其金额是已按照预计的事故责任比例、各项损失估损、交强险分摊、适用免赔率等赔案要素进行的预计赔款估算。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将受到精算部门及财务部门对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评估、修正办法的管理和约束。第三条本办法将通过对车险未决赔案规范的科学管理,实现提高车险理赔系统内未决案件估损金额的真实性和准确度,确保未决赔款准备金计提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第四条各中心支公司及其下属机构适用本办法。第五条除本办法特别规定外,车险赔案的处理流程和要求仍按照相关实务、制度执行。报案、立案管理第六条理赔流程各环节的岗位人员对其处理环节的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七条报案中心座席人员负责受理车险报案,将报案信息准确、真实地录入到理赔系统,完成报案任务后及时调度到相应的查勘定损人员负责提供理赔服务,并对其调度后的任务接收负有催办的责任。第八条所有车险报案必须由负有查勘定损任务的人员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立案或注销报案。立案操作人员对立案估损金额(包括损失金额、责任比例等影响立案金额分摊的信息,下同)应尽可能估算准确,立案工作必须在报案任务受理48小时以内核损通过后完成,48小时内无法通过核损的,立案操作人员根据事故的相关信息预估立案。通过查勘确认不符合立案的,应及时根据总公司下发的《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特殊案件管理办法》注销案件。立案操作需严格、谨慎,确保立案结果真实、准确。第九条估损金额是根据查勘定损人员通过对事故的查勘,结合事故各种要素对事故损失进行的最终赔款进行的估算,是确保未决赔款准备金计得的基础,负责立案的查勘定损人员必须做到准确、符合实际地进行立案。第十条立案后需要注销或拒赔的案件,应根据总公司下发的《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特殊案件管理办法》执行。日常管理第十一条各机构需明确未决赔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责任人和经办人,坚持实施对未决赔案的日常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未决赔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为本机构负责人,未决赔案管理责任人为本机构车险部负责人,经办人应为车险部的未决管理岗人员。第十二条各机构需建立未决赔案管理登记制度,对未决赔案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对未决赔案的案件进展进行跟踪和了解,及时对未决赔案进行清理和催办。第十三条未决赔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和责任人,对未决赔案的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跟踪、掌握,同时负有对未决赔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岗位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的职责。第十四条未决赔案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未决时间的长短、未决赔案的类型、造成未决的原因等分类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未决赔案形成大量积压的形态。第十五条各机构应实时监控未决赔案的责任认定、估损金额、调解进展等案件信息的变化。各机构需要建立对无查勘机构区域出险、长期未决案件和人伤(涉诉)案件等难以控制的未决赔案的管控机制,明确此类案件处理人员,责任到人,防止此类案件后期出现理赔服务的空缺。第十六条各机构需指定负责催办未决赔案的人员,由催办人员负责联系客户及相关人员,及时协调处理未决赔案。催办的未决赔案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即是指客户未及时提交索赔申请或相关索赔材料,造成案件应索赔而未提请索赔的或提交索赔相关材料缺失不能立即处理结案的赔案;内部则是指客户已经提请索赔的或已将索赔材料提交公司其他非理赔人员而未交到理赔岗位进行赔案处理的赔案。催办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进行注销、拒赔处理的案件,应及时通知理算人员在理赔系统申请注销或拒赔,并对结果进行监督。立案人员发生人事变动,不能继续处理赔案的,应及时做相应的调整。第十七条未决赔案的案卷应指定专人管理。不能立即处理结案的赔案,应将相关材料收集、整理后建立未决赔案卷宗。未决赔案的卷宗应结合未决台账进行编号登记,妥善保存。对未决赔案卷宗管理的要求参照理赔卷宗的管理要求执行。第十八条各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