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学孙艳芳_第1页
超个人心理学孙艳芳_第2页
超个人心理学孙艳芳_第3页
超个人心理学孙艳芳_第4页
超个人心理学孙艳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个人心理学2011010329孙艳芳参考文献:[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2]郭永玉.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界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5]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J].华中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6]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1,(3).[7]杨韶刚.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J].心理学探新,1999,(1).[8]陈进则.超个人心理学简介[J].社会心理科学,2005,(4).[9]李敏荣.超个人心理发展观的评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10]郭永玉.两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3,(1).[11]郭永玉.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J].武汉大学学报,2002,(2).[12]郭永玉.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13]李安德著,若水译.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新范式[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2002.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中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派,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主要探究人类的心灵与潜能的终极价值和真我完满实现的问题。1.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背景2.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和理念假设3.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4.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应用5.超个人的心理治疗6.超个人心理学的评价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自我心理学——自我中心的文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仅限于个人或自我范围内的问题,它根本不能涵盖对超越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的研究。生态环境的破坏——整个有机体或“大我”和宇宙密切相联。思想背景西方詹姆斯——1905年构造了“超个人”这个词;荣格——1917年使用超个人的潜意识;弗兰克尔——人的本质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马斯洛、萨蒂奇思想的转变。东方中国和印度的哲学心理学(禅宗、道家、瑜伽、佛教)。科学背景新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观构想和具有争论性的哲学问题——新的世界观和东方玄学及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发现十分相似。西方科学发展的实证利用迷幻药和致幻剂可以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利用生物反馈技术,使过去认为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的心率,血压等可以由意识的作用加以调节和控制。利用瑜伽功、沉思或禅功可以经过意识训练达到超越自我的心境。特点和理念假设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研究对象超个人心理学不研究人的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是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心超个人心理学不是渴望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而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

马斯洛说:“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是更高级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越个人的、超越人的、以宇宙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超出人性、同一性、自我实现的那种心理学的准备阶段。”研究范围超个人心理学并不是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高级动机、人生价值、宇宙知觉、精神通道等)。

萨蒂奇指出“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如下主题的科学研究和负责任的践行:成长(becoming)、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统一意识、高峰经验、存在价值、出神入化、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精神、完整、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的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cosmicself-humourandplayfulness)、对最高的觉知、反应和表达、以及一些有关的观念、体验和活动。”超个人心理学的理念和假设第一,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我”是渺小、狭隘、孤立、封闭的个人“小我”,而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根植于“大我”,这里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上帝、天、道等“。小我”只有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圆满。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我们的本性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spiritual),而精神处于首要地位。意识是多维的。超个人主张研究不同的意识状态。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超个人发展了荣格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必须进入自我或有机体的智慧之源,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生活是有意义的。任何的欢乐、悲伤、行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超个人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意义的结果。它使我们用一种更开阔的、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精神之路是多样的。精神之路的多样性使我们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关于误解

超个人心理和超心理学是一回事。学科性质有别研究对象有别研究内容有别产生条件有别超个人心理学是哲学而不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

超个人心理学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超越性经验或精神领域,远比宗教经验广泛,例如各种审美经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入迷和惊喜,甚至日常生活中对弱小生命的关爱,都属于超越性的或精神性的,当然也包括宗教经验(对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诠释),所以宗教经验只是各种超个人经验的一种。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经验都属于宗教经验。主要理论及其应用马斯洛的修正和补充阿萨鸠里的蛋形图和心理综合维尔伯的意识谱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阿里的钻石理论

马斯洛理论的修正和补充1954年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但随着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的深入,他认为,完整的需要层次模型应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也可以称为精神性需要或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于是菲尔曼和瓦尔吉便主张把成长分为两个层次:水平式(自我实现)和垂直式(自我超越),两者并行时才是人性的真我完满实现。真我完满实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马斯洛理论在管理学的应用——Z理论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他的假设包括:1在工作中花费体力和脑力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一般人并不是本能的讨厌工作,究竟工作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取决于可以控制的条件。2外部控制以及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使人们努力完成集体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会为了他们努力的目标而自我指导和控制。3为一定目标献身是奖励成就的一种结果。最具意义的奖励是自我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可以成为为集体目标奋斗的直接结果。4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普通人不仅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学会追求责任。5使用较高程度的想象力和独创力来解决集体问题的能力为人类的多数而不是少数所具有。6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普通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一部分被发挥出来。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层要层次理论中的归属和爱得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Z理论是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超越性需要,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X理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Y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Z理论——超越性需要1低层潜意识2中层潜意识3高层潜意识4意识界5意识中心自我6高层自我超个人自我7集体潜意识

阿萨鸠里的蛋形图和心理综合心理综合定义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理论,以精神分析为基础,把人格表现和超个人自我的深邃目标结合起来,更注重人的价值和期望值。心理综合即人格结构的和谐整合,以实现超个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最终目的。

心理综合的历程

次级人格是阿萨鸠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构成人格的一些稳定的组织、力量和方面。一个人的人格往往由多种次级人格构成。但次级人格之间的冲突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或解体。次级人格之间的整合与和谐互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心理综合治疗的目标。

第一阶段,是个人的心灵里综合,通过人格的意识核心“主我”的发展达到次级人格的整合、控制和平衡;

第二阶段,是精神的心理综合,包括人格的精神核心“真我”的发展。这一精神阶段的发生是作为个人核心的“主我”与作为创造性的精神能量的“超意识”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第一步,探讨自己的心理结构,熟悉自己的个体潜意识内容。了解次级人格,可以用研究梦的方法和心理测验的方法(积极想象和积极白日梦);在了解的基础上调合、整合和控制各种次级人格。第二步,精神的心理综合。运用象征以唤起真我的体验;运用成熟的技术静修以促进精神的发展。(自由图画、宣泄和内部对话)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包括许多帮助人在个人和超个人维度上成长的练习。这些练习类似于静修技术,下面举例说明心理综合的练习。例:我是谁?

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坐下,在一页白纸的上方写下日期。然后自问:“我是谁?”写下答案。重复问答,尽可能自由、真诚地依次写下答案。注意每次都自问“我是谁?”你将单独去看那些案。你可能会发现一系列不同的答案。很好。只要你愿意,尽可能继续问答。用5-15分钟完成这一练习。“我是谁”练习可能已使你觉察到自己的一些次级人格。轻松而舒适的坐着,闭上眼睛,以轻松的心情缓缓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慢慢地用心跟随下面的步骤:1、我有一个身体,可是我却不是我的身体;2、我有感觉,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感觉;3、我有情绪,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情绪;4、我有欲望、期待、抱负、目标、理想,可是我却不是他们;5、我有思想,可是我却不是我的思想;6、我有理性,可是我却不是我的理性。那么我究竟是什么,我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中枢,而且是能做决定的动力之源。我既是一切所有的主人,我有照顾他们的权利和义务。1、我不是我的理性,可是这理性却是我的;2、我不是我的思想,可是这思想却是我的;3、我不是我的欲望、期待、抱负、目标、计划、理想,可是他们却是的;4、我不是我的情绪,可是这情绪却是我的;5、我不是我的感觉,可是这感觉却是我的;6、我不是我的身体,可是这身体却是我的。维尔伯的意识谱维尔伯用划界的水平表现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水平,从最深层到最浅层、依次为:心灵水平、存在水平、自我的水平、角色的水平。发展理论维尔伯又提出三个水平的发展模型。三个基本阶段:前个人、个人、超个人。

并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和长青哲学的层次理论分析了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意识水平.从前个人到超个人阶段,自我逐渐发展到顶点,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感觉身体水平——感知运动阶段前个人幻想—情绪水平——情绪—情欲水平具体的心智水平——前运算阶段规则—角色水平——具体运算阶段个人形式—反映水平——形式运算阶段视觉—逻辑水平——超皮亚杰假设水平心灵水平——心的水平或中间层面超个人精微水平——运动水平或天空层面终极水平——灵的水平或无限层面维尔伯概括了长青哲学的七个最重要的重点神性是存在的;神性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领悟内在的神性,因为我们都活在罪恶感、界分感和二元对立中,换句话说,我们都活在堕落或虚幻的情境中;从这样的情境中解脱是有路可循的;如果我们循着这条路走到终点,结果就是再生、解脱或直接体验在内的神性;如此一来,罪恶和痛苦便止息了;接着便开展出丛生一体的慈悲行动。知识论维尔伯形象的说,人有三只获得知识的眼睛,即肉体的眼睛、心智的眼睛和沉思的眼睛,因此有三种不同来源的知识,分别是来自感官的知识、来自理智或象征的知识和来自沉思的知识。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格罗夫以致幻剂研究闻名于世,他运用意识的变异状态以达到治疗目标。意识的转变状态指一个人“明显感觉到其心理功能模式发生一种质变,即他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种量变,而且他的心理过程在某种性质或某些性质上是不同的”。

转换的意识状态。概括地说,人的意识可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和转换的意识状态。前者是低层次的、分化的意识状态,而后者则是高级的、超越自我的意识状态。克瑞普纳则具体划分了20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其中前19种是转换的意识状态,而最后一种则是正常的醒觉意识。(l)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3)人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6)困倦状态。表现为心理活动速度明显减慢,例如在强烈的抑郁状态下,或由于低血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状态。(7)狂喜状态。行为有强烈的主动性或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情绪,有时由狂欢仪式等引起。(8)痣症状态。表现出强烈的消极破坏性情绪,如主观暴力行为、恐惧或愤怒等。(9)分裂状态。表现为人格的主要成分无法整合,例如在变态心理、多重人格等状态下。心理学探新1性洲沟年(10)退行状态。一种与实际年龄明显不符的意识状态,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当催眠师退发出年龄行指令时,被催眠者所表现出的行为。(11)沉思状态。是一种转换、扩张的知觉形式,具有强烈的自我超越感。感知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强烈,通常由专门的沉思训练所引起。(12)迷离状态。表现为高度的易受暗示,警觉和关注某一刺激,例如在某些催眠状态下。(13)遐想状态。沉浸在某种幻觉之中。(14)白日梦状态。(15)内部扫描。对内部心理活动进行反思。(16)因酒精药物等引起的木僵状态。表现为接受新刺激的能力大大降低。(17)昏迷状态。表现为不能接受新刺激。(18)储存的记忆状态。表现为过去的某一经历被生动地再现或回忆起来。(19)扩展的意识状态。这是由致幻剂等药物引起的,通常不受主体控制的一种知觉方式。(20)正常的醒觉状态。进入意识的变异状态的方法致幻剂静修生物反馈全回归呼吸训练格罗夫的意识图形一:感官障碍和个人潜意识的领域。二:基本围产期的经验(心灵核心组织)。子宫内的安静状态出生的发作过程向产道移动的过程出生本身三:超个人领域沃本西的新荣格理论沃西本认为前个人和超个人两种不同的水平实际是同一潜能的表达。

“中年危机”——自我回归到其本源从而走向超越。(成熟的自我和动力基础的联合是新的联合)世界精神传统有神论非二元西方基督教东方传统重建与神的关系个人内部力量沃西本维尔伯超越性的退行超越即无我回归本源直线上升追求超越荣格理论在当代的发展马斯洛理论的发展阿里的钻石理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对象关系理论与身体感觉的观点结合起来,并融合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自我——灵魂本性——神性寻求将个人的同一性之感从自我转移到精神。自我是一种防御,也是对本性的否定。

治疗:身体操练、小组活动、个人练习

心理治疗超个人治疗的临床法则精神成长的视野乐观主义和希望中心整体取向多维度和多途径以个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沃函的超个人的心理治疗环境超个人心理治疗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意识以改变心理环境(意识状态)来体验人性的真谛(促进人的意识或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人性的高度丰满)。建立良好的环境:医生的信念、意向和价值观是建立超个人环境的决定性条件;意识既是治疗的对象,又是治疗的手段;及时清除障碍。内容指一切超越自我的体验,包括人在高层次的意识状态中感受到的超个人体验。治疗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如有自我层的、存在层的、超个人层的,在任何层次出现的心理冲突都需要得到治疗。超个人的内容是高层次的,属于精神或意识高度成长即实现丰满人性的范畴。

过程认同:主要解决自我层的问题,如发展自身力量,提高自尊,抛弃负面的自我意识。解除认同:解决存在层的发展问题。个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自我超越:指一种认同过程的迁移或认知范围的扩大,即由自我认同转为宇宙认同,由增进自我转向献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