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摘要]将戏剧元素融入统编版小学语文叙事文教学中,主要是借助戏剧游戏、角色扮演和戏剧范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探究、肢体运用、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多元智能等方面的能力予以协助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表达、情感、沟通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达成阅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演素养,而是借助它的“趣味性”“体验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性和价值,注重引导学生在戏剧活动中去想象、去扮演、去体验、去学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戏剧元素,使学科教学与课本剧实践这两条路径在相互依存、互补共生中发挥作用,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之余,为语文教学带来艺术与人文的向度升华与拓展。[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戏剧元素;教学价值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审视(一) 重讲授轻体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不仅主张把知识的传授与理性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还把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目的,把以知识的回忆与再现视为主要考查对象的纸笔测验作为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审视当下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部分老师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以及与考试相关的技能训练,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层面或文化基础方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社会参与等方面则较少关注甚至忽视,将本应立足于学生深度理解的课程变成了只关注学生知识增长、聚焦应试的学科课程。在这种严重的功利主义取向引导下,教学中,教师采用强输硬灌、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来提高考试成绩,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味缺失,教学效率低下。至于在学业测试中无法测量且需要付出较多时间成本的活动体验,则往往无暇顾及。(二) 重知识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运用语言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表达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变化的社会。但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看到的总是“复习导入一初读课文一整体感知一品读课文一总结拓展一巩固训练”,听到的就是教师在对文章的重点词句、主要内容、写作手法等语文知识的大量分析讲解,时不时传来教师简单提问和全班“大合唱”式的回答。在这里,你看到的只是小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技巧”,怎么分段、怎么归纳等。学生自己去运用语言的机会很少。不可否认,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学生只是消极接受,很难主动理解并在生活中应用,导致学生在习作和与人交往中出现“无法表达”的尴尬境界,难以真正发展“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我们必须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应该拿出一定时间用于学生读、说、写等言语实践活动上来,在学说、学用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戏剧元素融入阅读教学的教育价值戏剧有娱乐审美、情绪宣泄、意志激发、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作用,那么,戏剧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自身有何特性?于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何在呢?(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儿童教育的“首要”之处就在于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而戏剧的娱乐性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角色扮演”“定格游戏”“镜面游戏”“身体写字”等戏剧活动的体验中,用“玩”的方式陪伴学生体验未知的知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之”最高境界中,“使学习者感受到人类的普遍性力量正融于他的心中,他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活力和奇妙,整个身心特性自由地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美感境界”。所以,戏剧使课堂脱离了传统的说教而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语文授课形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完成了教学目标,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主动性,提高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二) 增加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戏剧优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体验性。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性,让学生扮演戏剧中的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XX”,变身为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角色扮演等戏剧活动进入故事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剧本的改编者和体验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对剧本进行不断完善。而要使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就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表演技巧等。所以需要进行反复排练。一次次的排练过程就是一次次体验的过程,体验就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判断。这种体验是用整个身体去深度阅读的教育活动。这是一种“用整个身体来阅读学习,,情感体验的行动。这种体验会比他们把同样的课文读十遍的记忆要深刻得多。(三) 增进学生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语言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两种,而戏剧恰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己创作戏剧、分配角色、排练表演。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口头和身体表达准确,才能表现出剧中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所以学生要通过一次次打磨剧本、排练演出,拥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精神、表达分析能力、耐挫力。当呈现出完美的作品时,学生们经历过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融入戏剧的阅读教学都是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当课堂上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等戏剧教学法时,大家组成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个体要有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会有学习、小组与小组之间会有学习(包括竞争)。除此之外,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也生成了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小组之间的学习活动。这让学习、交流活动机会更多、效率更高。并且学生在学习交流、互动中会不断从别人的角色表演中得到启发,更好深入角色、体验角色,还会从他人的语言表演中获取启示,在语气等方面获得提升。这一过程,加强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人际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合作的精神体验。所以,融入戏剧的教学是一种多方互动合作的过程。(四) 增强学生创造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戏剧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依靠语言,还要依靠动作来完成,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创造性空间。如,学生为了刻画剧中人物形象,就要到生活中找到这个形象的原型,通过观察其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文字创作,之后再通过模仿其肢体动作、语言神态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演出学习的内容,在表演中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语言动作等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从浅层次阅读走向了深度阅读。这种全身心投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这个过程中,教育充满智慧挑战,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戏剧元素因其自身特有的“趣味性”“体验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性,使其在小学生这一学习群体中具有独特的教育活力。三、戏剧元素融入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鉴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结合戏剧的优势,笔者选择在叙事文(指含有故事的所有作品,主要包括寓言、童话、传记、小说、叙事写人类文章等)的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主要尝试以下实践路径。(一)在课堂教学中相机融入戏剧元素在角色扮演中融入戏剧元素角色扮演法就是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在设定了教学目标后,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语文教科书中的叙事文,角色多种多样,有人物、动植物、物品,这些角色活泼有趣,富有个性。如《陶罐和铁罐》刻画了谦逊、和善的陶罐和傲慢、自大的铁罐,象征谦逊的人和骄傲自大的人,《小木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象征只会用一种情感态度去体验生活的人。《巨人的花园》用夸张手法刻画体型庞大的巨人,象征外形强大、不友善的人。《小红帽》赋予狼人的外貌和行为,刻画了狡诈、贪心、可恶的狼,象征人的狡诈、贪心。《去年的树》中有鸟儿、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等形象……这些人物就是戏剧活动扮演的角色。教师可将文本与戏剧活动相结合,使文本内容戏剧化,巧妙运用戏剧游戏、哑剧、双簧等扮演技巧,带领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抓住场景、角色、行动等剧场元素,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方式进行即兴表演。这种戏剧化阅读体验,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灵动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地学习了文本内容,还全面提升了艺术素养。在场景体验中融入戏剧元素任何故事情节都有场景,场景作为最直观的戏剧元素,对表现人物性格、突显时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脱离场景的故事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彩的场景描写值得关注。如《小红帽》故事场景有森林、外婆家,森林的自然景色漂亮,花香四溢,学生借助布景、道具展示森林里的景色。《巨人的花园》空间即花园,时间有四季,后来时间定格在赶走小孩后花园里的冬季。《荷叶圆圆》运用荷叶、小青蛙、小露珠等道具,还原课文场景,让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在台词创编中融入戏剧元素语言表达是戏剧表演中人物交流的重要渠道,戏剧也可以说是一种念台词的表演形式,戏剧台词能直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精彩的人物对话都可以改编成戏剧台词。例如:在教学《井底之蛙》时,把文中小鸟和青蛙的语言改编成台词进行练习,配以手偶,学生们立刻有了语气,有了表情和动作,在不经意间,轻而易举地就将课文的主要情节复述了出来。又如,在学生表演《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可以示范模仿狐狸既狡猾又殷勤的语气:“您的声音真好听,您能响亮一些吗?”师生间的一次次互动,将表演热情推向高潮。台词创编不失为一种有趣又有效的体验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将画面变成台词,再由小组成员合作表演。这就使书本上的平面化知识变成立体化的生活场景,台词创编让阅读教学变得贴近生活、贴近童心,是一种既能锻炼学生想象力、合作力,又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体验形式。(二)选择合宜文本进行全面戏剧化实践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本剧实践活动。杭州师范大学黄爱华认为,课本剧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选取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它是通过艺术的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戏剧样式。课本剧教学活动是戏剧内容与方法的双重渗透,主要经历选剧、编剧、读剧、排剧、展剧、评剧六个环节。其中,这六个环节并不相互孤立,而是相互促进。选剧就是从课本与经典书目中选择适合表演的文本。编剧就是对选好的文本进行二次创作,编成剧本。剧本的构成包括人物、人物的台词和舞台说明。读剧就是学生对剧本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从语言上理解与把握剧中人物角色。排剧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练,在每一个小组内,学生自行选定导演、演员,分角色进行排练,自定服装、道具等。展剧就是学生把排练好的剧目定期演给其他班级同学、老师或家长看。这也是学生兴奋、紧张的时刻,也是最期盼的环节,它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有同理心了。评剧是在每次演出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演员的表演,对场景的制作和布置,对音响的选曲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改编作品方面,提倡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改编。改编时需要渗透戏剧基本知识、剧场礼仪,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与创作,改编的课本剧可以忠实于原文本,并借助想象对其进行戏剧形式的呈现,也可以对原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与再创造。学生的表演采取剧场展示的方式进行。戏剧元素的融入改变了阅读学习“在听中学”的单一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在表演中学”“在合作中学”“在讨论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讨论、自主探究、自由分组和表演的权利,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基本理念,将内隐的体验、思维和外在的言语表达、动作再现结合起来,将静态的知识性课堂变成了言语实践性课堂,以合作探究为途径,以自然的方式学习语言实践,动手、动脑、动口,实现真正的阅读体验,完成了自我意义的建构。学生从角色扮演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