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异性社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400字》_第1页
《幼儿同异性社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400字》_第2页
《幼儿同异性社交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4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单亲家庭对幼儿同异性社交的影响及应对研究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教育学院指导教师姓名一、课题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社会舆论更加开放,根据民政部2015年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增加384.1万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婚率逐年上升。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调查显示,离婚率较高的人群年龄越来越小,导致部分幼儿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其中大部分是从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分离出来的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完整的爱,心理和情感平衡被打破,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当然,父母的离婚也会导致家庭危机的爆发。双方长期冲突严重损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和社交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单亲家庭幼儿的适应能力较差,无论是在个人适应还是社会适应上,都比健康家庭的幼儿差,表现出较多的犯罪行为、较差的自尊和较多的依赖、攻击、抱怨和缺爱。有研究表明,父母无论是在学龄期还是青年期离婚,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和身体上的痛苦,单亲家庭的幼儿在思想、性格等方面都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不同,大多性格古怪、沉默、内向自闭。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对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在幼儿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一是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二是与同龄幼儿的交往,即同伴关系,随着幼儿的逐渐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的活动范围不限于家庭。同伴关系在与孩子沟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孩子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很多单亲孩子在同伴关系发展的关键阶段没有父母的参与,那么他们与异性同伴交往能力如何?同伴交往能力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这类问题,也是本文研究所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单亲家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的发展,分析影响单亲家庭幼儿同伴能力的各种因素,并针对不同因素制定适当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单亲家庭幼儿的同伴交往逐步改善,促进同伴关系良好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单亲幼儿的社会需求、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快速发展。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知识的教育和发展,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发展了不同的相互验证和联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丰富了儿童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证研究。与此同时,本文通过考察单亲家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单亲家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各个维度,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这种状况的因素,涉及到同伴交往和单亲家庭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最后,社会各方面都要更加关注单亲幼儿的社会发展,鼓励天下所有的父母与老师更加关注和爱护单亲家庭幼儿,让他们在关爱之中健康成长。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它涉及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幼儿的社会交往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首先,认知理论流派认为,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其与同伴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于认知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在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之后,也有健康人格成长的需求,即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成长过程中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希望获得接纳与认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主要侧重于幼儿的学习模仿能力,换句话说,在交往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模仿同伴的行为以及情绪等,并且能够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最终影响自己个性的发展;人格发展理论强调,同伴作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对于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群体社会化的理论指出,幼儿的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同伴群体中完成的,而非家庭内部的社会化,尽管不同的学术流派对于幼儿的同伴交往及发展做出了多样化的解释,这些理论都能够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理论基础。2.1.1单亲家庭、单亲幼儿单亲家庭,又称单亲家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随着单亲家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单亲家庭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最初人们直观地认为单亲家庭是离婚的,但随着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单亲家庭可以成为父母由于各种因素,如离婚、配偶死亡等。施莱辛格:在英国进行了18年的研究后,他将单亲家庭定义为“一个父母为男性或女性,并与一个抚养成人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种家庭通常是通过死亡、离婚、分居而产生的,“遗弃或未婚”(施莱辛格1980)。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欧美关于离婚单亲家庭形成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婚姻家庭辞典》对单亲家庭的定义是:“单亲家庭是指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家庭,是指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家庭未婚子女和核心家庭是由一方死亡或夫妻离婚而形成的。”2.1.2同伴交往能力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背景。在众多的研究者中,研究者对同伴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的优先顺序和定义,赵海军将同伴交往定义为同伴交往的过程,目前朱志贤教授的说法在《心理学词典》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认为,同伴交往是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过程。霍斯认为,同伴交往与孩子的受欢迎程度有关,是一种社交能力。范谦认为,同伴交往是儿童在学习和玩耍中与同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张元将同伴交往定义为儿童感知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在与同龄人交流时适应、适应和处理他们。文献综述不难发现,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国外关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研究开始的较早,研究内容也更全面。首先,我们应该对所研究的一些概念有清晰的界定,包括单亲家庭幼儿及同伴交往。单亲家庭是一种家庭结构类型,是指有父母中一方与未婚幼儿所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有几种主要的分类,分别是离婚、丧偶、分居、未婚等,这些也是形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李海霞,2017)。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单亲家庭中的幼儿,具体而言,主要研究对象是处于4至6岁的幼儿。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采用学者张元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适应、感受及协调同伴关系的能力(张元,2002)。关于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内外两个层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期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能够显著影响幼儿的未来成长以及心理发展。早在20世纪,国外就进行了对单亲家庭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是6名失去双亲的犹太籍幼儿,实验过程主要为:这6名幼儿一起生活在集中营,直到二战之后开始新的生活。观察发现,他们在开始新的生活之后,相互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然而对于其他人,他们时常会表现焦虑,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劳拉,2002)。这一实验主要验证了幼儿时期单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而对于单亲家庭方面的研究,国外主要分为四个不同的视角,包括结构功能轮、经济剥夺轮、冲突理论以及符号互动论,不同的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单亲家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为研究单亲家庭幼儿同伴交往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单亲家庭及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开始较晚,近年来,我国学者也给予幼儿与同伴交往现状更多的关注。有学者指出,幼儿的同伴交往对于他的认知水平以及社会技能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郭念锋,2011)。更加具体的研究表明,4至6岁是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关键时间点,一般而言,幼儿在4岁开始与同伴的交往,5岁时对同伴情感的需求逐渐提升,甚至超过对父母的情感依赖,进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幼儿心智慢慢成熟,其与同伴交往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杨丽珠等,1994)。而单亲家庭幼儿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单亲幼儿的认知水平等一些方面明显落后于双亲家庭幼儿(吴承红等,1998)。关于单亲家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研究发现,单亲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比双亲家庭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对同伴较为冷漠,甚至持有敌意(刘建勋等,2003)。关于幼儿与同伴交往情况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首先,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单亲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生活环境、认知发展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影响(姚静宜,2018)。研究也表明,收入较高的家庭往往会更加关注幼儿的认知以及其与同伴交往的状况(王乃正等,2013)。其次,父母本身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影响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父母本身的交往能力能够显著影响其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且此影响为正向影响,即意味着,父母的交往能力越强,其子女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也就越强。同时,姚静宜(2018)认为,对于单亲家庭而言,离婚后事务的安排双亲之间的冲突会给幼儿带来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再者,主要抚养人对学龄前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父母和祖父母对于幼儿的要求以及代际之间的交流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父母作为主要抚养人的单亲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优于由祖父母抚养的幼儿(汪翠满,2010)。同时,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同伴交往指导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交往发展(汪翠满,2010)。从以上的文献中我们观察到,国内外研究大多侧重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其心理及发展的影响,为单亲家庭幼儿的认知及心理发展提供了借鉴,呼吁家长和教师给予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多的关注。然而,针对单亲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调查相对比较少,仅有的一些文献也是主要研究学龄期的青少年,本文所提及的幼儿期,即研究学龄前幼儿的文献极少,已有的文献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论基础以及指导,深入研究学龄前单亲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同伴交往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幼儿社会化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单亲家庭幼儿作为一个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群体,他们与同伴交往的状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将以单亲家庭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与同伴交往现状为出发点,同时探索影响单亲家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从而为单亲学龄前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三、实施方案与计划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目前上海市某区幼儿园中的单亲家庭幼儿的异性交往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发现其中问题,探讨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单亲家庭幼儿的异性交往的能力的提升;第五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1.研究对象:单亲家庭3-6岁幼儿,主要对上海市某区幼儿园中的离异单亲幼儿发放教师及家长问卷,在原始数据全部搜集完成之后,首先要对所有采集数据进行筛查,保留有效问卷,针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对其生活及学习活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对一些特殊案例进行记载,并对其家长进行访谈,做好相应的记录。2.研究方法与工具:2.1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有关单亲家庭幼儿异性交往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好理论准备。2.2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幼儿及家长进行前期调查访问。按照访谈提纲,与被访者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性访谈。在访谈期间,运用口头方式询问被访者相关内容,搜集相应的客观事实材料,以准确说明样本。参照华东师范大学2008级硕士李艳菊的论文《幼儿异性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家长影响因素问卷,编制了家长调查问卷。本次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家长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家长影响因素量表共计12题,分别从家长自身交往能力、对幼儿要求、教育观点以及亲子交流这4个不同的测量因素,反映家长对于幼儿交往促进能力的程度,本问卷本采用了Liken五级评定式的填写方式。“从不这样”记1分,“很少这样”记2分,“一般”记3分,“较多这样”记4分,“总是这样”计5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长对问卷题项的认可程度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半信度为0.83。家长调查问卷主要问题:1.让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让孩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3.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而不是一个人玩。4.当看到其他小孩有困难时,是否鼓励孩子勇敢给他们一些帮助。5.孩子看到我生病就会照顾我。6.我可以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7.孩子将和我分享美味的食物。家长访谈主要问题:1.对于您孩子现在的同伴交往的状况,您有什么看法?2.您对孩子同伴交往发展的要求有哪些?是如何进行引导的?3.您平常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多吗?可以谈谈自己和孩子的交流状况吗?教师调查问卷内容1.是否经常主动引发话题与小朋友交谈。2.是否经常主动加入到其他小朋友的谈话中。3.是否经常发起游戏并得到同伴响应。4.是否经常接受别人的邀请一起游戏。5.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是否很快乐。6.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时是否能采纳别人提出的好建议。7.是否喜欢与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画画、小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